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其石

鎖定
朱其石(1906—1965),原名碁,又名宗悌、宣,字其石,以字行:別號桂龕、括蒼山民、抱冰居士,浙江省嘉興人。中國畫家。著有有《朱其石印存》《抱冰廬印存》行世。 [1] 
中文名
朱其石
別    名
朱名碁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浙江省嘉興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65年

朱其石人物生平

朱其石(1906—1965),原名碁,又名宗悌、宣,字其石,以字行:別號桂龕、括蒼山民、抱冰居士,浙江省嘉興人,朱大可弟。幼從父朱丙一習書畫篆刻,又受其舅父書法家劉山農教誨,更因舅父結識寓滬書畫名家,得吳昌碩指教,藝事日進,一時稱為高手,名噪中外,歷年刻印不少於六七千枚,多次在上海、南京等地舉辦作品展覽。日本人慕名紛紛來求其刻印。曾在報刊上連載《名印拾遺》一文,對古人一百餘印題識評論,均極精確。嘗從汪蔚山學畫,擅山水,秀麗清潤;喜畫梅花,格韻高雅,又多與文藝界人士交遊,曾與範煙橋等結星社;抗戰前又同上海書畫家張大千、謝玉岑等多人組織藝海回瀾社,被推為理事長。 [1] 
抗戰初期,朱其石避難去浙西、皖南,兩次上黃山,飽覽壯麗山川,畫境愈臻精妙,民國28年定居上海,仍以鬻畫素書為生,在治印繪畫之餘,朱其石對其他藝術品類的收藏亦有極大興趣,喜收集名人書札、古器拓片、近代歷史照片等(博儀著《我的前半生》中的一些照片系出版社向他借用製版)所收集的火柴盒貼亦多珍品,抗戰勝利後,他目睹國民黨政府腐敗,在為《美術年鑑》自撰小傳寫道:“……勝利後蒿目時艱,不勝傷感,杜門謝客,任何集會都不願參加,日惟以藝事遺興,純粹一無黨派之藝術家也。” [1] 
新中國成立後,仍居上海。1958年熱情支持嘉興中心博物館的籌建,在上海奔走動員收藏家捐獻書畫文物。平湖金氏、嘉興沈氏等在瀘收藏家,在朱其石的動員下,捐贈了不少珍貴文物。嘉興博物館建立後,為使館藏日益豐富,朱其石仍不遺餘力廣為聯繫,如動員魏廷榮捐贈名畫家蒲作英的作品,向古錢幣收藏家沈子槎徵得一整套歷朝貨幣,特別是海寧錢鏡塘在朱其石的動員下捐贈百餘幅嘉興籍書畫家的精作,大為豐富了嘉興博物館的收藏內容。1962年嘉興南湖書畫社成立,協助廣事徵求作品,或登門,或函請,用年餘精力,把幾乎上海所有著名書畫家的作品一一求到,並遠及廣西、南京諸名家,共徵得作品一二百幅,朱其石還多次將所藏舊書舊雜誌送給嘉興圖書館:其一生心力的結晶的全套親拓印譜也遇給了嘉興圖書館。他動員捐贈和徵集的文物藝術品價值鉅萬,卻未讓公家花過一分錢,他自己也從未接受過任何報酬,1963年他自瀘返嘉居住,次年被聘為嘉興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 [1] 

朱其石主要作品

其篆刻作品,古樸俊選,綿密流暢,自成一家,書法習蘇東坡,雍容厚重。有《朱其石印存》《抱冰廬印存》行世。 [1] 
參考資料
  • 1.    嘉興市志編纂委員會,嘉興市志(下),中國書籍出版社,1997,第2116-21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