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未实现收益

经济术语,指资产未变现的账面收益或亏损
未实现收益是投资领域的重要概念,指资产因市场价格变动产生的账面价值变化,但尚未通过实际交易变现为现金收益或亏损 [1-2]。这一动态值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可能导致过度自信或恐慌决策。在资产配置层面,未实现收益过高可能引发组合失衡风险。税务处理上,多数地区对其暂不征税,但特定资产转移可能触发税务义务 [1]
英文名
unrealized income [3]
别    称
持仓收益 [2]
影响因素
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账面盈利或亏损 [1]
税务规则
多数地区暂不征税 [1]
相关术语
未实现损益 [3]

本质与表现形式

播报
编辑
未实现收益产生于持有资产期间的市场价格变动,体现为账面价值的增减 [1-2]。以股票为例,若持有期间市价上涨,增值部分即为未实现收益;实际出售后,该部分转化为已实现收益 [1]

潜在影响

播报
编辑
  1. 1.
    心理层面:投资者可能因未实现收益过度自信,或在亏损时恐慌抛售 [1]
  2. 2.
    资产配置:高未实现收益可能导致组合失衡,增加风险暴露 [1]
  3. 3.
    税务处理:多数地区对未实现收益不征税,但涉及资产转移时可能触发税务评估 [1]

相关概念

播报
编辑
持仓收益作为未实现收益的别称,反映投资者当前持有资产的动态盈亏 [2]。其与累计收益的区别在于,后者包含已实现和未实现部分的总和。

英文术语

播报
编辑
未实现收益的英文表达为“unrealized income”,相关术语包括未实现增值(unrealized appreciation)、未实现损益(unrealized gains or losses)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