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偉

(《三聯生活週刊》主編)

鎖定
朱偉,出生於上海,資深媒體人,原《三聯生活週刊》主編。1978年進剛復刊的《中國青年》雜誌文藝部,任記者、編輯;1983年起任《人民文學》雜誌社小説組編輯;1985年任《人民文學》雜誌社小説組副主任;1993年任《愛樂》雜誌主編;1995年任《三聯生活週刊》第四任主編。
中文名
朱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編輯
出生地
上海

目錄

朱偉人物經歷

朱偉1952年生於上海嘉定,1968年上山下鄉,到黑龍江建設兵團務農。1971年朱偉因寫了一部小説,在當時扶植青年作家的政策下,被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發現,到北京改稿,受黑龍江省老編輯楊昉(原《解放軍文藝》編輯)、陳畢方(原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老作家符宗濤、林予(皆原《解放軍文藝》編輯)等指導,遂結束務農,成為基層通訊報道員。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當過《人民文學》雜誌社小説組“知青見習編輯”,因《人民文學》不能解決進京指標,1978年進剛復刊的《中國青年》雜誌文藝部,任記者、編輯。朱偉編輯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機遇,就是在思想解放運動開端,進了當時思想極其活躍的《中國青年》,作為記者,他到過中越反擊戰前線;作為編輯,他參與編輯《朝華》文藝副刊,舉辦“五四青年文學獎”徵文,結識了一批著名作家,編輯發表了劉心武的《愛情的位置》、韓少功的《飛過藍天》、陳村的《藍旗》、王安憶的《庸常之輩》等一批優秀小説,為之後的職業文學編輯道路作了鋪墊。
1983年7月,王蒙任《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調朱偉進小説組任編輯,給他提供了第二個機遇。1985年《人民文學》的“文學革命”,給他的文學編輯生涯提供了重要陣地,這一年,他先後編輯發表了阿城的《孩子王》、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徐星的《無主題變奏》、莫言的《爆炸》、王樹增的《黑峽》、喬良的《陶》等重要小説,破格提拔為小説編輯室副主任;1986年,又編輯發表林斤瀾的《李地》、汪曾祺的《八月驕陽》、莫言的《紅高粱》、遲子建的《北極村童話》等重要小説;1987年,因《人民文學》第一、二期合刊事件停職檢查。
1985—86年,朱偉與谷白等編輯了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文學白皮書》,半月刊方式,編輯了20期;1987年朱偉與陳劍雨合作,成為電影《紅高粱》編劇,《紅高粱》由張藝謀導演,1988年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1988—89年朱偉主持編輯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雙月刊《東方紀事》,編輯4期而停刊。
1992年9月,朱偉向時任三聯書店總經理、總編輯董秀玉提交創辦《生活》雜誌設想,時三聯書店未採納。1992年末,三聯書店決定創辦《三聯生活週刊》,1993年由錢剛任第一任主編。1994年朱偉調離《人民文學》雜誌,入職三聯書店,創辦《愛樂》雜誌,任主編。
1995年8月,朱偉成為《三聯生活週刊》第四任主編,從該年12月起,《三聯生活週刊》以半月刊連續出版,不再中斷。接手任《三聯生活週刊》主編是朱偉編輯生涯第三個機遇,1999年起,朱偉兼任總經理,開始編輯經營一體化。2001年起,《三聯生活週刊》正式以週刊時效運轉。
《三聯生活週刊》的口號是“一本雜誌與他倡導的生活”,體現思想性就必須培養一支有鋭利思想,又各有特長的主筆隊伍。朱偉認為《三聯生活週刊》的成功,就是這個團隊共同成就的結果,他的工作與當年發現優秀作家一樣,就是發現一個個個性突出、寫作風格鮮明、創造力能不斷更新的主筆,扶植、愛護他們的個性,給予寬鬆,能舒展各自才華的空間。朱偉説,正是這支隊伍的形成與壯大,才使《三聯生活週刊》完成了從新聞性週刊向綜合性週刊的轉變,策劃了一批優質封面專題,2005年開始走上發展快速道。
主編《三聯生活週刊》19年,2015年,朱偉光榮退休。 [1-3] 

朱偉代表作

《考吃》,中國書店,1997;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音樂聖經》,華夏出版社,1993
《音樂聖經》(增訂版,上下卷),華夏出版社,1999、2000
《有關品質》,作家出版社,2005;三聯書店,2010
《作家筆記及其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微讀節氣》,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3
《四季小品》,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6
《重讀八十年代》,中信出版社,2018
《日讀古詩詞》,中信出版社,201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