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曼平

鎖定
朱曼平(1910—1985) ,廣東惠陽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紅軍獨立第3團。1935年起任中共閩南中心區區委書記、中共南(靖)乎(和)漳(浦)縣委宣傳部長兼抗日義勇軍總部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閩粵邊特委巡視員、中共漳州中心縣委書記、中共閩粵贛邊特派員。1948年任中共閩粵贛邊區黨委副書記、軍委副主席。1949年1月任閩粵贛邊縱隊副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潮汕地委書記、潮汕軍分區政委、廣東省交通廳第一副廳長、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第3司司長、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中國旅行總社負責人等職。1985年3月8日病逝。 [2] 
中文名
朱曼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出生地
中國

朱曼平個人簡介

朱曼平(1910—1985年),惠陽縣人。1924年當店員,因參加赤色工會活動,被店東解僱,後去香港謀生,當過藤工、洗車工等。朱氏在香港繼續參加工會活動,並於1928年3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後經黨組織批准隨家人去馬來亞,在芙蓉、吉隆坡、森美蘭等地當錫礦和割膠工,繼續參加進步活動。1930年被英殖民當局逮捕,入獄兩年,1933年被驅趕回國。朱氏在廣州同中共黨組織取得聯繫後,即轉赴閩粵贛邊蘇區工作。從此,他爬烏山、越金豐、過汀江、跨韓江,足跡遍及閩南、閩西和閩粵贛邊,長期堅持武裝鬥爭,和這片地區的人民一起戰鬥16個春秋,直至全國解放。歷任中共區委、縣委、特委書記,中央閩粵邊區特派員,閩粵贛邊區黨委副書記、縱隊副政委等職,參加指揮解放潮汕平原的戰鬥。建國後,朱氏歷任中共潮汕地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潮汕軍分區政委,廣東省人民政府交通廳副廳長,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司長和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等職務。他致力於黨的僑務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 

朱曼平人物事蹟

1933年冬,朱曼平受黨派遣到靖和浦蘇區,翌年初任中共靖和浦中心區委書記、縣委常委。1935年初,奉命赴平和縣五南區領導遊擊鬥爭。以巧妙的鬥爭方法廣泛建立下層統一戰線,在國民黨軍隊的殘酷“清剿”中保存了革命力量,開闢了五南遊擊區。1936年5月,調任漳州人民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帶領抗日義勇軍第3大隊在漳浦一帶配合紅軍游擊隊主力開展遊擊鬥爭。經過工作,把國民黨軍的守望隊、壯丁隊變成共產黨的武裝,積極反擊國民黨軍的。“清剿”之後,調任特委巡視員,兼管靖和浦縣委工作。1937年7月“漳浦事件”發生後,和特委負責人重建特委和閩南紅軍獨立第3團。閩粵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4團1營北上抗日後,留在閩粵邊區堅持鬥爭。先後任中共漳州中心縣委組織部長、特委書記,閩粵邊區王濤支隊副政委、邊區縱隊副政委,中共閩粵贛邊副書記。 [3] 
參與制定邊區工委“先粵東後閩西南”的戰略決策
1947年2月初,中共閩粵邊工委在接到黨中央南方各省應即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後,立即開會研究,大家一致擁護中央的指示,決心立即開展游擊戰爭,但邊區地方遼闊,從哪裏開展起呢?會議分析了閩西閩南和梅州地區的敵我力量對比情況,認為梅州地區是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地方,條件比較有利,閩西閩南困難較多。據此決定全邊區的游擊戰爭應先從粵東地區(即梅州地區)打起,而後閩西、閩南跟上來,即採取“先粵東後閩西南”的方針。朱曼平是當時邊區工委常委,參加了這次會議,積極發表意見,完全贊成這個方針。他在發言中還主張由梅州打到江西去。會後,“先粵東後閩西南”的方針經香港分局同意報黨中央批准。其後邊區工委即從閩西抽調軍事骨幹15人同梅埔地委特務隊16人共31人在大埔坪沙組成粵東支隊,由工委常委、老紅軍團長劉永生任支隊長(兼任閩粵贛邊區總隊長),楊建昌任支隊政委,廖啓中、程嚴、徐達任副支隊長,王立朝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6月,又派朱曼平兼邊區總隊副政委,常駐粵東支隊指揮梅州游擊戰爭;派邊區工委常委王維常駐粵東地委指導地方工作。在朱曼平、劉永生、王維的指揮下,梅州地區游擊戰爭勝利地蓬勃開展起來,地方工作也有很大的發展。 [4]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志 華僑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12,第386頁
  • 2.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軍區軍事志辦公室編,廣東軍事人物誌,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04,第585頁
  • 3.    閻景堂主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人物譜,解放軍出版社,1997.07,第137-138頁
  • 4.    廖金龍主編,梅州解放紀事 第1輯,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04,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