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熊氏

鎖定
有熊氏,是史傳中上古華夏部落中的一個氏族,傳説為黃帝部族的稱號, [1-2]  居住在有熊,建立有熊國,故後世以有熊氏相稱 [3-4]  。以有熊氏作為氏族稱謂始於少典。 [5]  史傳炎帝、黃帝都為少典之子 [6]  ,都是來自有熊氏的一個分支,後世也稱炎帝、黃帝為神農氏與軒轅氏。
有熊氏族居地望位於河南新鄭,古史多有記載:《帝王世紀》雲:“或言(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括地誌》雲:“鄭州新鄭縣,本有熊氏之墟也。”
中文名
有熊氏
定    義
上古華夏部落中的一個氏族
起    源
上古時期
始    祖
少典
圖    騰
來源部落
有熊部落
所屬朝代
黃帝王朝
存在時間
公元前2697-前2168年
開朝君主
黃帝軒轅氏
末代君主
帝摯青陽氏
都    城
新鄭、涿鹿、商丘、濮陽、沁陽
存在時間參考
三皇五帝年表
所處文化層
河南龍山文化時期
相關文化遺址
河南龍山文化遺址
紀    年
少典元年-帝摯九年

有熊氏史籍記載

黃帝 黃帝
根據記載,黃帝來自有熊氏一個分支。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黃帝被認為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生於軒轅之丘,號有熊氏、軒轅氏,是有熊部落首領,傳説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中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有熊氏稱謂見於《元和姓纂》《帝系譜》:三皇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娶有蟜氏女附寶封少典氏生炎黃二帝,《世本》:“少典軒轅,是為黃帝,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可見黃帝是出於有熊國少典之後裔。 [5-6] 

有熊氏有熊居地

有熊國的疆域,文獻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我們可以看看有關黃帝活動的記載,或後世的傳説,或有紀念性建築的分佈情況,對我們瞭解其疆域或許是有幫助的。

有熊氏史書記載

竹書紀年》雲:“黃帝軒轅氏,……居有熊。”
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索隱》注:黃帝“號有熊,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授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7] 
《帝王世紀》:“(黃帝)有聖德,授國於有熊。鄭也,古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
或曰: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御覽》百五十五),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鄭氏徙居之,故曰新鄭矣。(《水經・洧水》注)
西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8]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9] 
唐·李泰《括地誌》:“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10] 
唐·杜佑通典》:“新鄭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地,本鄭國之地。” [11] 
南宋·羅泌路史·國名記》:“少典,有熊之開國,今鄭之新鄭。 [12] 
從以上文獻來看,史傳的有熊地望大致在今河南新鄭的周邊,這裏也曾經是祝融之墟。 [11] 

有熊氏文化遺址

根據傳世史書,五帝時代的框架大致為:公元前2100-前2150年為帝舜代;公元前2150-2550年為帝嚳(包括堯)代;公元前2550-前2900年為顓頊代;公元前2900-前4420年為黃帝時代。黃帝10世1520年,顓頊9世350年,帝嚳10世400年(包括摯和堯),帝舜1世50年”。 [13] 
古本《竹書紀年》説:“黃帝至禹為世三十。”禹與舜為同時,也可以説黃帝至舜為世三十。黃帝10世、顓頊9世、帝嚳(包括堯)10世、帝舜1世,合起來正好30世。這樣把五帝的積年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定位在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間,大體上延續了約2000年。有了這一個宏觀的概念,五帝時代在中國歷史階段上的位置就比較清楚。黃帝時代約1000多年是與仰韶文化相對應,具體説即與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和大河村類型相對應。
大河村遺址文物 大河村遺址文物
《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提供了一個大河村類型的分佈情況,鄭州市地區發現71處,其中市郊11處、滎陽14處、新鄭10處、登封9處、新密8處、鞏義17處、中牟2處 [14]  。與鄭州轄區臨近的還有禹州4處、長葛4處、尉氏6處,總共85處。應該説明的一點是,各市縣的數字並不很準確,如果認真進一步調查肯定還有不少發現。大河村類型已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20處,經過發掘的主要有鄭州大河村、後莊王、林山寨、西山古城遺址、滎陽青台、點軍台、長葛石固、新鄭唐户、禹縣谷水河等。在新鄭重點發掘了唐户遺址,這處遺址54萬平方米,位於新鄭城南13公里的唐户村,潩水河和九龍河匯流的夾角台地上。遺址的中部和東部主要是大河村類型仰韶文化堆積,早於大河村類型的廟底溝類型仰韶文化遺物也有發現,同時還發現有大汶口文化遺物。説明這處遺址在大河村類型之前已有人居住,在大河村類型時期大汶口文化也流傳到這裏。就在這唐户遺址的附近,傳説稱為“黃帝口”是值得思考的。
廟底溝類型文物 廟底溝類型文物
依據《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公佈的資料,把鄭州地區大河村類型仰韶遺址組合了4個聚落羣 [15]  。滎陽聚落羣:共29處聚落遺址。鄭州市郊與滎陽市連為一體,其聚落遺址主要分佈在枯河、賈魯河、索河、須水河區域內。鄭州市郊與滎陽市16個鄉鎮分佈着27處遺址,中牟縣有2處仰韶遺址,距市郊很近,可以劃歸同一聚落羣。鞏義洛河沿岸聚落羣:據《中國文物地圖集》記載,共有聚落羣遺址17處,通過近幾年的調查又發現了許多同時期遺址。這些遺址主要分佈在洛河兩岸的台地上。登封、禹州潁河上游聚落羣:共有聚落遺址13處。其中登封境內9處,禹州境內發現4處。新鄭、新密雙洎河聚落羣:共21處聚落遺址。其中新鄭9處遺址,新密12處遺址,均在雙洎河及其支流域內,其中最大的遺址是唐户遺址。為什麼把新鄭和新密的聚落遺址組合為一個聚落羣?因為新密的聚落遺址多在市境的東部,新鄭的聚落羣遺址多在市境的西部,雖然行政區劃不一,但聚落遺址緊密相接,形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聚落羣整體。由此我聯想到那麼多的傳説故事都集中到新鄭、新密或許是有一定歷史緣由的。
從大河村類型仰韶文化聚落羣分佈情況看,可以説它西不過洛陽,東不過開封,南可達許昌地區,北部以黃河為界,大體這就是有熊國疆域的輪廓。

有熊氏氏族文化

有熊氏姓氏播遷

1、熊姓
熊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得姓歷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個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
熊姓 熊姓
著名考古學家唐蘭在《西周青銅銘文分代史徵》中説:“華,地名,在今河南密縣(今新鄭)。華邑在新鄭,有熊之墟,祝融之墟。重黎鄶國均在新鄭”。楚王之所以是羋姓熊氏很可能就是因為被封在祝融之墟附近的華陽,祝融之墟也叫有熊之墟。
2、羋姓
在上古文字中,“華”與“羋”這兩個字的寫法十分相像。據《世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及《元和姓纂》等所載,黃帝的子孫在商末有個叫鬻熊的,很有學問,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其子事文王,早卒。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成為熊姓。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時,封熊繹於荊楚,建都於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建立了楚國。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一度強大起來,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223年,楚滅於秦。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楚君的後人多以熊為姓,稱為熊氏,史稱熊氏正宗,即湖北熊氏。 [16] 

有熊氏氏族遷徙

從上古時期開始,就有熊姓人物的活動。夏初曾奪取太康帝位的后羿就有臣叫熊髡。西周時在楚國附近建立的子爵羅國,亦為熊姓,後為楚國所滅。
先秦時期,熊氏一直活躍在湖北、河南、安徽地區。秦漢時,熊姓的足跡已北達河南,東北進山東,東到江蘇、浙江,西北至陝西秦嶺以南,西抵川東,西南直入雲南和廣西,南臨南海。熊姓在2000年以前已基本奠定了當代的分佈格局。
宋朝時期,熊姓大約有6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6%,排一百五十位以後。江西為熊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熊姓總人口的38%。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福建、湖南,這三省熊姓佔熊姓總人口的82%,其次分佈於廣東、江蘇、河南、浙江等地區。全國形成了以贛、閩、湘為中心的熊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熊姓大約有2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7%,為明朝第七十六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熊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江西仍為熊姓第一大省,約佔熊姓總人口的4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北、四川三省,這三省熊姓大約佔熊姓總人口的78%,其次分佈於湖南、福建,這兩省的熊姓又集中了14%。宋元明期間,熊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
如今,熊姓分佈以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約佔全國漢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參考資料
  • 1.    黃帝文化與有熊之墟考古學考察  .華夏經緯網[引用日期2020-02-11]
  • 2.    《白虎通爵篇》雲:“黃帝有天下,號曰有熊”。
  • 3.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有聖德,授國於有熊。鄭也,古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
  • 4.    唐,李泰《括地誌》:“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 5.    戰國,《世本》:“少典生軒轅,是為黃帝,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
  • 6.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 7.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授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 8.    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 9.    魏,酈道元《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 10.    唐,李泰《括地誌》:“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 11.    唐,杜佑《通典》:“新鄭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地,本鄭國之地。”
  • 12.    宋,《路史·國名記》:“少典,有熊之開國,今鄭之新鄭。
  • 13.    ③《五帝時代研究》第二章第二節,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 14.    《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
  • 15.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羣研究》,《中原文物》,2001年第5期
  • 16.    漢人崇拜熊:黃帝稱有熊氏 楚王名號大多冠以熊字  .鳳凰網.2010年11月25日[引用日期2014-03-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