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泚

鎖定
朱泚(cǐ)(742年-784年),字號不詳,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區)人,唐朝中期將領,薊州刺史朱懷珪之子。
朱泚年少從軍,身材壯偉,輕財好施,跟隨幽州節度使李懷仙朱希彩。大曆七年,授檢校左散騎常侍、盧龍節度使,賜爵懷寧郡王,積極改善幽州與中央政府的關係,指派弟弟朱滔領兵入關,參與防秋。之後更親往長安朝見,並留居長安,授檢校司空、隴右節度使,封遂寧郡王。
唐德宗即位,授太子太師、鳳翔尹,後遷太尉。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後,被譁變的士兵擁立為帝,國號大秦,年號應天。興元元年(784年),又改國號為漢國,年號天皇。並率軍圍攻奉天,意圖殺死唐德宗,兵敗後倉皇逃亡,途中被部將所殺,時年43歲。
中文名
朱泚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742年
逝世日期
784年
職    業
武將
主要成就
率先到長安朝見天子
主要成就
涇原兵變時被擁立為皇帝
出生地
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區)
代表作品
《遺弟滔書》
官    職
檢校左散騎常侍、盧龍節度使、檢校司空、隴右節度使
爵    位
懷寧郡王—遂寧郡王
所處時代
唐朝

朱泚人物生平

朱泚節度幽州

朱泚憑藉父親的恩蔭從軍,武藝並不出眾,雖然外表寬厚,但內心卻很殘忍。然而,不吝惜錢財,喜好施捨,每次打仗得到獎賞都分給手下將士,因此受到部下們的擁護。 [1] 
朱泚早年是李懷仙部將,任經略副使。768年(大曆三年),幽州兵馬使朱希彩殺死李懷仙,自領盧龍節度使,因朱泚與自己同姓,對他非常信任。 [2] 
772年(大曆七年),朱希彩被部下殺死。當時,朱泚駐紮在城北,其弟朱滔統帥牙兵,暗中派人到將士中大肆張揚道:“節度使非城北朱副使擔當不可。”將士們本來無所適從,聽後便一同推舉朱泚。朱泚於是自領留後,並遣使呈報朝廷。同年十月,朝廷任命朱泚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幽州盧龍節度等使、幽州長史御史大夫,賜爵懷寧郡王 [3-4] 
773年(大曆八年),朱泚命朱滔率兵到涇州(今甘肅涇川)防禦吐蕃。自從安祿山造反以來,幽州軍隊很少為朝廷所用,朱泚此舉,得到唐代宗的讚賞,並親自寫詔嘉獎。 [5-6] 

朱泚入覲京師

774年(大曆九年),朱泚升任檢校户部尚書。當時,河朔三鎮雖然歸順朝廷,卻從不曾入朝覲見,朱泚率先上表,要求入朝。代宗大喜,命人修建住宅等待朱泚。 [7] 
同年七月,朱泚行至蔚州(今河北蔚縣),身患急病。當時帳下將領都勸他返回幽州,等病情好轉後再動身朝見。朱泚道:“就算我死了,也要把我的屍體抬去朝中。”諸將都不敢再提此事。九月,朱泚到達長安,百姓爭相圍觀,代宗親自在延英殿設宴款待,賞賜甚厚。 [8] 
朱泚入朝後,朱滔統攝幽州軍務,卻着手削除朱泚的影響力。朱泚自知被兄弟出賣,失掉兵權,於是自請留在京師。代宗遂任命朱滔為盧龍節度留後,命朱泚統轄汴宋淄青的邊防軍隊。 [9] 

朱泚深受器重

776年(大曆十一年),朱泚被加封為同平章事,出鎮奉天行營。777年(大曆十二年),朱泚升任檢校司空,又接替李抱玉擔任隴右節度使,暫代河西、澤潞行營事務。778年(大曆十三年),朱泚改封遂寧郡王。 [10-11] 
779年(大曆十四年),唐德宗繼位,加封朱泚為太子太師、鳳翔尹。780年(建中元年),涇州守將劉文喜起兵叛亂,朱泚被任命為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節度使,討伐劉文喜。不久,涇州平定,朱泚進封中書令,回鎮鳳翔(今陝西鳳翔),涇原節度使一職由舒王李謨遙領。781年(建中二年),朱泚進封太尉 [12] 
782年(建中三年),朱滔在幽州造反,派人送密信給朱泚,結果被河東節度使馬燧截獲,奏知朝廷。朱泚非常惶恐,向朝廷請罪。德宗撫慰道:“你兄弟二人相隔千里,當初並非共同策謀,這不是你的罪過。”但還是解除了朱泚的鳳翔隴右節度使職務,將他留在京師,並增加他的食邑。 [13] 

朱泚僣位稱帝

783年(建中四年),涇原軍發生譁變,德宗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姚令言對叛軍道:“如今軍中沒有主帥,恐怕事情難以成功,朱太尉幽居在家,我們可以奉他為主。”於是派人到晉昌裏迎接朱泚。當夜,朱泚張列火炬,前呼後擁的進入含元殿,並設置警戒。次日,朱泚移居白華殿,出榜道:“涇原將士長期身居邊疆,不知朝廷禮儀,隨便進入宮中,使聖上受驚,西出巡幸,朱太尉已經暫且統轄六軍。神策軍將士以及文武百官凡是領俸祿的,應當全部去追隨皇帝,不能前往的,可到本官官署來。如果超過三天,查出兩處都未具名的人,一概斬首。”百官無奈,只得去見朱泚。有人勸説朱泚前去迎接德宗,朱泚很不高興,於是百官逐漸逃走。 [14-15] 
這時,源休陳述古今成敗之理,徵引符命之説,勸朱泚稱帝,朱泚大喜。不久,李忠臣張光晟相繼前來,鳳翔涇原大將張廷芝、段誠諫也率軍來投。朱泚自以為眾望所歸,下定了稱帝的決心,任命源休為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為皇城使,並對久失兵權的司農卿段秀實非常信賴。 [16] 
朱泚派出三千精兵,名為迎接德宗,實則去攻打奉天。段秀實和劉海賓正密謀誅殺朱泚,擔心叛軍驚嚇德宗,暗中偽造朱泚的命令,追回叛軍。叛軍返回後,段秀實與劉海賓去見朱泚,陳述應當效忠朝廷的道理,這時劉海賓從靴子裏抽匕首,被朱泚發覺。段秀實見無法用忠義來打動朱泚,奪過源休手中的象笏,挺身猛擊朱泚,並大聲喊道:“反賊碎屍萬段!”朱泚舉臂護住腦袋,李忠臣飛跑上去幫助,叛軍也一擁而上,將段秀實亂刀砍殺。 [17] 
十月八日,朱泚在源休、姚令言、李忠臣、張光晟等八人的引導下從白華殿進入宣政殿,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大秦,改元應天,又大封百官,並立侄子朱遂為皇太子,遙封朱滔為冀王、太尉、尚書令皇太弟。為了斷絕人們的期望,朱泚殺死郡王、王子、王孫七十七人,誅滅留在長安的宗室。 [18-19] 

朱泚圍攻奉天

十月十日,朱泚親自領兵進逼奉天,使用的天子儀仗、隨從、車輛,塞滿道路,兵卒如蟻羣般聚集,部隊的聲勢頗為盛大。不久,朱泚在奉天城下被渾瑊韓遊瑰擊敗,只得退到奉天城東三里的地方紮營,大修攻城器械。次日,朱泚又分兵到乾陵紮營,察看奉天城內情況,城內大為震驚。 [20] 
十一月三日,杜希全在漠谷失利,朱泚更加驕狂。官軍利用城防設施作戰,人人奮勇百倍,朱泚多次受挫。有時出城到曠野作戰,官軍又佔上風。朱泚於是逼迫百姓填壕溝,並於夜晚攻城,但無法破城,只得撤退。 [21] 
十一月十五日,朱泚軍造成雲梯,架上奉天城牆的東北角,引起城中驚慌。渾瑊命人挖掘大坑,做成地道陷阱,又燃起大火焚燒雲梯,這時風向轉變,大火撲向朱軍。官軍趁機從三個城門一起衝出,大破朱泚。當晚,官軍再次出城進攻,朱泚再次大敗。不久,李懷光從河北來援,朱泚大驚,軍隊潰敗,奉天之圍得以解除。 [22] 
十一月三十日,朱泚逃回長安。當時,姚令言在城裏設置防禦木柵和投石拋樓,每條街道里巷都把居民組織起來訓練。朱泚返回後,卻命令全部撤除,並道:“打仗的事我自有辦法。”每隔三五天,朱泚就派人假裝從城外回來,滿城跑遍地喊叫:“奉天已經攻克。”百姓聽到這個消息,都偷偷哭泣,大街小巷一片寂靜。當時,進入台省的小吏不過十幾人,郎中員外六七人,朱泚下令按照往年規定推薦選拔官員,開始還有幾十人遞交推薦文書,十天後也都隱退了。 [23] 

朱泚兵敗被殺

784年(興元元年),朱泚改國號為漢,改元天皇。這時,李懷光企圖反叛朝廷,派人到長安跟朱泚和談結盟。朱泚開始對李懷光刻意拉攏,稱其為兄長,並約定平定關中後,各自為帝。但是當李懷光決定背叛朝廷後,朱泚卻發出詔書,以國君對待臣下的禮儀對待李懷光,屢次徵調他的兵馬。李懷光被朱泚出賣,感到羞愧惱怒,帶着軍隊返回河中府 [24] 
不久,官軍李晟部、駱元光部、尚可孤部進逼長安,朱泚部下韓旻、宋歸朝、張庭芝、仇敬忠等人先後被擊敗。五月二十八日,李晟等人收復長安。朱泚與姚令言、張庭芝、源休等人西逃,其餘黨羽有的逃亡藏匿,有的投降朝廷。 [25] 
朱泚逃難途中,兵卒沿路偷跑,等逃到涇州,只剩一百多人。涇州守將田希鑑緊關城門,朱泚對田希鑑道:“我曾授予你節度使官職,你為什麼忘恩負義?”田希鑑就叫人把朱泚授予的旌旗符節從城上拋到城外,接着又投火燒掉。朱泚無奈,只得再向西走數里,在一家客店休息。 [26] 
朱泚部將梁庭芬進涇州城勸田希鑑道:“您當初殺死馮河清背叛朝廷,如今即使又歸順朝廷,日後也免不了遭受禍患。不如打開城門收留朱公,一起成就大業。”田希鑑同意了。梁庭芬趕到客店告訴朱泚,朱泚非常高興,派梁庭芬再去涇州。梁庭芬趁機求取尚書平章事官銜,被拒絕後不願再去涇州,便隨朱泚到寧州(今甘肅寧縣)彭原縣西城村,與朱泚的心腹朱惟孝一起用箭射朱泚。朱泚逃跑時,掉進一口地窖,被隨從韓旻、薛綸、高幽嵓、武震、朱進卿、董希芝等人斬殺,時年四十三歲,首級傳送梁州 [27] 

朱泚軼事典故

朱泚兵敗後了,逃奔涇州,在途中突然昏迷,分不清方向,因此向一個種田的老人問路。那老人道:“你不是朱太尉嗎?”源休連忙阻止道:“這是漢皇帝。”老人道:“天地不助長兇惡,蛇和鼠不會成為蛟龍。天網殊而大,你到什麼地方去才好呢?”朱泚很生氣,想要殺了他,那老人隨即不知去向。等到離涇州還有一百多里的時候,朱泚在馬上忽然叩頭,口裏連喊饒命,手腳也亂踢亂舞,好象和誰打架,隨即墜落下馬,很久才甦醒過來。身邊的人問他怎麼回事,朱泚道:“我看見段司農(段秀實)了。”不久,朱泚被韓旻斬殺。 [28] 

朱泚人物評價

劉昫:① 我唐之受命也,置器於安,千年惟永,百蠻響化,萬國來王。但否泰之無恆,故夷險之不一。三百算祀,二十帝王。雖時有竊邑叛君之臣,乘危徼倖之輩,莫不才興兵革,即就誅夷。其間沸騰,大盜三發,安祿山、朱泚、黃巢是也。② 朱泚家本漁陽,性惟兇狡,耳習聞於篡奪,心本之於忠貞。暨弟為亂階,身留京邑,小不如意,別懷異圖。但樂荒雞之鳴,唯幸和鑾之動,緣幽帥之嘗因亂得,謂神器之可以徼求。③ 天地否閉,反逆亂常。祿山犯闕,朱泚稱皇。賊巢陵突,羣豎披攘。徵其所以,存乎慢藏! [29] 
崔致遠:唐虞已降,苗扈弗賓,無良無賴之徒,不義不忠之輩,爾曹所作,何代而無?遠則有劉曜王敦,覬覦晉室;近則有祿山、朱泚,吠噪皇家。彼皆或手握強兵,或身居重任,叱吒則雷奔電走,喧呼則霧搴煙橫,然猶暫逞奸圖,終載醜類。 [30] 
王夫之:① 有詭譎鷙悍之才,在下位而速覬非望者,其滅亡必速。故王莽董卓李密、朱泚俱不旋踵而殄。 [31]  ② 凡亂臣之慾攘奪人國也,其君以正而承大統,則抑不敢蔑天理以妄幹之;其蔑理以妄幹者,則速以自滅,王莽、朱泚是已。 [32]  ③ 希烈憯無所畏,據彈丸之地,橫骾其中而稱帝,擬之袁術,而又非其時也。朱泚兵權已解,與朱滔縣絕一方,旁無可恃之黨,乘無主之亂兵,一旦而遽登天位,保長安片土,為燕雀之堂,以視桓玄,百不及一也。此二豎者,白畫而攫市金,直不足以當奸雄之一笑。 [33] 
蔡東藩:朱泚攻奉天累月,卒不能下,及退還長安,得李懷光之相與連結,復不能分兵四出,略奪唐土,李晟一舉,長安即破,輾轉奔至彭原,仍為部將所殺。泚之無能,可以想見。然亦由去順效逆,自速其禍,人心去而身首即隨之耳。 [34] 

朱泚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章一篇:《遺弟滔書》 [35] 

朱泚家庭成員

曾祖:朱利,贊善大夫,贈禮部尚書。 [36] 
祖父:朱思明,太子洗馬,贈太子太師。 [36] 
父親:朱懷珪,薊州刺史平盧軍留後、柳城軍使,贈左僕射 [37] 
弟弟:朱滔,盧龍節度使。 [38] 
侄子:朱遂,漢國太子。 [29] 

朱泚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二百下·列傳第一百五十》 [29]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五中·列傳第一百五十中·逆臣中》 [39]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40]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 [4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六·唐紀四十二》 [42]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 [4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 [4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九·唐紀四十五》 [45]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唐紀四十六》 [46]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一·唐紀四十七》 [47] 

朱泚影視形象

2013年出品的電視劇《紫釵奇緣》中,由曲高位飾演朱泚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朱泚傳》:泚以父資從軍,幼壯偉,腰帶十圍,騎射武藝亦不出人。外若寬和,中頗殘忍。然輕財好施,每征戰所得賞物,輒分與麾下將士,以是為眾所推,故得濟其兇謀。
  • 2.    《舊唐書·朱泚傳》:初隸李懷仙為部將,改經略副使。朱希彩既殺李懷仙,自為節度,以泚宗姓,甚委信之。
  • 3.    《舊唐書·朱泚傳》:大曆七年秋,希彩為其下所殺,倉卒之際,未有所從。泚營在城北,弟滔,主衙內兵,亦得眾心。滔變詐多端,潛使百餘人於眾中大言曰:“節度使非城北朱副使莫可。”眾既無從,因共推泚。泚遂權知留後,遣使奉表京師。十月,拜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幽州盧龍節度等使、幽州長史、兼御史大夫。
  • 4.    《新唐書·朱泚傳》:大曆七年,希彩為下所殺,眾未有屬,泚方外屯,而滔主牙兵,尤狡譎,乃潛諗數十人大呼軍門曰:“帥非朱公莫可!”眾愕眙,因共詣泚,推知留後,遣使至京師聽命。有詔檢校左散騎常侍,即拜廬龍節度留後。俄遷節度使,封懷寧郡王,實封户二百。
  • 5.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辛未,幽州節度使朱泚遣弟滔將五千精騎詣涇州防秋。自安祿山反,幽州兵未嘗為用,滔至,上大喜,勞賜甚厚。
  • 6.    《舊唐書·朱泚傳》:其年,泚上表令弟滔率兵二千五百人赴京西防秋。代宗嘉之,手詔褒美。
  • 7.    《舊唐書·朱泚傳》:九年,就加檢校户部尚書,賜實封百户。幽州及河北諸鎮,自天寶末便為逆亂之地,李懷仙、朱希彩與連境三節度,名雖向順,未嘗朝謁。至是泚率先上表,請自領步騎三千人入覲,詔修甲第以待之。
  • 8.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朱泚入朝,至蔚州,有疾,諸將請還,俟間而行。泚曰:“死則輿尸而前!”諸將不敢復言。九月,庚子,至京師,士民觀者如堵。辛丑,宴泚及將士於延英殿,犒賞之盛,近時未有。
  • 9.    《新唐書·朱泚傳》:泚之來,滔攝後務,稍稍翦落泚牙角。泚自知失權,為滔所賣,不得志,乃請留京師。帝因授滔節度留後,乃分防秋兵,使各有統:河陽、永平兵,郭子儀主之;決勝、楊猷兵,李抱玉主之;淮西、鳳翔兵,馬璘主之;汴宋、淄青兵,泚主之。
  • 10.    《舊唐書·朱泚傳》:十一年八月,加拜同平章事。尋令出鎮奉天行營,復賜金銀繒彩並內庫弓箭以寵之。十二年,加檢校司空,代李抱玉為隴右節度使,權知河西、澤潞行營兵馬事。
  • 11.    《新唐書·朱泚傳》: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屯奉天,賜禁中兵以為寵。遷檢校司空,代李抱玉為隴右節度副大使,仍知河西、澤潞行營兵馬事。明年,徙王遂寧。
  • 12.    《舊唐書·朱泚傳》:德宗嗣位,加太子太師、鳳翔尹,實封至三百户。建中元年,涇州將劉文喜阻兵為亂,加泚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節度使,與諸軍討之。涇州平,加泚中書令,還鎮鳳翔,而以舒王謨遙領涇原節度。二年,加泚太尉。
  • 13.    《舊唐書·朱泚傳》:朱滔將反叛,陰使人與泚計議,以帛書納蠟丸中,置髮髻間。河東節度馬燧搜獲之,以聞,並送帛書及所遣使。泚惶懼,頓首乞歸罪有司。上勉之曰:“千里不同謀,非卿之過。”三年四月,以張鎰代泚為鳳翔隴右節度留後,留泚京師,加實封至一千户,與一子正員官,其幽州盧龍節度、太尉、中書令並如故。
  • 14.    《舊唐書·朱泚傳》:四年十月,涇原兵叛,鑾駕幸奉天。叛卒等以泚嘗統涇州,知其失權廢居,怏怏思亂。羣寇無帥,幸泚政寬,乃相與謀曰:“朱太尉久囚空宅,若迎而為主,事必濟矣!”姚令言乃率百餘騎迎泚於晉昌裏第。泚乘馬擁從北向,燭炬星羅,觀者萬計,入居含元殿。明日,移處白華殿,但稱太尉。朝官有謁泚者,悉勸奉迎鑾駕,既不合泚意,皆逡巡而退。
  • 15.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四》:姚令言與亂兵謀曰:“今眾無主,不能持久,朱太尉閒居私第,請相與奉之。”眾許諾。乃遣數百騎迎泚於晉昌裏第。夜半,泚按轡列炬,傳呼入宮,居含元殿,設警嚴,自稱權知六軍。戊申旦,泚徙居白華殿,出榜於外,稱:“涇原將士久處邊陲,不閒朝禮,輒入宮闕,致驚乘輿,西出巡幸。太尉已權臨六軍,應神策等軍士及文武百官凡有祿食者,悉詣行在。不能往者,即詣本司。若出三日,檢勘彼此無名者,皆斬!”於是百官出見泚。或勸迎乘輿,泚不悦,百官稍稍遁去。
  • 16.    《舊唐書·朱泚傳》:源休至,遂屏人移時,言多悖逆。又盛陳成敗,稱述符命,勸其僣偽,泚甚悦之。又李忠臣、張光晟繼至,鹹以官閒積憤,樂於禍亂。鳳翔涇原大將張廷芝、段誠諫以潰卒三千餘自襄城而至。賊泚自謂眾望所集,僣竊之心,自此而定。乃以源休為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為皇城使。須秀實久失兵柄,故推心委之。
  • 17.    《舊唐書·朱泚傳》:遂發鋭師三千,言奉迎乘輿,實陰有逆謀。秀實與劉海賓謀誅泚,且虞叛卒之震驚法駕,乃潛為賊符,追所發兵。至六日,兵及駱驛而回。因與海賓同入見泚,為陳逆順之理,而海賓於靴中取匕首,為其所覺,遂不得前。秀實知不可以義動,遽奪源休象笏,挺而擊泚,仍大呼曰:“反虜萬段!”泚舉臂衞首,秀實格拉之,洶々然。李忠臣馳肋泚,泚素多力,才破其面,逆徒噪集,秀實、海賓遂並見害。
  • 18.    《舊唐書·朱泚傳》:明日,聲言以關王權主社稷,士庶競往觀之。八日,源休、姚令言、李忠臣、張光晟等八人導泚自白華入宣政殿,僣即偽位,自稱大秦皇帝,號應天元年,愚智莫不憤心。侍衞皆卒伍,行列不過十餘人。偽署姚令言為侍中,李忠臣為司空、兼侍中,源休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判度支,蔣鎮為吏部侍郎,樊係為禮部侍郎、禮儀使,許季常為京兆尹,洪經綸為太常少卿,彭偃為中書舍人,裴揆、崔幼貞為給事中,崔莫為御史中丞,張光晟、仇敬忠、敬釭、張寶、何望之、段誠諫、張庭芝、杜如江為節度使,仍以其兄子遂為太子,遙封弟滔為冀王、太尉、尚書令,尋又號皇太弟。
  • 19.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四》:朱泚自白華殿入宣政殿,自稱大秦皇帝,改元應天。癸丑,泚以姚令言為侍中、關內元帥,李忠臣為司空兼侍中,源休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度支,蔣鎮為吏部侍郎,樊係為禮部侍郎,彭偃為中書舍人,自餘張光晟等各拜官有差。立弟滔為皇大弟。姚令言與源休共掌朝政,凡泚之謀畫、遷除、軍旅、資糧,皆稟示休。休勸泚誅翦宗室在京城者以絕人望,殺郡王、王子、王孫凡七十七人。尋又以蔣鎮為門下侍郎,李子平為諫議大夫,並同平章事。
  • 20.    《舊唐書·朱泚傳》:十日,泚自領兵侵逼奉天,竊威儀輦輅,闐溢道途,蟻聚之眾,軍勢頗盛。以姚令言為元帥,張光晟為副。以李忠臣為京兆尹、皇城留守,居中書省。尋以蔣鎮為門下侍郎,李子平為諫議大夫兼平章事。泚軍合於城下,渾瑊、韓遊瑰御之,泚眾大敗,死者萬計。泚收軍於奉天東三里下營,大修攻具。明日,泚又分兵營於乾陵下瞰,城內大震。
  • 21.    《舊唐書·朱泚傳》:十一月三日,杜希全與泚眾戰於漠谷,官軍不利,自是泚益驕大。王師乘城而戰,人百其勇,賊多敗衄。或出野戰,官軍又獲利焉。泚乃大驅百姓填塹,夜攻城,城中設奇以應之,賊乃退縮。
  • 22.    《舊唐書·朱泚傳》:十五日辰時,梯臨城東北隅,城內震駭。渾瑊使侯仲莊設大坑,為地道陷之。又縱火焚其梯,東風起,吹我軍,眾頗危。俄而風回,吹賊軍,瑊益薪潑油,萬鼓齊震,風吹俱熾,須臾雲梯與兇黨同為灰燼。城中三門悉出兵,王師又捷,其夜兵復出攻,泚眾敗績。李懷光以五萬人來援,自河北至,泚眾惶駭,因而大潰,長圍遂解焉。
  • 23.    《舊唐書·朱泚傳》:三十日夜,泚走至京城。時姚令言於城中造戰格拋樓,每坊團結,人心大異。泚自奉天回,乃悉令去之,曰:“攻戰吾自有計。”前此每三五日,即使人偽自城外來,周走號令曰:“奉天已破!”百姓聞之,莫不飲泣,道路闃寂。時有入台省吏人,不過十數輩,郎官六七人,而亦令依常年舉選,初有數十人陳狀,旬日亦皆屏退。
  • 24.    《舊唐書·朱泚傳》:明年正月一日,泚改偽國號曰漢,稱天皇元年。二月,李懷光既圖叛逆,遣使與泚通和。鑾駕幸梁、洋,自此衣冠之潛匿者,出受偽官十七八焉。懷光初與泚往復通好甚密,以錢穀金帛互相饋遺。泚與書,事之如兄,約雲:“削平關中,當割據山河,永為鄰國。”及懷光決計背叛,逼乘輿遷幸,泚乃下偽詔書,待懷光以臣禮,仍徵兵馬。懷光既為所賣,慚怒憤恥,遂領眾遁歸河中。
  • 25.    《舊唐書·朱泚傳》:三月,李晟、駱元光、尚可孤之眾,悉於城東累敗泚眾。四月,泚使韓旻、宋歸朝、張庭芝等寇武功,渾瑊以眾及吐蕃論莽羅大敗歸朝,殺逆黨萬餘人於武亭川。五月,泚又使仇敬忠寇藍田,尚可孤擊之,大破泚眾,擒敬忠斬之。李晟、駱元光、尚可孤遂悉師齊進,晟屯光泰門,逆徒拒官軍,王師累捷。二十八日,官軍入苑,收復京師,逆黨大潰。泚與姚令言、張庭芝、源休、李子平、朱遂以數千人西走,其餘黨或奔竄,或來降。
  • 26.    《舊唐書·朱泚傳》:泚眾緣路潰散,乃奔涇州,才百餘騎。田希鑑閉門登陴,泚令謂鑑曰:“我與爾節度,何故背恩?”希鑑乃使人自城上擲泚所送旌節於外,續又投火焚之。泚遂過數里,息於逆旅。
  • 27.    《舊唐書·朱泚傳》:泚將梁庭芬入涇州説田希鑑曰:“公比日殺馮河清背叛,今雖歸順,國家必不能久容,公他日不免受禍。何如開門納朱公,與共成大事!”希鑑以為然。庭芬乃追及泚言之,泚大悦,使庭芬卻往涇州。庭芬請授己尚書、平章事,泚不從。梁庭芬既求宰相不得,不復往涇州,從泚至寧州彭原縣西城屯,復與泚心腹朱惟孝共射泚。泚走墜故窖中。泚左右韓旻、薛綸、高幽嵓、武震、朱進卿、董希芝共斬泚,使宋膺傳首以獻。泚死時年四十三。
  • 28.    《太平廣記·報應二十一》:唐朱泚敗,奔涇州,京師副元師李晟,收復宮闕。朱泚既敗走,收殘兵士,才餘一二百人。忽昏迷,不辨南北,因問路于田父。田父曰:“豈非朱太尉耶?”偽宰相源休止之曰:“漢皇帝。”田父曰:“天地不長兇惡,蛇鼠不為龍虎,天網恢恢,去將何適?”泚怒,欲殺之,俄而亡其所在。及去涇州百餘里,泚於馬上,忽叩頭連稱“乞命”,手足紛紜,若有拒捍,因之墜馬,良久卻蘇。左右問其故,曰:“見段司農。”尋被韓旻梟斬。
  • 29.    舊唐書:朱泚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30.    唐文拾遺:卷三十八  .中國古曲網[引用日期2014-03-18]
  • 31.    讀通鑑論:卷九 漢獻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32.    讀通鑑論:卷十七 梁武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33.    讀通鑑論:卷二十四 唐德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34.    唐史演義:第六十七回 朱泚敗死彭原城 李晟誘誅田希鑑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35.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在線讀書網[引用日期2014-03-18]
  • 36.    《舊唐書·朱泚傳》:曾祖利,贊善大夫,贈禮部尚書。祖思明,太子洗馬,贈太子太師。
  • 37.    《舊唐書·朱泚傳》:父懷珪,天寶初,事范陽節度使裴寬為衙前將,授折衝將軍。及安祿山、史思明叛,累為管兵將。寶應中,李懷仙歸順,奏為薊州刺史、平盧軍留後、柳城軍使。大曆元年卒,累贈左僕射。
  • 38.    新唐書:藩鎮盧龍列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39.    新唐書:朱泚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40.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41.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42.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43.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44.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45.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46.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 47.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