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屋

鎖定
朱屋景區位於廣東省連灘鎮思和村委竹圍村,距鎮府約2公里。此屋為朱氏家庭所建,故名。
晚清的廩生朱偉庭有兒子5人,長幼次序是:伯經、促實、意周、貫初、芬圃。伯經的祖父朱華,與當時都城商業界頗有名聲的黃和生行經理人黃良山這父黃河源為世交。以此為契機,朱家開始萌發經商意識。朱氏五兄弟財運通,於民國28年籌建朱屋(1939)。
朱屋始建於民國28年曆時兩載(1940)落成。在落成時蔣介石曾送賀匾祝賀。工程由連灘著名工匠楊金海設計建造型、結構具有近代房宇建築穩重、堅固、樸實、大方的特色,平面呈長方形,外觀灰色,雄偉可鑑,佔面積2679平方米(正面寬57米,進深47米),是三座兩層磚木結構,建築總面積約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北側建有八角樓一幢。該屋建設平面採用明清民居“廊院式”佈局,主樓高3層,增加了四面迴廊(均為2層)樓面、陽台、天台等。屋內有廳16個,大小房間130個,室內地板鋪花階磚,牆檐雕傳統繪塑圖。壁牆採用石灰、細砂、碎石、茅根等混合材料舂成,旨雜防火、防盜,十分堅固。表面還掃抹漆醋,吸潮性能良好,歷時近60多年,仍保持初建面貌。尤其突出的建築特點是全屋分三進三大座共2層,2層樓面為要板。一二層每個房間前後都有走廊和小陽台,重內光線均衡,迴廊曲折,民國建築風格濃厚,迴廊(走廊)為騎樓式,令人有刮目一新,別有洞天之感,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對開研究民國建築風格及當時的人文情況也有一定的實物意義。
中文名
朱屋
地理位置
廣東省連灘鎮思和村委竹圍村
門票價格
免費
建造時間
民國28年(1940)

目錄

朱屋來歷

朱屋起源

該地有一個私塾教師名朱偉庭,是晚清的廩生。所謂廩生,是經過地方科舉考試名列一等前列的,才具有此資格,每月可獲得政府的廩膳即生活津貼。朱偉庭受到在都城做生意的黃秀山的邀請,到其家鄉羅旁大沖口私塾執教。朱偉庭就帶着他的第三子朱意周同往,與黃家的子弟一齊就讀。
朱意周勤奮好學,成績優良,深得黃家人喜愛。朱意周15歲時,因家貧,就到黃秀山設在都城鎮的代客買賣業務的商行去當“後生”,這是一個幹衝開水、掃地、客人來時上茶的角色。幾年之後,被提拔在帳房裏幹鈔寫、算帳,開始接觸商場的生意。
當時,都城開始有電燈,碾米廠兼營發電,發電量很小,只能供應幾家商行用。居民晚上照明,多用一種被稱作松香枝的物品。這松香枝是手工作坊製作而成,用竹子削成一條條尺把長的竹條,大半截放在煮熔了的松香一拌,像香,然後曬乾出售。居民買來點燃照明,其缺點很多,照明不遠,風吹光影搖動,濃煙大,有一股難聞的氣味,鼻孔也會弄黑。而煤油,當時當地正開始進入市場,一種有玻璃罩的小燈或懸掛在高處俗稱為“大光燈”的汽燈,所需的燃料就是煤油,使用這種燈自然比用松香枝優越得多,經營煤油可獲利甚豐。
朱以周經營煤油,他用一筆資金作擔保,取得外國一家石油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Asiatic Petroleum Company,為當今殼牌石油公司的子公司,曾壟斷亞洲特別是19世紀上半葉中國的銷售市場,是世界石油銷售辛迪加之一)給予他在粵西的銷售代理權。有人説,外國石油公司的代理人到鬱南找經銷商,初時是找到和生行的,公司從香港先發貨來,到一段時間來收貨款並再次發貨。但是,和生老闆是一個只讀舊詩書的人,缺乏對西方現代科學文明的知識,認為與外國貨和外國代理人打交道不可靠,不敢貿然答允。代理人看
朱屋全景 朱屋全景
到賬房裏的年輕人朱意周,就請他個人代理銷售。朱意周有文化,接觸新鮮事物,認為煤油會替代原始的燈光,就應承下來。也有人説,朱意周在幫助老闆料理業務的空閒,用其積蓄順便做一點買賣,熟悉生意網絡後,就獨自做起老闆來。

朱屋發展

隨着業務的發展,朱意周幾個兄弟,在朱意周的安排下,都到都城營商。經過一段時間,各人對營商都有了經驗,可以各自獨立經營。於是,大哥朱伯經到賀州、二哥朱仲實到廣州、五弟朱芬圃到香港,各自分別營商。四弟朱貫初最初到賀州協助大哥,後回連灘開設化工廠生產肥皀,之後到梧州經營。朱伯經後來到了香港。
五兄弟都離開了連灘,各立門户,分別在商場拚搏。1931年,朱氏家族從香港進口煤油、併購入生鹽、火柴運往廣西的賀州,又從賀州運回瓜子、生油、豆類到都城銷售,在賀州購礦產和桐油出口,並投資賀州的礦產公司成為股東之一。同時,經營兩艘貨船往返于都城到廣州、江門。朱氏家族幾年之間,從一貧如洗變成了鬱南的首富。
朱氏五兄弟是個傳統大家庭,從不分家。據説一兄弟開設商業的財務收支,均由管賬人列具賬目,五兄弟家庭的開支也是設賬管理,每年終進行結算,相互通訊報知,以示公開。1951年抗美援朝時,政府號召全國人民捐獻飛機大炮,其中朱意周以個人名義認捐人民幣1000萬元,其侄朱志川捐款1億元(均舊幣),均在朱氏家庭賬户開支,他們的愛國行為,當時普遍受到鬱南縣人民的稱讚。

朱屋誕生

朱屋 朱屋 [1]
朱氏家族的人並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本土,他們於1938年在故土的地方興建了豪華的具有西洋風味的朱屋,體現出海洋文化的普及。工程由連灘著名工匠楊金海設計建造型、結構具有近代房宇建築穩重、堅固、樸實、大方的特色,平面呈長方形,外觀灰色,雄偉可鑑,佔面積2679平方米(正面寬57米,進深47米),是三座兩層磚木結構,建築總面積約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北側建有八角樓一幢。該屋建設平面採用明清民居“廊院式”佈局,主樓高3層,增加了四面迴廊(均為2層)樓面、陽台、天台等。屋內有廳16個,大小房間130個,室內地板鋪花階磚,牆檐雕傳統繪塑圖。壁牆採用石灰、細砂、碎石、茅根等混合材料舂成,旨雜防火、防盜,十分堅固。表面還掃抹漆醋,吸潮性能良好,歷時近60多年,至今仍保持初建面貌。尤其突出的建築特點是全屋分三進三大座共2層,2層樓面為要板。一二層每個房間前後都有走廊和小陽台,重內光線均衡,迴廊曲折,民國建築風格濃厚,迴廊(走廊)為騎樓式,令人有刮目一新,別有洞天之感,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對開研究民國建築風格及當時的人文情況也有一定的實物意義。
朱屋 朱屋

朱屋歷史變遷

據村子裏的人説,坐西向東的朱屋規模宏大,中西結合,朱屋是當年蔣介石曾送賀匾的民國商富大宅。解放後,朱屋被人民政府闢作糧倉,用來堆放稻穀大米等糧食。朱屋已歸還屋主的後人。
站在公路上就能遠遠看見整體灰白色的龐大城堡,坐落在一幢幢紅磚房之中,旁邊還有幾座明清時期的封火山牆的地主屋。
來到門前,除了公路上傳來的汽車摩托車聲音,屋前好像什麼動靜也沒有。門前的小廣場停着一輛掛着兩張不同車牌的的貨櫃車,一張是廣東的“粵”字車牌,另一張黃色的“港”字車牌。可能是粵港兩地走的貨櫃車。不知道是不是屋主的呢?因為我聽人説,屋主移居香港了。
偶爾有小孩踩着自行車在門前經過。朱屋給人的印象就 窗户多,整間屋是一個“回”字形結構,房間都分佈在“回”字中兩個口夾着的部分,中間一個大的天井以作採光,除了外觀到的窗子外,每間房也向天井方向開很多的窗户。
由於屋主的後人旅居香港,平時屋大門緊鎖,無法入內。據老人們説,朱屋的窗沒有確切的數據,沒有人數精楚。但相傳,如果每個窗户上擺放一塊餅乾,如果每天吃一塊的話,可以吃上一年多。
據説,這朱屋的主人是當年富甲一方,為在外經商的商人,其分店分佈全國各地。屋在落成時,蔣介石曾送賀匾祝賀。

朱屋現狀

由於屋主的後人旅居香港,平時屋大門緊鎖,無法入內。
2018年3月朱屋翻新前的照片
2018年3月朱屋翻新前的照片(9張)
據老人們説,朱屋的窗沒有確切的數據,沒有人數精楚。但相傳,如果每個窗户上擺放一塊餅乾,如果每天吃一塊的話,可以吃上一年多。
參考資料
  • 1.    朱屋簡介  .鬱南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2009-05-21[引用日期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