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朝(拼音:zhāo、cháo)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日出草木之中而月還未落的樣子,本義指早晨,如:朝陽、朝露。“朝”是一天的開始,也表示今天,如:今朝。以上義讀zhāo。“朝”也讀cháo。古代早朝聽政,百官皆至,所以就把早晨聚眾議事的地方稱為“朝廷”。把大臣見皇帝叫上朝、朝見。由朝廷這層意思,把君主統治的時期稱為朝代。由朝見皇帝這層意思,“朝”字又有面對着的意思,這是唐以後的晚起義。此外“朝”也是朝鮮的簡稱。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14] 
中文名
拼    音
zhāo,cháo
部    首
、月
五    筆
FJEG
倉    頡
JJB
鄭    碼
EDEQ
筆    順
橫、豎、豎、橫折、橫、橫、橫、豎、撇、橫折鈎、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2559) [1] 
平水韻
下平二蕭 [5] 
總筆畫
12
統一碼
671D
四角碼
4742₀
異    體
𣎍、𦩻、𨊸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注音字母
ㄓㄠ、ㄔㄠˊ

字源解説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2]
會意字。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從“”“”“”會意(圖1-3)。上下都是草字形,而在草叢中有“日”和“月”字,日月同現於草木之中,朝日已出而殘月未落。表示“朝暮”之“朝”(zhāo)。金文中則演變為從“日”“茻”“巜”或“”會意(圖4、5、8)。在金文中,右邊像一條清澈的河流,河裏的水緩緩地流淌,左邊是河岸,河岸上草木茂盛。草叢中有一個“日”字,表明一輪紅日,正從河邊的草木間冉冉升起。這實際上是“𣶃()” 的本字,潮水晨漲夕退,故“朝”的另一古義是早上漲潮。小篆以後,字形發生了不少變化。 楚文字(圖9、12)中右部進一步訛變為“舟”。戰國文字(圖11、13)或徑從“水”旁,作“𣶃(潮)” 。《説文解字》“朝”作“𦩻”(圖14),字形由“倝”和“舟”構成,“倝”是古文字中“日”和周圍“屮”形的訛變,而“舟”則是水形的訛變。有資料認為“舟”與“朝”聲古音接近,故可用為聲旁。
到了隸變階段,又進一步以金文為基礎,將左旁變為“”,右旁變為“月”。雖則左右兩部件都不表音表意,但也勝於小篆,以後便以漢隸為基文,楷化為現代的“朝”。 [2]  [6] 
朝字的本義早晨和漲潮都有引申義。
早晨是一天的開始,引申出初始義。《荀子·禮論》:“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後葬也。”月初卜卦選擇日期,月尾卜卦選擇墳地,然後安葬。早晨是一天最初的時間,擴大指一天,引申出表時間單位的“天”、“日”義。如成語“有朝一日”即有那麼一天,在這裏,朝與日意義相同。早晨的標誌是太陽位於東方,故朝字引申為東方。《周禮·地官·大司徒》:“日西則景朝。”日在西則影在東。
漲潮時,海水和靠近海邊的江水從下向上湧去。彷彿是下位之人拜訪上位的君主,所以朝字可以由本義漲潮引申為朝見。也可這樣解釋:君主到朝廷上處理政事一般是從早晨開始,這時臣下面見君主,所以朝字由本義早晨引申為朝見。《詩經·小雅·采菽》:“君子來朝,言觀其旋。”朝又由朝見引申為拜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邛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
朝由動詞朝見轉為名詞,指朝見的地方和朝廷。如《論語·公冶長》:“束帶立於朝。”朝還可以擴大指官府的廳堂。如《後漢書·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
封建朝廷的最高統治者不能萬壽無疆,死後的皇位由自己的後人接替,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或本姓的朝廷滅亡了,由別姓取代,從而改朝換代。因此朝又由朝廷引申為朝代。如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以上的朝指同一世系帝王統治時期。《顏氏家訓·慕賢》講齊文宣帝“終天保之朝”,這裏的朝指某一帝王統治時期。
朝見帝王將相時面對面,故朝引申為朝着。一是動詞。如唐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羅浮》詩:“衡山朝九嶷。”再虛化為介詞,如《水滸傳》第二十一回:“那婆娘不脱衣裳,便上牀去,自倚了繡枕,扭過身,朝裏壁自睡了。”
為了與表示早晨及其引申義的朝字相區別,朝加水作潮,專用為漲潮義。潮字大概出現在漢代,但《説文解字》未收。但見於漢枚乘《七發》:“江水逆流,海水上潮。” [17] 

詳細釋義

拼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āo
名詞
早晨。
morning
《周易·坤卦》: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朝霞;朝日;一朝一夕;朝令夕改朝發夕至
日;天。
day
《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今朝;有朝一日
〈文言〉初,始。

《荀子·禮論》:然後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後葬也。楊倞注:“月朝,月初也。”

動詞
〈文言〉天亮。

陶淵明《輓歌》: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文言〉通“召”。召回;召集。

劉向《九嘆·遠遊》:馳六龍於三危兮,朝西靈於九濱。

cháo
動詞
臣子上朝覲見帝王。
have an audience with(a king,emperor,etc.)
《孟子·梁惠王下》: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朝拜;朝見;朝覲;朝頂
宗教徒參拜。
make a pilgrimage to

朝賀;朝聖
晚輩問候長輩;部下進見長官。

《史記·張丞相列傳》:陵死後,蒼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後敢歸家。

〈文言〉泛指拜訪。
visit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邛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

〈文言〉祭拜;禮拜。

《禮記·檀弓下》: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也,其哀離其室也。

〈文言〉會聚。
assemble
《禮記·王制》:耆老皆朝於庠。鄭玄注:“朝,猶會也。”

對,向。謂人或物正對某個方向。
toward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那花園一進朝東的三間。

名詞
〈文言〉指政事。
the affairs of state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
朝柄
古代君王及高級官吏接受或處理政務的地方(跟“野”相對)。

《詩經·齊風·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
朝廷;上朝;朝政;在朝黨
朝代。建立國號及其世系統治的整個時期。
dynasty
韓愈《答劉正夫序》:漢朝人莫不能為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為之最。
商朝;唐朝;改朝換代
指某一帝王統治時期。
dynasty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王朝;康熙朝
〈文言〉同“潮”。潮汐。

左思《吳都賦》:造姑蘇之高台,臨四遠而特建,帶朝夕之浚池,佩長洲之茂苑。

(Cháo)姓氏用字。



介詞
表示動作、行為針對的方向。
toward
《水滸傳》第一回:但見那條大蛇,逕搶到盤陀石邊,朝着洪太尉盤做一堆。
熱火朝天
zhū
非語素字
【朝離】即株離。古東方少數民族樂名。

班固《白虎通·禮樂》:故東夷之樂曰朝離。

(以上參考資料 [7-8] 

近義辨析

旦、朝(zhāo)
二字都表示太陽初升的時候,但所表示的時間範圍不盡相同。“旦”指夜剛盡、日初出時,而“朝”則指日出至早飯這段時間。 [9] 
朝(cháo)、向
“朝”在“正對着”“引入動作的方向”“引入動作的對象”的意義上,可以用“向”。介詞“向”可以用在動詞後,“朝”不能,如:奔向遠方、從勝利走向勝利。介詞“朝”後只能用指身體動作、姿態等的具體動詞,不能用抽象動詞。下例裏的“向”不能用“朝”:向人民負責、向羣眾學習、向老師借了一本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倝部】陟遙切(zhāo)
旦也。從倝舟聲。 [11] 

説文解字注

旦也。
注:旦者,朝也。以形聲會意分別。《庸風》:崇朝其雨。傳雲:崇,終也。從至食時為終朝,此謂至食時乃終其朝。其實朝之義主謂日出地時也。《周禮》:春見曰朝。注曰:朝猶朝也,欲其來之早。《毛詩》叚(假)輖為朝。《周南》惄如輖飢。傳雲:輖、朝也。此謂叚借也。
從倝,舟聲。
注:陟遙切。二部。按舟聲在三部,而與二部合音最近。《毛詩》以周聲之調輖為朝,則朝非不可讀如舟也。 [12] 

康熙字典

【辰集上】【月字部】朝;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8
古文:晁。《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竝陟遙切,音昭。《説文》:旦也。從倝舟聲。《爾雅·釋詁》:朝,早也。《詩·鄘風》:崇朝其雨。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為終朝。
又朝鮮,國名。
又姓。《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
又《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竝音潮。《爾雅·釋言》陪朝也。注:臣見君曰朝。《書·舜典》:羣后四朝。《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注: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禮·曲禮》: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疏: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內,謂之燕朝。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其三是臯門之內,庫門之外,謂之外朝。
又《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又同類往見亦曰朝。《史記·司馬相如傳》:臨邛令謬為恭敬,日往朝相如。
又郡守聽事亦曰朝。《後漢·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
又《集韻》追輸切,音株。朝那,縣名。
又《韻補》:葉陳如切。《急就章》:向夷吾竺諫朝。《易林》:赤帝懸車,廢職不朝。叔帶之災,居於氾廬。
又葉蚩於(yú)切。王逸《九思》: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心勤渠。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眇眇兮寤終朝。
又葉張流切。韓愈《祭穆員外文》:罔有疑忌,惟其嬉遊。草木之春,鳥鳴之朝。
又葉株遇切。《前漢·敍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遭文叡聖,屢抗其疏。
又葉直照切。陸雲《夏府君誄》:既穆其績,英風彌邵。天子有命,曾是在朝。頻繁帷幄,祇承皇耀。
又葉直祐切。韋孟《在鄒詩》:微微小子,既耇且陋。豈不牽位,穢我王朝。 [13] 

廣韻

陟遙切,平宵端 ‖朝聲宵2部
早也。又旦至食時為終朝。又朝鮮,國名。亦姓,《左傳》有蔡大夫朝吳。陟遙切。又直遙切。二。
直遙切,平宵定 ‖朝聲宵2部
朝廷也。《禮記》曰:“諸侯於天子,五年一朝。”又姓,唐有拾遺朝衞。 [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14]

書寫提示

朝字書寫提示 朝字書寫提示
【寫法】❶“”“月”寬窄相當,頂部“”高,底部“月”低。❷“”右側各筆都抵豎中線;“曰”框內短橫在橫中線;“十”橫筆左側略長。❸“月”,頂部與“”的首橫大致持平,撇尖伸向“”下,框內兩短橫分別寫在橫中線上下。 [3]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5]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
i̯oɡ
先秦
王力系統
t
ǐau
先秦
董同龢系統
t
jɔ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t
iaw
先秦
李方桂系統
t
rjagw
西漢


東漢





jau


ja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蕭宵

jɑu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蕭宵餚

jɑu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蕭宵

jɑ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ȶ
i̯ɛ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ȶ
ǐɛ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ȶ
jæ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ʈ
iæ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äu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ȶ
ǐɛ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四宵

開口呼
全清
陟遙切
ȶjæu
𪓙
平聲
下平四宵

開口呼
全濁
直遙切
ȡʰjæu
集韻
平聲
上平十虞
合口呼
全清
追輸切
ȶio
平聲
下平四宵
開口呼
全清
陟遙切
ȶiæu
平聲
下平四宵
開口呼
全濁
馳遙切
ȡiæu
禮部韻略


平聲





陟遙切



平聲





馳遙切

增韻


平聲





陟遙切



平聲





馳遙切

中原音韻

陰平
蕭豪

齊齒呼

全清

tʂiau

陽平
蕭豪
穿

齊齒呼

次清

ʈʂʼiau
中州音韻


平聲
蕭豪





知饒切



平聲
蕭豪





持饒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二蕭


全清
之遙切
tʃieu

平聲
十二蕭


全濁
馳遙切
dʒ‘ieu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十一朝沼照







陽平
第十一朝沼照
穿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4] 

方音集匯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當地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ʂau
55
陰平
朝夕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ʂʰau
35
陽平
朝代
官話(北方官話)
濟南
tʂɔ
213
陰平
朝夕
官話(北方官話)
濟南
tʂʰɔ
213
陽平
朝代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ʂau
21
陰平
朝夕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ʂʰau
24
陽平
朝代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au
55
陰平
朝夕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ʰau
213
陽平
朝代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au
44
陰平
朝夕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ʰau
21
陽平
朝代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ɔ
212
陰平
朝夕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ʰɔ
55
陽平
朝代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ɔ
21
陰平
朝夕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ʰɔ
34
陽平
朝代
官話(晉語)
太原
tsau
11
平聲
朝夕
官話(晉語)
太原
tsʰau
11
平聲
朝代
吳語
蘇州
tsæ
44
陰平
朝夕
吳語
蘇州
24
陽平
朝代
吳語
上海
tsɔ
52
陰平
朝夕
吳語
上海
113
陽去
朝代
吳語
温州
tɕiɛ
44
陰平
朝夕
吳語
温州
dʑiɛ
31
陽平
朝代
湘語
長沙
tsau
33
陰平
朝夕
湘語
長沙
tsau
13
陽平
朝代
湘語
雙峯
55
陰平
朝夕
湘語
雙峯
13
陽平
朝代
贛語
南昌
tsɛu
44
陰平
朝夕
贛語
南昌
tsʰɛu
24
陽平
朝代
客家話
梅縣
tsau
44
陰平
朝夕
客家話
梅縣
tsʰau
11
陽平
朝代
粵語
廣州
tʃiu
53/55
陰平
朝夕
粵語
廣州
tʃʰiu
21
陽平
朝代
粵語
陽江
tʃiu
33
陰平
朝夕
粵語
陽江
tʃʰiu
43
陽平
朝代
閩語(閩南)
廈門
tiau
55
陰平
朝夕
閩語(閩南)
廈門
tiau
24
陽平
朝代
閩語(閩南)
潮州
tsiəu
33
陰平
朝夕
閩語(閩南)
潮州
tie
55
陽平
朝代
閩語(閩東)
福州
tieu
44
陰平
朝夕
閩語(閩東)
福州
tiəu
55
陽平
朝代
閩語(閩北)
建甌
tiau
54
平聲
朝夕,文讀
閩語(閩北)
建甌
tiɔ
54
平聲
朝夕,白讀
閩語(閩北)
建甌
tiau
21
上聲
朝代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4]  、《漢語方音字彙》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23]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611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9
  • 4.    “朝”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2]
  • 5.    二蕭 朝  .搜韻[引用日期2018-12-23]
  • 6.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 :140-141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153;1644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235-2236
  • 9.    張雙棣 編.古漢語小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6:71
  • 10.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83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17
  • 12.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53
  • 1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23]
  • 15.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23]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85;187
  • 17.    何金松編著.漢字春秋:天地寫真[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32-3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