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朗科社區

鎖定
朗科社區居委會自2011年11月成立以來,在湖東社區工委的正確領導下,以“強化服務、系統管理、提升品位、打造亮點”為工作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為宗旨,繁榮社區文化建設,扶持業餘文化團隊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羣眾活動;大力開展和諧社區、平安社區、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促進社區和諧穩定。社區居委會配設:乒乓室、居民學校、舞蹈房等多個活動室。朗科社區居委會將努力探索和諧社區創建新路子,積極為居民營造一個環境優美、鄰里和諧、服務便捷、文化活躍、治安良好、居住安寧的温馨家園
中文名
朗科社區
容積率
1.8
景觀總面積
61701平方米

朗科社區基本概況

朗科社區地處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津樑街,東臨星塘街,西至津樑街,南依斜塘河,北靠東西幹道蘇勝路,該社區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73546.3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0399.65平方米、住宅面積132383.35平方米(15幢共計1003户)、景觀總面積:6170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45%,容積率為1.8,設有智能家居系統,公共設施配套齊全。 [1] 

朗科社區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户通自來水,有 15 户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 100 %)。有 15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15户;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 15户。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摩托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户11 户;裝有太陽能農户 4户;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 0 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朗科社區人口衞生

截至2010年底,朗科社區有農户47户,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朗科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衞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户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户47户,共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室和鄉衞生院。

朗科社區文化教育

朗科社區文化歷史悠久,現擁有民間文藝團體43個,影響較大的有南音社、北管樂團、木偶藝術以及僑薌、鳳聲、華峯、薌劇等,香港鳳凰衞視台曾現場採訪南音社、北管樂團演奏,日本 NHK 電視台也曾專程到朗科社區考察北管文化,在海外廣為傳揚。先後被授予“福建省農村文化藝術先進單位”、“福建先進文化中心”、“福建省百強文化站”、“泉州市文化先進鎮”。全街道現有公辦幼兒園2所,民辦幼兒園14所,小學附設園2所,小學7所,初中校3所,高中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街道文技校1所,村(居)文技校15所。中小學佈局較為合理、規模適中、設計規範,適應本街道教育事業的發展。2009年4月通過省“雙高普九”檢查驗收。轄區內中心小學、第二中心小學被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泉港一中、朗科社區中學、實驗小學、第二中心小學被評為“泉州市文明學校”;該社區中學被評為“福建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示範學校”;“泉州市達標初中校和實施素質教育先進校”;美髮中學被確立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優化研究與實驗的實驗學校”,被評為“泉州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和綠色學校”;民族中學被評為“泉州市普通初中達標學校”和“泉州市課改先進單位”等。

朗科社區社區工作

朗科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羣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羣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着“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自行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髮、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户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温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