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友文

(後梁太祖朱温養子)

鎖定
朱友文(?-912年),本名康勤,字德明,五代十國時期官員,後梁太祖朱温養子。
朱友文幼時風姿美好,好學,善談論,詩歌寫得很好。跟隨朱温征戰,徵賦聚斂以供軍需。早年曆任度支鹽鐵製置使、建昌宮使等職,朱温建立後梁政權之後,朱友文又先後擔任宣武節度副使、開封尹等重要職務,封其為博王。
朱友文多才多藝,而且年長,故深得朱温喜愛,朱温有意立其為儲君。乾化二年(912年),朱温病重,命朱友文之妻王氏召朱友文回京託付後事,並將親子郢王朱友珪貶為萊州刺史,此事為朱友珪之妻張氏泄露給朱友珪所知,於是朱友珪發動政變弒殺朱温,同時矯詔將朱友文賜死。鳳歷元年(913年),朱友貞即位後,恢復朱友文的官職封爵。
本    名
朱友文
別    名
康勤
德明
所處時代
五代十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912年
主要成就
為朱温征討四方提供軍需保證

朱友文人物生平

朱友文朱温養子

朱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是後梁太祖朱温的養子。朱友文幼時風姿美好,好學,善於談論,詩歌寫得很好。 [1] 
朱温兼任四鎮節度使時,任用朱友文擔任度支鹽鐵製置使。朱温用兵四方時,朱友文徵賦聚斂以供軍需。開平元年(907年),朱温稱帝,建立後梁政權,以原來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徵賦,設置建昌宮來管理,任命朱友文為建昌宮使。 [2]  後任宣武節度副使、開封尹、判建昌院事,掌管全國的錢財糧食。 [3]  同年五月初九日,朱温封朱友文為博王。 [4-5] 

朱友文派兵討伐

開平三年(909年)正月初五日,朱温到西都洛陽,任命朱友文為東京留守 [6]  (一作東都留守)。 [2]  [7]  期間朱友文嗜酒,對於政事很懈怠。 [8] 
乾化元年(911年)二月,蔡州右廂指揮使劉行琮發動叛亂,放任士兵焚燒搶掠,將要投奔淮南。順化指揮使王存儼殺死劉行琮,安撫制止劉行琮的兵眾,自己主持蔡州事務,把劉行琮部眾情形飛馳奏報。朱友文沒有事先奏請,急忙派兵討伐,軍隊到達鄢陵,朱温説:“王存儼處在恐懼之中,如果用軍隊去對付他,就要遠走高飛。”派遣使者飛馳前去把朱友文召回。 [9] 
乾化二年(912年)四月初七日,朱友文到魏州行宮朝見朱温,請朱温返回東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10] 

朱友文欲立嗣君

由於朱友文多才多藝,而且年長,所以朱温很寵愛他。 [2]  朱温稱帝后,一直未立太子,心裏很想立朱友文為嗣君。當初,朱温的皇后元貞皇后張氏嚴肅端正,聰明多智,朱温對她恭敬而畏懼。張氏死後,朱温雖然未納繼室,但卻縱情歌舞女色,諸子即使在外地,亦常徵召他們的妻子入宮侍奉,朱温往往與她們淫亂。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容貌美麗,朱温尤其寵愛她。 [11]  朱温病情嚴重,王氏與朱温第二子 [20]  、郢王朱友珪的妻子張氏常常侍奉。乾化二年(912年)五月,朱温讓王氏到東都大梁召朱友文來西都洛陽,想要與他訣別,並且託付後事。 [12-13] 

朱友文政變賜死

當時張氏日夜侍奉在朱温身邊,知道朱温想傳位給朱友文,便秘密告知朱友珪説:“皇上把傳國寶璽交給王氏帶往東都,我們離死沒有幾天。”夫婦二人相對哭泣。左右之人都勸朱友珪早做打算。六月初一日,朱温命敬翔將朱友珪調出任萊州刺史,立即讓他赴任。已經傳旨,但沒有頒行敕書。當時朱温平時剛烈殘暴,病中喜怒無常,而受到貶官者大多追命賜死,朱友珪越發恐慌。六月初二日,朱友珪秘密前往左龍虎軍,和左龍虎軍統軍韓勍商議謀劃,決定發動政變奪位。韓勍連夜帶領牙兵五百人隨從朱友珪混雜在控鶴軍士中進入皇宮,埋伏在宮內。半夜砍斷門閂進入,到達寢殿,侍候病人的都嚇得逃散。朱友珪的馬伕馮廷諤用劍刺死朱温,朱友珪親自用毀壞的氈子把朱温屍體包裹起來,埋在寢殿裏,封鎖消息,秘不發喪達四天之久。同時假傳詔書派供奉官丁昭浦(一作丁昭溥)馳往東都大梁,賜死朱友文。 [14]  六月初五日,朱友珪給朱温發喪,並在朱温靈柩前即皇帝位。 [15-16] 

朱友文恢復官爵

鳳歷元年(913年),朱温第三子 [21]  、均王朱友貞與將領楊師厚等人發動政變,朱友珪和妻子張氏(張皇后)自殺,朱友貞於是即皇帝位,史稱後梁末帝。朱友貞即位後,恢復朱友文的官職和爵位,追廢朱友珪為庶人。 [17] 

朱友文家庭成員

養父:朱温後梁太祖。 [18] 
妻子:王氏,容貌美麗。 [18] 

朱友文歷史評價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嗜酒,頗怠於為政。” [19] 
歐陽修新五代史》:①“幼美風姿,好學,善談論,頗能為詩。 [18]  ;②“博王友文多材藝,太祖愛之。” [18] 

朱友文史籍記載

《舊五代史·卷十二·(梁書)列傳二》 [19]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 [18]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七至二百六十八

朱友文影視形象

2020年電視劇《狼殿下》:王大陸飾演朱友文(劇中名為楚有炆)。
參考資料
  • 1.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博王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幼美風姿,好學,善談論,頗能為詩,太祖養以為子。
  • 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次假子博王友文,帝特愛之,常留守東都,兼建昌宮使。
  • 3.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初,帝為四鎮節度使,凡倉庫之籍,置建昌院以領之;至是,以養子宣武節度副使友文為開封尹、判院事,掌凡國之金谷。
  • 4.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太祖領四鎮,以友文為度支鹽鐵製置使。太祖用兵四方,友文徵賦聚斂以供軍實。太祖即位,以故所領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徵賦,置建昌宮總之,以友文為使,封博王。
  • 5.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乙酉,立皇兄全昱為廣王,子友文為博王,友珪為郢王,友璋為福王,友貞為均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
  • 6.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太祖幸西都,友文留守東京。
  • 7.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七》:壬申,以博王友文為東都留守。
  • 8.    《舊五代史·卷十二·(梁書)列傳二》:為東京留守,嗜酒,頗怠於為政。
  • 9.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七》:蔡州右廂指揮使劉行琮作亂,縱兵焚掠,將奔淮南;順化指揮使王存儼誅行琮,撫遏其眾,自領州事,以眾情馳奏。時東京留守博王友文不先請,遽發兵討之,兵至鄢陵,帝曰:“存儼方懼,若臨之以兵,則飛去矣。”馳使召還。
  • 10.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乙卯,博王友文來朝,請帝還東都。
  • 1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初,元貞張皇后嚴整多智,帝敬憚之。後殂,帝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徵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友文婦王氏色美,帝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
  • 1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帝疾甚,命王氏召友文於東都,欲與之訣,且付以後事。
  • 13.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博王友文多材藝,太祖愛之,而年又長,太祖即位,嫡嗣未立,心嘗獨屬友文。太祖自張皇后崩,無繼室,諸子在鎮,皆邀其婦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寵之。太祖病久,王氏與友珪妻張氏,常專房侍疾。太祖病少間,謂王氏曰:“吾知終不起,汝之東都,召友文來,吾與之決。”蓋心欲以後事屬之。
  • 14.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友珪婦張氏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夫婦相泣。左右或説之曰:“事急計生,何不改圖?時不可失!”六月,丁丑朔,帝使敬翔出友珪為萊州刺史,即令之官。已宣旨,未行敕。時左遷者多追賜死,友珪益恐。戊寅,友珪易服微行入左龍虎軍。見統軍韓珪,以情告之。勍亦見功臣宿將多以小過被誅,懼不自保,遂相與合謀。勍以牙兵五百人從友珪雜控鶴士入,伏于禁中,中夜斬關入,至寢殿,侍疾者皆散走。帝驚起,問:“反者為誰?”友珪曰:“非他人也!”帝曰:“我固疑此賊,恨不早殺之。汝悖逆如此,天地豈容汝乎!”友珪曰:“老賊萬段!”友珪僕伕馮廷諤刺帝腹,刃出於背。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於寢殿,秘不發喪。遣供奉官丁昭溥馳詣東都,命均王友貞殺友文。
  • 15.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乃謂敬翔曰:“友珪可與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為萊州刺史。太祖素剛暴,既病,而喜怒難測,是時左降者,必有後命,友珪大懼。其妻張氏曰:“官家以傳國寶與王氏,使如東都召友文,君今受禍矣!”夫婦相對而泣。左右勸友珪曰:“事急計生,何不早自為圖?”友珪乃易衣服,微行入左龍虎軍,見統軍韓勍計事,勍以牙兵五百隨友珪,雜控鶴衞士而入。夜三鼓,斬關入萬春門,至寢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駭起呼曰:“我疑此賊久矣,恨不早殺之,逆賊忍殺父乎!”友珪親吏馮廷諤以劍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劍擊柱者三,太祖憊,僕於牀,廷諤以劍中之,洞其腹,腸胃皆流。友珪以裀褥裹之寢中,秘喪四日。乃出府庫,大齎羣臣及諸軍。遣受旨丁昭浦矯詔馳至東都,殺友文。又下詔曰:“朕艱難創業,逾三十年。託於人上,忽焉六載,中外協力,期於小康。豈意友文陰畜異圖,將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內,賴友珪忠孝,領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恙震驚,彌所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倫,宜委權主軍國。”然後發喪。乾化二年六月既望,友珪於柩前即皇帝位,拜韓勍忠武軍節度使,以末帝為汴州留後,河中朱友謙為中書令。
  • 16.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辛巳,丁昭溥還,聞友文已死,乃發喪,宣遺制,友珪即皇帝位。
  • 17.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太祖外孫袁象先與駙馬都尉趙巖等,謀與末帝討賊。二月,象先以禁兵入宮,友珪與妻張氏趨北垣樓下,將逾城以走,不果,使馮廷諤進刃其妻及己,廷諤亦自殺。末帝即位,復友文官爵,廢友珪為庶人。
  • 18.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9-06]
  • 19.    《舊五代史·卷十二·(梁書)列傳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18]
  • 20.    《安徽歷史名人詞典》編輯委員會編,安徽歷史名人詞典 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05,第149頁
  • 21.    王輝斌.《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年9月:第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