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播電視網絡

鎖定
《廣播電視信息》雜誌社作為廣電領域主要媒體之一,旗下擁有《廣播電視信息》和《廣播電視網絡》兩本國家級學術科技期刊。《廣播電視網絡》創刊於1994年,是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無線電台管理局主辦的有線電視技術科技期刊。
中文名
廣播電視網絡
外文名
Radio & Television Network
語    種
中文
類    別
電信技術
主管單位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主辦單位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無線電台管理局
編輯單位
《廣播電視信息》雜誌社
創刊時間
1994年
出版週期
月刊
國內刊號
10-1686/TN
國際刊號
2096-806X
郵發代號
82-255
現任主編
徐忠
雜誌社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真武廟二條9號音像資料館大廈1221

廣播電視網絡辦刊宗旨

《廣播電視網絡》以“關注科技創新,助推行業發展”為辦刊宗旨,積極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創新性發展,聚焦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最新政策解讀、全新業態發展等,緊跟技術前沿,把握市場熱點,內容新穎、信息量大、實用性強,報道及時、全面、準確、深入。
為促進行業人才培養,應各地電視台、融媒體中心、發射台等人才培養需求,雜誌社與浙江傳媒學院合作舉辦了“媒體融合技術實戰培訓班”。雜誌社還組織舉辦了“地面數字電視發射系統和覆蓋網絡”培訓班,提升技術人員綜合能力。為提高行業文章水平和內容質量,建立與作者的溝通機制,組建了論文寫作交流羣;在新媒體平台組織論文寫作視頻培訓。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雜誌社不斷創新發展,依託專業化期刊,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宣傳推廣平台,包含廣播電視信息官方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網站、廣電行業微信交流羣等,擴大內容的全網絡渠道傳播範圍和宣傳效果。

廣播電視網絡歷史沿革

1994年,《有線電視技術》創刊,刊期為雙月刊。
1996年,《有線電視技術》刊期由雙月刊更改為月刊。
2001年,《有線電視技術》刊期由月刊更改為半月刊。
2006年,《有線電視技術》刊期由半月刊更改為月刊。
2013年7月,《有線電視技術》併入到《廣播電視信息》雜誌社,成為《廣播電視信息》旗下管理的期刊 [2] 
2014年12月,《有線電視技術》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3] 
2020年,《有線電視技術》更名為《廣播電視網絡》。

廣播電視網絡欄目方向

廣播電視網絡刊登內容

《廣播電視網絡》刊登具有創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義的原創科技論文以及反映學科新的發展狀況的文獻綜述性文章,重點關注廣播電視網絡、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智慧廣電新服務、5G通信、科研院所等領域前沿技術和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注重廣播電視科技政策宣貫,與中國廣電各省網公司合作開辦專欄,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礎。

廣播電視網絡主要欄目

《廣播電視網絡》(刊號:ISSN 2096-806X CN 10-1686/TN)期刊(月刊),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無線電台管理局主辦。重點關注廣播電視網絡、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智慧廣電新服務、5G通信、科研院所等領域前沿技術和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注重廣播電視科技政策宣貫,與中國廣電各省網公司合作開辦專欄,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礎。主要欄目包括《廣電風向標》《論場(高端圓桌訪談類欄目)》《5G應用》《智慧廣電》《公共服務》《網絡建設與安全》《聚焦運營商》。同時,雜誌社連續四年舉辦“年度優秀論文”評選活動,鼓勵廣電科技工作者創新理論和實踐研究。

廣播電視網絡讀者對象

《廣播電視網絡》期刊覆蓋相關廣電總局、各省廣電局、各省網絡公司、廣播電視台、網絡視聽平台、發射台、轉播台、微波站及衞星地面站、數字新媒體運營商與內容供應商,以及電信部門、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投資機構、信息諮詢服務機構等。

廣播電視網絡人員編制

  • 編委會
據2023年5月《廣播電視網絡》期刊官網顯示,《廣播電視網絡》編輯委員會有7人、編委16人。 [1] 
《廣播電視網絡》編委會人員
編委會
主任
黃曉兵
-
-
-
-
-
編委會
副主任
鄧慧文
劉建國
-
-
-
-
-
主編
徐忠
-
-
-
-
-
秘書長
張榮建
-
-
-
-
-
顧問
杜百川
-
-
-
-
-
編委
付海波
黃碩
李春然
劉劍波
劉雪雁
呂建傑
穆青
宋偉
孫聖安
王立強
王明敏
王兆恆
徐軍
曾春
趙文華
周安
-
  • 雜誌
雜誌社擁有編輯、校對、排版、出版、發行等高素質團隊成員共26人,包含編輯7人、美術編輯2人、新媒體編輯2人、市場部人員3人、發行部人員3人等其他崗位人員;《廣播電視網絡》編輯委員會有6人、編委16人;外審專家4人。

廣播電視網絡辦刊成果

廣播電視網絡收錄情況

《廣播電視網絡》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和《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網)全文收錄。

廣播電視網絡出版發行

據2023年5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廣播電視網絡》出版文獻共14496篇。
據2023年5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廣播電視網絡》文獻量為1274篇,基金論文量為73篇;其前身《有線電視技術》文獻量為10217篇,基金論文量為194篇。

廣播電視網絡影響因子

據2023年5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廣播電視網絡》出版文獻共14496篇,總被下載654241次、總被引14339次;(2022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16,(2022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5。據2023年5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廣播電視網絡》文獻量為1274篇,基金論文量為73篇,下載量為9694次;其前身《有線電視技術》文獻量為10217篇,基金論文量為194篇,被引量為12642次、下載量為115728次。

廣播電視網絡投稿要求

論文投稿要求詳見投稿頁面“論文模板”,論文需有摘要、關鍵詞(3—5個)、正文(引言與結語)、參考文獻等組成部分,文字不少於4500字。

廣播電視網絡圖片要求

(1)插圖有圖序和圖題,圖文對應,圖題應簡短、準確。
(2)繪製圖片請提供Visio、PPT等製圖軟件原圖文件,AUTOCAD等請導出矢量PDF文件,如為JPEG等圖片格式,清晰度不小於300dpi,寬度不小於12cm。
(3)圖中文字線條清晰,粗細均勻、比例適當。文字大小經制版縮放後要求相當於不小於六號字。

廣播電視網絡投稿約定

(1)原稿必須是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未發表的論文。本刊嚴禁一稿多投、重複內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種重複投稿。一旦發現上述情況,稿件將按退稿處理。
(2)稿件審查結果在一個月內通知作者,在此其間,作者不得將稿件投往他處。個別稿件可能送審時間較長。再次提醒,本刊禁止“一稿多投”。作者承諾如因“一稿多投”造成的一切法律責任,由作者全部承擔。如果作者決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請通知編輯部後,再進行處理。編輯部決定錄用稿件後,將及時通知作者。
(3)在稿件的修改過程中,若超過稿件修改時限30日,編輯部將以作者返回修改稿日期作為投稿日期;超過30日,編輯部有權對稿件做出退稿處理。
(4)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對稿件做技術性、文字性修改,在徵得作者同意後可以進行實質內容的修改。
(5)論文發表後,版權即屬於編輯部所有(包括網絡數字版權)。

廣播電視網絡稿件處理流程

(1)投稿:網絡遠程投稿,請登錄本刊網站;投稿成功後Email回執。
(2)收稿:編輯收稿,為稿件分配稿號,並由Email發送稿號信息。
(3)初審:編輯初審,通過後送外審,否則直接退稿。
(4)外審:送專家進行外審。
(5)終審:主編終審,結合外審意見給出最終結果:錄用,改後再審,退稿。
(6)編輯:對錄用稿件進行編輯、加工、出版。

廣播電視網絡現任領導

職務
名錄
社長
光輝
副社長
黃凱
市場總監
肖歌春
執行副主編
楊玉波、章玲
編輯部主任
吳君
參考資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