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元吉

(唐朝齊王)

鎖定
李元吉(603年-626年),小字三胡,隴西成紀(甘肅秦安)人。唐高祖李淵第四子,母親為太穆皇后竇氏,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朝宗室大臣。 [17]  [20]  [22-23]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授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尋進封齊國公,授十五郡諸軍事、鎮北大將軍,留鎮太原。唐武德元年(618年),授幷州總管。唐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南侵汾、晉,因其不諳軍事,又不聽將領建議,初戰失利,率領妻妾逃奔京師,幷州陷於武周。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世民徵竇建德,他與屈突通留守東都。王世充出兵拒戰,他設伏擊破之。東都平,進拜司空,餘官如故。進司徒兼侍中,又進幷州大都督。天下初定後,他與建成聯謀,與其二兄世民展開一場爭權奪位鬥爭。建成許其除掉世民後,封其為皇太弟。 [2]  [21]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李元吉被殺。 [21] 
別    名
李劼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
出生日期
603年
逝世日期
626年7月2日
主要成就
上柱國、司徒、侍中、幷州都督
本    名
李元吉
爵    位
齊王
追    封
海陵王、巢王
諡    號

李元吉人物生平

李元吉早年經歷

李元吉出生時,母親竇皇后厭惡他的長相,不願意撫養,命令家人將之拋棄。侍女陳善意偷偷將他抱回,秘密撫養,等李淵回家稟告了他,方才使得李元吉沒有夭折在襁褓之中。然而陳善意的善舉卻未得善報,反而因事被李元吉處死。李元吉後悔了,私諡慈訓夫人。 [1] 
大業十二年(616年),李淵擔任太原留守,只將次子李世民帶往太原,長子李建成、李元吉、五子李智雲等都留在河東郡。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起兵反隋,李淵派密使去河東召喚諸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潛回太原,十四歲的李智雲卻被留下。
李淵佔領長安後,授任李元吉為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不久,進封齊公,總領十五郡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唐朝建立後,進爵齊王,授任幷州總管。 [2] 

李元吉丟失幷州

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向南進攻汾州、晉州,李淵詔令右衞將軍宇文歆協助他鎮守幷州。李元吉愛好打獵,裝載羅網的車子就有三十多輛,他曾説“我寧可三天不吃東西,不能一天不打獵”,還放縱他身邊的人掠奪百姓的財物。宇文歆多次勸阻但是不聽,就向高祖呈遞奏表説:“齊王在幷州,經常穿上便裝出城,和竇誕一起遊樂打獵,踐踏農田莊稼,放縱身邊的人,公開掠奪百姓的財物,境內的家禽家畜,幾乎被他們搶光。他站在大路中間放箭射人,觀賞人們躲避,作為娛樂。把兵卒分成左右兩方,做打仗遊戲,直到互相毆鬥砍殺,造成傷殘甚至死亡。夜晚敞開府門,到別人家裏公然幹些淫猥勾當。黎民百姓怨恨,都是滿腔憤怒。憑着這種狀況守城,怎麼能夠守住!”李元吉終於獲罪免職。他又婉轉地動員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進京為他求情,不久恢復了官職。
當時劉武周率領五千名騎兵到了黃蛇嶺,李元吉派遣車騎將軍張達帶領一百名步兵先去試探。張達嫌人太少,堅決要求不去。李元吉強行派遣,一到黃蛇嶺就被殺光。張達憤恨惱怒,就為劉武周當嚮導攻克了榆次縣城,進逼併州。李元吉十分恐慌,欺騙他的司馬劉德威説:“您帶着年老體弱的人員守城,我帶上身強力壯的將士出城作戰。”乘着夜晚部隊出城的時機,他帶上妻妾丟下軍隊逃回了長安,幷州很快失陷。 [3] 
李淵滿腔怒火,對禮部尚書李綱説:“元吉年輕,還不熟悉軍政事務,所以派竇誕、宇文歆協助他。精壯人馬好幾萬,軍糧預撥了上十年,我舉義旗打江山的發祥地,眨眼之間就丟了。宇文歆帶頭提出這種計策,我要殺掉他。”
李綱説:“得虧宇文歆才讓陛下沒有失去愛子,我認為他有功。”高祖詢問原因,李綱回答説:“罪過出在竇誕沒有規勸齊王,致使士卒百姓怨恨憤怒。再説齊王年輕,肆無忌憚地幹驕橫放縱的事,放縱身邊的人,掠奪百姓的財物。竇誕不曾勸諫制止,卻放任包庇他,所以造成了禍根,這是竇誕的罪責。宇文歆論感情要疏遠些,接近他的時間又短,齊王的過失,他已全部稟奏過了。何況是父子間的事情,別人不好説話,但宇文歆卻説了,難道還不忠誠?現在要追究他的罪責,不會使他心服,我認為很不恰當。”第二天,高祖請李綱進宮,讓他坐到自己身邊,説道:“現在我有了您,刑罰就不會失去分寸。元吉自己作孽,跟別人結下了怨恨。宇文歆曾上表稟奏,竇誕還怎能制止,都不是他們的罪錯。”不久任命李元吉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 [4] 

李元吉從平四方

武德四年(621年),李元吉隨秦王李世民圍王世充於東都洛陽,竇建德率軍來援。李世民率以精騎到虎牢迎戰,留李元吉與屈突通繼續圍困洛陽。史載有兩次戰鬥,一次王世充出兵拒戰,李元吉設伏擊之,斬首八百級,生擒其大將樂仁昉;另一次是四月十五日(621年5月11日),唐軍敗績,行軍總管盧君諤戰死。 [5] 
東都平定後,李世民和李元吉都因功受賞,十月初五(621年10月25日),李元吉加司空,加賜袞冕之服、前後部鼓吹樂二部、班劍二十人、黃金二千斤。 [6]  十二月十五日(622年2月1日),竇建德部將劉黑闥反唐並奪取竇建德故地,李世民和李元吉前去平定。 [7]  李世民於次年春擊敗劉黑闥,迫使其逃往東突厥。兄弟倆攻打魯王徐圓朗,李世民回長安,留李元吉對徐圓朗作戰。但劉黑闥從突厥返回復奪竇建德故地,李元吉不能制止。
武德五年(622年)十月,李元吉被任命為左領軍將軍、幷州大總管,奉詔再次征討劉黑闥。十一月,在魏州擊敗了劉十善 [8]  十二月,率軍隨太子李建成進兵昌樂,剿滅了劉黑闥。 [9] 

李元吉兄弟鬩牆

武德六年(623年),授隰州總管。李元吉後來跟李建成聯合算計李世民,分頭招募勇猛死士,收容逃亡罪犯。還勾結後宮妃嬪,挨個兒奉承,又重金賄賂中書令封倫作為幫兇。從此,李淵疏遠李世民,偏愛李元吉。李世民曾經陪同唐高祖到齊王府,李元吉讓自己的護軍宇文寶潛伏在卧室,準備暗殺李世民。李建成擔心不能成功就制止了,李元吉氣憤地説:“只是為大哥着想而已,對我有什麼相干!” [9] 
武德七年閏七月廿一日(624年9月9日),李元吉隨李世民屯駐於豳州,防禦突厥 [10]  同年,因突厥屢屢入侵,李淵想燒燬長安,遷都樊城,李建成、李元吉、裴寂全都同意。秦王李世民堅決反對,遷都未能實行。後來,李世民到東宮赴宴,回來之後“吐血數升”,唐高祖來看望他,並對李建成説:“秦王不能喝酒,以後不要再請他喝酒了。” [11]  高祖想派李世民進入洛陽(如梁孝王故事),避免兄弟進一步衝突。李建成和李元吉交換意見後,認為:這會使李世民在洛陽建立自己的勢力,提出反對,李淵沒有這麼做。
武德八年十一月十三日(625年12月17日),兼任侍中 [12] 
武德九年二月初一(626年3月4日),進司徒侍中、幷州大都督等職。 [13] 
李淵準備到太和宮去避暑,李世民、李元吉應當陪同,李元吉對李建成説:“等我到了太和宮,就派精悍的將士抓住他。把他關進地窖,只開一個洞口遞送食物。”恰逢突厥的鬱射設統率軍隊駐紮到黃河南岸,圍攻烏城。李建成就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督率軍隊北伐突厥,照舊命令秦王府的猛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人一起出發。還調來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冊,挑選精兵強將,準備奪取秦王府的人馬來充實齊王府。還在李淵面前誣陷杜如晦房玄齡,將他們趕回了家。李淵明知是他們的陰謀卻不制止。
李元吉乘勢秘密請求除掉李世民,李淵説:“秦王立有平定天下的功勳,罪行還沒有暴露,要是殺他,憑什麼理由?”李元吉説:“秦王經常違抗詔令。剛剛平定洛陽時,驕橫傲慢躊躇滿志,不願趕緊回京,分賞財物,樹立個人恩德。違背抗拒到這種程度,難道不是叛逆?只管趕快殺掉,不愁沒有理由!”李淵沒有應聲,李元吉就退出去了。
李建成對李元吉説:“已經奪取了秦王的精鋭部隊,你統帥着幾萬兵眾,我和秦王到昆明池,在那裏為你餞行,命令勇士把他折殺在帷幕後邊,就説是暴病死去,估計父皇不會不信。我再派人勸説父皇,要他把朝政交給我。登位以後,把你立為皇太弟。尉遲敬德等人已經落到你的手中,到時活埋掉,誰敢不服?”率更丞王晊聽到這個陰謀,秘密報告李世民。李世民召集府中官吏們講了這事,他們都説:“大王您如不決斷,江山就不屬大唐了。如果讓建成、元吉的罪惡陰謀得逞,那夥小人得志,元吉凶狠暴戾,終究不會侍奉建成。以前護軍薛寶向元吉呈遞的符籙説:‘元吉二字合起來就是唐字。元吉得到符籙高興地説:‘只要除掉秦王,奪取太子之位易如反掌。’挑起內亂還沒有成功,就打好了互相爭奪太子的主意。憑着大王您的威望,除掉建成、元吉如拔小草。”李世民遲疑不決,眾人又説:“大王您認為虞舜是位什麼樣的人?”李世民説:“他智慧深邃,才華橫溢,温和謙恭,公正誠實,當兒子孝順,做君主聖明,怎能隨便評論他老人家呢?”眾人説:“假使他淘井出不來,像魚鱉一樣淹死,怎能成為孝子呢?填塞倉庫裂牆時下不來,就被燒成了灰燼,怎能成為聖君呢?忍受小棍敲擊,避開大棒拷打,的確是有謀略的。”李世民於是下定決心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這一夜,李世民向李淵彈劾李建成、李元吉與繼母尹德妃張婕妤通姦偷情,淫亂後宮。李淵下令次早召見李建成、李元吉,計劃召集宰相裴寂蕭瑀陳叔達來核實李世民彈劾的內容。 [14] 

李元吉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兵變,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了變化,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跟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將他射死了。尉遲恭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對手,趕緊放開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李淵庇護,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了,終年二十四歲。 [15] 
百科x混知:圖解玄武門之變 百科x混知:圖解玄武門之變
李元吉五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一起株連被殺。 [14] 
李世民即位後,於貞觀二年(627年),才將建成、元吉以禮改葬,追封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諡號為剌,以禮改葬。貞觀十六年(642年),又追封巢王,諡號如故,復以第十四子曹王李明(與李元吉之妻楊氏所生)為李元吉之後。 [16] 

李元吉歷史評價

舊唐書》:“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跡。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憂啓聖。運屬文皇,功成守正。善惡既分,社稷乃定。” [17] 
新唐書》:“猜鷙好兵,居邊久,益驕侈。”

李元吉軼事典故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
尉遲敬德精通武藝,尤其有一個絕招:善於“解避槊”,即奪取敵槊反刺對方。每次單騎衝入敵陣,敵人持槊攢刺,都不但不能傷到尉遲敬德,當時李元吉也善於使馬槊,聽説尉遲敬德的本領後,很不以為然,要求與尉遲敬德比武。比武前,李元吉命令部下將槊刃去掉,以竿相刺。尉遲敬德説:“縱使加刃,終不能傷。請勿除之,敬德槊謹當卻刃。”兩人交手後,李元吉多次以槊刃刺向尉遲敬德,都未能刺中。在一旁觀戰的李世民:“奪槊、避槊,何者難易?”尉遲敬德答道:“奪槊難。”於是李世民命尉遲恭奪李元吉之槊。李元吉執槊躍馬,志在刺之,不料尉遲敬德片刻之間便三奪其槊。李元吉向來驍勇,雖然歎服其技藝,但也甚以為恥。 [18] 

李元吉親屬成員

李元吉父母

母親:竇氏,太穆皇后

李元吉妻子

巢王妃楊氏,與唐太宗李世民生下第十四子李明

李元吉兒子

序列
爵位
人物
生卒年
長子
梁郡王
李承業
?- 626年
次子
漁陽王
李承鸞
?- 626年
三子
普安王
李承獎
?- 626年
四子
江夏王
李承裕
?- 626年
五子
義陽王
李承度
?- 626年

李元吉女兒

序列
爵位
人物
簡介
六女
新野縣主
李令
字淑絢,嫁裴重暉

李氏
薛道衡之孫,薛收之子薛元超

李氏
長廣公主楊師道之子楊豫之

李氏
段文振之孫,高密公主與段綸之子段儼

歸仁縣主
李氏
嫁長道郡公第二子姜氏 [19] 

李元吉藝術形象

李元吉文學形象

李元吉影視形象

年份
電影、電視劇
飾演者
1984年
1987年
關灼元
1994年
唐太宗李世民
玉尚
1996年
畢磊
1996年
隋唐羣英會
2001年
大唐情史
劉海波
2003年
2004年
2004年
秦王李世民傳奇
2005年
姬麒麟
2006年
2006年
2012年
2012年
隋唐演義
張殿非

李元吉史料索引

《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高祖諸子》 [11] 
《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 [17]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惡其貌,不舉,侍媪陳善意私乳之。及長,猜鷙好兵,居邊久,益驕侈。常令奴客、諸妾數百人被甲習戰,相擊刺,死傷甚眾。後元吉中創,善意止之,元吉恚,命壯士拉死,私諡慈訓夫人。
  • 2.    《舊唐書》:巢王元吉,高祖第四子也。義師起,授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尋進封齊國公,授十五郡諸軍事、鎮北大將軍,留鎮太原,許以便宜行事。武德元年,進爵為王,授幷州總管。
  • 3.    《舊唐書》:二年,劉武周南侵汾、晉,詔遣右衞將軍宇文歆助元吉守幷州。元吉性好畋獵,載網罟三十餘兩,嘗言“我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又縱其左右攘奪百姓。歆頻諫不納,乃上表曰:“王在州之日,多出微行,常共竇誕遊獵,蹂踐谷稼,放縱親暱,公行攘奪,境內六畜,因之殆盡。當衢而射,觀人避箭以為笑樂。分遣左右,戲為攻戰,至相擊刺毀傷至死。夜開府門,宣淫他室。百姓怨毒,各懷憤嘆。以此守城,安能自保!”元吉竟坐免。又諷父老詣闕請之,尋令復職。時劉武周率五千騎至黃蛇嶺,元吉遣車騎將軍張達以步卒百人先嚐之。達以步卒少,固請不行。元吉強遣之,至則盡沒於賊。達憤怒,因引武周攻陷榆次,進逼併州。元吉大懼,紿其司馬劉德威曰:“卿以老弱守城,吾以強兵出戰。”因夜出兵,攜其妻妾棄軍奔還京師,幷州遂陷。
  • 4.    《舊唐書》:高祖怒甚,謂禮部尚書李綱曰:“元吉幼小,未習時事,故遣竇誕、宇文歆輔之。強兵數萬,食支十年,起義興運之基,一朝而棄。宇文歆首畫此計,我當斬之。”綱曰:“賴歆令陛下不失愛子,臣以為有功。”高祖問其故,綱封曰:“罪由竇誕不能規諷,致令軍人怨憤。又齊王年少,肆行驕逸,放縱左右,侵漁百姓。誕曾無諫止,乃隨順掩藏,以成其釁,此誕之罪。宇文歆論情則疏,向彼又淺,王之過失,悉以聞奏。且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而歆言之,豈非忠懇?今欲誅罪,不錄其心,臣愚竊以為過。”翌日,高祖召綱入,升御坐,謂曰:“今我有公,遂使刑罰不濫。元吉自惡,結怨於人。歆既曾以表聞,誕亦焉能禁制?皆非其罪也。”尋加授元吉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
  • 5.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壬寅,齊王元吉及王世充戰於東都,敗績,行軍總管盧君諤死之。”
  • 6.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武德四年)十月己丑,秦王世民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齊王元吉為司空。”
  • 7.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武德四年十二月)丁卯,秦王世民、齊王元吉討黑闥。”
  • 8.    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2015年
  • 9.    《舊唐書》:四年,太宗徵竇建德,留元吉與屈突通圍王世充於東都。世充出兵拒戰,元吉設伏擊破之,斬首八百級,生擒其大將樂仁昉、甲士千餘人。世充平,拜司空,餘官如故,加賜袞冕之服、前後部鼓吹樂二部、班劍二十人、黃金二千斤,與太宗各聽三爐鑄錢以自給。六年,加授隰州總管。及與建成連謀,各募壯士,多匿罪人。復內結宮掖,遞加稱譽,又厚賂中書令封倫以為黨助。由是高祖頗疏太宗而加愛元吉。太宗嘗從高祖幸其第,元吉伏其護軍宇文寶於寢內,將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愠曰:“為兄計耳,於我何害!”九年,轉左衞大將軍,尋進位司徒、兼侍中,幷州大都督、隰州都督、稷州刺史並如故。
  • 10.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武德七年)閏(七)月己未,秦王世民、齊王元吉屯於豳州,以備突厥。”
  • 11.    新唐書·列傳第四·高祖諸子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2-06]
  • 12.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武德八年十一月)癸卯,秦王世民為中書令,齊王元吉為侍中。”
  • 13.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武德九年)二月庚申,齊王元吉為司徒。”
  • 14.    《舊唐書》:高祖將避暑太和宮,二王當從,元吉謂建成曰:“待至宮所,當興精兵襲取之。置土窟中,唯開一孔以通飲食耳。”會突厥鬱射設屯軍河南,入圍烏城。建成乃薦元吉代太宗督軍北討,仍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閲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又譖杜如晦、房玄齡,逐令歸第。高祖知其謀而不制。元吉因密請加害太宗,高祖曰:“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跡未見,一旦欲殺,何以為辭?”元吉曰:“秦王常違詔敕,初平東都之日,偃蹇顧望,不急還京,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違戾如此,豈非反逆?但須速殺,何患無辭!”高祖不對,元吉遂退。建成謂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統數萬之眾,吾與秦王至昆明池,於彼宴別,令壯士拉之於幕下,因雲暴卒,主上諒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説,令付吾國務。正位已後,以汝為太弟。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時坑之,孰敢不服?”率更丞王晊聞其謀,密告太宗。太宗召府僚以告之,皆曰:“大王若不正斷,社稷非唐所有。若使建成、元吉肆其毒心,羣小得志,元吉狼戾,終亦不事其兄。往者護軍薛寶上齊王符籙雲:‘元吉合成唐字。’齊王得之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為亂未成,預懷相奪。以大王之威,襲二人如拾地芥。”太宗遲疑未決,眾又曰:“大王以舜為何如人也?”曰:“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為子孝,為君聖,焉可議之乎?”府僚曰:“向使舜浚井不出,自同魚鱉之斃,焉得為孝子乎?塗廩不下,便成煨燼之餘,焉得為聖君乎?小杖受,大杖避,良有以也。”
  • 15.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
  • 16.    《舊唐書》:太宗於是定計誅建成及元吉。元吉死時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並坐誅。尋詔絕建成、元吉屬籍。太宗踐祚,追封元吉為海陵郡王,諡曰剌,以禮改葬。貞觀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諡如故,復以曹王明為元吉後。
  • 17.    《舊唐書·列傳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2-06]
  • 18.    《舊唐書》: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是日,出入重圍,往返無礙。齊王元吉亦善馬槊,聞而輕之,欲親自試,命去槊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縱使加刃,終不能傷。請勿除之,敬德槊謹當卻刃。”元吉竟不能中。太宗問曰:“奪槊、避槊,何者難易?”對曰:“奪槊難。”乃命敬德奪元吉槊。元吉執槊躍馬,志在刺之,敬德俄頃三奪其槊。元吉素驍勇,雖相嘆異,甚以為恥。
  • 19.    王勃.全唐文補編上冊之歸仁縣主墓誌銘.北京:中華書局,2005:183-186
  • 20.    李德義,於汝波主編;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編.中國將師名錄,遠古至唐代卷[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02.第365頁
  • 21.    王者悦主編;莊樹藩,姜守鵬,安楓等副主編.中國古代軍事大辭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第299頁
  • 22.    何本方,嶽慶平,朱誠如主編;王冠英,毛佩琦,盧昌德等副主編.中國宮廷文化大辭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1167頁
  • 23.    永遠的成紀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引用日期2023-09-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