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燕珍

(救人英雄)

鎖定
朱燕珍,出生於1937年,萬東居委會主任、靜安區第十屆人大代表。
中文名
朱燕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7年
職    務
萬東居委會主任
性    別

朱燕珍個人簡介

朱燕珍 朱燕珍
中國驕傲”朱燕珍,出生於1937年,1956年進入上海華陽電工廠工作。因為表現優秀,1966年她被選派支援內地建設,前往貴州工作。從此,朱燕珍與身在上海的愛人,女兒長期分居,每年只有休探親假時可以團聚。直到1984年,朱燕珍才回到上海,進入萬東居委會工作。從1986年到1992年,朱燕珍先後擔任萬東居委會主任、靜安區第十屆人大代表。在此期間,她創立了“在職職工夜間巡邏隊”,因效果顯著而在各個居委會推廣開來。這麼多年來,她的熱心和樂於助人在社區裏有口皆碑。

朱燕珍事情經過

2006年4月3日凌晨,當大火在離家只有幾米遠的地方肆虐時,朱燕珍沒有逃離,而是選擇了為隔壁無處逃生的20多人搭起一把救命梯子。儘管事情已經過去,她的勇敢,善良,冷靜,機智,還在被人們所傳頌。
朱燕珍 朱燕珍
萬春街是“老城廂”,很多房子都以木結構為主,房子和房子之間捱得很緊。朱燕珍家在底樓,只有18平方米。她的女兒施超民和外孫住在隔壁的另一間小房子裏。正對朱燕珍家大門,相距一米多遠有一堵兩米高的牆,牆的隔壁是另一處老房子。2006年4月3日凌晨3時左右,因有人酒後吸煙,導致與朱燕珍家一牆之隔的老房子起火,火苗躥起有四層樓高。20多位租住在此的外來務工人員被困,只得逃到屋頂上,其中不有少都是一家三口。
朱燕珍老人回憶説:“當時我和老伴都被人們的呼叫聲驚醒,老伴讓我出去看看。我開門一看,不得了,很多人在屋頂上、牆頭上亂跑,沒地方去。”這時候,朱燕珍的女兒也起來了,兩人馬上撥打了119,110應急電話。朱燕珍快步跑回屋內,跟患肺癌晚期的老伴説:“你不要怕,火一時燒不過來,我先去幫幫那些人。”老伴鎮靜地説:“好的,快去。”
朱燕珍想起,家裏有一把兩米多長的老木梯,就靠在屋外。於是,她和女兒兩人抬着這把40多斤重的梯子,連走帶跑,把它架在牆頭上。朱燕珍和女兒大聲向屋頂上的人呼喊:“朝這裏來,從梯子上下來!不要跳,抱着小孩跳下來要骨折的!不要慌,不要亂!”人們聽到喊話,稍稍冷靜了下來,從梯子上魚貫走下。朱燕珍和女兒一直扶着梯子,直到最後一個人下來。
夜晚涼氣很重,朱燕珍看這些人大多隻穿着睡衣,短褲,就和女兒一起抱出十多件長袖衣褲,讓他們穿上。有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凍得瑟瑟發抖,朱燕珍拿出讀初中的外孫的校服,給小男孩穿上了。這時候,消防車、救護車已經趕到火災現場,展開撲救。其實,從朱燕珍母女搬梯子到最後一個人走下來,總共也就十多分鐘的時間。大火沒有越過牆頭,朱燕珍放心了,她回到屋裏,安慰病重的老伴繼續睡覺。
半個多小時後,大火被撲滅。經事後調查,有3名外來務工者不幸喪生,4人受傷。如果不是朱燕珍老媽媽的及時施救,傷亡很可能會更加慘重。
火災後不久,天亮了,朱燕珍和往常一樣悉心照顧老伴。晚上7點鐘,朱燕珍服侍老伴吃好飯,幫他擦好身。朱燕珍剛轉了一個身,再回頭,只見老伴的頭一點點低下去,眼睛一閉,走了。

朱燕珍個人榮譽

朱燕珍 朱燕珍
上海老人朱燕珍接受全國媒體採訪時,一直都是那句話:“這沒什麼,換了誰都會這樣做。”一年前的萬春街大火中,朱燕珍用木梯幫助20多人順利逃生。在由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等六部委舉辦的“尋找危機英雄”活動中,朱燕珍被評為“中國驕傲”。
武寧路上一個不起眼的路口拐進去,就是萬春街。這條近300年曆史的老弄堂,有些狹窄,卻很乾淨。弄堂末端,一白髮老人,正在不足2米高的屋檐上澆花。“就是這梯子,平時用來上房檐澆花用。”老人朱燕珍指着身邊的老木梯。
“10箇中國驕傲裏,我是最微不足道的一個。”朱燕珍説。

朱燕珍人物評價

她其實就是普通人。但是在生死關頭的一瞬間她挺身而出了,她顯得是那樣的與眾不同,甚至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於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變成了我們心中的大英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壯舉,一個時代造就一個時代的英雄。當時間定格於21世紀,“英雄”彷彿褪卻了永恆的光環,卸下了移山填海的重任,也在喧鬧的生活中漸行漸遠。然而,一旦國家利益受到威脅,崇高的生命遭遇危難,這樣一個不同以往的“小人物”挺身而出,闖入我們的視線——她一身塵土,一臉樸實,她是我們的鄰居,親友,身邊人。正是這樣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卻以超乎常人的勇氣,擔負起維護生命尊嚴的職責;以冷靜沉着的智慧,化解一次次危機;以純樸的情感、頑強的意志,詮釋了新時代“英雄”的含義。她的故事感動着我們這個擁有眾多英雄的古老國度,驕傲着每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