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林鎮

鎖定
木林鎮,北京市順義區下轄鎮,位於東經116°42′30″~116°51′05″,北緯40°10′44″~40°18′36″之間。地處順義區東北部,位於順義、密雲、懷柔三區縣交界處,東與龍灣屯鎮接壤,南與楊鎮北小營鎮相連,西臨潮白河與懷柔區楊宋鎮相鄰,北與密雲縣河南寨鎮為鄰。鎮域面積83.4平方千米。 [1] 
民國初期,木林地區屬懷柔縣第三區。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屬薊平密、平密興、平三密等五個抗日聯合縣。1958年,設木林人民公社。1960年1月,屬順義縣。1960年11月,設木林鄉。1983年8月,公社改鄉。1989年11月,鄉改鎮。 [1]  截至2018年末,木林鎮有户籍人口有36014人。 [2]  截至2019年10月,木林鎮下轄26個行政村, [3]  鎮政府駐順焦路木林段71號。
2011年,木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4865萬元,工業增加值8872萬元。財政總收入2469萬元,同比增長31%。年末有農村商業銀行1家銀行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69萬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儲蓄10000元。 [1] 
中文名
木林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北京市順義區
地理位置
順義區東北部
面    積
83.4 km²
政府駐地
順焦路木林段71號
電話區號
010
郵政編碼
101314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唐指山(水庫)
五彩淺山(木林段)
車牌代碼
人    口
約3.6萬人(截至2018年末)

木林鎮建置沿革

順義區規劃圖 順義區規劃圖
民國初期,木林地區屬懷柔縣第三區。
抗日戰爭時期,木林地區先後屬薊平密、平密興、平三密等五個抗日聯合縣。
1958年,木林地區設木林人民公社。
1960年1月,木林地區屬順義縣。
1960年11月,設木林鄉。
1983年8月,公社改鄉。
1989年11月,木林鄉改鎮。 [1] 

木林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木林鎮下轄26個行政村, [3]  鎮政府駐順焦路木林段71號。
木林村
大韓莊村
小韓莊村
馬坊村
大林村
李各莊村
——
——

木林鎮地理環境

木林鎮位置境域

木林鎮,位於東經116°42′30″~116°51′05″,北緯40°10′44″~40°18′36″之間。地處順義區東北部,位於順義、密雲、懷柔三區縣交界處,東與龍灣屯鎮接壤,南與楊鎮北小營鎮相連,西臨潮白河與懷柔區楊宋鎮相鄰,北與密雲縣河南寨鎮為鄰。鎮域面積83.4平方千米。 [1] 

木林鎮地形地貌

唐指山 唐指山
木林鎮地處潮白河東部沖積平原和燕山餘脈——唐指山山前平原,海拔為35—80米。鎮域東北為山地,西南為平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部土壤為潮褐土,西部土壤為濕潮土。 [1] 

木林鎮氣候

屬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降雨集中,風向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主導風向以北風及西北風為主,夏季則多為偏南風。多年平均氣温11.5℃,1月平均氣温-4.9℃,極端最低氣温-18℃(1969年2月24日);7月平均氣温25.7℃,極端最高氣温40℃(1999年7月24日)。多年平均無霜期19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00小時。最多連續降雨天數11天。年平均降水量623.5毫米,一般集中在7月至8月,佔全年降雨量的64%左右。 [1] 

木林鎮水文

潮白河 潮白河
境內河道屬潮白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潮白河、小東河、箭桿河、中乾渠、東干渠等。河流總長32千米,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流域面積60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潮白河,流經境內大韓莊村、小韓莊村,長3千米,流域面積3.2平方千米。目前轄區內河流大部分處於乾涸狀態。 [1] 

木林鎮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温、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降雨發生在2011年7月24日,降水量77毫米,涉及王泮莊、陳家坨、蔣各莊等15個村,受災面積達4000畝。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9年8月中旬,造成2.5萬畝玉米受災,減產1300噸。 [1] 

木林鎮人口

截至2018年末,木林鎮有户籍人口有36014人。 [2] 

木林鎮經濟

  • 農林牧漁業
木林鎮共有耕地面積49853畝,林地面積15452畝。
2011年,木林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7193.9萬元,比上年增長10%。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
2011年,木林鎮生產糧食29143噸,人均878.6千克,其中小麥11086.5噸,玉米18056.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
木林鎮畜牧業以豬、牛、羊飼養為主。
2011年,木林鎮生產肉類10662.6噸;畜牧業總產值20897.3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6.2%。
截至2011年末,木林鎮累計造林1.5萬畝,林木覆蓋率24.3%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4306萬畝,產量6301.6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
漁業以池塘養魚為主。
2011年,木林鎮漁業總產值315.6萬元。
2011年,木林鎮共有大型農業機械235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9406元。
  • 工業
2011年,木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4865萬元,工業增加值8872萬元。
2011年,木林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職工31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24.4萬元。
  • 財政金融
2011年,木林鎮財政總收入2469萬元,同比增長31%。年末有農村商業銀行1家銀行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69萬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儲蓄10000元。

木林鎮社會事業

木林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83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3所,在校生1136人,專任教師17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30人,專任教師9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所。 [1] 

木林鎮文體事業

順義區圖書館木林分館 順義區圖書館木林分館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文化藝術團體9個,會員300餘個;文化館(站)27個;公共圖書館(室)26個,藏書10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5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中幡、吵子、五花剪紙等。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體育場地32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0人。26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55%。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廣播喇叭300只,入户率100%,通響率100%。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北京、順義等電視台的55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户,有線電視用户2.5萬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1] 

木林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7個,其中衞生院1所;病牀42張;專業衞生人員77人。
2011年,木林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5萬人次,出院病人15人次。
2011年,木林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00%。 [1] 

木林鎮社會保障

2011年,木林鎮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7户,人數30人,支出19.6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88户,人數717人,支出316.5萬元,比上年增長34.1%。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47.6萬元,比上年減少4.6%。社區服務站26個,敬老院1所。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0200人;勞動力技能培訓635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20人。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55萬人,參保率100%。 [1] 

木林鎮基礎設施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郵政所1處,村郵站26處;報紙、雜誌累計年投遞總量70萬份;業務收入100萬元。電信局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2萬門,固定電話用户1.4萬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95%;移動電話用户1.5萬户,互聯網用户4500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78萬元。
2011年末,木林鎮售電量累計完成0.9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自來水井4座,鋪設幹線水管10.6千米,生活用水89.6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0.7噸。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8622米。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110萬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2台。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2011年末,木林鎮共有公園2個,公園面積8公頃,園林綠地面積4公頃,其中公共綠地4公頃,綠化覆蓋率80%,人均綠地20平方米。 [1] 

木林鎮交通運輸

木林鎮境內有市級公路順密路、昌金路、木燕路3條公路幹線交匯,有區級公路北韓路、北木路、陳馬路、木邵路等7條公路,大秦鐵路過境。
2011年末,木林鎮道路總長度12千米;橋樑21座,總長度410米。
2011年末,木林鎮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日均客運量1000餘人次。 [1] 

木林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明代初期,賈、李兩姓人家遷居此地,因村西有樹林,始名大樹林。明萬曆年間更名木林村,木林鎮因此得名。 [1] 

木林鎮風景名勝

  • 唐指山風景區
唐指山風景區 唐指山風景區
唐指山風景區位於木林鎮與密雲區交界處,景區擁有13.8平方公里的山體面積和1.2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山體植被繁茂,山勢延緩,山下具有廣闊的可利用平地。2013年,被北京市列為重點保護地區。該山風景區林木繁茂、遮天蔽日、百鳥爭鳴,流水潺潺。即便是在冬季,泉邊水草依舊碧綠葱鬱。“三潭六洞十八景”遍佈15平方公里的景區。

木林鎮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木林鎮入選2019年北京市體育特色鄉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