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明月

(書法篆刻家)

鎖定
朱明月1981年生於內蒙古赤峯,現工作生活於遼寧大連.書法篆刻師從張德鵬先生,又得王丹先生、鞠稚儒先生指點.對細線元朱文工穩一路印風情有獨鍾,尤精於多字印創作.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大連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現進修於北京大學名家工作室.
中文名
朱明月
出生日期
1981年
職    業
書法篆刻家
出生地
內蒙古赤峯

朱明月獲獎

獲獎:篆刻作品先後榮獲:
2012年 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一等獎 (中國文聯 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8年 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三等獎 (中國書法家協會
2009年 大連市2008年度十個有影響的文藝作品稱號(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 大連市文聯 大連市文化局)
2010年 大連市第十一屆文藝獎 優秀創作獎(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 大連市文藝創作委員會)
2010年 遼寧第三屆蘭亭展 入展 ( 遼寧書協)
2010年 遼寧省第二屆篆刻藝術展提名獎(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
2010年 第七屆國際篆刻藝術評展 入展(西泠印社
2012年 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 入展( 西泠印社)
2012年“張芝獎”全國書法展 入展( 中國書協)
2012年“孔子獎”全國書法展 入展( 中國書協)
2012年 遼寧省首屆青年書法展一等獎( 遼寧書協)
2012年 遼寧省第二屆篆隸楷書法展優秀獎( 遼寧書協)
著名書法篆刻家 朱明月 著名書法篆刻家 朱明月

朱明月石上的風景

心經合影
心經合影(6張)
——朱明月的印
張暘
阿基米德説,“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那麼,趙孟頫、吳昌碩們或可説,“給我一把刻刀,我能撬動時光”。
找不到另外一個地球作支點,阿基米德永遠無法兑現自己的豪言,而後者,一刀一石足以拓展出自給自足的精神世界。
古璽的斑爛荒寒、屈曲纏繞,趙孟頫的和婉淳雅,鄧石如的雄厚朴茂,趙之謙的雅正飄逸,吳昌碩的舒和大度,齊白石的生辣剛猛,陳巨來的揖讓有禮,瑞氣祥和……從歷史的遠端遞接過來,千古之下,石上風景歷歷如新,方寸間的遺響砉然有聲,鏗鏘作響,是它們挽留了時光,抑或它們本身就是時光的冷凝?
詩書畫印並舉,篆刻獨佔一席,就漢字表情呈現的豐富性而言,自有它不可替代的美學特質在。書法是漢字的合唱交響,篆刻則是漢字一顰一笑的瞬間定格。一方精彩的印作,凝神注目時,當能感受到治印者衝刀一起時的氣機風神:朱、白沖和,線、象掩映,其間隱約有春花秋月,風雨雞鳴……以印石為圓周,那些線破框而出,引起空氣微微振盪,漾起道道漣漪。線的秘密勾連着東方藝術精神的秘密,線的秘密有一些需要時間去説破。
明月獲獎歸來,囑我寫點文字。筆者不通篆刻,盛情之下,勉為其難,權作拋磚引玉。
印章是漢字的表情,也是治印者的表情。好的作品應給人一種錯覺:它先於作者起稿之前就藏在石中,不過憑藉某雙手用刻刀剔除多餘的部分,機緣湊泊,它脱繭而出。
刀法、字法、章法之外尚有自然的陰晴瞑晦,閲歷的窮通悲喜,社會的流風時尚,人性的好惡臧否,它們一起與治印者合做,其過程是東方美學領域的化合過程。
以細朱鐵線叩問篆刻的秘密,朱明月用了10年時間。鐵線一脈是篆刻中的儒教,武術中的太極,其沖和雍容和諧寬博是從藝者的坦途大道,因而行人眾多,唯其如此,出人頭地、異峯突起也大為不易。當下印壇,鐵線高手不知凡幾,朱明月能脱穎而出,自有其過人之處。
清人陳在有言,“階前花草,置放有常,池上游魚,個個可數”。“階前花草,置放有常”當指規模法度,“池上游魚,個個可數”則言生機意趣,這句話移來評價朱明月當下的篆刻頗為相宜。
元朱鐵線在視覺上往往不如章法大開大合,刀法潑辣爽勁之作更易於引人注目,兩者間的區別有類於碧螺春與咖啡,前者需要細細的品讀,在反覆品味之間得韻味悠長的美感,這要求作者在字法、刀法、章法上無懈可擊,至少不能有明顯的硬傷。朱明月紮實嚴瑾的功底保證了三者間的協調平衡。字法上的屈伸維則、增減合法,章法上的疏密相宜、自然舒和,刀法上的圓潤和婉、中正沖和在他的印作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止乎此,還只是達到了元朱鐵線和諧之美的初級標準,沒有個性面目的藝術只能停留在工藝的層面。
朱明月印風的個性體現在:字法、章法力避詭譎離奇,明確地以圓融潔靜、流暢自然為方向。在其初期的作品中,這種追求往往表現得拘瑾,猶疑。隨着技術的提高,“三法”的血脈貫通,心手雙暢之下清健通脱的爽朗之氣撲面而來。
中國傳統美學有一套獨立的話語系統,諸如“勢”“趣”“味”“神韻”等。時下借鑑西方系統論、還原論、形式構成等理論形成的新潮美學理論頗為流行,這些理論往往體系宏大,範疇涇渭分明,邏輯瑾嚴有序,但它們對於中國古典美學的深水區要麼視而不見,要麼繞道而行。
就文化傳統而言,西方重系統重範疇,中國則重譜系、師承;西方重量化重邏輯思維,中國則重感悟、品位、象思維。這兩者之間的“結合”,如果做簡單的勾兑,勢必在藝術實踐中產生大量“轉基因產品”——形似而神非。當下許多以“三法”為骨架輔以西方視覺心理學、圖式構成等理論搭建的新篆刻理論正有把篆刻藝術引向工藝製作的傾向(國畫、書法領域也同樣,此是題外話,以後作另文探討)。
朱明月的印風沒有被時風所左右,也沒有盲目地陷入一些現代理論的迷魂陣,而是從個人性情秉賦出發,直追古人。趙孟頫、趙之謙、王福庵、韓登庵四家始終是他心追手摹的對象。印之外,以楊沂孫小篆入手,一舟雙楫,書印互參。
在中國古典印論中,筆者最為欣賞明周應願的一段話“刻陽文須流利,令如春風舞花;刻陰文須沉凝,令如寒山積雪。”“春風舞花”“寒山積雪”所指陳的境界當在陳在之上,是“能品”向“神品”“逸品”的飛昇。同時,這段話隱藏着古典篆刻圖式構成的秘密:就一方篆刻而言,陰處皆可以寒山積雪看待,陽處可以春風舞花視之。陽處沒有“春風舞花”的生意,陰處“寒山積雪”的境界自然支離破碎,陰陽本為一體兩面。
在明月篆刻中,精彩的作品往往體現了這種陰舒陽慘氣機的對沖,對沖之中產生動的平衡,平衡之中意趣疊出。
朱明月目 前的實力,獲獎證明了一部分,在技法層面他具備了向更高處衝刺的能力,假以時日,如能進一步遺形得神、脱繭化蝶,相信會有更多精彩的作品問世。
2007年秋,篆刻家張德鵬先生設宴隆重推出新晉弟子朱明月。張先生為人訥於言而敏於行,有骨梗狂狷氣,門下桃李成蹊,為弟子設宴推介大不尋常。酒桌上張先生只做了簡單介紹:朱明月,來自內蒙,習印時間不長,潛力很大,值得期待……大意如此。那一夜,閒談居多,酒席將散大家才發現幾乎並無言語的朱明月一直在站着為大家倒酒。這個線條厚朴,有漢封泥氣質的年輕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後來的接觸中,發現他其實有很可觀的酒量;再後來,他獲獎之後,發現許多熟識或不熟識的人手上都有他的印作,這些擁有者往往記不清印的來歷。
出生於內蒙,學藝於大連,草原起步,海邊藝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對朱明月而言,這兩句之間有10年的距離,10年的路程,其中坎坷多多,磨難多多,好在曲曲折折歸宿皆在印上。
作為喜歡他的朋友以及所有擁有他的作品的朋友們,我們大可和蘇東坡開開玩笑,因為蘇髯翁著名的牢騷便是反覆追問:“明月幾時有”。
2013年7月於大連衝融軒

朱明月入展

朱明月作品
朱明月作品(12張)
“張芝獎”全國書法展(中書協)
“孔子獎”全國書法展(中書協)
西泠印社第七屆篆刻藝術評展(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西泠印社)

朱明月夢想照進現實

朱明月 朱明月 [1]
今年是王羲之《蘭亭序》問世1660週年,紹興市第29屆中國蘭亭書法節圍繞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回家與永駐家鄉舉辦了一系列活動,作為本屆蘭亭獎佳作一等獎五位中年齡最小的大連朱明月,不僅參加了蘭亭獎開幕式、頒獎典禮等系列活動,而且還被選為本屆蘭亭晉聖祭拜儀式三人中的青年代表。這一切讓80後的朱明月在現場多少有云裏夢裏的感覺,但是面對過去一步步刻印過來的現實,他又看到了與己相關的真實一切。
朱明月 朱明月
沒想到的“獲獎之喜”
去年年底,當朱明月第一時間把獲獎的確切消息告知師傅大連資深篆刻家張德鵬和大連書協主席李宴清時,他倆共同的第一反應都不相信這是真的。
朱明月 朱明月
在再三説明信息來源後,從2003年一直義務教授朱明月的張德鵬真高興啊!而對於李宴清來説,他沒想到大連的年輕人居然成長如此迅速,拿到了中國書壇的最高獎,得知消息當晚,他和朱明月喝了兩杯,並且答應頒獎時定親自到場給朱明月鼓掌。上週末,李宴清答應的事都一一在紹興兑現了,這也是令朱明月特驕傲的事,因為與會的獲獎者無一不羨慕他有家鄉親人的如此重視和關愛。
“窘迫”曾經必須直面的現實
2013年4月10日註定是朱明月小夫妻記憶終生的日子,這天是朱明月到紹興領取中國蘭亭獎啓程之日。已經身懷六甲的妻子姜平為他下了餃子,這時丈夫的短暫離開是有些不捨,但是她內心的激動是大多80後所無法體會到的。她為朱明月終於走進中國著名篆刻家的行列而高興,她為2012年前那五六年的“地下戀愛”工程結束感到欣慰。
朱明月1981年生於赤峯農村,小學時家裏糊棚時報紙上面的一方朱印讓他一見鍾情,於是,從那時起,只要在報紙上見到篆刻作品就剪下來,貼到本子上作為臨摹對象,所以,他家糊棚報紙缺個邊邊角角的是在情理之中。當時篆刻到底是什麼他不得而知,都是自己琢磨,自制鋸條做刻刀,橡皮、磚頭、煤塊當刻石。成天揹着一兜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上學,父母都認為他不務正業,無緣大學也很正常。
1999年,朱明月來到大連當上了消防兵,部隊領導很看好他的這方面才能,這時朱明月的篆刻在普通人當中已經有模有樣。也是在這時,他才從大連書畫院買來第一塊青田刻石和刻刀。剛玩真的還真有點不適應。為了節省多練,他把一塊石頭鋸成了五六段,六面刻了磨、磨了刻……
兩年後,朱明月退伍留在大連,幹過許多工種。多年下來,他把掙來的僅有收入都投入到篆刻所需上了,生活自然艱難。2005年就在他實在維持不下去,決意去日本掙錢打工時,在日語學習班上認識了現 在的妻子一位慧眼識珠的大連姑娘姜平,從此在大連開始了他們與眾不同的浪漫戀愛。姜平用做外語家教所得不停地為他篆刻精神之路與物質之路添磚加瓦,讓他堅定着兒時就有的夢想——當一名“中國著名篆刻家”。
藝術之路更為幸運的是,2003年他已結識了大連資深篆刻家張德鵬,“師傅初見我作品第一面説,路子很正,後面的路還很長。我們師徒關係就像父子,不僅免費教我而且還請我吃飯。”如今朱明月談起恩重如山的師傅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那本師傅送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韓登安印存》已被他翻成了“線裝書”。2008年,朱明月獲得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三等獎,“從那兒開始有點透亮了,生活有所寬鬆。”他説。
2012年,對於朱明月來説是個吉祥的年份,不僅在生活上建立了自己的理想小家,而且還一舉摘得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一等獎。在2013年4月11日頒獎的舞台上,朱明月又一次穿上了只有結婚時才穿過的皮鞋與西褲,配上組委會為他量身定製的白色提花絲麻唐裝,那才叫相得益彰呢。
草根的夢想遠無止境
自從獲獎消息傳來,朱明月就開始忙得不可開交,約稿、參會、參賽等創作讓他應接不暇。雖然李宴清給他提供的寬敞的工作室及工作條件令他興奮不已,但是他目 前還沒有時間用心設計,一頭就投入到了創作當中。
“這次我們五位佳作一等獎獲獎者,都是草根,沒什麼背景。只要有夢想,堅持下去就有可能實現。下一步我準備出兩本印譜書‘宋詞’與‘心經’。”在其領獎之前,記者已經看到了他創作的部分作品,此次獲獎作品就是“宋詞”系列中的九枚作品,他以精準洗練的用刀,試圖用多種風格讓細線朱文工穩印有所突破,力求白文的穆重和朱文的良秀,既展示自我的傳統功力,又充分表現書法的線條韻味,與宋詞的意境達到相生相隨。
目 前還有一件令他期待的事,就是大連書協將於2013年4月22日送他到北京大學名家工作室(書畫)高級研修班學習的事,與大師面對面那又是怎的一番情景呢?朱明月開始在頭腦中想象着……
朱明月 朱明月
■來自“蘭亭”現場的評價
“雲集”、“隆重”這樣的詞在當今語言運用如此多樣靈活的時代,好像已被視為過時不入流,但是如果當你身臨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開幕式及頒獎盛典的現場時,還真的一時無法找出更為貼切的詞來概括當時的情境。來自五湖四海的書家、愛好者像朝聖一樣聚集於紹興,可想而知活動現場內外是怎樣一個濃烈氣氛。自然,紹興博物館最是吸引人眼球的去處,因為此屆的獲獎作品都展於此,越是獎項高的聚集的圍觀者越多,無疑人們是想感知書法藝術最權威的平台上如今的書風何去何從。在大連朱明月獲獎的作品印屏前,就朱明月作品獲獎之事記者採訪了幾位專家。
言鞏達(中國書協副主席)“純”中還有發展 學習不是跟風
在當今篆刻中,工穩印刻的比較多,但是,朱明月能夠穩中求動、靜中求動,從線條和整體佈局上給人一種“純”的感覺。他在工穩中有寫意,但還需進一步向寫意的方向、虛的角度探索發展,以進一步達到傳統哲學與現代哲學的完美統一。朱明月的獲獎能帶動一批學習者,但是這些人不應盲目跟風學工穩,而是應該研究他為什麼獲獎,各種藝術形式做到極致都是好的,還要堅守適合自己的。
張傑(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既傳統又有新意 對大連有引領意義
中國蘭亭獎是中宣部批准的中國書法藝術最高獎,獎勵那些在全國有特點、有水平的書家,朱明月這麼年輕得獎不容易。他的作品既有傳統功力又有變化新意。他的印面佈局工整規範,陰文陽文規範、文字多而擺放合理,細線條筆畫一致,這些都體現了作者在篆書、行書、魏碑等方面下了功夫,並且還研習了王福廠等篆刻大家,對於一個年輕人實屬不易。新意在於印面工整不失活潑,鐵線有變化,邊款有單刀也有雙刀,所以展廳的印屏更加講究章法,現 在印章實用價值在減弱,藝術價值在增加。朱明月獲獎是大連這個城市歷史上沒有的,對於大連書法界具有引領表率作用,對於遼寧有影響,對全國篆刻圈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毛國典(江西省書協主席)公平公正見真功 獲獎者趨於年輕化
我們本屆評委從參賽6000多件作品中進行初評後,分成四組,三人一組,進行了中評、評獎、複查階段的評審工作,這些工作都是在遮擋只看作品的情況下評選出來的,體現了中國書協的權威性,代表了中國書法的整體水準。80後入展有,80後得獎少,朱明月獲得佳作一等獎説明有潛力,堅持能成功。參賽的門檻是中國書協會員,本屆60後佔了參賽人數的半數,80後佔到1/3或1/4,90後佔到1/5,説明獲獎參賽者越來越年輕化,原因一是有些老的因觀念老化已出局,二是學院派專業化教育學習促生了年輕隊伍的合理化成長。
朱明月是我省青年書法家的傑出代表,一直以來是我省書法的年輕骨幹與佼佼者,他的獲獎為遼寧獲得了榮譽,讓遼寧書法界為之一振。本屆蘭亭獎遼寧獲獎頗豐,書法獲獎不容易,篆刻獲獎更是破天荒,身邊人獲獎的榜樣力量,會讓書法界幹勁更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