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關大雁塔

鎖定
《有關大雁塔》是當代詩人韓東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在詩中,詩人消解了歷史和權威,消解了英雄和崇拜,消解了富貴和精英,詩人關注的是當下的日常生活,是平常人的平常生活,是沒有了英雄的年代的凡人的世俗化生活。詩中將滿腔的激情還原為生命的散淡,對作為中華文明見證者的大雁塔,不再有崇敬之心,有的只是失去激動後的冷視與茫然。
詩歌形式上比較口語化,沒有修辭,只是一種略帶嘲諷的敍述。這是敍述者故意選擇的,傳達了他對崇高、嚴肅進行消解時的快意。
作品名稱
有關大雁塔
作    者
韓東
創作年代
當代
作品出處
《他們》1985年第1期 [1] 
文學體裁
現代詩歌

有關大雁塔作品原文

有關大雁塔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些什麼
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
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還來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們
那些發福的人們
統統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後下來
走進這條大街
轉眼不見了
也有有種的往下跳
在台階上開一朵紅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當代英雄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什麼
我們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風景
然後再下來
1983年 [1] 

有關大雁塔創作背景

西安大雁塔一直被視為歷史、文化與傳統的象徵體,朦朧詩人楊煉曾在1980年發表的長詩《大雁塔》中賦予其作為民族悲劇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民族文化的積澱等象徵的深刻內涵。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在中國新詩創作界,有一些詩人受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採取反崇高、反價值甚至反文化的思想策略,創作了一批具有探索性的詩歌作品。韓東的此詩即是其一。 [2-3] 

有關大雁塔作品鑑賞

《有關大雁塔》一詩充滿了揶揄和反諷的意味,傳達了一種反文化、反英雄、反崇高的思想觀念,是一首表現了顛覆性創造力的立異標新之作,具有後朦朧詩獨有的特色。後朦朧派詩人的創作,主張遠離羣體、遠離政治、遠離社會,從個人意識和個人的生命體驗出發,將詩歌與生命聯繫,認為“詩到語言為止”。《有關大雁塔》中,作者就以冷漠平實的、帶有嘲諷的口氣,消解了大雁塔的文化意象,抒寫了個人的生命體驗。第三代詩歌不再像北島、舒婷一樣,用鋒利、激昂或理性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或批判社會,而是用“非理性”“反藝術”的手段來表達對外在世界的看法和觀點。詩歌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一句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語句。作者用平淡的語氣敍述平淡的人生和平淡的生活,但細讀之下又可以發現,詩行其實輕微流露了某些思想傾向。很多人爬上去是為了“做一做英雄”,逃避現實生活,空洞而虛假。而對那些從塔頂往下跳的自殺者, “在台階上開一朵紅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當代英雄”。
詩歌具有拆除意象的口語化特徵。後現代主義者們提出了“語言還原”的戰鬥口號,即將語言還原成不經人類染指的單純的鮮活的語言。為此他們提出兩個策略:口語化;縮短語言能指;所指的距離。首先,口語是純粹自然的語言,它沒有人工的各種主觀雕飾,可以算是語言的一種還原。於是,口語化成為後現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徵,其次,後現代主義者將語言能指和所指的距離縮短,從而進入“語感”階段。有人認為,沒有運用修辭的詩歌就像沒有味道的飯菜,食之無味。但是作者站在時代的前頭,大膽突破語言的束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嘗試和創新。
詩歌在平靜的敍述中層層推進。詩人起筆沒有強烈的批評或呼喊,只是平平地説“有關大雁塔/我們又能知道些什麼”,接下來全部是懶散甚至乏味的敍述,在敍述中從遊戲一樣的“做英雄”到“有種的往下跳”,一步一步推進。實際上,文本內在的感情跳躍很大,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人生——遊戲——死亡。但是,首尾重複部分佔了很大篇幅。詩歌畢竟是“語言的藝術”。作者正是利用語言的表現功能來賦予文本內在的思想意圖。
這篇《有關大雁塔》是韓東針對楊煉的《大雁塔》這篇詩反其意而作的。他有意以樸實的生活式的白話,與楊煉大氣磅礴的史詩化風格形成對比,在對《大雁塔》的解構中,體現後現代主義文學對傳統現代文學的挑戰。在這首詩中,滿腔的激情還原為生命的散淡,詩人關注這個沒有英雄的時代中凡人的世俗化生活。對於作為中華文明見證者的大雁塔,作者有的只是失去激動的冷視與茫然。詩歌反詩化的特點十分突出,它是對朦朧詩和文化尋根流派的反撥性力量,體現了新生代詩的反叛和超越的創作姿態。 [4] 

有關大雁塔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王一川認為《有關大雁塔》用以抗擊楊煉《大雁塔》正體的修辭術表現為:一是篇幅上以片斷(小説)抗擊整體(大説),即22行對219行;二使用詞上以日常素樸修辭取代文人華麗修辭,幾乎沒用任何略帶誇張的修飾語;三是抒情上以日常感覺(平常人)拆解浪漫烏托邦空想(英雄)。(《漢語形象美學引論:20世紀年代中國文學新潮語言闡釋》) [3]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朱棟霖:《有關大雁塔》是最早的對英雄主義別出心裁的嘲弄……這種局外人似的冷漠敍述姿態顯然解構了楊煉《大雁塔》中悲劇英雄的崇高。(《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97》(下冊)) [3] 
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朱慰琳:韓東曾經提出“詩到語言為止”的論斷,認為詩人最基本的素質肯定是和語言有關,語言在詩歌觀念的更新上起着決定性作用。第三代詩人大多以語言實驗的方式實踐着對朦朧詩的反叛。韓東把口語作為反撥意象的鋭器,通過語言自生的形態來呈現內在的心態,注重於語言的語感、語勢,以期從北島、楊煉建築的詩歌範式中走出來。韓東的口語往往隱含着一種冷抒情的意味,將朦朧詩熱烈奔放的情感化為平淡冷靜的敍述。把它與楊煉《大雁塔》相比,很容易看出韓東拆除意象的深度模式、營造平面化意象的企圖。(《中國當代文學》) [5]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李振聲:《有關大雁塔》似乎表明一種對歷史文化的想象力和同情心的缺乏,但很明顯的是,這種缺乏是有意為之的,它實際上表現了一種坦率的傲慢,那就是詩人決不想讓自己的個體生命淹沒在所見所思的文化物像之中。(《季節輪換》) [6] 

有關大雁塔作者簡介

韓東(1961~ ),出生於江蘇南京,當代詩人、小説家。著有小説集《西天上》《我的柏拉圖》《我們的身體》,長篇小説《紮根》《我和你》,詩集《吉祥的老虎》《爸爸在天上看我》,詩文集《交叉跑動》,散文《愛情力學》,訪談錄《毛焰訪談錄》等。 [7] 
參考資料
  • 1.    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編,中國新詩百年志 作品卷 下,中國工人出版社,2017.04,第156頁
  • 2.    張德明編著,百年新詩經典導讀,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05,第160頁
  • 3.    王志明總主編;鄭立峯,楊榮主編;區豔霞,鄧偉龍,劉肖副主編,中國新文學史一百年 作品導讀 下,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08,第343頁
  • 4.    王祺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精讀,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12,第330-331頁
  • 5.    朱慰琳編著,中國當代文學,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10,第127頁
  • 6.    孫維屏主編,中國新詩名作賞讀,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09,第191頁
  • 7.    李少君,張德明主編,中國好詩歌 你不能錯過的白話詩,現代出版社,2016.01,第1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