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庭祜

鎖定
朱庭祜(1895.12.24-1984.5.4),字仲翔,上海川沙人,中國早期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1916年卒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畢業後入地質調查所任學習調查員,1918年12月升任技師,曾與李捷一起發現了河北省井陘鐵礦。
1920年12月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地質系,1922年6月獲碩士學位。1922年夏進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質系成為博士研究生,但未及畢業受命回國,於1923年秋回到農商部地質調查所。
1924年被派到浙江省進行地質調查。1925年到雲南省創辦了雲南地質調查所,任技師至1927年冬。1927年12月去廣州,在兩廣地質調查所任技正,1930年為副所長,1931年任所長,同時在中山大學地質系任兼職教授,1928年登西沙羣島考察,這是中國首次在西沙羣島開展地質工作。1931年夏至1932年夏任安徽省政府委員、教育廳廳長。1932-1935年6月任中山大學地質系教授;1935年7月-1936年7月任貴州省政府委員,並於1935年9月1日創辦貴州省地質調查所。1936年7月-1937年7月在浙江大學史地系任教授。
1938-1946年任鹽務總局鹽業研究所(後改為鹽業總局技術處)所長(處長)。1946年1-6月任台灣省鹽務管理局局長。1946年7月回到浙江大學史地系(解放後改為地理系)任教授,兼總務長。
解放後於1949年8月籌建浙江地質調查所。1952年任華東地質局總工程師;1954-1957年在地礦部水文工程地質局;1957年夏任浙江省地質局總工。 [2] 
1984年5月,朱庭祜在杭州病逝。 [1] 
中文名
朱庭祜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5年12月27日
逝世日期
1984年5月4日
畢業院校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
職    業
科學 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
主要成就
中國第一代地質學家之一
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出生地
上海市川沙縣龔家路鎮
代表作品
《兩廣地質調查所所刊》

目錄

朱庭祜人物生平

朱庭祜(1895-1984),我國第一代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1895年12月7日生,上海市川沙縣人。1913年就讀於北京農商部地質研究所,師從章鳴劍、丁文江、翁文灝等老師,畢業後留所工作。1920年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地質系深造,1922年獲碩士學位,再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質系攻讀博士研究生。1923年秋中途回國繼續在地質調查所任技師,1924年在浙江省地質調查辦事處和雲南省實業廳地質調查所任技師,1927年任兩廣地質調查所技正、副所長、所長兼中山大學地質系教授。
朱庭祜是我國第一個帶領地質調查隊踏上西沙寶島的地質工作者,他所編寫的《西沙羣島鳥糞》調查報告,填補了我國在這一地區的地質空白。朱庭祜為了發展地方地質事業,自1924-1936年先後創辦了雲南地質調查所和貴州地質調查所,擔任過兩廣地質調查所副所長、所長。積極創辦《兩廣地質調查所所刊》和《浙江地質》等刊物。他所調查過的浙江麻山(玉巖山)汞礦,至今仍是浙江唯一的汞礦牀,已作為寶石礦加以重點保護。他在浙江地質調查所時所命名的"飛來峯石灰岩"、"千里崗砂石"以及所確定的地質年代,均為後人所公認和長期使用。
1918年北洋政府決定自辦鋼鐵廠,朱庭祜圍繞石景山鋼鐵廠的建設,開展鋼鐵廠選址調查。接着,尋找冶煉鋼鐵所必須的鐵、煤、石灰石等礦產。終於在兩條山溝的會合處發現赤色的碎石,在山頂找到了赤鐵礦層。這一發現,被認為是我國自己培養的人才所作出的特殊成績,受到農商部嘉獎,他編寫的《河北井陘鐵礦》地質調查報告,作為重要資料保存。
1926年春,朱庭祜帶領學生在昆明附近進行進地質調查,發現了磷礦,為我國發展磷礦地質和磷礦工業打下了基礎。
30年代,朱庭祜在南京中央大學地質系任教授,朱庭祜學習刻苦,知識面廣,曾講授過《礦牀學》、《地層學》和《野外實測》等多門課程。教材都是自己編寫。在南京中央大學講授《普通地質學》時,一些工學院、農學院的學生也常來聽課,成為有120多人聽講的大班。
他還應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李四光之邀,兼任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地下水研究組主任,為發展農田灌溉和解決城市供水進行地下水調查,著有《河南安陽、林縣、湯陰、淇縣等地區的地下水》及《江西南昌附近地下水》等調查報告,是我國最早的有關地下水資源調查的科學文獻。
1937年,朱庭祜到四川鹽務局研究所任研究員,開展鹽層研究和尋找煮鹽的煤和天然氣,開發四川的井鹽,以解廣大民眾食鹽之難。與袁見齊通力合作,編寫了《川、滇、黔含鹽地層之研究》,詳細敍述了食鹽地層的分佈及食鹽情況,為開鑿鹽井指明方向。為了提高鹽產量,朱庭祜設法改進採鹽技術,創造枝條架法以濃縮滷水;擴大機械設備,以替代人工提滷。他還努力改進煮鹽工藝,提取滷水中的鉀、碘、溴等元素,使滷水得到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滷水的經濟價值。抗戰勝利後,他被任命為台灣省鹽務管理局局長。
1953年朱庭祜任地質部水文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1957年任浙江省地質局總工程師。他負責領導浙江省新安江水電站等大型水電站的壩址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他曾奔赴淮河流域的響宏甸、基子灘、佛子嶺等重要水利工程進行技術指導,並分赴浙江、福建、廣東、貴州、山西、遼寧等省進行水庫壩址調查,還參加了四川省工業基地廠址調查和選擇,跑遍了四川20多個縣(市)。
朱庭祜是中國地質學會的創始會員和第一批終身會員。1979年浙江省地質學會召開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時,已85歲高齡的他親自撰寫了《中國地質工作的回顧與展望》,併到會宣讀。
1984年5月,朱庭祜在杭州病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