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不謀夕

鎖定
朝不謀夕,漢語成語,拼音是zhāo bù móu xī,意思是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出自《左傳·昭公元年》。
中文名
朝不謀夕
出    處
《左傳·昭公元年》
拼    音
zhāo bù móu xī
釋    義
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朝不謀夕成語解釋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1] 

朝不謀夕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元年》:“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於穎,館於洛汭。劉子曰:「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吾與子弁冕端委,以治民臨諸侯,禹之力也。子盍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對曰:「老夫罪戾是懼,焉能恤遠?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劉子歸,以語王曰:「諺所為老將知而耄及之者,其趙孟之謂乎!為晉正卿,以主諸侯,而儕於隸人,朝不謀夕,棄神人矣。神怒民叛,何以能久?趙孟不復年矣。神怒,不歆其祀;民叛,不即其事。祀事不從,又何以年?」” [1] 

朝不謀夕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形勢危急或境況窘迫 [1] 
示例
這位老人病勢垂危,已經氣息奄奄,朝不謀夕。 [1] 

朝不謀夕成語辨析

【近義詞】: 朝不慮夕、朝不保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