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廉

(元代的釣台書院山長)

鎖定
[元](約公元一三五四年前後在世)字伯清,義烏人,以文章知名於世。金華知府王宗顯徵辟為郡學師。後應李文忠之聘為釣台書院山長。
本    名
朱廉
伯清
所處時代
出生地
義烏
主要作品
《明史藝文志》

目錄

朱廉簡介

朱廉,[元](約公元一三五四年前後在世)生卒年不詳。字伯清,義烏赤岸人。以文章知名於世。金華知府王宗顯徵辟為郡學師。後應李文忠之聘為釣台書院山長。洪武三年(1370),應召編修《元史》,授職國史院編修官。歸。尋召修日曆,除翰林編修。八年,扈駕中都,進詩十章。太祖稱善,為和六章賜之。已而授楚王經,遷楚府右長史。久之,辭疾歸。廉好程、朱之學,嘗摘朱子語類為理學纂言;又有文集十七卷,《明史藝文志》並傳於世史成,不受官。
朱廉的父親名叫朱同善,字性與,幼承父朱杓的家學,年輕時又至東陽八華山拜許謙為師,學習數載。凡天人性命之本,禮樂行政之原,古今治亂之得失,莫不知悉。曾受聘兩淮屯府僚佐,只數月即辭職歸家,荷鋤躬耕,教子課讀。自號居所曰:“裕軒”。因此宋濂稱他“裕軒先生”。
朱廉幼承父教,刻苦礪志,家學淵博。弱冠之後,仰慕黃溍文名,前往求教,與其同遊,切磋文章,詩詞酬唱。當時黃溍已有60多歲,竟與朱廉成為忘年之交。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攻下婺州城,任命王宗顯為知府。王宗顯任職後開辦郡學,聘請碩儒戴良任學正,吳沈任訓導,葉儀、宋濂、朱廉受聘為郡學五經師。
朱廉認為孔子植立三綱五常,用以扶持天地,是為千秋萬代謀計。而朱子之志實勺孔子相同,所以,朱子是孔子的孝子。他對學生説:“朱子之學,菽粟布帛,天下一日不可無也。”他把朱子(熹)理學,將622條匯分成14篇。引經據典,舉例説明,撰入辭章,刪繁就簡,領其樞要。並將教學中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命李文忠為浙江行中書省左丞,總制嚴、衢、信、處諸郡軍馬。李文忠慕名聘請朱廉為釣台書院山長。至正二十八年(1368),由李善長等勸進,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登基稱帝,改國號明,建元洪武。洪武二年(1369),徐達率軍攻破元都,得元十三朝實錄。明太祖下詔修元史。命李善長為監修,宋濂、王褘為總裁,汪克寬、胡翰、陶凱,朱廉等16人為纂修。參與修撰的都授職國史院編修官。自洪武二年起,歷時兩年,根據元十三朝實錄,后妃、功臣列傳和諸家所撰行狀,墓誌,參考了《經世大典》等書,撰成元史210卷。但因成書匆忙,許多史料沒有詳細考核訂正,舛誤遺漏頗多。尤其是沒有利用《元朝秘史》、《皇元聖武親征錄》這樣重要的資料。對蒙古族的源流、發展,中西交通都沒有敍述、譯名,史實存在不少錯誤,甚至將一人誤作兩人分別立傳。編次也蕪雜混亂。因此,清代時就有魏源的《元史新編》、柯劭的《新元史》、屠寄的《蒙兀兒史記》等書陸續出來補正了。
洪武八年(1375),太祖出巡,命朱廉等伴駕跟隨,所到之處,有景即詠。例如到大龍湫觀看瀑布時,朱廉即口占絕句:
竹外煙浮僧煮茶,草邊風暖鹿嗚沙。
青鞋何處看山客,瀑布巖前數落花。
從應天至滁州到中都,一路上朱廉進呈七絕10首。明太祖看了很是喜悦,迴鑾後命他為東宮授經,不久又擢升為長史。朱廉重執教鞭,給太子講授朱子理學,並整理過去講授時的心得體會,編成《理學纂言》一書。宋濂讀了之後,欣然命筆作序。宋濂序中説:
抑嘗聞孔子,天之孝子也,以其扶持天地,植立綱常,為千萬世計也。朱子之志,實與孔子同,是亦孔子之孝子也。當今學者,瀾倒波隨,一帷卑陋之歸。伯清能尊朱子之學而扶導之,豈非朱子之孝子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者,伯清實有焉。
可見宋濂對朱廉《理學纂言》一書的評價是很高的。

朱廉後記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兼任東宮長史,親見太子病歿,心中鬱悶不樂,遂請求致仕。朱廉家居後教子課讀。子朱棟,洪武二十九年(1396)薦授縣學訓導,嗣後又任國子監助教。朱廉在家一面教子貽孫,一面整理舊作,彙編成詩文集17卷。 [1] 
參考資料
  • 1.    朱 廉  .-- “中國義烏”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