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爾鄉

鎖定
木爾鄉,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地處布拖縣西北部,東與火烈鄉相連,南與補爾鄉接壤,西與特木裏鎮交界,北與九都鄉相鄰, [3]  區域面積24.8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7550人。 [2] 
1953年,設木爾鄉。1972年,鄉改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 [3]  截至2020年6月,木爾鄉下轄6個行政村。 [4]  2021年1月,撤銷木爾鄉。 [1] 
2019年,木爾鄉有工業企業2個。 [2] 
中文名
木爾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
地理位置
布拖縣西北部
面    積
24.81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草木村
電話區號
0834
郵政區碼
616350
車牌代碼
川W
人    口
7550人(2019年户籍人口)

木爾鄉歷史沿革

1953年,設木爾鄉。
1972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3] 
2021年1月,撤銷木爾鄉,以原原木爾鄉呷烏村所屬行政區域為九都鎮的行政區域;原木爾鄉布柳村、葉爾村、永格等村、塊只村、草木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特木裏鎮管轄。 [1] 

木爾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木爾鄉轄草木、呷烏、塊只、布柳、永格鬥、葉爾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8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木爾鄉下轄6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草木村。 [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3429200200
220
呷烏村
513429200201
220
塊只村
513429200202
220
草木村
513429200203
210
布柳村
513429200204
220
永格等村
513429200205
220
葉爾村

木爾鄉地理環境

木爾鄉位置境域

木爾鄉地處布拖縣西北部,東與火烈鄉相連,南與補爾鄉接壤,西與特木裏鎮交界,北與九都鄉相鄰, [3]  區域面積24.81平方千米。 [2] 
布拖縣木爾鄉人民政府

木爾鄉地形地貌

木爾鄉地勢較平坦開闊,平均海拔在2385米。 [3] 

木爾鄉氣候

木爾鄉光照充足,空氣乾燥。春冬寒冷多雪,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涼爽。多年平均氣温10.1℃。無霜期年平均198天。年平均降水量1114.7毫米。 [3] 

木爾鄉水文

木爾鄉境內木爾河和葉爾河自東向北流入特木裏河,河道全長6.5千米。 [3] 

木爾鄉自然災害

木爾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泥石流、冰雹、乾旱、低温。 [3] 

木爾鄉人口

2011年末,木爾鄉轄區總人口5693人。 [3] 
截至2019年末,木爾鄉户籍人口7550人。 [2] 

木爾鄉經濟

木爾鄉綜述

2019年,木爾鄉有工業企業2個。 [2] 

木爾鄉農業

木爾鄉有農業耕地面積7050畝,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蕎麥、燕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287噸,其中馬鈴薯2741噸,苦蕎84噸,玉米462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8865頭,年末存欄6725頭;羊飼養量7726只,年末存欄5315只;牛飼養量2589頭,年末存欄1985頭;馬飼養量167匹,年末存欄136匹;家禽飼養量4.9萬羽。 [3] 

木爾鄉社會事業

木爾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木爾鄉有小學2所,在校生641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3] 

木爾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木爾鄉有衞生院1個。專業衞生人員11人。 [3] 

木爾鄉廣播電視

2011年末,木爾鄉有“村村通”電視用户260户,入户率45%。 [3] 

木爾鄉社會保障

2011年,木爾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38人,支出74.8萬元,月人均60元;農村五保供養21人,支出3.8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24人,參保率35.5%。 [3] 

木爾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木爾鄉有移動電話用户984户。 [3] 

木爾鄉交通

2011年,木爾鄉境內通車裏程17千米。 [3] 

木爾鄉歷史文化

  • 風俗民情
服飾
彝族服飾種類繁多,異彩紛呈,是彝族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主要分男服飾和女服飾。 [5] 
布拖彝族男子喜歡頭包青色絲帕或棉帕,彝語稱“俄提”,寬1尺許,長30至40尺,盤纏於頭上,將髮髻包於帕中,上衣綢質或棉質的緊身單衣,多為黑色或藍色,窄袖,高腰,前襟、項背、袖口上滾繡花紋,衣領及右襟邊綴以九排長絆銀扣或銅釦,男褲大多用青布或藍布縫製,其特點是褲襠深、褲腰肥大、褲腳窄小。褲帶一般用天蘭色或草綠色棉布縫製,中空,可作口袋用。冬天時,外披羊皮披氈、羊毛披氈或“察爾瓦”。中年男子和小孩在節日時,還要在肩上掛“英雄帶”。 [5] 
布拖彝族婦女一律穿百褶裙,上着長衣。換裙前的女孩裙呈筒狀,用紅白相間的羊毛線或棉線織成,下端用青布、白布或藍布摺疊成褶皺,用紅黑布條鑲邊;青年婦女穿紅黑相間的百褶裙;中年、老年婦女着藍、青布百褶裙或黑色的羊毛線百褶裙。女青年戴帽子或“哈帕”;中、老年婦女戴“俄碩”。一般外披“哈波”或“哈波勒頂”。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