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得

鎖定
木得(1304年-1390年或1391年),原名阿甲阿得,字自然,號恆忠。納西族。麗江路宣撫使阿甲長子, [4]  麥良的後人。納西族首領, [1-2]  元末明初雲南麗江上官。 [4] 
木得於元末任通安州(今麗江縣壩區)知州,後升麗江路宣撫司副使。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統一雲南,攻克大理等處,木得率眾首先歸附,賜以木姓。洪武十六年(1383年)二月,從傅友德攻克佛光寨,元右丞普顏篤被迫自焚,後又令長子阿初擊退西番大酋卜卻侵犯。 [4] 
洪武十六年(1383年)八月,隨軍攻北勝府,擒元平章土酋高生,尋領兵破麗江西部的石門關和鐵橋城等處。洪武十六年(1383年)九月,赴京進貢朝覲,授麗江軍民府世襲土官知府,領中順大夫銜,賜鐫有“誠心報國”四字的金花帶,以示其對統一雲南功績的嘉獎。洪武十八年(1385年),從吉安侯陸仲亨捕殺巨津土酋阿奴聰,繼從西平侯徵景東、定邊,皆有功。 [4] 
別    名
阿甲阿得
自然
恆忠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納西族
出生地
通安州
出生日期
1304年
逝世日期
1390年11月11日
主要成就
朱元璋賜木姓
本    名
木得
兒    子
木初
父    親
阿烈阿甲

木得皇帝賜姓

木氏一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
到宋理宗寶祐元年(1253),忽必烈率蒙古軍征討大理,巨津州阿塔剌率軍抵抗,而通安州的麥良不但備下厚禮前往迎接,還主動配合蒙古,消滅了抵抗者。忽必烈即位為大汗後,封麥良為從二品的“茶罕章宣慰司”,又累功升至“提調諸路統軍司”。
阿甲阿得是土司阿烈阿甲的長子。元朝末年,阿烈阿甲病死,阿甲阿得繼承了通安州知州之職,後升麗江宣撫司副使。明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傅友德藍玉沐英平定雲南。麥良的後人、納西族首領阿甲阿得歸附明軍。朱元璋將自己的姓去掉去掉一撇一橫,給其賜姓“木”。
第二年,木氏第一代土司木得親往南京,進獻麗江產的“玉馬”。七十多歲高齡的木得在路上跋涉三個月,終於見到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十分高興,接見之後,頒旨讓他“世襲土官知府,永令防固石門、鎮御蕃韃”,下轄四州一縣。木得之子木初即位後,也親自入京朝貢。明朝十四代木氏土司中,至少有十二位曾到京城面聖,進貢十九次。 [1-3] 

木得為政舉措

依靠中央政府木氏土司的既定“國策”,木公曾説:“凡是我的子孫,接受朝廷封賜的官職,拓守邊城,不可動搖、叛亂,以致給中央王朝造成憂患。要遵照朝廷世代相傳的教訓,不能夠紊淆變亂,而敗壞木氏家族的家訓。”在木府各門上都掛有“誠心報國”、“崇德”等匾額。
當朝廷遇到困難,木氏家族都會慷慨解囊。嘉靖年間修築宮殿,木高出銀5600兩;萬曆時朝廷對外用兵,木增“助遼餉銀兩萬兩”;到了明末的天啓二年(1622),木氏還“捐銀一千兩助國,頒賞陣亡忠孝”。
對於朝廷在西南地區的軍事行動,木氏土司也都盡力協助。明王朝對木氏土司也是投桃報李,常常予以賞賜,使麗江成為與蒙化、元江並稱的“雲南三大土府”。
木府的轄境擴大到雲南四川西藏交界處的中甸德欽等地。木府統治下的麗江軍民府實行軍政合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即所謂“木瓜制”。“木”意為“兵”,“木瓜”就是“兵營”,在這種體制下,民眾既是士兵,又是農夫,有戰事時就從軍打仗,和平時期就在家務農。 [1-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