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浮

鎖定
朱浮(約前6年-66年),字叔元,沛國蕭縣(今安徽蕭縣)人。東漢大臣,文人。 [7] 
朱浮初從劉秀為大司馬主簿,改任偏將軍,從定河北。後拜大將軍領幽州牧,守薊城,遂討定北邊。建武二年(26年),受封舞陽侯,食邑三縣。但不久因為舊怨,為漁陽太守彭寵所攻。建武三年(27年),涿郡太守張豐也起兵反漢,朱浮兵敗棄城。劉秀念其有才有功,不忍加罪,讓朱浮代替賈復擔任執金吾,掌管京師治安,並改封父城侯。建武七年(31年),任太僕。建武二十年(44年),代替竇融擔任大司空。建武二十二年(46年),坐賣弄國恩免職。建武二十五年(49年),徙封新息侯。朱浮為人矜誇自信,傲氣外溢。漢明帝時,因事被告,漢明帝大怒, [8]  永平九年(66年),朱浮被賜死。 [1] 
朱浮雖為武將,卻頗富才學,下筆如行雲流水,文采斐然。著有《與彭寵書》《上疏乞援師》《因日食上疏言牧守換易宜簡》《上疏言州牧劾奏宜下三府覆案》《上疏請廣選博士》《奏除親廟》等。朱浮代表作《與彭寵書》,筆端鋒芒畢露,言詞犀利,膾炙人口,其中“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等名句,頗為後人傳誦。 [8] 
叔元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徽蕭縣
出生日期
約公元前6年
逝世日期
約公元66年
主要成就
成語親者痛,仇者快
主要作品
《為幽州牧致彭寵書》
本    名
朱浮
職    能
武將
籍    貫
沛國蕭(今安徽蕭縣)
兒    子
朱永

朱浮人物生平

朱浮,字叔元,沛國蕭縣人。初從光武為大司馬主簿,遷偏將軍,從破邯鄲。光武派遣吳漢誅殺幽州牧苗曾,任命朱浮為大將軍幽州牧,把守薊城,討定北部邊疆。 [2] 
朱浮 朱浮
建武二年(26),冊封舞陽侯,食三縣。朱浮年少有才能,很想振奮風化之跡,收攏士子之心,招來州中名宿王岑之流,任為從事,以及王莽時故吏二千石,引進安置在幕府,就多發諸郡倉谷,贍養他們的妻子兒女。漁陽太守彭寵以為天下未定,師旅方興,不宜多置官屬,以損兵甲糧儲,不聽朱浮命令。朱浮矜持急躁,自視甚高。對彭寵很為不滿。因以嚴厲文字詆譭彭寵;彭寵也很要強,兼負其功,嫌怨越積越深。朱浮密奏彭寵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接受貨賂,殺害友人,多聚兵谷,其心叵測。彭寵既積怨在心,聞之大怒,而舉兵攻朱浮。朱浮以書信責備他説:我聽説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常私下悲京城太叔(共叔段)以不知足而無賢人輔佐,結果是自棄於鄭縣。 [2] 
伯通以名字顯著而主持郡政,有佐命之功,臨人親職,愛惜倉庫,而我秉征伐之任,想審時救急,二者都是為國家哩。既懷疑我誣告了你,何不到京師自陳,而為此族滅之計呢?朝廷對你伯通,恩德也是很厚的了,委你以大郡,賜號大將軍,事有柱石之寄,情同子孫之親。匹夫媵妾尚能捨己以報一餐之恩,豈有身帶三綬,職典大邦,而不顧恩義,生心外叛的嗎?伯通與官吏們講話,有何面目呢?行步拜起,何以自容呢?坐卧想想,何以為心呢?拿鏡子自己照照,置眉目於何處呢?舉措建功,何以為人呢?可惜你棄美令的嘉名,造鴟梟食母之逆謀,拋棄傳給後代的福祚,招來破敗的重災,高談堯舜之道,不棄桀紂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是很悲哀嗎!伯通與耿況都起來佐命漢室,同受國恩。耿況謙讓,屢有降損之言;而伯通自誇其能,以為功高天下。以前遼東有豬,生了一頭白豬,豬主人異而獻之,行到河東,見到所有的豬都是白的,就慚愧而還。若把你的功勞拿到朝廷去討論,那麼只是遼東豬了。今卻愚妄,自比六國。 [2] 
六國之時,其勢各盛,國土數千裏,雄兵百萬,所以能據國相持,經歷許多年世。今天下有多大,列郡有多少城?你怎麼能以區區漁陽而結怨天子?這正如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是多麼不自量呢!方今天下剛定,海內希望安寧,士無論賢或不肖,都樂意立名於世。而伯通獨中風狂走,自棄盛世,內聽嬌婦之失計,外信讒邪之諛言,長為羣后惡法,永為功臣鑑戒,豈不是錯誤?定天下者不計私仇,希勿以前事自誤,願留意照顧老母幼弟,凡舉事不要為親者所痛,而為仇者所快。彭寵得書更怒,進攻朱浮也更急。 [2] 
第二年,涿郡太守張豐舉兵反叛。這時二郡叛逆,北州憂懼,朱浮以為天子必自率兵征討,而朝廷只派了遊擊將軍鄧隆暗中幫助朱浮。朱浮恐懼,以為光武帝懈怠於絞敵,不能救他,就上疏説“:以前楚宋列國,都是諸侯,莊王以宋殺了他的使者,於是投袂而起兵圍宋。魏公子無忌顧及姐夫的需要,竊符觸冒強秦之軍鋒。楚魏非有職責匡正的大義,莊王也只是為爭強而發忿,公子只是以一言而立信而已。今彭寵反叛,張豐逆節,以為陛下必棄捐他事,及時討滅他們。然隔了這麼久,寂寞無音。縱敵人圍城而不救,放逆虜而不討,我實在困惑不解。昔高祖聖武,天下既定,還親自征伐,沒有寧息安居。陛下雖興大業,海內未集,而獨逸豫,不顧北陲,百姓遑遑,無所繫心,三河、冀州,怎可傳於後世呢!今秋稼已熟,又被漁陽所掠。張豐狂悖,奸黨日增,連年拒守,吏士疲勞,甲冑生了蟣..,弓弩不能放下,上下焦心,相望救護,仰希陛下救生之恩。”詔報道“:往年赤眉暴虐長安,我料他無谷必東向,後果東來歸降。今料此反虜,勢不能久全,賊內部必有人斬賊首。今軍資未充,所以要等到麥收以後。”朱浮城中糧盡,人相食。恰逢上谷太守耿況派遣騎兵來救朱浮,朱浮才得逃走。南到良鄉,其兵之長帥反阻攔,朱浮恐不能脱身,就下馬刺殺其妻,僅免於死,城降於彭寵。尚書令侯霸奏朱浮敗亂幽州,才構成彭寵之罪,軍師徒勞,不能死節,罪當伏誅。帝不忍,以朱浮代賈復為執金吾,徙封父城侯。後來彭寵、張豐都失敗了。帝以二千石長吏多不勝任,時有微小之過者,必見斥罷,變換紛擾,百姓不寧。 [2] 
朱浮 朱浮
建武六年(30),有日蝕之異,朱浮因而上疏説:“臣聞日是眾陽之所宗,君上之位。凡居官治民,據郡典縣,都為陽為上,為尊為長。如果陽上不明,尊長不足,則干犯日月星辰,以垂示王者。五典記國家之政,《鴻範》別災異之文,都是宣明天道,以徵驗後來的。陛下哀憫海內新遭禍毒,保宥生人,使得休養生息。而今牧人之吏,多未稱職,少違理實,動遭斥罷,豈不是粲然黑白分明嗎?然而以堯舜的盛世,還加三考,大漢之興,也累積功效,官吏積久,養老於官,以至子孫相因,以官名為氏姓。當時吏職,何能悉理;議論之徒,豈不喧譁。我以為天地之功不可倉卒而就,艱難之業當累日才能有成。而近來守宰數見換易,迎新相代,疲勞奔波於道路。由於視事經驗不足,未足昭著其職,既加嚴格切責,人不能自保,各相顧望,不可自安。有司或因睚眥小怨以報私恨,苛求其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長吏迫於舉劾,懼於譏刺,所以爭着弄虛作假,以求取虛名。這都是羣陽騷動,日月失行的應驗。物暴長者必夭折,功猝成者必亟壞,如摧長久之業,而造速成之功,這不是陛下的福哩。天下不是一時之用,海內不是一旦之功。願陛下注意於長遠之計,望化於一代之後。天下幸甚。”帝將其奏章交下面討論,羣臣多同意朱浮的意見,自此以後牧守的調動就減少了。 [2] 
按舊制,州牧奏二千石長吏不任其位者,都應先下給三公,由三公派遣掾史加以案驗,然後給予降職或罷退。帝當時為便於明察,不復委任三府,而權歸州牧之吏。朱浮覆上疏道“:陛下清明履行約法,率禮無違,自宗室諸王、外家后妃親屬,都遵紀守法,無結黨營私之名。外出乘牛車,象編入户籍的平民一樣。這當然是法令整齊,下面沒有作威作福的人。求之於事,宜以和平,而災異仍現,難道是徒然的嗎?天道信誠,不可不察。我見陛下恨以前上威不行,下專國命,即位以來,不用舊典,信任州牧之官,廢除三公之職,以至只要有人彈劾二千石之大吏,就加以免退,覆案不由三府,罪譴不經澄察。陛下以使者為腹心,而使者以從事為耳目,這本是尚書平決之責任,卻決於百石之吏,所以羣下苛刻,各自為能。加以私情容長,憎愛各由在職者所左右,都競張空虛,以謀一時之利,所以有罪者心不折服,而無罪者反被空文所牽累,這種作法不可以經盛衰,貽於後世。事積久了官吏就自重,官吏安人民就自靜了。古人説:‘五年一閏,天道就完備了。’以天地之靈,就像五年一閏以成其化一樣,何況人道呢?臣朱浮愚戇,不勝懇切之忱,願陛下留心千里之任,審察偏言之奏。”七年,轉太僕。朱浮又以國學既興,應擴大博士的選拔,就上書説:“太學,是禮義之宮殿,教化興起的源頭。陛下尊敬先聖,重視古典,宮室未飾,干戈未休,而先建太學,建立黌舍,近日車駕親臨觀饗,將以弘揚時事安定太平的教化,顯示勉勵進取的功效。考尋博士之官,為天下宗師,能使孔聖之言傳而不絕。 [2] 
以前,策試博士,必廣求詳選,於是自從王畿華夏,遍延四方,因此博舉明經,唯賢是登,學者精勵,遠近同慕。我聽説詔書更試五人,只取現在洛陽城裏的人。我恐自此以往,將有所失。求才的範圍過小,人才包羅未盡,而四方的學者,也沒有奔頭了。策試之本,貴在得其真實,非有約期集會,不及遠方。又諸所徵試,都是私自發遣,非有傷費煩擾於事。俗話説:‘中國失禮而求之於野。’臣朱浮有幸參與講解圖讖,所以敢越職呈奏。”帝同意。 [2] 
建武二十年(44),代竇融為大司空。二十二年,以賣弄國恩被免職。 [2] 
二十五年,徙封新息侯。帝以朱浮常欺蔑同列官員,每恨他,但愛惜其功勞才能,不忍加罪。永平年間,有人沒有證據告朱浮,顯宗大怒,賜朱浮死罪。長水校尉樊鯈向帝説“:唐堯大聖,天下人都得其所,還優柔四凶之獄,厭服海內之心,使天下人知道,然後施以極刑。朱浮事雖昭明,而人們並不知道,宜由廷尉,彰著其事。”帝也悔悟。史官評論道:吳起與田文論功,田文三事都不如吳起,朱買臣難公孫弘十策,弘不得一,結果田文成了魏相,公孫弘成了漢朝宰相,可知宰相是自有其人的。所以曾子説:“君子所貴於道者有三,祭祀之事則有司所主,非人主之事”。而光武、明帝親躬吏事,監督三公以課其勤惰,核其得失,其人或有過失而其禮稍薄,往往有誅殺、罷斥、詰責、侮辱的。任職責過,一至於此,追感賈誼“廉恥禮節以繩君子”之論,不是很好嗎?朱浮譏諷苛察欲速的弊端,卻最終遇害,哪裏能聽到長者之言呢? [2] 

朱浮人物典故

親者痛,仇者快
朱浮任幽州牧時,為了籠絡當時的一些名士和舊官僚,把他們都收羅在自己的左右,還發糧食給他們的家屬。當時魚陽太守彭寵,以為天下還沒有完全安定,反對他這樣做,兩人因此互相爭執,各不相讓,仇恨愈來愈深。朱浮便向光武帝密奏彭寵受人貨賄,招兵買馬,積聚糧食,意圖難測。光武帝就下令召彭寵回京,彭寵大怒,拒不應命,並起兵攻打朱浮,朱浮便寫了這封信給彭寵,勸他收兵。
朱浮寫信的動機,顯然是企圖利用朝廷的力量,向反對他的人施壓,但態度既嚴正又婉轉:一方面勸告彭寵要為自己前途着想;一方面叉提醒他不要妄自尊大,規勸與警告並存。特別是最後一句“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3]  ,告誡人們處理問題時,要考慮後果,不要讓親朋好友友痛心,而讓敵人高興,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觀點。
彭寵看到信後,更加惱怒,繼續攻打朱浮,終於導致了自己的滅亡! [4] 

朱浮人物評價

班固:朱定北州,激成寵尤。 [5] 

朱浮人物後裔

朱浮是沛國朱氏源流史上第一個承先啓後的關鍵人物,他是東漢開國的大將軍、大司空、皇帝賜封新息侯。朱浮家族經歷東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近千年而長盛不衰。其子孫蕃衍,唐代著名的孝友先生朱仁軌、宰相朱敬則,都是來自沛國朱氏的傑出人物。
朱浮家族是朱氏沛國堂的代表,而朱浮紀念館,也可稱朱氏文化館,歷史久遠,始建於唐朝。館內史料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朱氏先祖的輝煌史蹟,以及朱文公、朱元璋等名人的事蹟資料在館中都有所體現。特別是堂下一塊光裕堂石碑,上刻 " 喬木發千枝,豈非一本;長江流萬派,總是同源 ";大殿兩旁的牆上有牌匾各一塊,上書 " 繼先人遺志 "、" 揚光裕家風 ",寓意深邃,發人深省。 [6]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永平中,有人單辭告浮事者,顯宗大怒,賜浮死。
  • 2.    後漢書卷三十三: 硃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2]
  • 3.    後漢書·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 4.    後漢書:寵得書愈怒,攻浮轉急。明年,涿郡太守張豐亦舉兵反。
  • 5.    後漢書:贊曰:硃定北州,激成寵尤。魴用降帑,延感歸囚。鄭、竇怨偶,代相為仇,周章反道,小智大謀。
  • 6.    朱浮: “沉浮”一生幾人知  .合肥晚報[引用日期2019-08-22]
  • 7.    戎毓明主編.王儀之,方平,葉洪渠等副主編.安徽人物大辭典.北京.團結出版社.1992.第968頁
  • 8.    朱浮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