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蘭藤科

鎖定
木蘭藤科(AUSTROBAILEYACEAE Croizat 1943 nom. conserv.) 常綠木質藤本,含1屬2種,是現存被子植物的基部類羣之一,其對於被子植物的起源及早期進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具疏鬆纏繞的主莖和直而呈葉狀的扁平枝。種子大,具革質種皮,外層構成肉質種皮。胚小,胚乳豐富,嚼爛狀。
常綠木質藤本,具鬆散纏繞的主莖和直而呈葉狀的扁平枝,薄壁組織--至少在皮層中--具球形油細胞,另一些細胞具砂晶形式的草酸鈣結晶;明顯不含生物鹼;莖節為單葉隙,具2維管束跡;髓木質化;導管具梯紋穿孔板;大多數無穿孔的輸水分子具明顯的具緣紋孔,被認為是厚壁的管胞。
中文名
木蘭藤科
拉丁學名
Austrobaileyaceae Croizat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木蘭藤目
木蘭藤科
分佈區域
澳大利亞東北部

目錄

木蘭藤科簡介

常綠木質藤本 [1]  ,具--具球形油細胞,另一些細胞具砂晶形式的草酸鈣結晶;明顯不含生物鹼;莖節為單葉隙,具2維管束跡;髓木質化;導管具梯紋穿孔板;大多數無穿孔的輸水分子具明顯的具緣紋孔,被認為是厚壁的管胞,但也有一些具橫隔,始終具數核,具稀少至明顯的具緣紋孔;木薄壁組織為傍管型;木射線細胞異形,兼有單列細胞和多列細胞,後者寬至8列細胞,具伸長的末端;韌皮部的類型較原始,並非全部伴胞都有和篩管分子緊密聯繫的個體發育;篩管分子具S型質體。葉對生或近對生,光滑,革質,單葉,全緣,羽狀脈;氣孔兼具平列型和不規則型;葉柄短粗,彎曲;托葉缺。花相當大,單生於葉腋,具腐敗氣味,很可能由蠅類傳粉,兩性,下位;花被片約12枚,淺綠色,離生,成緊密螺旋狀排列,外側的為萼片狀,向內漸增大,直至呈花瓣狀;雄蕊密佈紫色斑點,12-25枚,螺旋狀排列,外側5-9枚可育,向內漸退化而不育;可育雄蕊淺綠色,片狀,花瓣狀,不分化為花絲和花葯,具四孢子囊,延長的小孢子囊兩兩並排成2組,生於雄蕊遠軸一邊;花粉粒具二核,球狀,具單萌發溝(即遠極溝);雌蕊(6-)9(-14),離生,多少呈螺旋狀排列,心皮具柄,每枚心皮具一延長、2裂的花柱和數個下延的柱頭;胚珠8-14;片狀邊緣胎座,倒生,雙珠被,厚珠心。果實鮮橙黃色,橢圓狀球形,多汁,漿果狀;種子大,具革質種皮,外層形成肉質種皮;胚很小,雙子葉;胚乳豐富,嚼爛狀。2n=44。

木蘭藤科分類

木蘭藤科 [1]  只有木蘭藤屬(Austrobaileya)一屬,二種,分佈於澳大利亞西北部。儘管木蘭藤屬很明顯屬於木蘭亞綱,但在亞綱裏的位置卻不甚清晰。Agababyan(1973,“木蘭亞綱”已引,為俄文)基於花粉形態,認為木蘭藤屬和樟目(Laurales)杯軸花科(Monimiaceae)的Atherospermatoideae亞科有密切聯繫。Bailey和Swamy (1949)也認為該屬和杯軸花科有聯繫。Hutchinson (1973)把木蘭藤科包含於樟目中,置於杯軸花科後,並稱"更合適的位置尚須考慮"。Takhtajan (1966)認為木蘭藤科是樟目最原始的科之一,如果這些原始科果真屬於這個目的話。

木蘭藤科分類詳解

木蘭藤屬的片狀雄蕊、下位花、單溝花粉和多胚珠心皮的特徵,在樟目裏顯得反常而原始,卻與木蘭目相當一致。另一方面,木蘭藤屬的單葉隙莖節、對生葉和攀援習性在木蘭目裏又是反常的,而至少前兩個特徵完全和樟目相同。這樣,木蘭藤屬就成了一個孤立的小類羣,和樟目或木蘭目的大部分成員都不完全相似,但其區別還不足以使之獨立組建一個單獨的目。
木蘭亞綱中,除了木蘭藤科,還有幾個科也是既和典型的木蘭目成員不同,又和典型的樟目成員不同,而且彼此也不同。這些科有囊粉花科帽花木科,在某種程度上還包括肉豆蔻科白樟科
木蘭藤科
木蘭藤科(3張)
在試着系統地把木蘭類各科作一個概念合理的排列時,我發現把樟目的定義縮小一些是有益的,如此一來,這個目就成為一個比木蘭目進步的相當同質的類羣。這時定義的木蘭目就比較鬆散了,包含了幾個孤立進化死支上的科,儘管其核心的幾個科(林仙科單心木蘭科瓣蕊花科木蘭科番荔枝科)彼此聯繫卻十分緊密,而且是幾乎所有學者都承認的。在這樣的安排下,把木蘭藤歸入木蘭目就是必要的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