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全昱

鎖定
朱全昱(?—916年),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後梁太祖朱温(又名朱全忠)長兄。朱温即位,封為廣王。
中文名
朱全昱
國    籍
後梁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宋州碭山(今安徽省碭山縣)
逝世日期
916年
主要成就
嶺南西道節度使
弟    弟
後梁太祖朱温
爵    位
廣王

朱全昱人物生平

朱温與次兄朱存逃亡參加農民軍,朱全昱與母親在劉崇家當傭工。朱温任宣武節度使,接母親和兄長到宣武。後來,朱全昱歷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安南節度使兼同平章事。年老,以太師致仕退歸家中閒居。 [1-2] 
朱温將接受唐哀帝禪讓,有司在前殿準備大禮,朱全昱看到了,對朱温説:“朱三,你做得了嗎?”朱温在宮中設宴,與朱全昱飲酒賭博,喝得最高興的時候,朱全昱取骰子甩到盆子上,喊朱温説:“朱三,你是碭山一個老百姓,天子叫你當四鎮節度使,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滅他唐家三百年社稷,我看你將來會滅族,還用賭博嗎?”朱温不高興而罷宴。朱全昱也不願住在京城,常常回到碭山故鄉居住。三個兒子都封王朱友諒封衡王,朱友能封惠王,朱友誨封邵王。
乾化元年(911年),升宋州宣武軍,任命朱友諒為節度使。朱友諒進獻瑞麥一莖三穗,朱温大怒説:“今年宋州大水災,你搞這些幹什麼?”罷免朱友諒的官職,叫他閒住在京城。朱温卧病,朱全昱來探病,二人拉着手痛哭;朱温叫朱友諒與朱全昱回故里。貞明二年(916年),朱全昱病死。衡王朱友諒襲封廣王。

朱全昱史籍記載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傳第一》、《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五·唐紀八十一》。 [1-2] 

朱全昱家庭成員

弟弟:朗王朱存、後梁太祖朱温
兒子:廣王朱友諒、惠王朱友能、邵王朱友誨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 卷二百六十五 唐紀八十一》:戊戌,以安南節度使、同平章事朱全昱為太師,致仕。全昱,全忠之兄也,戇樸無能,先領安南,全忠自請罷之。
  • 2.    《新五代史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朱全昱》:廣王全昱,太祖即位封。太祖與仲兄存俱亡為盜,全昱獨與其母猶寄食劉崇家。太祖已貴,乃與其母俱歸宣武,領嶺南西道節度使。以太師致仕。太祖將受禪,有司備禮前殿,全昱視之,顧太祖曰:“朱三,爾作得否?”太祖宴居宮中,與王飲博,全昱酒酣,取骰子擊盆而迸之,呼太祖曰:“朱三,爾碭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汝為四鎮節度使,於汝何負?而滅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將見汝赤其族矣,安用博為!”太祖不悦,罷會。全昱亦不樂在京師,常居碭山故里。三子皆封王:友諒衡王,友能惠王,友誨邵王。乾化元年,升宋州為宣武軍,以友諒為節度使。友諒進瑞麥一莖三穗,太祖怒曰:“今年宋州大水,何用此為!”乃罷友諒,居京師。太祖卧病,全昱來視疾,與太祖相持慟哭;太祖為釋友諒,使與東歸。貞明二年,全昱以疾薨。徙衡王友諒嗣封廣王。友能為宋、滑二州留後、陳州刺史,所至為不法,奸人多依倚之。而陳俗好淫祠左道,其學佛者,自立一法,號曰“上乘”,晝夜伏聚,男女雜亂。妖人母乙、董乙聚眾稱天子,建置官屬,友能初縱之,乙等攻劫州縣,末帝發兵擊滅之。自康王友孜謀反伏誅,末帝始疏斥宗室,宗室皆反仄。貞明四年,友能以陳州兵反,犯京師,至陳留,兵敗,還走陳州,後數月降,末帝赦之,降為房陵侯。友誨為陝州節度使,欲以州兵為亂,末帝召還京師,與友諒、友能皆被幽囚。梁亡,莊宗入汴,皆見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