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靈11號

鎖定
朝靈11號是靈山縣農科所1983年選育的水稻品種,審定編號為桂審證字第015號,是靈山縣農科所1969年用朝陽矮1號與大靈矮雜交,於1973年選育成的晚秈中熟種, 可在桂南、桂中、桂北稻作區因地制宜種植。
中文名
朝靈11號
作物種類
水稻
生育期
130~135天
品種來源
靈山縣農科所
適種區域
桂南、桂中、桂北因地制宜種植。

朝靈11號特徵特性

全生育期130~135天,株高100~115釐米,株型集散適中,葉片較窄,劍葉短,劍葉角15度,分櫱力中等。成穗率70%左右,畝有效穗22~25萬,穗長17.6釐米,平均每穗100粒左右,結實率85%,穀粒闊卵形,穀殼花褐稈黃色,稃尖無色,千粒重21~22克,出米率73%,米質中上。植株生長前期緩慢,中、後期生勢強,熟色好,但如栽培管理不當,易出現早衰。中等耐肥抗倒,秧齡“彈性大”,中抗白葉枯病,輕感稻瘟病和紋枯病。近兩年又易受稻癭蚊為害。 [1] 

朝靈11號產量表現

1973年,靈山縣農科所試種0.83畝,平均畝產923斤。74年該縣三海公社梓崇大隊試種0.8畝,平均畝產816斤。1975年參加自治區區域試驗共96個點,平均畝產738.6斤,其中有53個點比對照種團結1號增產,佔總點數55.2%,增產幅度為6.5~14.4%。1976年參試點92個,平均畝產639斤,其中有49個點比對照種團結1號增產,佔總點數53.3%,增產幅度為11.6~16%。兩年區試,均評為中熟組入選品種。

朝靈11號栽培技術

1、培育適齡壯秧。朝靈11號秧齡“彈性大”20天秧齡的產量也不低,50天秧齡也不怕。但根據幾年的栽培經驗。以夏至前後幾天插種,大暑前後幾天移植較為適宜,拔秧秧齡30~35天,鏟秧秧齡25天左右為好。秧田下足基肥,畝播種量80~120斤,播後5~7天施一次攻苗肥。鏟秧的在移植前幾天要施足秧頭肥。秧田要防治稻薊馬、三化螟蟲等為害。2、插足苗數。朝靈11號的穗型較小,千粒重較輕。為了達到高產,應以主穗為主,適當依靠部分分櫱成穗。插秧密度,一般每畝3~4萬蔸,肥田插5×4寸,一般田插5×3或6×3寸,每蔸6~7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