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天子·志感

鎖定
《朝天子·志感》是元代無名氏創作的一組散曲,由兩首重頭小令組成。這組曲子題為“志感”,實是元代知識分子對黑暗社會的強烈怨刺,表示作者對於當時社會的極度不滿。第一首鋒芒直指元代政治制度,第二首抨擊元代社會道德淪喪的現實。全曲語言通俗,對比鮮明,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作品名稱
朝天子·志感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作品別名
【中呂】朝天子·志感

朝天子·志感作品原文

朝天子·志感創作背景

這是兩首諷世的作品,作者可能是一個潦倒的失意文人,題為志感,實是元代知識分子對黑暗社會的強烈怨刺。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是以讀書明理,參與政治為理想的人生道路。至唐宋兩代,科舉取士已成為一項固定制度。廣大知識分子的人生理想,皆繫於此。元代廢除科舉制長達三十六年,延祐二年(1315)重開科舉之後,又一度取消。而且實行科舉期間,也是徇私枉法,弊端百出。不讀書、不識字的作官享俸祿這種怪現象,勢必引起知識分子的極大憤慨。這兩首曲子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作的。 [2] 

朝天子·志感作品鑑賞

朝天子·志感整體賞析

第一首,鋒芒直指元代政治制度。“老天只恁忒心偏,賢和愚無分辨”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轉寫知識分子的命運。“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不曉事的倒有人誇薦”為全文主旨。此曲對當時社會顛倒賢愚的現象表示深切的不滿,是對元統治者摧殘文化、輕視讀書人的憤怒譴責。
第二首,抨擊元代社會道德淪喪的現實。這一首與前一首章法相同,“老天不肯辨清濁,好和歹沒條道”兩句也是全篇樞紐,以下轉寫價值觀念顛倒下的元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此曲抨擊元代毀滅文化、道德淪喪的現實,抒發讀書人懷才不遇的憤懣。清濁莫辨,好歹不分,智和能不如鴨青鈔有用,兩相對照,主旨鮮明。返觀全篇所寫,兩種人,兩種命運,形成了鮮明、尖鋭的對照。
諷刺的依據是正義感。作者對不讀書有權、不讀書最高、依本分只落的人輕賤、智和能不及鴨青鈔的醜惡現實,實抱有無比的輕蔑,暗含莫大的嘲弄。這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諷刺。作者的態度,不是遁世,而是憤世。他的精神所本,仍是當時已被踐踏了的文化傳統。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如果沒有這一種基於自己信仰的正義感,也就不會產生震動人心的藝術作品。 [2]  [3]  [4] 

朝天子·志感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鄧元煊《元曲:彩圖版》:此曲抨擊元代的政治制度,抒發讀書人仕進無路、地位低下的滿腹牢騷。賢與愚,兩種人兩種命運,對照鮮明,控訴有力。語言通俗直露,筆鋒犀利,可謂入木三分。 [3] 
參考資料
  • 1.    隋樹森.全元散曲(下)[M].北京:中華書局,1964:1688
  • 2.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130-1132
  • 3.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278-281
  • 4.    洪柏昭.元明清散曲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