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仕安

(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彝族幹部)

鎖定
李仕安,1912年8月出生,彝族24 軍司令部上校參謀。黃埔10 期畢業生。四川普格縣成立籌備組組長。1937年在第8 行政區任職保安司令部少校參謀。1944 年美國飛機幫助中國抗戰在雷波失事,因李仕安懂漢語和彝話,美軍請求李仕安隊伍參與營救李仕安當時任職普格縣縣長。受西昌行營和西康寧屬屯委會指派,到達雷波飛機失事處,救出 20 多名美軍。救美軍圖片至今保存在雷波美軍紀念館和美國美軍二戰紀念館內。被救美軍後人曾經親往李仕安住處看望慰問救命恩人。1947 年當選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5月在上海加入民革。1950年,在賀龍介紹下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後任雅安市政協委員,直至離休。 [1]  2017年8月26日上午逝世。 [3] 
中文名
李仕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彝族
出生日期
1912年
畢業院校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出生地
四川雷波
政治面貌
民革黨員

目錄

李仕安人物生平

李仕安,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城東門外的海灣鄉一個白彝家庭。 [2]  其父李萬鍾是私塾先生,十分開明,對家中孩子進行了漢文化教育。李仕安4歲啓蒙讀私塾,9 歲能背誦完整的《論語》,14 歲讀完四書五經。當時對《禮記》中倡導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論述特別感興趣,在學習了孫中山《建國方略》後,激發他報效國家的奮鬥目標。
他 15 歲考入雷波縣政府所辦的官學堂讀書。1935年11月考入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都分校,成為黃埔軍校成都分校第一期學員(享受南京本部學校第十期待遇)。在校期間,他對蔣介石不顧全民抗戰願望,執意執行“攘外必須安內”的政策產生了懷疑,逐漸對蔣介石感到失望和不滿,在《黨軍導報》發表了《兩廣事件書懷》和《不眠之夜》等詩。
1936年 11 月,李仕安從黃埔軍校成都分校第一期軍官大隊畢業。學習成績優異,分配在國軍 127 師 381 旅部,任上尉參謀。
1939年夏,抗日烽火已燃遍神州大地。面對窮兇極惡的日寇,義憤填膺的熱血青年李仕安決定組織一支彝胞隊伍,加入到出川抗戰的行列中。1939 年冬,他發起組織“涼山彝民抗日先鋒隊”,經四川省黨部和成都行營同意,決定先組織一個四川省大小涼山黨務籌備委員會,以吸收黨員的辦法動員彝族青年參軍,他任籌委會委員兼秘書,與盧佔鰲、沙馬日哈在雷波、馬邊發展黑彝、白彝兩個等級國民黨黨員 200 多人。並通過他們組織起一支 1500人的“彝民抗日軍隊”李仕安自任教官,負責操練隊列,傳授軍事知識。一時間,大山深處軍歌嘹亮,抗日宣傳在大小涼山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後因籌委會主委意外死亡,抗日先鋒隊未能組成。
1942 年夏,李仕安在晉見“西南王”劉文輝時,針對彝漢民族怎樣在政治上平等相待,怎樣在經濟和軍事上撫而不剿的策略等方面彝務侃侃而談,深受劉文輝賞識,任命他為川康邊防總指揮部參謀,指定他到西昌輔佐劉元瑄辦理“彝務”。據此,劉文輝提出在民族地區(指西康省轄雅安、寧屬、康巴三屬,含藏、彝等多民族)推行“三化政策”——“三化”及“六不”“三化”即“德化、同化、進化”“六不”即“不收投誠費、不收見面費、不準打冤家。不輕用武器,彝漢平等,黑白平等”。作為“三化政策”的倡導者李仕安,竭盡全力宣傳“三化政策”,為促進川康穩定做出了貢獻。特別是 1943 年解救在布拖被虜的北大學生鄧祖植時,利用彝族身份宣撫“三化政策”得到了國民政府和彝族同胞認可。
1942-1945 年,他本人專門在寧屬屯墾委員會辦的《新康報》上,發表《三化政策》《邊民的呼聲》《白彝革命宣言》《禁煙彝務與吏治》等文章,向彝族同胞宣傳自由平等思想、宣傳向漢族同胞學習思想、呼籲國民政府尊重彝人思想等。
1947 年春,李仕安任國軍24軍司令部上校參謀、《西方日報》社務委員、主筆、編輯、記者、《康彝通訊社》總編輯。1947 年秋,李仕安推在劉文輝的保薦下,考入華西大學鄉村建設系。讀書期間,他十分專心,還被選為班會主席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李仕安在此期間決定參加“國大代表”競選。他謝絕了劉文輝對他的重視,不願做國民黨的“國大代表”——“政黨提名”候選人,而回四川參加競選,做一個“簽署提名”的代表,當時四川只有3個名額。
1947年11月,他被推舉為川康彝區的“國大代表”,成為全國最年輕,且唯一當選“國大代表”的在校學生。1948 年3月,李仕安在南京出席“國民大會”期間,秘密接觸了民革組織,與一些進步人士接觸交談,接受了進步思想。使他的思想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對腐朽的國民黨政府有了更深的認識。為追求光明,在上海蔘加楊虎領導的民革外圍組織“興中學會”,回到成都後,1949 年3月,他正式參加了民革組織。從此,他一邊在華西讀書,一邊積極從事地下民革工作,迎接四川地區解放。
1949年12月8日,劉文輝率國軍24軍起義,已是上校參謀的李仕安隨西康軍政人員到大邑縣接受整訓後,被安排到重慶西南軍政大學讀書。1950年3月4日,經劉文輝推薦,賀龍、周十第、張經武介紹李仕安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3月8日,李仕安隨中國人民解放軍 62 軍步兵 184 師從温江出發,經峨眉、峨邊、田壩、越西一線到達西昌,擔任 184 師中路進軍嚮導,主要任務是負責瞭解彝族情況,説服掌握武力的彝族頭人給解放軍讓路,找土司和頭人為部隊籌措軍糧,動員逃上山的彝族同胞返回村寨等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各路部隊,克服各種困難,經過千辛萬苦,3 月 27 日蔣介石大部隊被殲,少數逃竄西昌解放,涼山建立了人民政權,涼山彝族成為“一夜之間跨越千年的民族”。
解放西昌後,李仕安任西昌軍管會民族事務處政法組長。1951年初,任解放軍 184 師民族幹部訓練班主任。籌辦西昌專區民族幹部學校,後任副教育長兼教育股長。1953 年秋,調西康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初任政法組長。1955 年冬,任四川省民委招待科副科長。1958年8月,被打成資產階級右派分子降一級留機關監督改造。1961年秋,調雅安縣政協監督改造。這期間,李仕安種過地、餵過豬、拉過架架車,守過機關大院。但他生性樂觀,相信共產黨。1976年 10月,粉碎“四人幫”後,摘掉右派帽子,平反昭雪。1982 年恢復了民革組織關係,任縣政協委員 24年(其中任常委8年),民革組統委主委8年,顧問8年,1984年至 2017年任黃埔軍校同學會雅安聯絡組組長、名譽組長。雅安市雨城區政協正縣級離休。在擔任政協文史委主任十多年間,編輯出版《雅安文史資料選集》1-9 集,省政協授予文史資料工作三十年的榮譽獎。擔任黃埔軍校同學會雅安聯絡組組長期間,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先後接待來雅台灣舊友 30餘次,積極宣傳中央、省、市對台方針政策,為祖國和平統一盡心盡力。多次受到民革中央、省委、市委表彰。2013年4月,蘆山地震,百歲高齡的李仕安不顧自家房屋受損,響應民革組織號召,主動向蘆山災區捐款 3000 元。多年來,國家、省、市、區政府領導、民革組織及關愛抗日老兵的社會團體,經常通過多種方式關心李仕安的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2015 年9 月,李仕安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發的抗日戰爭勝利 70 週年紀念勳章。 [4] 
2017年8月26日上午,李仕安在生活多年的成都家中,安詳地閉上雙眼,與相伴了一個多世紀的世界告別。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雲南省委員會編. 浩氣滿乾坤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緬印戰區抗日誌士譜 下[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8.06:668.
  • 2.    李仕安口述;馬林英撰寫. 彝族老人李仕安口述記錄 百歲人生川康史[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4.07:283.
  • 3.    105歲川籍老兵李仕安離世 曾救出10名飛虎隊員  .央視網.2017-08-27[引用日期2022-12-27]
  • 4.    楊力主編;馬軍,徐奇民副主編;政協雅安市委員會編. 雅安市文史資源挖掘與傳承研討文集[M]. 2018.12. 第216-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