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世增

(主任醫師、教授)

鎖定
李世增,男。主任醫師,教授。出生於中醫世家,1966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曾在首都醫科大學工作。為北京市級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第四批指導老師、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1] 
人物名稱
李世增
性    別
出生年份
1940年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教學職稱
教授
畢業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

李世增教育經歷

1960年-1966年,就讀於北京中醫藥大學。

李世增工作經歷

1967年,隨醫療隊下鄉實踐。
1980年,到首都醫科大學(原北京聯大)中醫學院工作。 [1] 

李世增診療範圍

擅長診治內科雜病及婦科、皮科疾病。

李世增學術思想

1、注重五診合參:其臨證四診詳細,辨證確切,同時善結合現代醫學之診療手段,重視辨病、辯證結合、宏觀微觀結合。
2、顧護脾胃,善治胃病:繼承諸家脾胃學思想,臨牀注重保護脾胃,善治胃病。特別在治療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方面,注重辨病施治,同中求異,應用清、降、潤、補、化瘀等法,用藥注重清、輕、簡而不再傷胃之虞,臨牀效果顯著。
3、用藥靈活,善用藥對:用藥突出中醫簡、便、效、廉優勢,主張用藥可雜而不亂,理法方藥一氣貫通,臨證處方時多將古今數個方劑化裁而成,時用原方,時採其意;用藥善用甘寒,少用苦寒;善用藥對,藥味常成對出現,或一寒一熱,或一升一降,或一氣一血,或一散一收,多而不亂,主次分明,配合巧妙,渾然一體,達到了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目的。
4、中西結合、兼容幷蓄:認為在此中醫與現代醫學並存的時代,中醫學不僅不再是“獨此一家”,甚至有被異化、被取代的危險,故中醫工作者不僅要着眼於自己內部的交流與學習,而應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現代醫學知識,擴大知識面,不斷吸取現代醫學、科學的養分,將他人之長為我所用,不斷髮展與完善自己。倡導當今為醫者不可各執一端或固守門户之見,應博採眾家之長,因人、因地、因時治宜,辨證論治,治病求本,且精誠團結,通力合作,取長補短,樹立良好的中醫形象。
5、與時俱進,創新三寶思想:針對現代社會疾病譜的明顯變化,如心理疾病、心腦血管病、腫瘤、免疫性疾病、疑難疾病、亞健康患者比例逐年提高,多歸屬中醫心繫、脾胃、肝系疾病的範疇。提出創新“新中藥三寶”的思想,即結合臨證經驗,總結、創立系列方藥以達到“寶”心、肝、脾之目的。 [1] 

李世增研究成果

北京市教委項目“淫羊藿女貞子對骨質疏鬆症大鼠模型的影響作用研究”獲得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

李世增主要論文

1.楊錚,劉仁慧,李世增.李世增教授治療痤瘡臨牀經驗[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07):129-131.
2.房鐵生,李世增.李世增治療疑難雜症驗案3則[J].河南中醫,2014,34(10):1887-1888.
3.房鐵生,李世增.李世增教授治療疑難雜症驗案2則[J].光明中醫,2014,29(09):1987-1988.
4.房鐵生,李世增.李世增治療子宮脱垂驗案一則[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0):144.
5.房鐵生,李世增.李世增教授驗案2則[J].北方藥學,2014,11(05):52-53.
6.房鐵生,李世增.李世增教授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藥治療臨牀經驗[J].北方藥學,2014,11(04):50-51.
7.李慧安,李世增.李世增教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思路與方法[J].首都醫藥,2014,21(02):28-29.
8.房鐵生,李世增.李世增教授應用對藥治療疑難雜症經驗[J].中國中醫急症,2013,22(11):1896+1898.

李世增主要著作

《古今名方100對的臨牀應用》

李世增傳承圖譜

李世增→李瀛、於海龍、劉仁慧、李慧安、楊錚、李紅英 、房鐵生 。
參考資料
  • 1.    李世增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