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莖火絨草

鎖定
木莖火絨草(學名:Leontopodium stoechas)是菊科火絨草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陸的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3,300米的地區,常生於亞高山向陽乾燥坡地,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木莖火絨草
拉丁學名
Leontopodium stoecha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火絨草屬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旋覆花族
亞    族
鼠麴草亞族
亞    屬
火絨草亞屬
華火絨草組
分佈區域
中國四川西部及西北部
薄雪系

木莖火絨草形態特徵

木莖火絨草
木莖火絨草(2張)
亞灌木。莖基粗厚,有數個至二十餘個簇生的莖。莖直立,高達70釐米,細直或扭曲,多分枝;不育枝和多數花枝有腋芽,當年枯萎葉的腋芽發育成蓮座狀葉叢和不育的短枝;枝直,長4-40釐米,被白色蛛絲狀毛,下部木質且脱毛,全部有密生的葉,節間長5-20毫米,或頂部有時無葉,節間長達7釐米。 [2] 
葉開展或平展,長圓形,線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0.7-4.5釐米,寬0.2-0.7釐米,頂端鈍,有小尖頭,基部急狹,無柄,邊緣常波狀,稍反捲,質較厚,上面被蛛絲狀毛,下面被白色或灰色密茸毛;中脈在下面凸起。苞葉少數,與莖上部葉同形,但較短,較寬,頂端較鈍,基部較狹,長圓形或橢圓形,兩面被同樣的密茸毛,較花序長1-3倍,開展成疏散的徑約1-4釐米的苞葉羣,或有與苞葉合着的長花序梗而成幾個分苞葉羣。
頭狀花序少數,3-12個密集或疏散,徑約3.5-4.5毫米。總苞長3.5-4毫米,被白色長茸毛;總苞片3層,頂端無毛,尖或鈍,稍露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形,有較少的雄花或雌花,或雌雄異株。花冠長2-3.5毫米;雄花花冠狹漏斗狀,裂片尖卵圓形;雌花花冠細管狀。冠毛白色,稍粗,下部有細齒,雌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細鋸齒,雌花冠毛上部幾無齒。不育的子房無毛;瘦果有乳頭狀微毛。花期7-9月 [1] 

木莖火絨草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亞高山向陽乾燥坡地。

木莖火絨草分佈範圍

產自中國四川西部及西北部(道孚、大金、泰寧等)大雪山一帶。 [1] 

木莖火絨草辨識

本屬中僅有的亞灌木,有適應於乾燥環境的習性,與其鄰種華火絨草 L. sinense Hemsl. 極易區別。在此種與戟葉火絨草 L. dedekensii Beauv.、艾葉火絨草 L. artemisiifolia Beauv. 和長葉火絨草 L. longifolium Ling 之間都有天然雜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