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本內蘇鐵

鎖定
古植物,蘇鐵綱的一目。直接起源於髓木類種子蕨植物。莖有的粗而短,為葉柄殘存的葉基所包被;有的細而分枝,表面平滑。生殖器官大多為兩性花,頂生,或分佈在柱狀莖的周圍。生存於三疊紀到漸新世。 [1] 
中文名
本內蘇鐵
外文名
Bennettitinae

本內蘇鐵科目

裸子植物的一個目,又稱擬蘇鐵目,外形和喬木狀的蘇鐵植物相近似:莖球狀或柱狀;葉羽狀,聚生於莖頂;種子裸露,生於大孢子葉上。但是本目具雙唇型的氣孔器和結構特殊的孢子葉球,與蘇鐵目不同。通常,本目、蘇鐵目和五柱木目一併列入
本內蘇鐵
裸子植物亞綱,也有人為本目建一本內蘇鐵門(Cycadeoidophyta)或本內蘇鐵綱。本目內含兩科,即擬蘇鐵科(Cycadeoidaceae)和魏蘭德科(Williamsoniac-eae),擬蘇鐵科也可稱為本內蘇鐵科(Bennettitaceae)。 [2] 

本內蘇鐵形態特徵

形狀特徵 形狀特徵
本目擬鐵樹屬(Cycadeoidea),植物體皆矮小,莖有塊狀或柱狀,莖的解剖構造上有一大髓,一薄層維管組織及一厚的皮層,莖的表面覆滿已脱落的葉基,莖頂端有一叢羽狀複葉。孢子葉球遍佈於莖的周圍,特殊的孢子葉球,很少有單性的,多為兩性的。例如早白堊世擬蘇鐵屬的孢子葉球,下部有許多螺旋狀排列的苞片,仿若花被。孢子葉球中央有一錐狀體,大孢子葉密生其上。每一大孢子葉具長柄,頂端生一胚珠。大孢子葉間着生不育的間鱗片。小孢子葉常為鱗片狀,着生於錐狀體的周圍,基部連接成環。小孢子囊為合囊或複合囊,位於小孢子葉的腹面(見圖)。
本目具一次羽狀複葉,其小葉或小羽片有多種多樣的形態,而着生的位置又各有不同,因而分別按側羽葉、異羽葉、耳羽葉、肋羽葉、網羽葉和毛羽葉等各種屬型加以描述。
本內蘇鐵目因具聚合的小孢子囊,與古生代種子蕨的花粉器相似,其結構形似被子植物的花,曾一度被誤作被子植物的祖先。已證實其種子仍是裸露的,故此説已被否定。 [3] 

本內蘇鐵生活時代

本內蘇鐵目在早二疊世已有出現,但中生代早期為其極盛時代,至漸新世絕滅。
本內蘇鐵 本內蘇鐵

本內蘇鐵本內蘇鐵 - 花化石

本內蘇鐵“花”的化石標本
2012年8月,有媒體報道,深圳地質學者段維在深圳大鵬半島地區先後發現和採獲了一批早侏羅紀植物化石標本,化石標本距今1.8億年到2億年之間。這批化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保存有一塊本內蘇鐵“花”的標本,標本整體形態為卵圓形呈開放式的花蕾,大小為5釐米×3.5釐米,有完整的花朵外部結構,經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測定,大概為2億年前的花朵。 [4] 
本內蘇鐵 本內蘇鐵
參考資料
  • 1.    地質礦產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華北地區古生物圖冊 (二) 中生代分冊:地質出版社,1984
  • 2.    (英)沃克,(英)沃德.全世界500多種化石的彩色圖鑑: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7
  • 3.    賀豔,殷麗娜.美國國家公園管理政策 最新版=US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polici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上海遠東出版社,2015
  • 4.    夏徵農.辭海 生物學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