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家峪村

(山東省章丘區官莊街道下轄村)

鎖定
朱家峪村(Zhujiayu Village),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原名城角峪,後改稱富山峪。明洪武初年,朱氏家族自河北棗強遷到該村,距今有600多年曆史 [12] 
朱家峪村仍完整的保存了原來的建築格局,古風古貌。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藴豐厚,系休閒、旅遊、度假的地方。古村為梯形居落,古村域內面積七千畝,有祠廟、樓閣、石橋、故道、古泉等大小景點80餘處,被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 [1] 
中文名
朱家峪村
外文名
Zhujiayu Village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級別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3] 
佔地面積
5 km²
郵政編碼
250217

朱家峪村村莊介紹

朱家峪村 朱家峪村
朱家峪村位於章丘區官莊街道境內309國道(濟王路)南側,明水城東南5公里,距濟南市區40公里,從309國道(濟王路)南行2公里便到該村。全村面積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0公頃,林地面積120公頃,人口1550人。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後改為富山峪,明洪武四年(1371),朱氏家族先祖朱良盛自河北棗強縣遷此定居。因朱系國姓,與皇帝朱元璋同宗,故改名朱家峪。該村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仍完整的保存
拇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朱家峪印象之二 拇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朱家峪印象之二
了原來的建築格局,古風古貌。古村為梯形居落,上下盤道,高底參差,錯落有致。古村域內面積七千畝,有祠廟、樓閣、石橋、故道、古泉等大小景點八十餘處,被專家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獨具景緻引無數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賦文潑墨,反映朱家峪的美術作品眾多,以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畫中華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畫家拇指先生的《朱家峪印象》最為有名。 [4-6] 
拇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朱家峪印象之三 拇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朱家峪印象之三
朱家峪村 朱家峪村
拇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朱家峪印象之一 拇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朱家峪印象之一
2002年6月,原章丘市人民政府(現為濟南市章丘區人民政府)將朱家峪評定為“歷史文化名村”。2003年11月,該村又被山東省建設廳評定為“省歷史文化名村”。 [7]  2010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對朱家峪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作出批覆,確定朱家峪核心保護範圍面積12.9公頃,要求按照《名村保護規劃》對朱家峪村文物古蹟、環境以及具有傳統風貌的街區應予以重點保護,從整體上保持歷史村落“四山圍雙溪、四巷串古韻”的特色骨架。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藴豐厚,系休閒、旅遊、度假的一方寶地。

朱家峪村歷史淵源

山陰小學 山陰小學
朱家峪,是中國北方地區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東省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裏,祠廟、樓閣、古橋、古文化遺址等景點星羅棋佈,四面青峯隱隱,溪中碧水悠悠,長白、胡山諸峯拱衞映帶如畫,悠久的歷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風景名勝資源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遊客和學者,在他們眼裏朱家峪就是一本很厚的“書”,涉及政治、歷史、民族宗教、文化、園林、建築、藝術、自然、地理等科學,豐厚的民俗文化底藴激起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回味、探索和深入研究的無盡興趣。
元末明初,朱家的先祖朱良盛從河北棗強縣遷來,住進了村邊的一個山洞。有誰能想到600多年以後,這裏會出現一個龐大的居住有500多人的古村落。一個遮風蔽雨的屋頂,一條村邊的溪流,一口甘甜的水井,一片可以耕種收穫的土地或山坡。朱氏家族在這座叫做胡山的山溝溝裏安頓下來,日益繁衍和壯大起來。

朱家峪村歷史發展

朱家峪村來源

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朱家峪村原名城角峪,後改為富山峪,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氏家族先祖朱良勝自河北棗強縣遷此定居。因“朱”系國姓,與皇帝朱元璋同宗,故改名朱家峪。 [1] 

朱家峪村一門三進士

朱家峪村 朱家峪村
在朱家峪還保留着一座完整的私塾,是一個緊湊的四合院,右邊是廚房,左邊是書房,正對着主人的居室的則是一座兩層的藏書樓,它的主人朱逢寅,因為教出了兩個有名的舉人光緒皇帝親筆題字 “明經進士”匾額。朱逢寅自幼聰穎伶俐,勤奮好學,屢試屢第。先中秀才,又中廩生,再中貢生,方圓百里無人不曉。光緒年間朱逢寅被皇帝欽命為明經進士並任候選訓導。中年後在家開設私塾,桃李滿天下。他的得意門生當屬翰林院編修主持劉元亮(今章丘舊城西南温家莊人)和奉天(瀋陽)總兵劉仲度(今官莊街道劉家趙莊人),兩名學生,一文一武,名震天下。

朱家峪村興辦學堂

朱家峪
朱家峪(28張)
隨着中國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朱家峪也不能再繼續往日的舊夢。據碑誌記載,朱家峪十分重視文化教育,於是開始有人倡導辦學,以便在舊日的科舉制度下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在傳統社會取得地位。20世紀初,朱家峪開始有了新式教育。1932年,開明人士朱連拔、朱連弟創辦了朱家峪女子學校,這是中國農村地區較早的女子學堂,設一個班,學生廿餘人,孫吉祥(女)為先生。古老的朱家峪村,在章丘率先提倡女子教育,難能可貴,反響巨大。

朱家峪村山陰小學

在此基礎上,朱家峪開辦了山陰小學,校門是仿照當時培養革命軍官的黃埔軍校校門所建。由山裏五莊莊長組成建校董事會研究通過,呈報縣府核准,將胡山東麓聖水泉旁的廟田36畝作為山陰小學的學田,並將大柏樹一棵充做小學的基金,建起了山陰小學。清末至民國年間,本村私塾星羅棋佈,達17餘處。先後有文峯小學、女子學校和山陰小學各一處。清末,全村教師120餘人。從建國至2003年,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達150餘人。朱家峪學子早已邁進了南開、北大和清華大學的校門。
現山陰小學已做朱家峪民俗文化展覽館了。這裏的房屋青磚灰瓦,古樸莊重,展出的既有獨輪車和過去農民的生產生活用具,也有織土布的現場表演,還有一個房間模擬了當年私塾,裏面擺了8張課桌,桌上擺着“文房四寶”,還有過去學生們穿的長袍馬褂。人去屋空,朗朗的讀書聲已不在,但清脆悦耳的讀書聲,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還有那不泯的童心,將朱家峪封存久遠的歷史翻開
歷史建築 歷史建築
呈現在世人面前。遊客勾起美好回憶和遐想的同時,更是被古人對追求知識、渴望教育、改變命運的執着精神所感動!

朱家峪村祠堂

村內有一座祠堂,體現了朱氏家族重視文化的傳統。家祠位於舊村北首東側,創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領袖朱士傑、朱秉忠和朱秉剛。牆碑載“歷時既近周甲祠屋剝蝕……”復修於民國廿六年(1937)荷月。
家祠共分裏外兩院,裏院有建築古雅而壯觀的祠堂,堂前原有名木四株,現只存高大的檜樹一棵。“光緒年間,1893年,朱家朱鳳皋考取了五品舉人,因此立這個旗杆座,自古以來這個建築就叫旗杆座,這是做官的一種標誌。再看上面那個七星圖,這裏也有一個故事,就是宋代理學家、哲學家、東方文化的傑出代表朱熹,他也是儒家學派正宗繼承人,他下生的時候,臉上右臉部有七個黑點,像天上的那個北斗星,這是朱氏家族文運圖騰,以此激勵朱氏後人要刻苦讀書,以求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村人還將村西的山叫做筆架山,連那山都是成筆架,可見這裏的文風之盛。
朱家峪的書卷氣是充盈飽滿的,文脈傳承中涵養的內在氣度,連山水風物似乎都透着文雅。禮門,有閣曰文昌,有樓曰魁星,有山曰文峯、筆架,足見了朱家峪人對文教的尊崇與堅守。

朱家峪村自然景觀

鄉村風光 鄉村風光
朱家峪大小古建築近200處,大小石橋99座,井泉66處,自然景觀100餘處。從山腳下的新村穿過那古老的門洞,便會如時光倒流一般,將你帶回那舊日的年代,朱家峪的水井、房屋、道路和橋樑,是中國北方山區村落建築的典型,它濃縮了中國古代農民一段艱苦創業的歷史,凝聚了中國北方農村一縷濃郁的鄉情。
古橋、古道、古祠、古廟、古宅、古校、古泉、古哨,讓這個小村子充滿了古意,在好多影視劇中都能找到朱家峪的影子,在此取景拍攝的《紅嫂》、《法官老張》、《星星之火》、《靠山》、《永遠是春天》、《黑白往事》、《南下》《娘》等都已在中央電視台和多家省市台播放。最著名的是《闖關東》,主人公一句“俺是章丘朱家峪的”,讓無數觀眾牢牢記住了劇中人物朱開山的祖居朱家峪。

朱家峪村依山而建高宅大屋

朱家的人口日益繁盛,開始建起了高宅大屋。朱家峪的房屋多是高台階,青石根基,山字頂,依山就勢而建,這是為了防止雨水和洪水的沖刷,顯示出了北方山區古村落的基本特徵,被稱為江北古村落標本 。到了明朝中葉,山間的道路日益顯得擁擠不堪,許多富有的人家進出乘坐着牛車和馬車,舊有的窄小的路面已經不敷使用,於是整個村莊都被動員起來,修建了一條可以上下交錯行駛的雙向的車馬道。

朱家峪村康熙立交橋

村內建造於康熙九年的立交橋,顯示了中國古代農民的智慧,它和許多古代民居一樣,橋拱的石頭間一點兒都不用灰泥,而又嚴絲合縫的咬合在一起,這個立交橋的功能,就是橋上可以走人,橋下可以泄洪,在沒有洪水的時候橋下也可以走人、走車。之後,經過二十多年,人們在橋的另一邊又修建了一座立交橋,它們堪稱中國古代村落建築的雙璧,橋下寬敞的泄洪道,同整個村落的街道排水系統連接在一起。建於清康熙年間(橋下石刻記之),三百餘年。立交古橋分東西兩座,相距約十餘米。上下行人,通車運輸,十分方便。橋身全用小型青石疊砌而成,歷盡風雨雪霜,未曾損壞,依然原貌。被專家譽為“現代立交橋的雛形”。

朱家峪村文昌閣

文昌閣原名危閣連雲,考魁星樓碑誌,系山陰朱霞所設計、創建。文昌閣建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距今已有138年曆史。上建閣樓,下築閣洞,造型古雅、宏偉而壯觀。樓洞一體,全用大青方石築成,歷盡滄桑,堅不可摧。此閣乃江南人朱霞設計,傳此人精通風鑑,善起文運。

朱家峪村聖水靈泉

建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歲次辛丑初秋。井口處,石砌拱形,內牆有碑誌,朱士豸撰寫。昔日,泉水湧流,草木蕃盛,百鳥爭鳴;山峯奇秀,雲霧飛渡,如置身於仙境。聖水靈泉,已列入濟南市郊風景區名泉。

朱家峪村文峯獨秀

文峯山,拔地而起,外形獨特,形如“金”字塔,遍山塔柏,數百年來,鬱鬱葱葱。山下,泉水湧流,水質特好,泉邊老人壽域九十,故取名“長壽泉”。山東電視台濟南電視台多次報道,已聞名於外。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朱家峪村關帝小廟

關帝小廟位於舊村雙井北,修築於一北牆中,考其牆碑,建於清嘉慶十三年,歲次戊辰(1808)。小廟三面盡用大青石扣砌而成,坐北面南。關帝日日夜夜面對路人,閲盡人間滄桑——真善美——假惡醜——歷歷在目。

朱家峪村圩門、圩牆

鴉片戰爭以後,盜賊蜂起,在朱家峪這個封閉的山溝裏,村民們的安全和財富受到了威脅,於是他們在周邊的山上修建了一道防禦性的圍牆。成功地阻止了盜賊們的搶劫和掠奪,但堅固的山牆卻擋不住時代發展的腳步,在這個封閉的山村,也出現了遙遠的德國的染料桶。

朱家峪村東山長流泉

此泉共分南北兩方水池,緊緊相依。南池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仲春,北池建於民國十年(1921)三月。在南池南北兩面石牆上,各有一石雕龍頭,相對而視。每當開泉季節,清涼的泉水,從龍口噴湧而出,注入方池,清澈見底,甘甜爽口。

朱家峪村壇井七折

又名壇井七孔橋,位於舊村東南首,文峯山東北腳下。從無碑碣記載,無從考證其修建年月。壇井口小、肚大,狀若壇。井水系文峯山下潛流湧出,甘甜適口,從未乾涸。在壇井北東南三面,建有七座小橋,曲折相連,縱橫交織。
雙軌古道,它是用兩條30公分寬的青石鋪就而成,兩條軌道之間相距1.5米。雙軌古道始建於明代,清朝時進行過重修。據朱氏宗譜記載,朱氏第十世族人朱志臣“倡議舉修石道”,規定行人走道須靠右行,這兩條軌道就體現着現代交通意識了。

朱家峪村祠堂

朱家峪古村內有一座祠堂,體現了朱氏家族重視文化的傳統。家祠位於舊村北首東側,創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用來紀念朱氏家族中的文化名人。村裏人還將村西的山稱作筆架山,以文房用品命名。 [1] 

朱家峪村道教文化

胡山道教歷史悠久,據考,道教歷史上山東除泰山、嶗山,胡山並列其後。自唐代時胡山頂峯上就有廟宇,遠近百姓都有前來上香祈願的。廟宇曾由僧侶道士交替主持,自
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
清康熙後,一直為全真教龍門宗主持,胡山是山東宗教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在歸隱於胡山的明代著名文學家、戲曲家李開先與胡山僧人一起倡導下,重修了胡山頂峯的寺院祠宇,並立有《胡山記》碑文,碑文仍存於胡山頂峯。清嘉慶、道光年間,胡山全真道派馬本輝、王合敬重修胡山頂峯道觀祠宇,使胡山道觀規模發展到頂峯,也就是現存遺址的原貌。民國十六年,胡山道人逯至增主持道觀,此時胡山道教發展到頂峯,名氣最大,隨後逐漸敗落。
胡山道觀原名為三清觀,建築佈局採用四合院形式,主殿為三清殿,供奉三清主神,兩側配有耳房;東殿為四海龍王殿,西殿為呂祖殿,各殿內供奉有道教各主神的塑像。因歷史變遷,三清觀已蕩然無存了,僅餘廢址。三清觀建於胡山峯頂山石堆築的石台之上,院落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其中石關山門、入口石級、駝碑贔屓(bì xì)、六邊塔基、石屋等還存有遺蹟可尋,其它建築都已損毀。

朱家峪村晉升“4A”

濟南市章丘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達到3家
擁有“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美譽的朱家峪景區,於2014年12月被山東省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成為濟南市植物園、百脈泉公園後濟南市章丘區第三家獲此殊榮的旅遊景區。
自2011年以來,濟南市章丘區在朱家峪古村保護的基礎上,開始了景區提檔升級之路,累計投入過億元。高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實施入口廣場提升、景區道路拓寬、旅遊道路綠化、景區景點修建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闖關東文化主題展館、闖關東文化互動體驗館、知青之家、水體景觀等特色旅遊項目。景區受到越來越多的遊客喜愛,市場影響力不斷增強。2014年的“五一”盛裝開園,在“五一”、國慶兩個重要節日遊客爆滿,門票收入達到往年的5倍以上。景區知名度也進一步提高,2013年被列為首批代表山東地域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2014年又榮升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更加成為濟南旅遊市場的“明星”景區。
闖關東、憶知青、品古村,改造提升以來朱家峪景區將闖關東文化、知青文化、古村文化融匯於此,讓遊客在休閒體驗中感悟歷史、品味文化,讓這座600餘年的古村落煥發出勃勃生機。古村朱家峪是山東省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因拍攝《闖關東》蜚聲海內外。景區自然環境優美,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古橋、古道、古祠、古廟、古宅、古校等建築物,被專家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 [3] 

朱家峪村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2] 
2019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8] 
2021年10月,入選《濟南市第一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 [11] 
2021年11月12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的2010-2017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監測合格名單。 [9-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