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刻運動

鎖定
新興木刻運動發靱於1931年,經魯迅先生親自倡導而發展起來的。木板雕刻藝術源遠流長,至遲在唐代就已經有了刻印極為精緻的佛畫,以及歷代的民間紙牌、曆書、小説插圖、啓蒙讀物等。 [1] 
中文名
木刻運動
釋    義
中國藝術家在1930年代發起的木刻版畫創作及推廣運動
時    間
北京時間 1931年
新興木刻運動發靱於1931年,經魯迅先生親自倡導而發展起來的。木板雕刻藝術源遠流長,至遲在唐代就已經有了刻印極為精緻的佛畫,以及歷代的民間紙牌、曆書、小説插圖、啓蒙讀物等。魯迅先生曾説:“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一千幾百年的木板雕刻技術雖然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但基本上是作為繪畫的印刷手段而存在的,是繪畫與雕刻的分工合作,沒有形成獨自的藝術品類:迄於近代引進西方照像製版技術之後,木板雕刻逐漸被石印、鋅版、銅版、珂羅版印刷技術所取代。1929年魯迅主持的朝花社出版了《近代木刻選集》兩冊,最早把西歐、蘇聯的木刻作品介紹到中國來,使國人耳目一新。1930年又編印了《新俄畫選》,在指導思想上又進了一步,如該畫集的《小引》所説:“中國製版之術,至今未精,與其變相,不如且緩,一也;當革命時,版畫之用甚廣,雖極匆忙,頃刻能辦,二也。”也就是説,倡導木刻是基於革命的需要——黑白線條組合的木刻便於製作與推廣。後來,魯迅以更為明確的語言進行表述:“西歐各國,近數十年的木刻復興運動,是小資產層的藝術家掀起來的,但是我們要客觀地把它變成大眾革命的武器。”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提倡木刻藝術被視為左翼文化運動的組成部分。
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時局動盪,民不聊生,原來我們這夥愛好木刻的青年,各謀生路,很少往來。楊袁夫婦投奔解放區,參加革命:李培昌(左建)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行動比較隱蔽。木刻活動暫時沉寂下來。直到1949年天津解放以後,木刻活動再度崛興,並取得了全國矚目的輝煌成就。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 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天津文史資料選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2-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