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未來之家

(2017年微鯨科技、創想計劃聯合出品紀錄片)

鎖定
《未來之家》——中國首個着眼於未來科技與生活的新知類紀錄片,全片共七集,每集20分鐘。兩位“超能力”極客從中國出發,探訪全球互聯網原住民,行走於前端科技與創新之間,重新思考現在與未來、人與家的關係。微鯨科技和VICE中國在《未來之家》的合作,為當下年輕人尋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解放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最終他們回到中國,見證微鯨未來之家的誕生。 [1] 
中文名
未來之家
作品類型
紀錄片
主    演
竹子
Mike Gao
製片地區
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印度、冰島等
出品公司
微鯨科技、VICE中國
拍攝地點
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印度、冰島等
首播時間
2017年5月4日
網絡播放平台
微鯨電視
電視貓
騰訊視頻
優酷
樂視 展開
網絡播放平台
微鯨電視
電視貓
騰訊視頻
優酷
樂視
VICE中國 收起
集    數
7 集
每集時長
20 分鐘
出品時間
2017年

未來之家劇情介紹

七集《未來之家》涵蓋了從“大城市小空間”、“機器控制論”、“未來食物”、“人類創造力”、“新舊文明的碰撞”、“科技帶來的孤獨感”、“中國未來的可能性”等多個話題,通過每集一個角度來觀察這個已經發生卻尚且陌生的世界。 [2] 

未來之家主持人

Mike Gao
竹子 [3] 

未來之家分集劇情

未來之家第一集

大的城市小空間
未來之家 未來之家
Mike和竹子來到了世界第一大都市紐約——一個人口和建築密度都超高的城市。他們首先來到了位於布魯克林的 Gotham Green 屋頂農場,與農場的年輕人交流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開闢理想的田園生活。參觀完純天然有機“高地”後,Mike來到了一個正在建設的公園——Lowline lab。公園基於本已廢棄的地下通道打造,看起來猶如被傳送到千里以外的神秘熱帶雨林,與外部的大都會景象大不相同。Lowline lab 的設計師熱情地向主持人介紹地下空間的運作,讓 Mike Gao 大為驚奇。另一邊的竹子此刻則正在哈德遜河邊漫遊,與 Plus Pool 的團隊探討如何改造被污染的公共空間。 [4] 

未來之家第二集

奇妙的機器人
未來之家 未來之家
主持人竹子和 Mike Gao 來到了波士頓附近的 Megabots 大本營。在這個形同《變形金剛》片場的空地上,Mike Gao 嘗試駕駛了一台重型機器人戰士,只聽他大喊一句“爸爸媽媽我要打炮了”,十米開外一台電視機瞬間被狠狠擊穿。 [5] 

未來之家第三集

被顛覆的生活
未來之家 未來之家
第三集劇照
第三集劇照(9張)
橫跨美國大陸、並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未來創造力轟炸之後,竹子和Mike Gao 迎來了第一波疲憊襲擊。為了緩解旅途勞頓,竹子不顧 Mike Gao 的白眼,先報名了一次洛杉磯海岸的瑜伽靈脩課程,在太平洋的海風中重新聚集自己的能量。在舞蹈家和靈脩者 Bee 看來,科技的發展正在切斷人類同自然的聯繫,因而更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尋找內心平衡。而在人們真的難以接觸到自然的未來,或許我們還可以通過 VR 冥想來解決這個問題。 [6] 

未來之家第四集

無窮力
未來之家 未來之家
在《未來之家》第四集中,WikiHouse 的聯合創始人 Alastair Parvin 首先帶着竹子和 Mike Gao 回到了“過去的家”——依靠人力動手搭建起來的房子。但這套房子並不像它看上去那麼原始,背後所依託的是“數字製造”這樣的互聯網時代技術,而更重要的是“全球共享、本地生產”和“四海為家”這種更先進的設計和消費理念。簡單來説,WikiHouse 是一套開放資源的建築系統,以編碼的形式共享設計,並由當地小型車間生產組建。WikiHouse 的住户訂購成功後不久,就能收到建造一整個房子的全套裝備,叫上幾個朋友花一個週末就能在任意地點擁有一個自己的家——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來自英國小鎮拉格比的 Mobbs 夫婦就住在這樣親手搭建的房子裏,並且已經住了十四年。據説,建造過程比組裝宜家傢俱還要簡單。 [7] 
第四集劇照

未來之家第五集

舊基新建
未來之家 未來之家
從冰天雪地的北歐降落到温暖的南亞次大陸,竹子和Mike Gao來到了有着“亞洲硅谷”之稱的印度城市班加羅爾。除了氣候的差別,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也同上一站形成了鮮明對比:環境、 噪音、交通、人口、住房等人們可以想象的各種城市問題都顯而易見地擺在眼前。然而就是在這片問題重重的古老土地上,一種無所畏懼的開拓精神開始從當地的年輕人身上生長出來。相對於發達地區的創造者們,這些印度青年們的實踐具有更明顯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在世界各地接受教育、打開眼界之後,都選擇回到印度,投身於自己的項目,每一件都直接地指向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 [8] 

未來之家第六集

更新的生命
未來之家 未來之家
探索“未來之家”的旅程已經接近尾聲,竹子和 Mike Gao 經過大半個地球,終於回到了亞洲。站在日本東京街頭,我們的主持人感到熟悉又陌生,這裏同時擁有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和最根深蒂固的孤獨感,人們對新科技的接受度和對傳統的堅守同樣令人訝異。這個充滿矛盾的地方對未來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不斷引起我們的好奇。 [9] 

未來之家第七集

獨一無二的我們
在探索“未來之家”的旅程最後,竹子和 Mike Gao 回到了中國。看過了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改變,他們開始重新觀察我們真正生活的地方,以及這裏的創造力。
Mike Gao 在新車間會員制作的飛行模擬器上 位於上海的“新車間” 是中國第一個創客空間,那裏的會員們已經把發明創造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否有專業背景,這裏的 Maker 們都可以一步步學會並使用那些專業的設備,從機械到電子,從實用發明到天馬行空的創想,他們開始動手創造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誰能説新的創造力不會在這裏孕育呢?
竹子和徐維靜的電子皮 隨後,竹子和 Mike Gao 拜訪了對生物和藝術同樣感興趣、並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進行創造的徐維靜。徐維靜在“電皮計劃”中創造了一個可穿戴設備,它像一種“增強皮膚”一樣,令穿着者感受到環境中的微弱電場,從而對空間產生新的體驗。“總有一些人願意去探索未知,”而這才是能帶我們走向未來的動力。
而網絡和信息技術的普及也為人們的娛樂生活帶來了更大的改變。人們不只是可以作為消費者去被動地獲得更酷炫的娛樂體驗,還能將自己的創造性融入到娛樂生活中。
參加 RoboMaster 大戰的機器人選手們 例如,深圳大學的一組年輕人們正在備戰RoboMaster(機甲大師)大賽——一種現實生活中的機器人比賽。從編寫代碼到組裝機器人,再到市級比賽中的團隊協作,這是一種令人興奮的全新的娛樂方式。
Mike Gao 和 Hexa 一起跳舞 模擬生物機器人 Hexa 可能顯得更“未來”一些,但它其實非常具有親和力,除了體現在可愛的生動的外觀上,還體現在它開放性上。你既可以在平台上下載程序,也可以自己開發程序,賦予自己的 Hexa 獨特的性格和功能。
未來之家 未來之家
在呂騁的音樂工作室 最後,竹子和Mike Gao 來到了呂騁的音樂工作室裏,在這裏見識了一個小小的“超級大腦”。這個小盒子可以鏈接並控制工作室中所有的生聲音系統,並通過模塊擴展到視頻系統,可以成為專業創造者的管家和武器。 [10] 

未來之家微鯨未來之家

正如徐維靜所説,總有一些人願意去探索未知,而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開拓者們,是我們這一次旅程中最大的收穫。這是創想計劃和微鯨科技對未來的一次調研,也是對生活的一個大膽創想。
帶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啓發和靈感,微鯨科技正聯手度態建築,在北京白塔寺文化保護區內落實一個現實版的“微鯨未來之家”。在前幾集紀錄片中出現過的英國 wikihouse、麻省理工的 ORI 傢俱系統 和VR影院等都將在這裏實現。它將結合這個古老社區中的多種元素——城市中心、金融大廈、社會主義大樓、寺院、擁擠民居和美味的小餐館,為它注入新的血液。空間落成之後將集居住、工作、展覽和沙龍等功能為一體,並加入“開源”、“迭代”等理念,成為未來生活的代表。
微鯨未來之家設計圖 微鯨未來之家設計圖
無論是這個七集視頻系列,還是最後的實體房屋,創想計劃和微鯨科技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對現狀發出疑問,對未來進行大膽創想,帶着獨立思考、興趣和激情,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樣我們才會擁有一個更主動的未來。 [10] 

未來之家幕後製作

為了探尋更有可能實現的未來面貌,微鯨科技攜手異視異色(VICE中國)共同打造了7集系列視頻——《未來之家》,邀請來自洛杉磯的音樂技術宅Mike Gao和北京的酷炫創意女孩竹子進行環球旅拍。他們歷時45天,走遍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在內的7個國家。踏上了倫敦、波士頓、紐約、阿姆斯特丹、北京、上海等16個城市。對世界各地超過60位的創造者們進行探訪,探究他們是如何正在徹底顛覆“家”的概念,又是如何塑造全新的生活形態。
在拍攝過程中,他們嚐了布魯克林屋頂綠色農場中栽培出來的有機蔬菜、住過全部由遙控器控制的智能家居Airbnb、參觀了世界上第一個地下公園、拜訪了把機器人當做伴侶的日本女孩、體驗了印度硅谷用垃圾改造而成的房子……一系列充滿想象力的未來生活。通過輕鬆、新潮的講述方式與快節奏、電音感十足的製作手法,帶來了一次聚焦於全球前沿新知生活樣本與科技獵奇探索的全新體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