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俚

鎖定
李悝(前455——前395年)戰國時法家。河南濮陽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之一。他彙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法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現已失傳。 [1] 
中文名
李悝
出生日期
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
逝世日期
周安王七年(前395年)
職    業
政治家
信    仰
法家
代表作品
《法經》
時    期
戰國
李悝在紀元前五世紀末葉,擔任晉國高級官員。晉國分裂後,繼續擔任魏國高級官員。他指出米價太貴對消費者有害,米價太賤則對農人有害,他創辦“平糴法”,即控制米價在一個水平程度,使魏國成為戰國時代初期的超級霸權。李俚又參考各國的法律,綜合成為一部法典,命名為《法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成文法典之一。共有六篇,即《盜》、《賊》、《囚》、《捕》、《雜》、《具》。其主要內容是懲辦盜賊,以保護地主階級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其基本特點是:保護新興地主地主階級的私有財產和人身安全;維護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統治秩序:“一斷於法”,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傳統;體現法家“重刑輕罪”的思想。公元前356年商鞍變法時曾採用李悝的《法經》,並改法為律,頒行秦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