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望果節

鎖定
望果節,流行於西藏自治區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望”是指莊稼,藏語叫“望卡”或“興卡”,“果”是轉圈的意思,即繞着豐收在望的莊稼轉圈,是藏族農民歡慶豐收的民俗,最早流行於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區,後廣泛分佈在西藏的農區及林區,如拉薩、山南、日喀則、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望果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穀物成熟時舉行。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環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文風俗,同時也造就了別具一格的民俗藝術文化。 [1-4] 
2014年11月11日,望果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Ⅹ-145。 [5-6] 
中文名
望果節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1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西藏自治區
遺產類別
民俗
遺產編號
Ⅹ-145

望果節歷史淵源

兩千多年前,望果節流行於西藏的雅礱一帶,是大地崇拜儀式,土地神祭祀的慶典。
公元5世紀末,雅礱地區已經興修水渠,開始使用木犁耕地,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為了確保糧食豐收,藏王佈德貢傑便向笨都都主請求賜以教旨,教主根據雍仲本教義,教農人繞田地轉圈,求“天”保豐收,這就是“望果節”的雛形。但這個時期,望果節還不是一個正式的節日,而是開鐮收割前的一種活動。
公元8世紀後期,西藏進入以寧瑪派為代表的印度佛教興盛時期,望果節也帶上了寧瑪教派的色彩。
公元14世紀,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來到西藏,通過整頓西藏各教派,格魯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居統治地位。這時望果節便滲進更多的格魯派的色彩。這時的望果節已成為傳統節日,娛樂活動內容比過去更豐富,增加了賽馬、射箭、唱藏戲等。後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逐漸演變成傳統的慶祝豐收的節日。 [7-8] 

望果節活動流程

遊行儀式
遊行儀式(2張)
望果節是有一整套宗教祭祀儀式的活動。節日裏,當地藏民穿上盛裝,抬着用青梨、麥穗編成的“豐收塔”,舉着標語、彩旗,活動在田間地壟。轉完地頭,舉行賽馬、演戲、唱歌、跳舞等文體活動。 [9] 
望果節的第一天早晨,村民們身着新裝、手提大小飯盒,背上還揹着酥油茶和青稞酒,準備參加遊行。隨着大殿頂上的法號聲響起。喇嘛和羣眾圍成了一個圓圈,喇嘛們唸經,羣眾唱歌跳舞,獻哈達、灑青稞酒等等也是不可少的。
出發遊行前,村民們按各村的排序開始轉寺廟、煨桑(燒香)等,舉行一系列的宗教儀式,寺廟前的廣場上顯得既莊重又熱鬧。這時會有村民提着青稞酒向轉田的人們一一敬酒,以示美好的祝願,讓氣氛變得好似出征前為將士們壯行一般。喜好喝酒的人這時會從自己的衣襟裏面掏出酒碗,三口一杯之後,方才被允許通過。轉田的隊伍前打頭的一般是兩個村姑打扮的“拉姆”(即仙女),以示天仙下凡同慶豐收。婦女們沒有帶酒碗的習慣,她們只好以手當碗捧酒喝,這也是西藏酒文化中一個有趣的現象。
祭祀儀式 祭祀儀式
遊行開始,最前邊是由喇嘛和老農組成的儀仗隊,高舉佛像,揹着經書,吹着佛號,感謝上天給人們帶來了風調雨順的好年成;走在隊伍最後的是8個盛裝的藏族漢子,他們戴着紅帽子,挎着弓箭,每走一段就要停下來載歌載舞。人們搖動着手中的彩箭(用於招來吉祥,祈望福運降臨),像一條遊動的長龍向村外走去。人們一邊走一邊不停地停下來高呼:“恰古修……央古修……”(即招財引福的意思)。婦女們不時地還要在路邊採些油菜花、青稞穗、蕎麥花等,與吉祥彩箭一起握在手中,以此表達豐收到來時的喜悦心情。轉田隊伍每到一個鄉神殿或山神殿前都要舉行祭祀儀式。
時近黃昏,轉田的隊伍回到了村邊,隊伍還要繞村子轉一圈。路上人家的屋頂上,會有老阿媽一手端着糌粑,一手拿着“達達”(吉祥彩箭),朝着轉田隊伍的方向不停地搖動着,表示招財引福。
文體活動
文體活動(2張)
繞回村子,在廣場上舉行羣眾性的文體活動,其中有藏戲、歌舞、跑馬、射箭、拔河等,相互競爭技藝。這天,家家户户都要準備充足的酒食,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或者在廣場四周的草場上野餐,或者在村子裏宴請朋友。較遠的人們則會在夜裏住在臨時搭起的帳篷裏,大家在帳篷內席地而坐,端出自家帶來的菜餚和煮熟的牛羊肉放在中間,全村人共同享用“百家餐”。席間有人相互敬酒,哼唱酒歌。
最後,隊伍回到了出發地,村頭寺廟旁,舉行最後的宗教儀式。彼時鼓樂其鳴,糌粑飛揚,為期一天的望果節遊行落下帷幕。 [1-2] 

望果節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望果節流傳於中國西南部的西藏,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環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文風俗,同時也造就了別具一格的民俗藝術文化。作為藏族文化最基層的表現形式,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體現了藏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眾的社會生活面貌,具有鮮明的民俗特徵。 [4] 
傳承狀況
望果節自形成後就成為一個自控的獨立系統,成為一個活態的生活文化現象,並以相對穩定的狀態代代相承。 [4] 
保護措施
2017年,西藏自治區羣眾藝術館組織人員對拉薩、山南、林芝三地的望果節民俗開展走訪、調研工作。最終,在西藏自治區羣眾藝術館(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策劃下,調研小組主要成員索朗完成《望果節》一書。 [3]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西藏自治區羣眾藝術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望果節”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望果節》項目保護單位西藏自治區羣眾藝術館(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18] 

望果節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3年7月10日,“望果節”在西藏山南地區貢嘎縣吉那鄉舉行,村民們還揹着經書舉行轉田祈福活動。 [11] 
2014年6月18日,“望果節”在西藏山南地區加查縣加查鎮龍巴村舉行。 [12] 
2016年7月16日,“望果節”在西藏拉薩市林周縣邊交林村農民和鄰村舉行。 [13] 
2018年7月14日,“望果節”在西藏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強吉村舉行。 [14] 
2019年12月8日,以“桃龍山水韻,炫彩民族風”為主題的“望果節”開幕式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桃龍藏族鄉舉行。 [15] 
2020年8月2日,“望果節”在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桑達村舉行。 [16] 
2021年7月9日,“望果節”在西藏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共康村舉行。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