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慈炯

鎖定
朱慈炯(1632年-? [7]  [9]  ),明思宗朱由檢嫡三子,母為孝節烈皇后周氏,崇禎十四年(1641年)封為定王 [3]  別名朱三太子
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李自成攻入京師,朱慈炯被俘,受封定安公,李自成敗退時不知所蹤,明安宗諡定哀王。
身為一個失蹤的明朝皇室嫡系,他的綽號朱三太子更為有名,清軍入關以後,有關他起兵反清復明的流言一直流傳於社會。
全    名
朱慈炯
別    名
朱三太子
諡    號
定哀王 [10] 
封    號
定王
所處時代
末、南明(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直隸順天府(今北京市
出生日期
1632年(崇禎五年)

朱慈炯人物生平

朱慈炯生於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十五日。 [2]  崇禎十四年(1641年)九月十八日被冊封為定王。兩年後行冠禮,期間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出閣講學。 [3-4]  他與四弟永王朱慈炤都“眉宇並天人,誦書清圓,作字端楷。講罷,呼:‘先生每吃茶!’音如玉”。 [5]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進京,定王朱慈炯被俘,封定安公。四月,李自成東征吳三桂時從徵。 [6]  據説他和兄長朱慈烺李自成交給吳三桂吳三桂行至永平時丟下朱慈炯,專護朱慈烺 [7]  此後,朱慈炯不知所終。

朱慈炯後世考證

一起案件發生在南方的太湖,有一和尚詐稱擁立朱三太子,企圖將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遮弒殺在南巡中。因準備疏忽,發炮不鳴,結果悉數被捕,逮至京城,交由吏部侍郎穆丹會同九卿科道反覆審訊,查明所謂朱三太子實屬假冒,真名王士元。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初五日,按照清聖祖旨意,將王士元凌遲,其五個兒子處斬,其餘人等發配寧古塔永遠充軍。《清朝野史大觀》卷三和《清聖祖實錄》均有介紹。 [1] 
一起朱三太子案發生在山東汶上縣,有一老者長期在李來朋家裏充當私塾,循規蹈矩,卻沒能逃過清廷鷹犬的魔爪。在嚴刑拷問下,老者供認自己就是末的定王朱慈炯,李自成退出北京時,將他裏脅到河南,乘虛逃亡安徽,輾轉到浙江,最後流落山東,隱姓埋名。他有六個兒子,字輩為“和”,末一字均為“土”部,正好與明太祖《祖訓》中所規定的燕王一系字輩完全吻合。其孫名鈺寶,含有“臨御寶座”之意。清聖祖審閲了全部案卷,明知此人確係明思宗的兒子,但殺之無名,於是硬説他是假朱三太子,重演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順治初年殺太子朱慈烺的故伎。這位一生顛沛流離,沒有絲毫反言行的75歲老翁連同其家人全部抄斬。孟森先生《明烈主殉國記》對這一起朱三太子案件作過多方位考證,確信此朱三太子為真。該文收入商鴻逵先生為孟氏編輯的《明清史論著集刊》上冊。有關此案的詳細調查材料,可參考《史料旬刊》第二期收錄的康熙四十七年直隸巡撫趙燮奏摺。此朱三太子即定王,他於1708年被殺,已是個75歲的衰翁。 [1] 

朱慈炯軼事典故

崇禎十五年定王朱慈炯出閣時,負責訓講的是著名學者方以智,負責的是仿書東林八君子之一的劉元珍之子劉明翰。方以智表情莊嚴,聲音宏亮,定王有點不耐煩,急呼劉明翰來訓講。內侍連忙加以阻止,説:“禮也,不可更,父皇爺所定。”這才依照原先定好的規矩辦事。定王喜歡劉先生,方先生以當日應背誦之書進上,定王隨即掩卷一口氣背完。定王説:“方先生可先出,吾與劉先生仿書。”待方先生出去,定王方覺如釋重負,練起書法來輕鬆自如。後來,定王面見父皇時,請將三、六、九定為仿書之日,而四、七、十為訓講之日,這與先前所定日子有些出入,不過,明思宗以為這樣稍作變動無傷大雅,也就答應了。定王與劉明翰的師生情誼傳為一時佳話。 [8] 

朱慈炯家庭成員

朱慈炯父母

母親:孝愍皇后周氏

朱慈炯兄弟姐妹

  • 兄弟
獻愍太子朱慈烺
懷隱王朱慈烜
永悼王朱慈炤
悼靈王朱慈煥
悼懷王朱慈燦
  • 姐妹
參考資料
  • 1.    今凡.崇禎皇帝后代流落遵義考[J].貴州文史天地,2000(06):8-12.
  • 2.    孫承澤:《思陵典禮記》卷一:壬申八月十五日,皇三子生。……三子名慈炯,即定王也。
  • 3.    蔣德璟《愨書》卷二,《冊封定王恭紀》:(崇禎十四年九月)十二日,舊輔周延儒、賀逢聖應召到京,十三日見朝,召見中左門,賜坐,命即入閣。》崇禎十四年五月,內閣傳奉聖旨:“朕第三子,年已十齡,敬遵祖制,宜加王號,但既受冊封,必具冕弁、翼善冠服,而《會典》開載年十二或十五始行冠禮。而十齡受封,已加冠矣,有無妨礙?卿等傅示該部詳察典例、經禮,一餅最擬具奏。”隨該本部覆題,奉聖旨:“這先封后冠,既詳察經禮,不相妨礙。今歲冊封皇三子,照例具服舉行。至十二歲行三加禮。該部即將冊封事宜詳具儀注、招吉來看。”……奉聖旨:“皇三子冊封,着於九月十八日卯時舉行。”……十八日免朝,上以冊封定王告於奉先殿,免朝,遣官奉節、冊寶置輿至王宮門外。王具服出迎,王隨至拜位四拜,宣冊宣寶。王受冊寶,以授內官,跪受,捧置冊寶案,王四拜。禮畢,內官捧節繇中門出,王送出宮門外。內官齊節出,至徽音門外,以節授正副使,報禮畢,正副使持節覆命。是日內官引王詣奉先殿行謁告禮如嘗儀畢,詣幹清宮,皇上服皮弁服,皇后亦具服,各升座。王行八拜禮。詣皇祖宣懿惠康昭妃前、皇考温定懿妃前、皇兄懿安皇后前,俱行八拜禮。詣皇貴妃、貴妃前,俱行四拜禮。詣皇太子前,行四拜禮。次日免朝,命定王從弘政門出皇極門前東廡坐,百官吉服行四拜禮。畢,還宮。
  • 4.    孫承澤:《思陵典禮記》卷一:定王中宮周皇后出,崇禎辛巳封,年方十歲,壬午正月出閣。
  • 5.    黃景昉:《宦夢錄》卷四:無論皇太子英睿夙成,即定、永二王眉宇並天人,誦書清圓,作字端楷。講罷,呼:“先生每吃茶!”音如玉。冊封業蚤定,雍雍肅肅,無前代園綺之虞,眾所共瞻。
  • 6.    蒙正發:《纖言》:定王避民間,自成又索得之……封太子為宋王,定王為定安公。自成東出,人見太子馬銜尾隨後,而定王先日隨闖將出京。
  • 7.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二十六日癸未,自成回京,三桂棄定王於永平,專擁太子,整軍而行。
  • 8.    《明季北略•卷十八》 崇禎十五年八月(應為正月),定王出閣讀書。訓講為方以智,仿書為劉明翰。演儀之日,方貌過莊,王不啓齒,仿書則竟其紙而後已。已逾數也。後定三六九之期,為兩師進教之日。書堂坐次,方東,劉西,王位正中,教則移坐王側。方聲壯厲,訓兩三句,王止依聲一二。 王急向劉呼曰:「劉先生來訓。」 內侍啓曰:「禮也,不可更父皇爺所定。」乃止。 王曰:「書仿可也。」顧劉來視,則仍書完而出。 後期方再移坐,王謂:「書已讀過。」 方以即日應誦之書進上。王則掩卷而背之。其舊規在內讀熟而後出者,曰:「方先生可先出,吾與劉先生仿書。」方則坐扉外以待。 王因問劉父翁。 劉雲:「皇祖朝直臣。」 王歎賞,又曰:「先生如此温恭,自有好兒孫做狀元。」 劉叩謝。 手扶起曰:「你父親做好官,生你好先生,兒孫自然好也。」 至日昃,几上兩實金獅書鎮,每重三十兩,又兩玉尺,呼內侍納劉袖中。劉固辭而出,方已候之不耐矣。 王入內,啓更兩日期,三六九為仿書,四七十為訓講。奉旨允之。 方之日,不過習故套,又免日居多。 劉之日,期以辰刻進,必賜飯點,至第五期,不用仿而自書選中楷式者八字,王自減其一。呈父皇賞紙教習官優敍。省中鬨然,以為中字逾格,為奪嫡之漸。有竟欲露簡者。又一日,挈遊西園,見上馬無鐙,即已鐙賜。內侍雲:「龍紋不便,內命另制。」方鐙給之,省中又鬨然以為妄僭。此詞翰內省體,後有知為定王所與,乃已。 又一日,留宴,王言:「日後出封,同先生潛西山。我皇祖六歲登基,八歲上陵,為香山寺寫青未了匾,至今尚在。昨日學書大字體,勢甚難改,人出『鱗鳳龜龍』四大字。」 劉贊端楷。 王謙之,謂:「不足污先生目。」 至起更徹晏,前燭送歸。 又一日,王以八寶金暖手置劉懷。頃之,劉還王座。 王曰:「先生攜歸,留與兒孫,見我兩人相與情意。」 劉曰:「銘感之恩,入之肺腑,不在物件。」 王歎賞曰:「劉先生是一錢不要的,天下做官人,都像先生,那有流賊。」
  • 9.    卷一百二十·列傳第八 -明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26]
  • 10.    《小腆紀傳·卷第二》:甲子(十一日),諡思宗皇太子曰「獻愍」、定王曰「哀」、永王曰「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