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雲影

鎖定
朱雲影(1904年陰曆六月十五日—1995年1月27日) [2]  字孔澤,江西省浮樑縣儒林鄉人。 [2] 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曾就讀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專攻東洋史及亞洲史。1946年去台灣之後,曾任台灣師範大學史地學系教授及首任歷史學系主任。其名著《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堪稱研究“中國文化圈”的開山之作。 [4] 
全    名
朱雲影
別    名
字孔澤
出生日期
1904年7月27日 [2] 
逝世日期
1995年1月28日 [2] 
主要作品
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
人類性生活史
曾就讀學校
江西第一師範學校;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京都帝國大學 [2] 

朱雲影人物生平

1904年7月27日(陰曆六月十五日),朱雲影出生於農家,在兩位姊姊照拂下成長。 [2] 
青少年時期,平日協助家人勤于田間農事,未能進入正式學堂接受中小學教育,但他一心向學,後在伯父資助下自學,考取江西第一師範學校。 [2] 
在江西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朱雲影加入國民革命軍北伐行列。 [2] 
1929年4月至1934年3月,就讀東京高等師範學校。 [2] 
1934年4月至1937年3月,就讀京都帝國大學,專攻東洋史及亞洲史。 [2] 
京大畢業留校任教時,與樊冠華女士結婚。 [2] 
盧溝橋事變發生,因曾率領當地中國留日學生抗議,而被日本軍國政府遣返中國。 [2] 
1937年8月至1938年7月,任之江文理學院教授。
1939年2月至1941年4月,任日本評論社編輯部主編,其間出版了《日本必敗論》(重慶市,中國文化服務社,1940年出版)。
1941年5月至1943年7月,中國文化服務社出版部編審兼主任。
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任魯蘇皖豫邊區學院文科教授兼科主任。
1944年8月至1946年7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國際)研究室同少將研究員。 [2] 
1946年夏,去台灣,8月至翌年5月止擔任台灣省編譯館編纂兼主任。 [2] 
1947年受聘為台灣師範學院(按:其後於1955年6月改製為大學,又於1967年7月改製為台灣師範大學 [2]  史學教授。 [1] 
1970年,朱雲影創立了歷史研究所,並出任首任所長。 [2] 
1978年8月榮退,仍在繫上兼任,講授“史學方法”—門課程。 [2] 
1981年,生平平重要著作《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在中國台灣刊佈問世。 [1] 
1982年11月,偕妻赴美依親,定居於加州的佛雷斯那城。 [2] 
1995年1月27日(美國時間)於午睡中安然離世,壽終正寢。 [2] 

朱雲影個人作品

《日本必敗論》 [5]  、 《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 、《人類性生活史》 等。

朱雲影主要成就

朱雲影最大的成就是撰寫了《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一書,如其門生、著名歷史學家王爾敏所説:“雲影師生平重要著作為《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於1981年刊佈問世。為七百餘頁鉅著。在史學之林,獨具專門特色。論域廣闊,涵蓋古今歷史上之鄰邦文化關係。網羅宏富,內涵多樣而豐博。具見史家功力與氣魄眼光。” [1] 

朱雲影軼事典故

朱雲影贈友人日記本

施蟄存回憶:“我的第八本日記又是日本製的。這是一九三一年東京建設社的日記冊。每頁上並不印好月日,可以自由寫記,寫得多可以佔到一頁以上,不記時也不必空掉一頁。我覺得這種日記冊很方便。這本建設社日記是一位在日本的友人朱雲影先生寄送給我的,所以在元旦日,我曾經記着:
“前日收到朱雲影先生寄送的此冊,正好得用。今年希望能將此冊記完,庶不負朱君一番美意也。二十年元旦。然而朱君的美意畢竟是辜負了,這本日記一共只記了二十三頁,大概斷斷續續的不過記了一個多月而已。” [3] 

朱雲影鼓舞抗戰熱情

1939年2月到1941年4月主編《日本評論》雜誌,其主要任務是分析日本國情,讓國人堅定抗日必勝的信念。他的《日本必敗論》正是寫於這一時期,脱稿時間為1940年3月30日,後由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於同年5月出版。考察中國抗戰史,1939—1940年是最為艱苦的階段,國外國內形勢對中國的抗戰形勢極為不利,尤其是汪精衞等人在日本的扶植下成立了“偽國民政府”,公開與重慶政府決裂,嚴重破壞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朱雲影對日本國情展開客觀而冷靜的分析,其側重點不只侷限於軍事方面,還包括日本政治、經濟、社會以及國際關係等內容,從多角度闡述了“日本必敗”的命運。這都有助於激發抗戰熱情。 [5] 

朱雲影人物評價

邱添生(台灣師大歷史學系):綜觀朱老師雲影教授的一生行誼,可謂誠樸謙謹,奉公守法,熱愛國家,潛心學術,而其淡泊明志,高風亮節,永為門生景仰,子孫緬懷。 [2] 
世界知識》雜誌:(其書)資料豐博,論域廣闊。對中國文化輻射周邊的研究目前尚無出其右者。 [4] 

朱雲影家庭成員

朱雲影之妻為樊冠華,他們於朱雲影在京都大學畢業留校任教時結婚。家庭成員還有公子朱海若、媳婦吳楚翹、孫女朱華鳳、孫兒朱華龍。1982年11月,朱雲影偕上述家庭成員赴美依親,定居於加州的佛雷斯那城(Fresno),安享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同時也寄情于田園山水之趣。 [2] 
參考資料
  • 1.    王爾敏:《一部傳世的不朽之作》,載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5
  • 2.    邱添生:《朱老師雲影教授行誼》,載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6-9
  • 3.    林吶,徐柏容,鄭法清主編;應國靖著. 施蟄存散文選集[M].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9:149-150.
  • 4.    好書過眼[J].世界知識,2007(22):66.
  • 5.    董灝智.珍珠港事件前後中國學者的“日本必敗論”[J].社會科學戰線,2023(09):1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