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期年

鎖定
期年(jī niá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一年,出自《左傳·僖公十四年》。 [1] 
中文名
期年
外文名
a complete year
拼    音
jī nián
出    處
《左傳·僖公十四年》
注    音
ㄐㄧ ㄋㄧㄢˊ

目錄

期年解釋

亦作“朞年”。一年。 [1] 

期年出處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戰國策·齊策
《左傳·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晉卜偃曰:‘期年將有大咎,幾亡國。’”
《後漢書·侯霸傳》:“百姓老弱相攜號哭……皆曰:‘願乞侯君復留朞年。’”
唐·李德裕《漁魚骨》詩:“昔日任公子,期年釣此魚。”
《金史·宗翰傳》:“盟未朞年,今已如此,萬世守約,其可望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張昭曰:“居喪未及期年,不可動兵。”周瑜曰:“報仇雪恨,何待期年?”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況且孝未期年,於禮有礙。”
清·袁枚《續新齊諧·曹公夢》:“於是有言夢不足徵者,有以期年半載相機進退勸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