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世甲

鎖定
李世甲(1894-1970)(概述圖來源:[1]) [1]  ,字凱濤,又名渚藩、德聲,祖籍長樂沙京,生於侯官縣(今福州市區),原住南門兜來魁裏,後住鰲峯坊 [6]  1911年畢業於煙台海軍學校第六期駕駛班。後入南京海軍軍官學校學習。1915年畢業後赴美國學習潛水艇操作技術。1916年回國,歷任第一艦隊副官、練習艦隊參謀、艦長等職。1929年任國民政府海軍部總務司司長。1932年任代理海軍部常務次長。1934年任海軍馬尾要塞司令兼海軍陸戰隊第二旅旅長。1935年9月授少將。1941年任閩江江防司令,在福建指揮海軍抗戰。1945年4月任第二艦隊司令。抗戰勝利後,負責接收廈門、台灣日本海軍,任台澎要塞司令。1946年5月辭去海軍職務,任福建省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福建省政協委員,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70年4月11日在福州病逝。 [2] 
中文名
李世甲
別    名
字凱濤,又名渚藩、德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70年4月11日
畢業院校
煙台海軍學校
南京海軍軍官學校 [6]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區) [6] 
代表作品
《我在舊海軍親歷記》 [5] 

李世甲人物生平

李世甲抗日鬥爭

李世甲(1894-1970),又名渚藩、德聲。字凱濤 ,現代海軍名將。1927年2月,李世甲奉令率艦駛滬, 歸附國民革命軍 。不久,調任總司令部聯絡參謀 、參議,加入中國國民黨。8月率艦參加龍津戰役和西征。次年2月李世甲任 “通濟”練習艦艦長,補海軍上校 。翌年6月,任海軍部總務司司長,兼江南造船廠監造官。1932年1月,李世甲代海軍部常務次長。1934年2月,李世甲任海軍部馬尾要塞司令,兼福建省政府委員 、海軍陸戰隊第二獨立旅旅長。次年9月升為海軍少將兼馬尾海軍、學校教育長等職。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向北平西南 的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奮起抗擊,開始了全國抗日戰爭。當時 ,李世甲任馬尾要塞海軍少將司令,他見到日本侵略軍對中國加緊侵略,深感閩海勢必成為抗日海防前線。因此,他積極着手備戰,加強閩江口防守。他下令部隊撤除閩江航道標誌,徵用一批民船 、商船和超齡艦船裝載沙石於長門港道 ,在閩江兩個航港道填拋石堆,做好防止日艦侵犯的準備。是年秋,日軍侵佔了金門;次年5月,又侵佔廈門;爾後以廈門、金門及馬祖列島等組成進攻福建全境的軍事基地,屯集不少軍艦 、運輸艦,還有航空母艦,調動戰機百餘架,兵力萬餘,準備攻破馬尾港進人福州。當時李世甲手上僅有驅逐艦1艘,小型炮艦3艘,全部兵力不足 3000人。1939年6月,日軍侵佔了閩江口的川石島,與長門要塞相對峙。對此,李世甲加緊進行戰前動員,組織人員修建炮台在重要港口道佈雷,增設輔助封鎖線,嚴加戒備。 [3] 

李世甲收復失地

1941年4月19日,日軍第48師團、18 師團在海軍陸戰隊和空軍飛機轟炸的配合下,向閩江口的熨斗、琅岐進攻,日艦猛攻長門。李世甲率領官兵英勇奮戰,至19日深夜,日軍仍無法突破閩江口炮台,轉往連江筱埕和長樂漳港等地登陸,爾後從陸路圍攻閩江口炮台。面對從水上、陸路和空中來犯的日本侵略軍,李世甲仍堅持指揮部隊與日軍戰鬥,甚至與衝上炮台的日軍開展肉搏戰,屢次擊退日軍的進攻,血戰到20日彈盡糧絕之後,他才率領部隊突圍到鼓嶺地區,日軍暫時佔領了閩江口炮台,福州陷落。李世甲率部隊突圍後,移駐古田水口一帶佈防,準備反攻。是年5月,李世甲出任閩江江防司令,兼海軍陸戰隊旅。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後防不足,佔領福州等地之敵在中國守軍的打擊下準備後撤。李世甲奉命率部向福州等地反攻,中共福建省委地下組織的游擊隊也向福州挺進,共同打擊日軍侵略軍。經過3個月作戰,日軍撤出了福州,李世甲率隊收復了馬尾、長門等地。
1944年9月,日軍為確保東南沿海交通線安全,並作為艦船的中繼站,掩護台灣基地,欲派兵再度攻取福州。9月28日,日軍第二次向福州發起進攻,李世甲率部反擊,在長門到嶺頭之間,作戰七晝夜,後因大北嶺陸軍主陣地被 攻破,乃奉命轉移到桐口、白沙一帶,福州、馬尾等地再次被日軍侵佔。李世甲做好反攻的準備,在桐口、白沙作戰佈防,繼續與日軍周旋,大小戰鬥達數十次,消滅了不少日軍,中共遊擊隊也在福州沿海等地積極參與戰鬥。1945年 5月,日軍急於縮短戰線,準備撤退,李世甲乘機率部分三路進迫福州。福州收復後,很快又奪回閩江口的馬尾和長門等地 。6月,李世甲調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 [3] 

李世甲接收台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宜布投降,福州人民歡欣鼓舞。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旦公告》,被日本侵佔的台灣要歸還中國,由中國政府派員前往接收。時任中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的李世甲,奉命赴鷺島接受在廈門的日本侵略軍投降。隨後又奉命出任接受在台日本海軍投降專員。李世甲送命令海軍陸戰隊第4團團長戴熙愉率團和海軍佈雷中隊及新徵錄用的舊海軍官兵共1500餘人,於是年10月16日乘20餘艘大帆船從馬江出發駛向台灣。18日,李世甲等人乘“海平〞號炮艇也從馬江出發,19日晚到達基隆,20日早晨進人台北。李進甲便在台北教育公會堂設立了中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以便做好接收工作。當天上午,李世甲即命令日本海軍駐台灣司令官福島中將立即造具在台灣日本海軍投降官兵花名冊,並造具艦艇、炮械、彈藥、財產、物資,以及檔案、圖表、機密文件等清冊各三份,聽候點收,禁止對外通訊,所有電台均有中方監視,戰爭期間在台灣海峽港口所布水雷,嚴令限期掃清,不得遺漏。
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公會堂舉行,被日本強佔50年的寶島台灣迴歸祖國。台灣同胞載歌載舞,奔走相告,正如李世甲所言:“當時台灣人民歡樂的情景.真非筆墨所能形容。”中國海軍旋即開始對日本海軍的接收工作。李世甲下令福州籍的第二艦隊參謀長彭瀛駐紮台北,負責接收台北地區的日本海軍;在基隆港口設海軍辦事處,以嚴壽華海軍上校為處長,負責接收在基隆的日本海軍。隨後他親率海軍陸戰隊第四團直屬隊海軍佈雷隊等進至高雄左營軍港,命令該港的日本海軍司令官黑瀨賀少將交出全部武器和物資,並將所有日本海軍官兵關進戰俘營,等待遣返。11月初,他又率部渡海到澎湖列島接收馬公港,命令日本海軍按照規定條款辦理移交事宜,並設立馬公辦事處,以海軍中校參謀葉心傳為處長,負責接收澎湖列島的日本海軍。經過兩個月的工作,中國海軍在台灣接收了日本海軍俘房 19000 餘人,分別就地集中管理,分批子以遣還;接收日軍潛水艇、魚雷快艇小型登陸艇等20 多艘,還有“蛟子”快艇數百艘和部分軍械、彈藥、器材、倉庫物資等,並登記上報。不久,李世甲奉命任台澎要港司令,司令部設在左營下轄台北、基隆、馬公三個辦事處和馬公造船所。
1970年4月11日,李世甲在福州病逝。 [3] 

李世甲後世紀念

李世甲故居位於鰲峯坊中段南側新39號、舊43號。前臨鰲峯書院,背靠于山,清代建築。佔地面積900平方米,坐南朝北,四面圍牆,前後三進。臨街開雙扇門,設有門頭廳。第一進三面環廊,中為天井,條石平整。大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穿鬥式木構架,雙坡頂,鞍式山牆;中為廳,左右為房。廳內石條平整寬大,用插屏隔成前後廳。前廳高敞,木柱特大,梁、桁、掛落、懸鐘等刻工精緻。兩側廂房,八扇房門楠木花格窗欞銜接工整,花飾圖案美妙。第二進地勢略高,接近山體,廳比一進略小些,其他結構皆相似。三進是一座建在巨石上的灰磚兩層洋房,西式壁爐,雕花鐵窗,木質地板。樓上原為李世甲卧室、書房,保存完好。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