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寶勇

鎖定
朱寶勇,1932年生於南京。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民族聲樂學會主席,四川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藝術顧問、原聲樂系主任、教授。《黃楊扁擔》《太陽出山》以及自己作詞編曲《尼羅河畔的歌聲》等歌曲廣為流傳。出訪美國、俄羅斯、埃及、印度、黎巴嫩、敍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名字被載入《中國歌唱家辭典》《中國藝術家辭海》《當代中國名人文化錄》等。 [1] 
中文名
朱寶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南京
畢業院校
貴州師範大學
職    業
歌唱家
代表作品
《小辮子飄呀飄》
尼羅河畔的歌聲

朱寶勇早年經歷

1932年,中國大地內憂外患。朱寶勇出生在這一年的南京,數年後,南京淪陷,他隨家人西遷進入湖南、貴州躲避戰亂,逃過了那場劫難。
祖籍安徽合肥,生於軍人家庭,家中有四個孩子,朱寶勇是最小的弟弟,幼年的他便對音樂和美術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天賦。家裏有一台老式風琴,姐姐們喜歡唱歌,每當風琴響起,母親便將小朱寶勇抱着坐在旁邊聽小曲子,他也跟着“咿咿呀呀”地唱。讓朱寶勇印象更為深刻的是,唱片中老頭子怪怪的聲音,母親總在自己調皮不睡覺的時候嚇唬他,“你再不睡,我就要叫老爺爺來了”,於是他很快就進入夢鄉。朱寶勇已經不記得,當年家中那張唱片是什麼,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男低音歌唱家夏利西濱唱的《伏爾加船伕曲》吧。 [1] 

朱寶勇演藝經歷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軍轟炸南京,隨後,南京淪陷。為了躲避戰亂,朱寶勇一家從南京逃至湖南、貴州等地,一路顛沛流離。他尚能回憶起逃亡途中的苦難悲喜:每天夜裏,母親和姐姐們將第二天要吃的饅頭做好,放進擔子裏。天沒亮,大人們挑着擔子住進鄉間的山洞,躲避轟炸,一直到晚上才能回家。對幾歲的朱寶勇而言,那時最幸福的,是避難回家後,家還在。湖南、貴州的鄉間多是民族地區,朱寶勇深受各地民歌的藝術薰陶。“毛風細雨順山來打濕情妹的繡花鞋……”每當鄉間下起小雨,戴着斗笠的人們便開始唱歌,同時不忘手裏的活。朱寶勇聽着,記在心裏,長年累月的流離生活中,歌聲是他少有的慰藉。豐富的民族習俗充實着朱寶勇的年少時光。“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把樹上的柚子摘下來,插滿了香點燃,像個火球一樣,耍龍燈,對歌,那時的日子雖然苦,但現在想起的,都是幸福點滴。”音樂和美術伴隨了朱寶勇的一生,繪畫是他除了音樂外的又一項熱愛,幼年時期,姐姐們出去玩不想帶他,只需要給他一盒彩筆和幾張白紙便能輕易“打發”,等姐姐們回家時,他還沒畫完。
1950年,朱寶勇考入貴州師範大學學習美術,同時也沒放棄對音樂的熱愛。令他當時未想到的是,本以為會在繪畫的道路上行進一生,卻因為一個機遇中途轉行,從此步入專業歌唱領域,榮光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説,“我的人生總是會遇到不少意外的。”
大二的時候,聲樂老師看中了朱寶勇的嗓音條件,動員他轉到聲樂專業。朱寶勇甚為猶豫。從小深受家庭傳統文化薰陶的朱寶勇心裏盤算着,每一件繪畫作品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實物,而歌曲若不是極為有名,就很難保存下來。思前想後,朱寶勇婉拒了聲樂老師的建議。
誰曾想不到一年,又有伯樂發現了朱寶勇這匹“千里馬”。大三那年,中央民族歌舞團來到貴州訪問演出,主要走訪少數民族地區。朱寶勇作為美術尖子生,和其他幾名同學一起被選上,跟隨歌舞團採風。旅途中,朱寶勇難掩自身的聲樂天賦,幾次開口演唱,深受中央民族歌舞團領導賞識。回校之後,歌舞團領導多番懇請學校調朱寶勇到中央民族歌舞團,此時臨近畢業,學校已有分配安排,校方只能婉拒好意。
但中央民族歌舞團沒有放棄。1953年,得知朱寶勇被分配到四川民族出版社做美術編輯,他們再次派專人前來向出版社協商調動,不想錯過這位聲樂人才。但朱寶勇作為第一批就業的大學生,深受重視。出於所在單位的需要,朱寶勇再次失去了調至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機會。朱寶勇回憶起當年心境,“中央民族歌舞團是當時最頂尖的,能得到他們的肯定,給了我歌唱很大的鼓舞,但我仍然熱愛着美術編輯的工作。”
1954年,四川省機關文藝匯演,要求每個單位選送文藝節目,並參與評獎。朱寶勇代表民族出版社參加,以一首《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獲得大獎,名冠蓉城。上世紀50年代初,不少國外代表團前來,需要歌舞表演招待外賓。從那之後,但凡晚上出版社的電話響,同事們都讓朱寶勇接,因為幾乎都是找他前去演出的電話。“喂,寶勇啊,某某國家的外賓來成都了,請你來參加今晚的演出。”
不久,因為出眾的演唱天賦,朱寶勇終於被省文化廳調入四川省歌舞團。調任新職的那一天,朱寶勇拎着一卷鋪蓋,一籃子書就去了歌舞團報到。當天晚上便遇上招待外賓,領導安排他男聲獨唱。自此以後至退休,朱寶勇在省歌舞團獨唱了40餘年,歌聲飄揚祖國大地各處,也將民族聲樂傳揚至海外。
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屆全國音樂周”在北京舉行,這是當時音樂界一大盛事,不少知名音樂家都在音樂週上亮相:黃貽君、周小燕、郎毓秀……能跟隨四川省歌舞團前往北京,朱寶勇興奮不已。他被委以重任,在音樂周彙報演出中,不僅擔任獨唱、領唱,還要兼任報幕員。
彙報演出結束後,朱寶勇被安排在北京短期學習。他猶記得那是一個寒冬,一天,他正在住處複習課程。一位同留在北京學習的友人來訪,剛進門便吆喝着:“朱寶勇,請客!”朱寶勇莫名其妙,反問他請什麼客?友人還以為他在裝糊塗,“你出唱片了!你在音樂周唱的《太陽出山》出了唱片。”
朱寶勇仍不肯相信,以為友人在開玩笑,對方急了,便要帶朱寶勇去現場看。寒冬中的北京,朱寶勇跟隨友人走在去往王府井百貨大樓的路上,他裹着棉大衣,心裏既疑惑又有些震驚。那時候能出唱片的都是哪些人?梅蘭芳、郎毓秀等,個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自己不過24歲,初出茅廬,哪有資格出唱片?但他又突然想起,音樂周後,中央廣播電台曾邀約他的獨唱《太陽出山》和團裏的揚琴獨奏《將軍令》兩個曲目前去錄音,當時他僅以為是電台播音用,難道這就真的是錄唱片嗎?
來到王府井,上二樓樓梯口,迎面看到一張橘紅色大海報,上面寫着《第一屆全國音樂周優秀曲目選》,其下落款“中國唱片公司發行”字樣。朱寶勇逐一查找,果然在男聲獨唱一欄中寫有自己的名字:《太陽出山》,演唱者朱寶勇。
朱寶勇愣住了,直到友人把他拉至四樓唱片銷售處。只見人頭攢動,不少人在選購唱片。友人向售貨員説道:“買《太陽出山》,放來聽下。”售貨員一邊宣傳着:“今天來買這張的人特多,您聽,好聽着吶。”一邊將唱片放上唱機。熟悉的鋼琴伴奏和朱寶勇的聲音響徹大廳:“太陽出山勒……”
朱寶勇既興奮又緊張,哪知友人此時突然指着他向大家介紹《太陽出山》就是他唱的,忽然周圍的人都圍過來要朱寶勇簽名,他性格靦腆,不想被繼續圍觀,立馬買了4張唱片包好,離開了人羣。等下樓之後,朱寶勇才緩過神來,原來自己真的出唱片了。
此後,《太陽出山》成為朱寶勇的成名曲及代表作,在中國大江南北廣為流傳。多年之後,朱寶勇與友人騎車在成都郊區遊玩,路過一片田野,無意間聽見那一排排電杆的喇叭裏傳來了熟悉的歌聲,正是自己的《太陽出山》。川西壩上音韻盪漾,夕陽西下,田間有辛勤的農民耕耘。對朱寶勇而言,“太陽出山”彷彿是一個美好的象徵,冉冉升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