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望江縣博物館

鎖定
望江縣博物館,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華陽鎮回龍西路文廟巷1號,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00平方米。是社會科學類文物專題博物館。 [1] 
1987年10月,創建。1994年9月29日,經安徽文物局確認並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並正式開放。 [1]  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2519件(套),其中珍貴文物801件(套)。 [2] 
中文名
望江縣博物館
地理位置
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華陽鎮回龍西路文廟巷1號
佔地面積
2000 m²
類    別
社會科學類文物專題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94年9月29日
開放時間
9:00—17:30(週一閉館)
門票價格
免費

望江縣博物館歷史沿革

1987年10月,創建。
望江縣博物館 望江縣博物館
1994年9月29日,經安徽文物局確認並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並正式開放。 [1] 

望江縣博物館場館佈局

望江縣博物館綜述

望江縣博物館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00平方米。該館主要以文廟大成殿為基礎,分陳列展示區、藏品庫房區、行政辦公區。陳列展覽面積為180平方米,庫房45平方米。 [1] 

望江縣博物館展廳

  • 基本陳列
《望江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圖片展》:把望江縣博物館館藏的等級文物尤其是一二級文物中的瓷器、玉器、銅鏡、陶器、紙本等,製成精美的圖片,分幾個專題來進行展覽。 [1] 
  • 臨時展覽
望江縣博物館自開館以來,自辦、引進、合作聯辦等多種形式的臨時辦展方式,曾舉辦《望江縣挑花藝術展》《館藏瓷器展》《望江縣花卉盆景展》《單勇收藏煙標個展》《毛主席紀念收藏展》《日軍暴行圖片展》《國旗頌》《少兒書畫作品展》《望江縣十二人書法作品展》《安全生產圖片展》等展覽。 [1] 
《望江縣博物館挑花藝術展》:望江民間挑花藝術相傳始於唐代。最早人們以發繡作為敬神敬佛的敬褡。後逐漸形成以人物、動物、花卉、風景、圖騰紋樣、當地的民風民俗為題材而組成圖案,再現於經緯。圖案多以吉祥如意、福樂喜慶為內容,其針法多變,造型生動,色彩樸實明快,構圖飽滿勻稱,具有豐富內涵和藝術價值。陳列同時,在適當時間聘請傳承人現場演示,以便這一技藝能夠得以傳承和發展。

望江縣博物館館藏文物

望江縣博物館綜述

望江縣博物館藏品來源於考古發掘、執法撥交、涉案移交、社會捐贈、徵集(購)等;藏品類別]石器、玉器、陶瓷器、青銅器、金銀器、字畫、鐵器等; [1]  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2519件(套),其中珍貴文物801件(套)。 [2] 

望江縣博物館重要藏品

影青斗笠碗:宋代。薄胎,敞口,口沿外撇,尖唇,斜弧壁,淺圈足。外施綠色玻璃釉,內壁呈青黃釉。通體刻劃有蓮花與菊花紋相間的圖案。製作精美,釉色晶瑩,造型清新,圖案美觀雅緻,是宋耀州窯中的上品。
長沙窯青釉點褐彩執壺:唐代。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均勻開細小紋片,頸部以下佈滿了褐色的斑點。喇叭口,圓柱形頸,肩一側有八稜型短流。該壺造型雄渾,褐點隨意奔放,散發濃郁的生活氣息。
望江縣博物館館藏還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玉斧、玉璜、戰國時期楚國黃金貨幣——“郢爰”、漢代多乳丁規矩鏡、隋代雞首壺、唐代點褐彩青釉執壺、唐代多足青釉辟雍硯、吉州窯劃花蕉葉紋綠釉枕、宋代青釉瓷蕭、宋代箕形硯、太平天國地契、太平天國良民牌、清鄧石如行草對聯、陳獨秀章草對聯等。其中太平天國地契是研究太平天國社會經濟制度的重要史料。 [1] 

望江縣博物館藏品保護

望江縣博物館在規章制度上,建立《庫房安全保衞制度》《藏品保管工作人員職責》《庫房管理制度》,製作《入庫人員登記表》《藏品出入庫憑證》等,規範藏品管理,保證藏品安全。 [1] 

望江縣博物館文化活動

望江縣博物館宣傳教育

望江縣博物館為讓更多的市民瞭解博物館文化,增加歷史、文物知識,加強文物保護意識,該館採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文物保護法》;每年多次開展送展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活動;吸收各界人士成為該館志願者;在政府網站上開設專欄,介紹館藏精品。 [1] 

望江縣博物館合作交流

望江縣博物館建館以來,參與業內同行的業務交流與合作,並先後配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汪洋遺址、黃家堰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該館先後分別向中國軍事博物館和安徽博物館提供文物藏品展覽。
2009年,望江縣博物館選送4件文物精品,參加《建國六十週年安徽省出土文物精品展》,為安徽省文物局出版《安徽省出土玉器精粹》提供藏品。 [1] 

望江縣博物館學術研究

宋康年:《從兩張地契看天朝田畝制度》(《江淮論壇》1983年3期)、《望江民間挑花工藝》(《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3)、《太平天國良民牌淺釋》(《文物天地》1984年2期)、《略論皖西南影青瓷》(《南方文物》1990年3期)、《安徽望江新石器遺址調查》(《考古》1988年6期)、《試論皖西南原始文化》(《考古與文物》1992年6期)、《試論長江中下游的楚文化》(《華夏考古》1997年3期)、《略論五銖錢制的演變與西漢貨幣思想》(《考古與文物》1984年5期)、《略論皖西南黃家堰遺址的玉器》(《長江文化》2005年10期)、《從一件元青花梅瓶而想到的》(《中國文物報》2009.6.17)、《略論唐代形制創新的葵花鏡》(《中國文物報》2009.7.29)、《清代早期民窯青花瓷的特徵》(《中國文物報》2010.1.20)、《六朝青瓷、中華瑰寶》(《收藏界》2010年5期)。
程繼紅:《望江窯頭村發現唐代文物》(《文物研究》1988年3期)、《望江北宋紀年墓清理》(《考古》1993年2期)、《淺談寶蘇局咸豐重寶當十大錢》(《江蘇錢幣》1998年3期)、《淺談基層文博工作者應參與科研》(《中國文物報》2002.12.6)、《解讀博局紋鏡》(《中國文物報》2007.12.6)。
蘇方軍:《鏤空玉雕誘人魅力——淺談館藏清代鏤空玉佩》(《收藏界》2010年2期)。
卓識雨:《從霍山戴家院遺址看柱洞的發掘》(《文物研究》總十五期)。
王坤:《唐代長沙窯點褐彩青釉執壺》(《文物研究》總十三期)。 [1] 

望江縣博物館所獲榮譽

1995年8月2日,望江縣博物館被公佈為“望江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8年5月,望江縣縣博物館被公佈為“望江中學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基地”。 [1] 

望江縣博物館機構設置

  • 單位性質
望江縣博物館是全民所有事業單位。 [1] 
  • 經費來源
望江縣博物館於縣財政全額撥款。 [1] 
  • 機構設置
望江縣博物館設館長、副館長、辦公室、保管部、羣工部、考古部。 [1] 
  • 人員編制、組成
望江縣博物館在職職工10人,本科4人,大專4人,中專2人。專業技術人員共計10人,其中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6人。 [1] 
  • 觀眾接待
望江縣博物館年接待觀眾5.7萬人次。 [1] 

望江縣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望江縣博物館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華陽鎮回龍西路文廟巷1號。 [1] 
  • 交通信息
從望江縣人民政府自駕出發前往望江縣博物館約1.62千米。
  • 開放時間
9:00—17:30(週一閉館)。 [1] 
  • 門票信息
免費參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