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代

鎖定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朝代的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源自部族或聯盟的名稱;源自創建者原有的卦號或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名稱;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或美好。
中文名
朝代
外文名
Dynasty
表    示
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主要表現地區
中國、印度歐洲

朝代中國朝代

朝代定義

漢語所謂的“朝”字具有今日含義,在政治上用來引用當政的政權,有“今朝一家政權治天下”的觀念。因此“朝”類似現在所説的“國家統治政權”(即國家行政管理的政府),並非等同於現代定義的“國家”(國在中國古代從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朝代”則是後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朝代”理論也都不是近代學者發明的,也是古代官方為了區分某政權的歷史時期所定的既有劃分法則。最明顯的就是“魏晉南北朝”、這個“朝代”很明顯不是指一個“朝”,而是由多個不同政權,如晉朝、五胡十六國、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為劃分標準。相同名字的朝代,歷史學家加上“東西南北”等字眼,予以區分。
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天下的支配者,“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統治家族的過程。那麼,為什麼“秦朝”與“秦國”不算在一起呢?很簡單,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成為天下共主時、才敢稱朝,而古人認為稱朝與稱朝前是不一樣的,所以秦朝統一後稱”朝”了,而秦還未稱朝前就是秦國,僅是一個地方政權。春秋戰國諸國也沒有稱朝,當時的朝是周王室。夏商周狀況一樣,他們在還沒稱朝前雖已是獨立政權,但因為還沒成為天下共主、也沒稱朝,所以夏商周三朝的歷史、都只從“推翻前朝成為共主後”、開始計算。自魏晉南北朝開始,不管是否統一天下、都稱朝,只是、這些分裂的政權、往往都不會承認對方有稱朝的資格。
在中國的朝代中,有些是前一朝代尚未滅亡、新的朝代就已經建立了,所以,有些朝代的存續時間有重疊部分。如:忽必烈於1271年宣佈建立元朝,1276年南宋才滅亡。

朝代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室至此完。
——摘自《小學歷史教科書》(90年代的版本)

朝代朝代更替

(一)奴隸社會

朝代先秦

朝代
建立時間
都城
建立者
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大夏(今山西夏縣)、
斟鄩(今河南偃師 [5]  )、
陽城(今河南洛陽
約公元前1993年—公元前1933年
窮石(今河南洛陽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今河南商丘)、
殷(今河南湯陰)
朝代圖表
朝代
建立時間
都城
建立者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鎬京(今陝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
-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洛邑(今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
-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
主要
諸侯
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
曲阜(今山東曲阜
魯文公伯禽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營丘(今山東臨淄)
齊太公姜子牙
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86年
商丘(今河南商丘
宋微子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
宛丘(今河南淮陽
陳胡公媯滿
約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209年
(今河南淇縣
公元前1046—公元前447年
上蔡(今河南上蔡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87年
陶丘(今山東定陶
公元前1033年—公元前376年
絳山(今西翼城東)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
雍城(陝西鳳翔東南)
?—公元前223年
郢湖(北江陵紀南城)
壽春(今安徽壽春)
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
新鄭(今河南新鄭
鄭桓公姬友
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
(今北京城西南)
燕召公姬奭
約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
(今江蘇蘇州)
太伯
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
會稽(今浙江紹興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
新鄭(今河南新鄭
韓景候韓虔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
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文候魏斯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
晉陽,中牟,邯鄲
趙烈侯趙籍 [2] 
(二)封建社會

朝代秦兩漢三國

朝代
建立時間
都城
建立者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咸陽(今陝西咸陽
秦始皇嬴政
兩漢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公元9年—公元2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
建興帝王莽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昭烈帝劉備
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朝代兩晉南北朝

朝代
建立時間
都城
建立者
兩晉
西晉
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
成漢
公元304年—公元347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成漢景帝李雄
漢趙
公元304年—公元329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漢光文帝劉淵
後趙
公元319年—公元351年
(今河南省安陽市)
後趙明帝石勒
前秦
公元351年—公元394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
前秦景明帝苻健
後秦
公元384年—公元417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
後秦武昭帝姚萇
西秦
公元385年—公元400年、
公元409—公元431年
枹罕(今甘肅臨夏
西秦宣烈帝乞伏國仁
前燕
公元337年—公元370年
(今河南安陽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後燕
公元384年—公元407年
龍城(今遼寧朝陽
後燕成武帝慕容垂
南燕
公元398年—公元410年
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
南燕獻武帝慕容德
北燕
公元407年—公元436年
龍城(今遼寧朝陽
北燕文成帝馮跋
前涼
公元318年—公元376年
姑臧(今甘肅武威
前涼涼武王張軌
後涼
公元386年—公元403年
姑臧(今甘肅武威
後涼懿武帝呂光
南涼
公元397年—公元414年
樂都(今青海樂都
南涼武王禿髮烏孤
北涼
公元397年—公元439年
張掖(今甘肅張掖
北涼王段業
西涼
公元397年—公元439年
酒泉(今甘肅酒泉
西涼武昭王李暠
胡夏
公元407年—公元431年
統萬城(今陝西靖邊北白城子)
夏武烈帝赫連勃勃 [3] 
南朝
南朝宋
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劉宋武帝劉裕
南齊
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齊高帝蕭道成
南梁
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梁武帝蕭衍
南陳
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魏
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
洛陽(今河南洛陽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東魏
公元534年—公元550年
鄴城(今河北臨漳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公元532年—公元556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
西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
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鄴城(今河北臨漳
北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
公元557年—公元581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朝代隋唐五代十國

朝代
建立時間
都城
建立者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武周
公元690年—公元70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
聖神皇帝武曌
五代
後梁
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今河南開封
後梁太祖朱温
後唐
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
後唐莊宗李存勖
後晉
公元936年—公元947年
(今河南開封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
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今河南開封
後漢高祖劉知遠
後周
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今河南開封
後周太祖郭威
十國
南吳
公元908年—公元937年
揚州(江蘇揚州
南吳宣帝楊隆演
南唐
公元937年—公元975年
江寧(江蘇南京)、
南昌(江西南昌
南唐烈祖李昪
前蜀
公元891年—公元925年
成都(四川成都
前蜀高祖王建
後蜀
公元934年—公元965年
成都(四川成都
後蜀高祖孟知祥
南漢
公元917年—公元971年
番禺(廣東廣州
南漢高祖劉龑
南楚
公元927年—公元951年
潭州(湖南長沙
楚武穆王馬殷
吳越
公元907年—公元978年
杭州(浙江杭州
吳越武肅王錢鏐
公元909年—公元945年
長樂(福建福州)、
建州(福建建甌
閩太祖王審知
北漢
公元951年—公元979年
晉陽(山西太原
北漢世祖劉崇
荊南
公元924年—公元963年
荊州(湖北江陵
荊南武興王高季興

朝代宋元明清

朝代
建立時間
都城
建立者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東京(今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4] 
臨安(今浙江杭州
宋高宗趙構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西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興慶(今寧夏銀川)
西夏景宗李元昊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元世祖忽必烈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江蘇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
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赫圖阿拉(今遼寧瀋陽

朝代更替

夏→寒 [1]  →夏(復辟)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東漢→三國(魏、蜀漢、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武周→唐(復辟)→五代十國→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朝代長時間朝代

朝代亞洲

全世界範圍內,為世人熟識國祚比較長的王朝包括日本的“菊花王朝”,自公元602年第一任君主推古天皇自稱天皇起,維持了1400多年,號稱“萬世一系”。現存的亞洲王朝文萊王朝博爾基亞氏王室)也比較長,現任文萊蘇丹第29世—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文萊王朝從1363開始傳到在已經有六百餘年。
除中國外,世界上其他王朝一般國祚比較長,印度的梅瓦爾王國的西索迪亞王朝是世界是延續時間較長的王朝之一,西索迪亞王朝不同於歐洲某些歷史悠久的王朝,歐洲雖然有持續時間很長的王朝,但歐洲王室的王位傳男亦傳女,西索迪亞王朝類似中國古代的王朝王位傳男不傳女,印度的梅瓦爾王國(Mewar)在西索迪亞王朝(Sisodia)的統治下延續了1215年(734—1949)直到1949年併入印度聯邦王朝才結束。西索迪亞王朝第一代國王是BappaRawal(734年建立王朝)末代國王是MaharanaSirBhupalSingh(1930—1955),西索迪亞王朝雖然結束但其後代現今仍還保留着王公的稱號。

朝代歐洲

在歐洲的某些國家,雖然王朝更迭,但並不表示家族血脈的終止,王朝更迭也不是由於篡權奪位,推翻前朝,建立了新朝。僅僅是因為國王絕嗣,後繼無人,而不得不從去世國王的近親旁系或母系的後代中去物色王位繼承人。由於被挑選出來的王位繼承人是先王的支脈、後裔,王朝在血緣上其實是一脈相傳。如英國的都鐸王朝由於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無嗣而駕崩,而讓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入繼英格蘭王位。自此英格蘭和蘇格蘭組成了共主邦聯,完成兩國的王室聯合。
高姆老國王是丹麥的第一位君主,他的出生年月已無從考查,大約在公元940年去世。他死後,他的兒子哈拉爾繼承王位。丹麥王室現今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是丹麥第54代國王。“奧倫堡王朝“格呂克斯堡王朝”的興起,都僅僅是因為國王絕嗣,後繼無人,而不得不從去世國王的其它後代中去物色王位繼承人。由於被挑選出來的王位繼承人是先王的支脈、後裔.他們雖保持着爵位,但卻生長在異國他鄉,所以在他們的頭銜中往往帶有地名,如:“奧倫堡的克里斯欽伯爵”,及“格呂克斯堡的威廉姆公爵”等等。當他們被選為王位繼承人,當上國王后,一個新的王朝開始了,他們原來頭銜中的地名就成了新王的稱號。然而,不管丹麥王室如何“改朝換代”,這個王朝消亡,那個王朝興起,在一千多年的54位君主中,他們之間都有着這樣、那樣的血緣。
其他比較長的皇朝和王朝還包括來自於法國的“卡佩王朝”自987年正式取代法國的“加洛林王朝”時算起,該王朝統治歐洲數個國家,還沒有間斷,“卡佩王朝”還維持着對西班牙和盧森堡的統治。
柬埔寨王朝在1993年復辟,柬埔寨王室有悠久的歷史,如果計算母系和父系,互相有血緣關係的柬埔寨王室維持統治1940多年,在只計算父系的情況下柬埔寨王室也持續七百多年,1296年柬埔寨國王闍耶跋摩八世的女婿因陀羅跋摩三世繼承王位,因陀羅跋摩三世是柬埔寨國王的父系祖先,傳聞是因陀羅跋摩三世迫使自己的岳父遜位。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王朝雖然有着不一樣的名稱,但這些持續的王朝都有着這樣或那樣的血緣關係。為柬埔寨王室世系表,現任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NorodomSihamoni)是柬埔寨王朝第97代國王
柬埔寨王室世系
扶南王國
不明—68年柳葉女王LiuYi(與混填結婚)
68年—不明憍陳如一世即混填
不明混盤況
不明混盤盤在位3年
201年以前—225年前後範蔓(全名為範師蔓FanShih—Man)
範金聲1乙巳225(FanChin—Sheng)
範旃15乙巳225
範長1庚申240
243年前後—287年以後範尋47庚申240
357年前後竺旃檀
憍陳如二世20庚戌410
434年以前—438年以後持黎跋摩40庚午430
485年前後—514年闍耶跋摩44庚戌470
514年—不明留陀跋摩36甲午514
真臘王國
550年—600年拔婆跋摩一世(BhavavarmanI)
600年—616年摩訶因陀羅跋摩(Mahendravarman)
616年—635年伊奢那跋摩一世(IsanavarmanI)
639年—657年拔婆跋摩二世(BhavavarmanⅡ)
657年—681年闍耶跋摩一世(JayavarmanI)
681年—713年闍耶特維(QueenJayavedi)
國家分裂
水真臘(710—781)
8世紀QueenJayavedi
不明Nripatindravarman
不明Pushkaraksha
婆羅阿迭多尼慄波提因陀羅跋摩補什迦羅婆商菩跋摩羅貞陀羅跋摩摩希提婆跋摩闍耶跋摩一世11庚戌770
陸真臘(615—802)
8世紀Sambhuvarman
8世紀羅貞陀羅跋摩一世(RajendravarmanI)
不明Mahipativarman
依夏那巴爾曼一世20乙亥615巴瓦巴爾曼二世加亞巴爾曼一世加亞德維
真臘為同一國家。王朝得名於其都城吳哥。
802年—850年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
850年—877年闍耶跋摩三世(JayavarmanⅢ)
877年—889年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I)
889年—900年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I)
900年—925年曷利沙跋摩一世(HarshavarmanI)
925年—928年伊奢那跋摩二世(IsanavarmanⅡ)
928年—941年闍耶跋摩四世(JayavarmanⅣ)
941年—944年曷利沙跋摩二世(HarshavarmanⅡ)
944年—968年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Ⅱ)
968年—1001年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V)
1001年—1002年優陀耶迭多跋摩一世(UdayadityavarmanI)
1002年闍耶毗羅跋摩(Jayaviravarman)
1002年—1050年蘇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I)
1050年—1066年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Ⅱ)
1066年—1080年曷利沙跋摩三世(HarshavarmanⅢ)
1090年—1107年闍耶跋摩六世(JayavarmanⅥ)
1107年—1113年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一世(DharanindravarmanI)
1113年—1150年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
1150年—1160年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二世(DharanindravarmanⅡ)
1160年—1166年耶輸跋摩二世(YasovarmanⅡ)
1166年—1177年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Tribhuvanadityavarman)
1177年—1181年空位
1181年—1215年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
1219年—1243年因陀羅跋摩二世(IndravarmanⅡ)
1243年—1295年闍耶跋摩八世(JayavarmanⅧ)
1295年—1308年因陀羅跋摩三世(IndravarmanⅢ)
1308年—1327年因陀羅闍耶跋摩(Indrajayavarman)
1327年—1336年JayavarmanParamesvara
1336年—1340年TrosokPeam
1340年—1346年NippeanBat
1346年—1351年LompongRaja
1952—1357年暹羅統治,1352年—1357年空位
1357年—1363年SreiSoryatey
1363年—1373年BoromrajaI
1373年—1393年Thommasaok
1393年暹羅統治
金邊王朝
吳哥王朝放棄首都吳哥,遷往金邊續存。
1393年—1463年奔哈·亞(PontheaYat)
1463年—1469年NarayanaRamadhipati
1469年—1485年SriBodhya
1485年—1504年Thommaraja
1504年—1512年斯雷·索空託·巴特(SriSukonthor)
1512年—1516年乃依·坎(NeyKan)
1516年—1566年安贊一世(AngChanI)
1566年—1576年BaromReacheaI
1576年—1594年哲塔一世(ChetthaI)
1594年暹羅統治
1594年—1596年ReameaChungPrey
1596年—1599年BaromReacheaⅡ
1599年—1600年BaromReacheaⅢ
1600年—1603年ChauPonheaNhom
1603年—1618年BaromReacheaⅣ
1618年—1622年哲塔二世(ChetthaⅡ)
1622年—1628年空位
1628年奔哈·託(PonheaTo)
1628年—1642年Outey
1630年—1640年PonheaNu
1640年—1642年AngNonI
1642年—1659年Chan
1659年—1672年BaromReacheaV
1672年—1673年哲塔三世(ChetthaⅢ)
1673年—1674年AngChei
1674年—1675年AngNon
1675年—1695年哲塔四世(ChetthaⅣ)一次統治
1695年—1699年OuteyI
1698年—1701年安恩(AngEm)一次統治
1701年—1702年哲塔四世(ChetthaⅣ)二次統治
1702年—1703年ThommoReacheaⅡ一次統治
1703年—1706年哲塔四世(ChetthaⅣ)三次統治
1706年—1710年ThommoReacheaⅡ二次統治
1710年—1722年安恩(AngEm)二次統治
1722年—1738年SathaⅡ
1738年—1747年ThommoReacheaⅡ三次統治
1747年ThommoReacheaⅢ
1747年—1749年AngTong一次統治
1749年—1755年哲塔五世(ChetthaV)
1755年—1758年AngTong二次統治
1758年—1775年OuteyⅡ
1775年—1796年AngNonⅡ
1796年—1806年空位
1802年—1834年安贊二世(AngChanⅡ)
1837年—1841年QueenAngMey
1841年—1860年安東(AngDuong)
1860年—1904年諾羅敦·安·吳哥(Norodom)
1904年—1927年西索瓦(Sisowath)
1927年—1941年西索瓦·莫尼旺(SisowathMonivong)
1941年—1955年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Sihanouk)
1955年—1960年諾羅敦·蘇拉瑪裏特(NorodomSuramarit)
1960年—1993年空位
1993年—2004年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Sihanouk)
2004年到2020年諾羅敦·西哈莫尼(NorodomSihamoni)

朝代非洲

前王朝時期(前3500—前3050)
蠍王(KingScorpion)
納爾邁(KingNarmer)
*古朝時期(前3050—前2686)
第1王朝(公元前3050—2890年)
阿哈—美尼斯(Menes(Aha))
迪爾(Djer(Itit))
瑞內博(Wadj)
德聞(Den(Udimu))
安迪耶布(Anendjib)
瑟麼凱特(Semerkhet)
伽阿(Qa\'a)
第2王朝(前2890—前2686)
赫特普塞凱姆威(Hetepsekhemwy(Hotepsekhemwy))
瓦迪耶
尼涅提耶爾(Ninetjer(Nynetjer))
塞尼德
泊西布森(Peribsen(Seth—Peribsen))
塞凱密佈
卡塞凱姆威(Khasekhemwy)
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前2686—前2135)
第3王朝(前2686—前2575)
尼布卡一世(Sanakhte(Nebka)2650—2630)
左塞(Netjerykhet(Djoser)2630—2611)
斯奈夫魯(Sekhemkhet(DjoserTeti)2611—2603)
卡巴(Khaba2603—2599)
胡尼(Huni2599—2575)
第4王朝(前2575—前2465)
斯奈夫魯(Snofru2575—2551)
胡夫(Khufu(Cheops)2551—2528)
拉迪耶迪夫(Radjedef2528—2520)
哈夫拉(Khafre(Chephren)2520—2494)
尼布卡二世
門卡烏拉(Menkaure(Mycerinus)2490—2472)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魯(Shepseskaf2472—2467)
第5王朝(前2465—前2323)
烏塞爾卡夫(Userkaf2465—2458)
薩胡爾(Sahure2458—2446)
尼夫里爾卡爾(NeferirkareKakai2477—2467)
赦普塞斯卡爾(ShepseskareIni2426—2419)
尼夫日夫爾(Raneferef2419—2416)
尼烏塞爾(NiuserreIzi2416—2392)
門考胡爾(Menkauhor2396—2388)
傑的卡爾(DjedkareIzezi2388—2356)
烏納斯(Wenis2356—2323)
第6王朝(前2323—前2150)
特提(Teti2323—2291)
佩皮珀闢一世(PepyI(Meryre)2289—2255)
莫潤爾一世(MerenreNemtyemzaf2255—2246)
佩皮二世(PepyⅡ(Neferkare)2246—2152)
莫潤爾二世
第7王朝、第8王朝(前2150—前2135)
伽卡爾(Djedkare)
尼夫考爾(Netrikare)
尼夫考胡爾(Neferkahor)
尼夫里爾卡爾二世(NeferkareⅡ)
第一中間期(前2135—前1937)
第9王朝、第10王朝(前2135—前1986)
莫伊伯
科提(Kheti)
莫里卡爾(Merikare)
伊提
第11王朝(前2134—前1937)
門圖霍特普一世
伊涅特夫一世(InyotefI(Sehertawy)2074—2064)
伊涅特夫二世(InyotefⅡ(Wahankh)2064—2015)
伊涅特夫三世(InyotefⅢ(Nakhtnebtepnefer)2015—2007)
尼布赫泊特爾
門圖霍特普二世(MontuhotepⅡ(Nebhepetre)1986—1956)
門圖霍特普三世(MontuhotepⅢ(Sankhkare)1956—1944)
門圖霍特普四世(MontuhotepⅣ(Nebtawyre)1944—1937)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前1937—前1668)
第12王朝(前1937—前1784)
阿門內姆哈特一世(AmenemhetI(Sehetepibre)1937—1908)
森烏塞特一世(SenwosretI(Kheperkare)1917—1872)
阿門內姆哈特二世(AmenemhetⅡ(Nubkaure)1875—1840)
森烏塞特二世(SenwosretⅡ(Khakheperre)1842—1836)
森烏塞特三世(SenwosretⅢ(Khakaure)1836—1817)
阿門內姆哈特三世(AmenemhetⅢ(Nimaatre)1817—1772)
阿門內姆哈特四世(AmenemhetⅣ(Maakherure)1772—1763)
塞布科尼夫露王后(Neferusobek(Sobekkare)1763—1759)
第13王朝(前1784—前1668)
116年裏65位國王在世
第二中間期(前1668—前1560)
第14王朝、第15王朝、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
約有40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埃及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不過是喜克索法老的封臣。
威格夫(Wegaf)
安特夫四世(AntefⅣ)
郝(Hor)
叟伯克侯特普二世(SobekhotepⅡ)
汗傑(Khendjer)
叟伯克侯特普三世(SobekhotepⅢ)
耐夫侯特普一世(NeferhotepI)
叟伯克侯特普四世(SobekhotepⅣ)
艾(Ay)
耐夫侯特普二世(NeferhotepⅡ)
塞斯(Sheshi)
亞庫赫(Yakubher)
基安(Khyan)
波比一世(ApopiI)
阿波比二世(ApopiⅡ)
艾納斯(Anather)
亞考班(Yakobaam)
第17王朝(前1668—前1570)
14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其周圍地區。他們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後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與北方的喜克索人鬥爭。
叟伯克沙夫(Sobekemsaf)
安特夫七世(AntefⅦ)
塔阿一世(TaaI)
塔阿二世(TaaⅡ)
卡莫西斯(Kamosis)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帝國(前1560—前1070)
第18王朝(前1570—前1293)
阿赫摩斯一世(Ahmose(Nebpehtyre)1539—1514)
阿蒙霍特普一世(AmenhotepI(Djeserkare)1514—1493)
圖特摩斯一世(ThutmoseI(Akheperkare)1493—1481)
圖特摩斯二世(ThutmoseⅡ(Akheperenre)1481—1479)
海特西樸蘇特(Hatshepsut(Maatkare)1473—1458)
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Ⅲ(Menkheperre)1479—1425)
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Ⅱ(Akheperure)1427—1392)
圖特摩斯四世(ThutmoseⅣ(Menkheperure)1392—1382)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Ⅲ(Nebmaatre)1382—1344)
埃赫那吞(AmenhotepⅣ/Akhenaten1352—1336)
斯門卡爾上(Smenkhkare(Ankhkheperure)1337—1336)
圖坦哈蒙(Tutankhamun(Nebkheperure)1336—1327)
阿伊(Ay(Kheperkheperure)1325—1321)
荷倫希布(Horemheb(Djeserkheperure)1323—1295)
第19王朝(前1293—前1185)
拉美西斯一世(RamessesI(Menpehtyre)1295—1294)
塞蒂一世(SetyI(Menmaatre)1394—1279)
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Ⅱ(Usermaatresetepenre)1279—1213)
莫尼普塔(Merenptah(Baenrehotephirmaat)1213—1203)
阿門麥遂(Amenmesse(Menmire)1203—1200)
塞蒂二世(SetiⅡ(Userkheperuresetepenre)1200—1194)
斯普塔(Siptah(Akhenresetepenre)1194—1188)
塔沃斯塔王后(Tausert(Sitremeritamun)1188—1186)
第20王朝(前1185—前1070)
塞塔克特(Setakht(Userkhauremeryamun)1186—1184)
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Ⅲ(Usermaatremeryamun)1184—1153)
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Ⅳ(Hekamaatresetepenamun)1153—1147)
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V(Usermaatresekheperenre)1147—1143)
拉美西斯六世(RamessesⅥ(Nebmaatremeryamun)1143—1136)
拉美西斯七世(RamessesⅦ(Usermaatresetepenre)1136—1129)
拉美西斯八世(RamessesⅧ(Usermaatreakhenamun)1129—1126)
拉美西斯九世(RamessesⅨ(Neferkaresetepenre)1126—1108)
拉美西斯十世(RamessesX(Khepermaatresetepenre)1108—1099)
拉美西斯十一世(RamessesⅪ(Menmaatresetepenptah)1099—1069)
第三中間期(前1070—前767)
第21王朝、第22王朝、第23王朝、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
尼斯和底比斯的君王們包括斯孟迪斯(Smedes)、蘇森尼斯(Psusennes)、朔申克一世
利比亞統治者,共12位法老,舍松契(Sheshonq)一世至五世、奧索爾孔(Osorkon)一世至四世、塔克羅特(Takelot)一世至三世。
底比斯僧侶王
小王國
伊索比亞和薩伊斯的復興(前767—前525)
第25王朝(公元前767—前656)
匹耶
沙巴闊(Shebaka712—698)
攝比特庫(Shebitku698—690)
塔哈卡(Taharqa690—664)
坦沃塔瑪尼(Tantamani664—657)
第26王朝(公元前672—前525)
薩姆提克一世(PsammetichusI(Psam—tik)664—610)
阿瑪西斯(Amasis570—526)
薩姆提克二世(PsammetichusⅡ610—595)
*波斯王朝(前525—前332)
第27王朝、第28王朝、第29王朝、第30王朝(前525—前332)
岡比西斯(Cambyses525—522)
大流士一世(DariusI521—486)
薛西斯(XerxesI486—466)
阿爾塔薛西斯(ArtaxerxesI465—424)
大流士二世(DariusⅡ424—404)
阿米爾泰烏斯(Amyrtaios404—399)
哈克里斯(Hakoris393—380)
奈科坦尼布一世(NectaneboI380—362)
傑德霍爾(Teos365—360)
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Ⅱ360—343)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Ochus(ArtaxerxesⅢ)343—338)
阿爾塞斯(Arses338—336)
大流士三世(DariusⅢCodomannus335—332)

朝代沒有領土的王朝

伊斯蘭教什葉派中的伊斯瑪儀派的王朝,王室的名字叫Ahlal—BaytBanuHashim翻譯過來就是先知的家屬哈希姆氏,這個王朝比較特別,它沒有任何的領土,雖然它現在沒有領土但不代表它以前也沒有領土,該王朝以前曾經統治過中東,但後來由於政局動盪發展成為沒有領土的王朝,這個王朝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和他的女婿阿里的後代,現任的可汗是第49代可汗,阿迦汗四世(拉丁化:āgāKhānⅣ;真名為卡里姆·侯賽因,1936年12月13日—),與其説阿迦汗四世生活得像個皇帝不如説阿迦汗四世生活得像個富豪,阿迦汗四世居住在瑞士,擁有10億多美元的財產,財產主要是由信徒捐贈,該王朝統治着全世界伊斯蘭教什葉派中的伊斯瑪儀派和擔任該教派的最高精神領袖,哈希姆王朝從第一代哈里發阿里656年即位算起持續已經維持了1350多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