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奉大夫

鎖定
宋文散官名,正五品文官第十一階。元豐改制用以代後行郎中。後定為第十九階。
中文名
朝奉大夫
出現時間
宋代
官    品
正五品
演    化
後行郎中
元豐改制
用以代後行郎中

朝奉大夫簡介

古代官名。西周以後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大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後世遂以大夫為一般任官職之稱。秦漢以後,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者有諫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之官,至廢。又隋唐以後以大夫為高級官階之稱號。清朝高級文職官階稱大夫,武職則稱將軍。宋徽宗政和年間重訂官階時,在醫官中別置“大夫”以下官階,故今仍沿稱醫生為大夫。明、清職事官不用大夫為官名。2、大(dài)夫:即醫生。

朝奉大夫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説周代有、伯、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温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後任皇子長沙王、梁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後都被迫贈太傅。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後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兵、、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再如大書法家顏真卿曾任吏部尚書,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衞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訓儉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清末漢人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大臣。《譚嗣同》“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
【軍機章京】參見“軍機大臣”條。是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被稱為“小軍機”。《譚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鋭、林旭、劉光第同參預新政。”
御史】本為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子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再如《記王忠肅公翱事》“公為都御史,與太監某守遼寧”,王翱當時任都察院長官。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宋歐陽修曾任樞密副使。《〈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當時掌管軍事要務。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屈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當時藺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屈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認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閶大夫歟?”屈原擔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長官。《〈指南錄〉後序》:“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師説》:“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者,則羣聚而笑之。”《石鐘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訓儉示康》:“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記》:“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

朝奉大夫相關記載

朝奉大夫石公墓誌銘
宋·陸游
公諱繼曾,字興宗。周武王之弟康叔封於衞,五世生靖伯,邑於石,是為石氏之始祖。而會稽新昌之石實自青之樂陵南徙,距公二十三世,其詳見於世譜。左朝議大夫累贈正奉大夫諱端中,朝散大夫大理正出為福建路參議諱邦哲,迪功郎温州平陽縣主簿累贈朝奉大夫諱祖仁,公之三代也。 公幼穎異,入家塾,日誦千言,過目不再。寺正築堂,名博古,藏書二萬卷,每撫公嘆曰:“吾是書以遺爾,無恨矣。”客至,侍左右,進退應對唯謹。客悚然不敢童子視之,曰:“石氏興未艾也。”朝議捐館舍時,公尚未生,遺言吾致仕得任子恩,當以予適曾孫。公既生,補明州文學,調黃州黃陂縣慰,以便養親。監潭州南嶽廟,歷臨安縣、新城縣主簿,楚州司理參軍,監行在編估打套局門,監建康府户部贍軍西酒庫,知饒州德興縣,兩浙轉運司主管文字,提轄行在文思院。未及造朝,以疾卒於家,享年五十有八。自迪功郎十遷至朝奉大夫。
公事親孝,執喪如禮,毀瘠幾不可識。除喪,久之,乃復居官。守家法,以廉自勵。俸入可以受,可以無受,必辭。饋贐可以取,可以無取,必卻。徇公而忘私,約己而裕物,捐利而篤義。為主簿新城時,謹簿書,抳吏奸,以善其職聞。移於潛丞,邑民讙於境上曰:“奈何奪我主簿?”久乃涕泣辭去。在楚州,治獄尤詳明。屬縣尉一日獲盜十輩,意且得醲賞,同僚為言:“君雖恕,然不可縱盜。”公正色對曰:“盜誠不可縱,罪亦不可入,囚辭亦不可不盡。”同僚退相顧曰:“尉賞不諧矣。”然憚其正,不敢復言。獄成,真盜才伍人,餘破械遣去。部使者趙公思尤賢公,一路有疑獄滯訟,輒以委公。公治之無遺察,雖受罰者,皆稱其平。德興壯縣,俗喜負氣,健鬥而終訟。公始下車,嘆曰:“是不可以柱後惠文治也。”於是為政一本於教化,有兄弟宗族爭訟者,輒對之泣下,多感愧而去。俗為一變。繕治學宮,聚經史,豐饍羞,尊延耆老,而賓友其秀民,又創小學以誘進其童子,誦書之聲,聞於行路。會科詔下,德興與薦送者二十有三人,比他邑為最盛。縣之遠郊,貧民憚多子,或不能全,舉行胎養之令。置保伍以察之甚悉,而盜攘因不得輒發。其政大抵類此。
郡以上聞,勢孤無為援者,不報。還朝,從吏部得兩浙漕司屬官,公澹然無滯留色。浙江本陵渡,舊設官護舟楫,歲久不復擇人,其弊叢出,歲有覆溺。公建言,請各命文臣一員,察其勤惰,以為升黜。且渡舟一,置備舟二以翼之,雖有惡風怒濤,可無大害。江之津,官舊為築舍數十區為待渡之所,後輒廢,往來有暴衣露蓋之患,公亦請以官廢房復之。事有施行者,皆至今為利,而議者惜其不盡用也。
公雖以任子入仕,然志在繼世科,嘗貢禮部,不合有司,退而力學著書。比卒,遺稿可次第者數十卷,多可行世。娶郭氏,封安人,先公一歲卒。丈夫子三:曰正大、正誼、正權,皆舉進士。而正大亦嘗至禮部。女子子九,已嫁者五。鄉貢進士郭溪、修職郎新邵武軍司户參軍趙善騋、從政郎新隆興府府學教授王益之、國學進士孫之淵、國學進士劉敏文,其婿也。諸孤將以卒之明年,慶元六年正月丙午,葬于山陰縣謝墅之原,以安人祔前葬,來請銘。
銘曰: 噫大夫,秀而文。學自強,仕有聞。秩中郎,返蒿焄。我作銘,賁其墳。後百世,仰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