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巢氏

鎖定
有巢氏,簡稱“有巢“或”巢”,號“大巢氏” [1]  ,華夏族,位列五氏之首 [2-3]  ,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 [4] 
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 [5-6]  ,建立古巢國 [7]  。有巢氏出生在安徽巢湖流域 [6]  [8]  ,後遷徙至山西省石樓山一帶 [9-10] 
有學者認為有巢氏出生在蒼梧。
有學者認為有巢氏在河南商丘一帶活動過 [11] 
也有史學家認為有巢氏生活在山東四川 [12] 內蒙古 [95] 雲南 [13] 湖南 [1]  等地。
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 [3]  [14-15]  ,有巢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開創了巢居文明。 [8]  [16-20] 
有巢氏在《史記·三皇本紀》《莊子·盜蹠》《韓非子·五蠹》《先秦史》《太平御覽》《康熙字典》《中國通史簡編》《辭海》等古今眾多史學、文學、學術專著中均有記載。 [21-23] 
史傳有巢氏是人類原始巢居的發明者,巢居文明的開拓者。有巢氏開創巢居文明的偉大功績,對中華文明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具有積極和深遠影響。 [24-28]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的建造理念來自有巢氏巢居文明內涵。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館,即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修建而成。 [29-31] 
《鑑略·三皇紀》記載:“構木為巢室,襲葉為衣裳”等,都是從人類文明啓蒙的角度來概括的,意味着有巢氏為人類文明的領航者。 [16]  [19]  [32] 
著名歷史學家呂振羽在 《中國歷史講稿》中指出:“到了有巢氏,我們的祖先才開始和動物區別開來,從此就開始了人類歷史。” [1] 
據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 [2-3]  [14]  ,有巢氏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 [4]  [24]  [31-34] 
別    名
有巢或巢
大巢氏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早期(中國歷史大系表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安徽省巢湖市一帶
出生日期
舊石器時代早期(中國歷史大系表
主要成就
建造房屋、襲葉為衣、食果為糧、發明土葬、族外通婚等
主要作品
構木為巢
本    名
有巢氏
地    位
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
所處文化層
丁村人文化時期(中國歷史大系表
史料記載
莊子·盜蹠韓非子·五蠹禮記.禮運通志太平御覽辭海
文化遺址
凌家灘遺址河姆渡遺址

有巢氏起源

有巢氏 有巢氏
有巢氏 [35]  ,簡稱“有巢“或”巢”,號“大巢氏”,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之一。
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被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2-4]  [14]  [19]  [21]  [24]  [31]  [33]  [36] 

有巢氏築巢而居

紀念有巢氏 紀念有巢氏
路史》載:“昔載上世,人固多難,有聖人者,教之巢居,冬則營窟,夏則居巢。未有火化,搏獸而食,鑿井而飲。檜秸以為蓐,以闢其難。而人説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21] 
木處巔,風生燥,顛傷、燥夭。於是有聖人焉,教之編槿,而盧緝藋,而扉塓塗翳,以違其高卑之患;而違風雨以其革有巢之化。故,亦號有巢氏。駕六龍,從日月,是曰古皇。龜龍效,圖書畀,於是文成而天下治。
其為政也,授而弗惡,予而弗取,故天下之民皈仁焉。其及末也,有禮臣而貴,仕之專而不享。欲削之權,懼而生變,有巢氏遂亡。居於瓕及盤領。後有巢氏。巢父友許繇、樊豎。繇居沛澤,其道日光,堯朝焉,而逭之。父適聞之,洗耳於頻。豎方飲其牛,乃歐而還。” [1] 
《墨子·辭過》、《淮南子·修務訓》、《白虎通·三納六紀》表明:構木為巢,棲息於樹,是可作為時代標誌的“事業成就”。“巢居”是合乎情理的人類文明進程,在戰國時代“穴居”、“巢居”時代的觀念極為普遍。 [46] 
史記·吳太伯世家》:吳王闔閭六年,公元前509年,吳軍曾大敗楚軍,“取楚之居巢而還”。《博物志》、《五方人民》載:唐宋前文獻有“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中國“家與國”起源探析》:“在華夏諸氏族中,只有有巢氏是可梳理推斷清楚,有源、有根、有據的家與氏族部落起源與延續的一個氏族”,即中國最初的“家與國”的起源。 [47] 

有巢氏巢國

夏、商、周時期的巢國
夏、商、周時期的巢國(8張)
起初,人類穴居野處,常受野獸侵害,有巢氏教民眾構木為巢 [48-51]  ,以避野獸 [52]  ,從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
莊子·盜蹠 [53]  :“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 [54]  ,暮棲木上 [55]  ,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53] 
太平御覽》引《項峻始學篇》:“上古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
博物志·雜説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貴,任之專國主斷,已而奪之。臣怒而生變,有巢以亡。” [1]  [56-57] 
人們非常感激這位發明巢居的人,便推選他為部落首領,尊稱他為有巢氏。有巢氏被推選為部落首領後,為大家辦了許多好事,名聲很快傳遍中華大地。各部落的人都認為他德高望重,有聖王的才能,一致推選他為部落聯盟首領,也就是部落聯盟的大酋長。 [24]  [31]  [33]  [57] 
有巢氏王天下”時期,關注民生,胸懷民眾,為民謀生,為民造福,功高德隆。“大巢氏”有傳二世”説(《春秋緯命歷序》其八《因提紀》),也有“百餘代”説(《通志·三皇紀》)。 [58] 
逸周書·史記解》:“昔者有巢氏,有亂臣而貴任之,以國假之,以權擅國而主斷,君已而奪之。臣怒而生變,有巢以亡。” 是説有巢氏的統治,因亂臣而結束。 [1]  [56] 
有巢氏族發展到大時期,其後裔建立自己的氏族方國——巢國。大禹領導“有巢氏”後裔治理水患,開發江淮 [96]  。有巢氏族聯盟之女偃攸嫁給大禹並生下,啓建立夏朝
在夏、商、週三代,巢國憑藉與夏朝特殊的親緣關係,世代為諸侯國,發展到當代是為巢湖市 [96] 
有巢氏族是中華民族最早形成而堪稱第一的氏族部落。 [1]  [59] 
有巢氏-巢居文明
有巢氏-巢居文明(9張)
有關巢國 [41]  的史料,《春秋》首記:“楚人圍巢”。《春秋》、《左傳》凡15處見“巢”,專家考證其中“巢”均指巢國。所涉事件既有楚國興兵徵“巢”,又有楚、吳交戰禍及巢國
書序》雲:“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鄭玄注:“殷之諸侯,伯爵也,南方遠國。武王克商,慕義來朝。”
國語》就已經指明:“南巢,揚州地,巢伯之國,今廬江居巢縣是也。”
尚書·仲虺之誥》:“成湯於南巢。” [7] 初學記》考:“廬州,古廬子國也,烈王都之,南巢之地。”
大明一統志·卷十四<廬州府>》:“巢縣,在州城北九十里,本古巢伯國。”
嘉慶《廬州府志·沿革志》:“廬州府,《禹貢》揚州之域,殷、周為南巢巢國。” [57]  [59-60] 
有巢氏開創巢居文明的偉大功績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具有積極和深遠影響。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的建造理念來自於有巢氏巢居文明內涵。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館的設計、建造理念即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鳥巢和北京世園會中國館的建造,表明了當今社會對“有巢氏構木為巢”人類源文化的景仰。昭示巢居文明對中華文明的深遠影響。 [24]  [29]  [33] 

有巢氏主要成就

齊白石篆刻,徐悲鴻使用過的有巢氏印章 齊白石篆刻,徐悲鴻使用過的有巢氏印章
相傳遠古之世,人少而禽獸眾,為防禦野獸侵害,有巢氏教人構木為巢 [40]  [52]  [61-62]  ,白天採摘橡慄,夜晚棲宿樹上。
莊子》載:“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即有巢氏時代。 [1]  [21]  [63] 
史書上説:上古時人類少而禽獸多,人類居住在地面上,經常遭受禽獸的攻擊,隨時都有傷亡危險。受惡劣環境逼迫,部分人類開始往北遷徙。他們來到今山西和陝西一帶,開始“穴居”生活。因北方氣候寒冷,許多人不肯北遷。這時候“有巢氏”出現了,他指導人們在樹幹上建造房屋,此來即能擋風避雨,又可防止禽獸的攻擊,人們從此不再過擔驚受怕的日子,此後“巢居”生活方式誕生。 [36]  [38-39]  [45]  [49]  [64] 
相傳,有巢氏排除了兄弟姐妹間的通婚關係,同一族團內部的同輩男女也禁止通婚了。男子只能選擇其它族團的女子為“妻”,女子只能選擇其它族團的男子為“夫”,這便是族外通婚。這種族外通婚相對於血緣羣婚,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進步。有巢氏的功德,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由“穴居”進入“巢居”的文明進程。 [65] 
美食中國·上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久遠的聖人·有巢氏》:“有巢氏是中國史籍記載中距今年代最為久遠的一位聖人,他構木為巢,使人民免受禽獸之害,因而得到人民擁護。教人民‘積鳥獸之肉,聚草木之食’,利用狩獵與採集所得,維持初民生活,於是‘天下九頭鹹歸有巢’”。 [66] 
服裝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原始社會。
《鑑略·三皇紀》記載:“有巢氏以出,襲葉為衣裳。”
明代羅頎《物原·衣原第十一》就有:“有巢始衣皮”的記載,以上記載是説,有巢氏最早教民用樹葉、動物毛皮做成衣服;服裝文化史可以看作由此發端。
1973年,在河姆渡遺址的第一期發掘中,木構建築露頭於第四層中部,出土的木構件總數達一千件以上。正與韓非子所説的:“有聖人做構木為巢,以避羣害”相吻合。所以有史學家認為“河姆渡人”就是“有巢氏之民”,河姆渡地區就是“有巢氏國”的中心區域。 [67-69] 
2011年08月29日,《光明日報》刊文《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文化》:“在東方中國的黃河流域地區,以黃帝為代表的華夏部落集團統一中華,繼承了有巢氏、女媧氏和燧人氏的早期文化元素,形成中華文化的源泉。” [70] 
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五集《延續中華文脈》開篇解説詞:“從有巢氏仿鳥築巢 、構木為屋……到確立建築風格,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推動下,浙江美術館修建完成。” [27]  [37] 
國務院原副總理谷牧題寫《當代有巢氏》
國務院原副總理谷牧題寫《當代有巢氏》(1張)
國務院《經濟要參》刊發:《從文化輸出“新抓手”淺議有巢氏文化之價值》:“有巢氏時代代表着人類從原始‘穴居’向‘巢居’文明過度的新階段,是人類和動物逐漸分離的文明啓蒙時代,所以把有巢氏定位為‘文明的領航者’,當之無愧。……‘構木為巢室 襲葉為衣裳’是有關有巢氏的最有名的句子。有巢氏時代,沒有人類進入農耕文明以後的民族、宗教色彩,更沒有政治色彩。” [32-33] 
顧名思義,“有巢”就是人們要有地方住。而有巢氏教人們不再住在地面洞穴中,在樹上用枝葉建造出簡陋的蓬蓋作為示範,這就是原始的房屋了,至少可以躲避野獸和洪水。築巢為室,華夏先民得以安居一處,家園的夢想終成現實。最早的巢居又稱為“樹上居”,後來才延伸到了平地上形成房屋。 [24]  [33]  [38-39] 
有巢氏率領子民在哪裏築巢為室, [40]  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度。
在中外史籍中,可見詳細記載如:《遁甲開山圖》記載:“有巢氏王天下百餘代。” [1]  [38]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地圖集》載:“有巢氏部落建立的巢國(簡稱“巢”)則仍舊都城於今巢城(巢湖市)。” [41] 
“有巢氏”便是一位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平民英雄。 [26]  [42] 
華夏始祖有巢氏
華夏始祖有巢氏(12張)
毛澤東《致黎錦熙信》言到:“古之人有行之者,巢、許是也。”
“巢”指有巢氏後裔巢父 [43]  ,堯時高士,以巢居聞名。上古之世,古人居無定所,飽受禽獸蛇虺荼毒。有聖人教民巢居,既可擋風遮雨,又能躲避禽獸,古人欣喜無比,擁其為王,號“有巢氏”。從有巢氏樸素的名號看來,其已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位創造人類歷史的平民英雄。有巢氏代表着人類從原始穴居發展到建造房屋的階段,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標誌。 [33]  [38]  [44] 
孫中山講授《民權主義》:“世界進化到了同天爭的時代,後來便有聰明的人出來替人民謀幸福,有巢氏教民在樹上做居室,替人民謀避風雨的災害。自此以後,文化便逐漸發達,人民也逐漸團結起來。”
范文瀾中國通史》將“中國境內的原始人”明確劃分為四個時代,有巢氏時代是為第一個時代。 [45] 
潘天壽中國繪畫史》:“相傳有巢氏,繪輪圜螺旋,或係一種繩墨。然推其形象,已略存繪畫之意味。實為吾國繪畫之雛形。”《中國繪畫史》把中國畫起源追溯到有巢氏“繪輪圜螺旋”。 [1] 
文獻記載
有巢氏功績記載
有巢氏功績記載(12張)
明·羅頎所著《物原》記載:
教民食果,“太古菇毛而欽血,有巢始教民食果。”(《物原·食原第十》)
教民衣皮,“有巢始衣皮。”(《物原·衣原第十一》)
教民巢居,“有巢始為巢穴。”(《物原·室原第十二》)
教民土葬,“幾蘧蒿舁而風化,有巢始以累裏掩之,燧人積薪以葬。”(《物原·葬原第十六》)
以上在宋代高承《事物紀原》中也有同樣記載。 [26]  [45] 
有巢氏衣、食、住、葬等具有創造意義的科學發明和革新創造,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具有劃時代意義。
有巢氏的業績功德重大創新發明:構木為巢,編槿為廬,建築房屋。源於古今諸多史書記載。如《史記》、《後漢書》、《太平御覽》、《路史》等;葺萑而扉,製造門扉,源於古今諸多文史記載如《春秋緯命歷序》、《説文》、《左傳》等;溟塗茨翳,修葺裝飾,源於古今文史記載。如《莊子·讓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韓非子·五蠢》等。 [45] 
禮記·禮運》: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禽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有巢氏名號由來

有巢氏號大巢氏

《始學篇》記載:“上古皆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
有巢氏文獻記載(部分)
有巢氏文獻記載(部分)(27張)
通志·三皇紀》記載:“厥初,先民穴居野處,聖人教之結巢,以避蟲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實,故號‘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1] 
《中國遠古和原始社會的傳説及近代考古學的發現》説:“有巢氏,又名‘大巢氏’,因教民巢居而得號。” [1] 
通鑑外紀》稱為“大巢氏。其卷一雲:“上古穴居,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教之構木為巢,以避羣害,食草木實,號大巢氏。” [1]  [68] 
清代學者梁履繩考説:“古有兩有巢氏,一在人皇后、燧人前,亦謂之‘大巢氏’,治石樓山,在位三百年。一在昊英之後,《六韜》、《世紀》所敍者是也。”其兄梁玉繩認為:“後之有巢必上世有巢之裔,遷徙異處,降居諸侯,為太吳臣,似不得分為二氏。其末代以任亂臣擅國亡。”(《〈史記〉〈漢書〉諸表訂補十種》)
藝文類聚》卷十一引《始學篇》雲:“上古皆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

有巢氏文獻

魯迅曾取用過這種簡稱,其《漢文學史綱要·自文字至文章》雲:“至於上古實狀,則荒漠不可考,君長之名,且難審知,世以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者,列三才開始之序,繼以有巢、燧人、伏羲神農者,明人羣進化之程,殆皆後人所命,非真號矣。降及軒轅,遂多傳説,逮於虞夏,乃有箸於簡策之文傳於今。”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徐旭生在其歷史專著中,直接以這種簡稱命題,其曰《有巢、燧人、伏羲女媧神農各氏的來源》。
歷史學家尚秉和所著《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其卷一亦以《有巢燧人時社會狀況》為標題。
百科x混知:圖解五氏 百科x混知:圖解五氏
漢語大詞典》解:“巢,有巢氏的省稱。南朝·宋·鮑照《河清頌》:‘窺刊崩石,捃逸殘竹,巢風寂寥,羲埃綿邈。”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縹渺峯放歌》雲:“叟童雞犬寂無喧,別有天地疑巢軒。世人不信桃源記,誰知此是真桃源。” 按:作者明代黃周星。“巢軒”指中華民族兩個功德顯赫的祖先——有巢氏、軒轅氏(黃帝)帝。這裏以“巢軒”代指遠古之世。
漢語大詞典》註解“巢”釋為堯時的高士巢父
《大辭典》解:“巢燧:指古代的‘燧人氏’和‘有巢氏’ [71] 
張九齡龍池聖德頌》:“巢燧之前,寂寥無紀;書契而後,煥炳可觀。”
《先秦史》雲:“吾國開化之跡,可徵者始於巢、燧、羲、農。 [72] 
《中國民族史》雲:“巢、燧、羲、農,及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等,事蹟較可憑信者,必在距今五千年前後也。” [1]  [58] 
辭海》註釋‘有巢氏’:“傳説中巢居的發明者,相傳遠古時代,他為了避免野獸侵襲,教民構木為巢,居住在樹上,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巢居的情況。” [68] 
淮南子·犯論訓》在談到房屋的發明時説:“古者民澤處複穴, 冬日則不勝霜雪霧露,夏日則不勝暑熱蚊蝱,聖人乃作,為之築土,構木以為宮室,上棟下宇,以蔽風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據《中國古史的傳説時代》和《大中華山西省地理志》記載:“有巢氏誕生石樓山。”
以下古今文獻都有關於有巢氏的詳細記載:《中國經濟史辭典》、《大學歷史詞典》、《中國曆代科技人物錄》、《中國古代建築辭典》、《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上》、《中華文化習俗辭典·文化習俗》、《中華文化人物辭海·文化人物》、《中國歷史辭典·第二冊》《中華文化辭典》、《中外歷史人物詞典》、《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宗教大辭典》、《掌故大辭典》、《古漢語實用詞典》、《老莊詞典》、《中國百科大辭典》、《中國帝王大全》、《中國神話人物辭典》、《中國近現代史及國情教育辭典》、《古漢語常用詞詞典》、《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辭典》、《中國民間文藝辭典》、《古代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大詞典·下冊》、《宗教詞典》、《歷代工藝名家》《中華百科要覽》等。 [73-75] 

有巢氏後人追贈

有巢氏後世影響
有巢氏後世影響(6張)
“有巢氏” [35]  是後世給“發明巢居”的人的追贈。
韓非子》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羣害,而民説(悦)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 按:上列文字摘自《韓非子》。 [62-63] 
太平御覽》“有巢氏”引此文,略見異同。“禽獸眾”作“禽獸多”,“蟲蛇”作“蛇虺”,“民悦之”作“人悦之”。
唐著名詩人陸龜蒙歌頌説:“詞雲太古萬萬古,民性甚野無風期。夜棲止與禽獸雜,獨自構架縱橫枝。因而稱曰有巢氏,民共敬貴如君師。”
李白笑歌行》詩日:“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齊餓死終無成。”這裏“巢”指有巢氏後裔巢父,堯時高士,以巢居聞名。
文化學者林河:“在燧人氏之前,人類都是無名的,所謂‘有巢氏’、‘燧人氏’並不是他們的‘自稱’,而是後人的‘他稱’。”
李紹連華夏文明之源》中對韓非的記述解釋道:“在人類出現的早期,即相當於考古學的舊石器時代,‘構木為巢’也是可信的,不僅因為我國西南的高腳竹樓,近世在菲律賓巴拉望島南部的克諾伊族,有人樹上搭蓋有簡陋的住房,宛如鳥巢。有巢氏’當指居住在樹上的原始人羣。”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館的設計、建造理念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這既表明了當今社會對巢居文明的敬仰,也表明了有巢氏開創巢居文明的偉大功績,對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具有積極和深遠影響。 [24]  [28]  [30]  [33]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指出:“有了人,我們就開始有了歷史。”“人們最初怎樣脱離動物界(就狹義而言),他們就怎樣進入歷史。”人類社會歷史的第一頁是最初脱離動物,而有巢氏的功德具有導引全人類文明進步的劃時代意義。
有巢氏率領大家走出洞穴,引導人類為脱離動物界而邁開了第一步,是覺醒最早的原始人之一。 [1] 
歷史學家姜廣輝指出:“中國古代傳説的‘有巢氏’,大致相當於矇昧時代的低級階段。” [71]  (《論中國文化基因的形成——前軸心時代的史影與傳統》)

有巢氏氏族代稱

紀念有巢氏
紀念有巢氏(6張)
“有巢氏”是巢居發明人的稱號,也是華夏先民所處氏族的代稱。 [29] 
“有巢氏” 因為功德和地位,自然成為中國遠古氏族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的稱號便漸成為氏族的代號。 [65] 
莊子·盜蹠》記載:“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1] 
馬克思指出:“血緣家族是第一個社會組織形式。”(《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
血緣家族(血緣氏族)的出現,是人類從“原始羣”轉變到氏族部落(血緣家庭公社)的重要標誌之一。有巢氏及其子孫代代繁衍,巢湖流域形成以血緣為核心氏族部落中樞及支系部落羣體。
《論有巢氏功德與古巢國演延》:“‘有巢氏’不是神而是個聖人(或者是一個英明的人類羣體)……‘有巢氏’不僅代表着一個原始氏族,也代表着一個歷史時代,代表着中國文明史肇端的典型標識。”
辭海》釋:“有巢氏,傳説中巢居的發明者。相傳遠古時代他為了避免野獸侵襲,教民構木為巢,居住在樹上。反映了中國原始巢居的情況。”
通志·氏族二》載:“巢氏,有巢氏之後,堯時有巢父。”
中國華門(天下第一門),華夏文明的紀念碑。華門頂部的“門祖閣”陳列中華民族的人居始祖、門祖有巢氏,表達對人居始祖有巢氏(暨有巢氏文化)的景仰。 [76]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華夏農耕文化探源——兼論以糧為綱農耕》:“農耕必然與定居相伴 ,以鳥巢為濫觴的木架民居結構於是出現 ,有巢氏與神農氏的時代同步。從此揭開了華夏民族以耕戰為特色的農耕文化長卷。” [77] 

有巢氏時代名稱

有巢氏時期
有巢氏時期(9張)
“有巢氏”是巢居發明人的稱號,也是華夏先民所生息的時代名稱。“有巢氏” 因為功德和地位,自然成為中國遠古氏族的領袖人物,領袖人物的稱號便漸成為他所生息時代的名稱。 [24]  [29]  [78] 
歷史學家徐旭生曾立《有巢、燧人、伏羲女媧神農各氏的來源》專題,對關於有巢氏的史料及歷代研究情況進行綜述和探討,並明確指出:“就當代所能得到的材料去研討,我們可以推斷神農與有巢、燧人為同類,是戰國時的思想家從社會進步的階段而想出來的指示時代的名詞。”
國學大師錢穆:“中國古代歷史傳説,極富理性,切近事實,與並世其它民族追述古史之充滿神話氣味者大不相同。如有巢氏代表巢居時期,燧人氏代表熟食時期,庖犧氏代表畜牧時期,神農氏代表耕稼時期。此等名號,本非古所本有,乃屬後人想象稱述,乃與人類歷史文化演進階段,先後符合。此見我中華民族之先民,早於人文演進,有其清明之觀點與合理的想法。” [39]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認為:“據我們的考察,有巢氏時代的原始人羣並不是生存在這樣的一個樂園;反之,而是生存在一個冰雪皚皚的蒙古高原之原野。”
歷史學家們遂將“有巢氏時代”紀年“無限制”地往前推進,直到中國“傳説時代”的始端——地質時代跨越“更新世”早期和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甚至巢縣人及其文化,直至5萬年前的丁村人及其文化,嗣後才進入“燧人氏時代”。(歷史學家張習孔、田珏主編《中國歷史大事編年·之<中國原始社會年表>》)
《中國遠古史》中,王玉哲將有巢氏納入“狩獵經濟”時代。
中國民族史綱要》的主編陳連開認為有巢氏約為“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晚期。
張豈之主編的《中國歷史·先秦卷》雲:“有巢氏得名於‘構木為巢’,構巢“也是可以作為時代標誌的事業成就”。
陳漢章《殷祝篇》:“‘桀與其屬五百人去,據南巢。’是有巢氏立國之始。蓋其國傳至周初,其後亡在成康之後。”

有巢氏古代尊稱

中國歷史大系表 中國歷史大系表
稱“大”,“大”者,尊也,敬也。古代用“大”於人稱,往往體現德高、位重、輩長之類。
王梓材《世本集覽》載:“古人名號與國,多以‘大’稱者,循蜚紀有大騩氏、大敦氏,因提紀有大巢氏,‘禪通紀’有大庭氏,又黃帝師大填,顓頊師大款,黃帝臣大撓、大隗、大丙……伏羲後有大風,少昊後有大費,諸書稱舜曰‘大舜’,禹曰‘大禹’。” [79] 
稱“巢”,與有巢氏其人築巢之事蹟功德有關。
稱“氏”,這是古代的一種名稱樣式。古文獻中,有關傳説式記載的遠古時代帝王,幾乎一律地都享受這樣的稱謂。 [1] 
路史·前紀九》注引《河圖》説明雲:“有巢氏王天下也,駕六龍、飛麟,從日月,號古皇氏。”
竹書紀年》記:“周武王十三年,巢伯來賓。”
路史·前紀九》注云:“《禮運》所言有巢氏在燧人氏前,《六韜》所敍乃吳英氏之後有巢氏也,而《汲書》所説有巢氏為在夏商間,故《外紀》雲非人皇后有巢氏也。”
呂氏春秋》、《儀禮》、《史記正義》等書中都提到有巢氏。

有巢氏史料記載

莊周説:“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莊子·盜蹠》) [1] 
太平御覽》卷78引《遁甲開山圖》雲:“女媧氏沒,大庭氏王有天下,五鳳異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凡十五代,皆襲庖犧之號。”
韓非説:“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羣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韓非子·五蠧》) [1]  [9]  [22]  [37]  [80] 
遁甲開山圖》記載:“石樓山在琅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藝文類聚》卷十一引)
《林邑記》記載:“蒼梧已南,有文郎野人,居無屋宅,依樹上住宿,食生肉,採香以為業,與人交易,若上皇之人。”(《太平御覽》卷一七二引)
地理學家周去非説;“深廣之民,結柵以居,上設茅屋,下豢牛豕。其所以然者,蓋地多虎狼,不如是,人畜皆不得安,乃上古巢居之意歟”(《嶺外代答》卷四)
路史》記載:“昔載上世,人固多難,有聖人者,教之巢居,冬則營窟,夏則居巢。未有火化,搏獸而食,鑿井而飲。檜秸以為蓐,以闢其難。而人説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1] 
通志·氏族二》載:“巢氏,有巢氏之後,堯時有巢父。” [43] 
國語·魯語上》:“桀奔南巢”。
春秋經》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記載有“楚人圍巢”之事。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雲:“龜字效靈,龍圖呈寶,自巢燧以來,已有此瑞。”其中“巢”即指有巢氏。
明代思想家李贄在《史綱評要》的《三皇五帝紀》“有巢氏”條目中説:“太古之民,穴居野處,與物相友。逮後物始為敵,爪牙角毒,概不足以敵禽獸。未有火化,飲禽獸之血,而茹其毛,取其皮蔽前後。”
佛祖歷代通載》記載:“有巢氏,百代,不記年。” [1] 

有巢氏現代文獻

吳國楨先生在他的《中國的傳統》 列舉四位“值得稍加註意”的中國上古時代的傳説人物:有巢氏、燧人氏、苞犧或伏羲氏、神農氏 [6] 
《中國史話》:“‘有巢氏時代’是中國遠古第一個時代。歷史學家許立羣在1942年描述過中國遠古史狀況,‘曾有過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等事蹟,首先説到有巢氏……。’” [6] 
歷史學家王桐齡則從舊時給先王定諡號的法則思考進去,因時代文化和祖先業績而立號:“太古理想之帝名,往往與文化之發生,有接近之聯絡,有巢氏等古帝王之稱號皆然。此自特別取義也,凡人類初開化之時,莫不欲知其本國文化之所自出,而其時尚無文字記載,乃一依故老之口碑以為憑,中國開之開化始於何人,此初民所急欲知之者也。於是,古之學者,乃造為傳説,以解釋國民之疑惑。曰:上古之時,諸事不備,有聖帝出,教民構木為巢,以避爪牙角毒之害,故曰‘有巢氏’。” [1]  [58] 
《有里程碑意義的文化盛事》:“歷史學家哲學家任繼愈先生説:‘通過史書,我們看到,中國歷史上有許許多多英雄人物,有無數的發明創造……有巢氏,在樹上搭屋,這也很了不起。’”
“巢居”是史前居住習俗。從國外民族資料看,某些熱帶地區,如印度薩姆地區的後進民族、非洲部落樹居、美洲傳統樹屋亞洲杆欄式建築等都是人類“巢居”習俗的延續,“巢居”是人居生活方式的重要存在。
匠學七説 匠學七説
中國歷史大事編年》:“張習孔等歷史學家在介紹有巢氏時特別強調,‘在人類早期,特別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確實經歷過一個時期的‘巢居’生活。’”《匠學七説》中,張良皋將歷史上早期建築分為“中國建築的三原色”:“巢居”、“穴居”、“廬居”。《王雲五大辭典》:“有巢氏,上古偉人,教人造巢居住的方法。” [45] 
《中國民族之過去及未來》:“有巢氏作巢法,蓋當時文化甲於諸族,民智漸啓,中國文明濫觴,實始於斯時。” [45] 
體質人類學》:“朱泓教授説:‘(巢縣猿人)的進步性體質特徵與北京猿人、和縣猿人不同,故巢縣(古稱巢國)人應歸屬於早期智人範疇。’”
明清時期巢縣學者認定有巢氏及其後裔巢父是巢縣人,並認為巢縣(巢國)之名亦源自有巢氏,這種認知見諸縣誌。如康熙《巢縣誌》、雍正《巢縣誌》。
《簡明中國通史》:“歷史學家呂振羽讚美有巢氏構木為巢的偉大創造,説人類至此才從‘日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的狀態中解放出來。” [38]  [42] 
1933年出版的秦仲文所著《中國繪畫學史》認為:“上古時代的人類,文化未開,結繩紀事,有巢氏作木器,繪輪圓螺旋,為古代繪畫的起源。”
中國通史》:“《韓非子·五蠹篇》有所謂‘構木為巢,以避羣害’的有巢氏時代,依據地下發掘,新石器時代大概開始於近一萬年內,在此以前都是舊石器時代。”將有巢氏時代作為中國舊石器時代的第一個時代加以記述。 [37] 
光明日報》2019年5月13日《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特稿之一》——《在中國,文明尋夢是有方位的》:“中原神話傳説包括伏羲文化黃帝文化以及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倉頡后稷的種種傳説,代表了中華政治文明的夢想。” [81] 

有巢氏巢湖傳説

有巢氏遺址考證
有巢氏遺址考證(6張)
著名史學家鄭樵(1104–1162年,今福建莆田人),學術思想主張“仲尼司馬遷會通之法” ,在《通志·三皇紀》雲:“厥初,先民穴居野處,聖人教之結巢,以避蟲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實,故號有巢氏, 亦曰大巢氏。” 鄭樵注重實地考察,在《通志·氏族略》中從姓名學定義得出新的見解:“巢氏,有巢氏之後,堯時有巢父,夏商有巢國,其地在廬江,子孫以國為氏。”
康熙《巢縣志》沿革志進而確載:“羅泌《路史》稱有巢氏。”羅泌(1131–1189年,今江西吉安人),其《路史》記述上古迄兩漢事,考證精賅,保存大量的古代史料和佚聞,堪可採信。 [44]  [65]  [82-83]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和縣猿人遺址、銀山智人遺址和凌家灘遺址相繼發現,巢湖流域被公認為是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打破了長期以來長江和巢湖流域被認為不可能是人類發源地的歷史論斷。 [44]  [82]  [84-87] 
凌家灘遺址自1985年被發現後,通過發掘過程及出土文物分析,足以佐證凌家灘遺址是已存在政、軍、神三權的有巢氏部落中心。 [8]  [18]  [58]  [82-83]  [88-91] 
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編《巢湖》記載:有巢氏“因居巢得名與有巢氏發明巢居有關,而被視為巢湖人。” [44] 
《中華始祖有巢氏論綱》通過當代考古文物考證古今文獻,論證巢湖流域是有巢氏生籍地望。 [5]  [58]  [88] 
2007年,凌家灘遺址第五次考古發掘,發掘領隊張敬國研究員從M23墓葬所出土的300餘件豐富文物分析,墓主人當是聚落中心的神權領袖。在遠古時代,血緣氏族是人類從原始人羣轉變到氏族部落的重要標誌之一,其基本特徵是族民對先祖充滿緬懷心理和崇拜意識。據此足以佐證:凌家灘的先民就是史料所記載的有巢氏,凌家灘遺址就是有巢氏時代的部落中心,有巢氏的生籍地望就在巢湖流域。 [6]  [60]  [88]  [92] 
巢國在《尚書》、《班簋》銘文均有載,直至魯昭公二十四年為吳國所滅。秦於前223年設居巢縣。
學界對《班簋》銘文中的“巢”指今巢湖市一帶沒有太大異議。 [7]  [93] 

有巢氏巴蜀傳説

荊楚之地也流傳著有巢氏的傳説。春秋時期,晉楚交戰,楚共王“登巢車以望晉軍”。這裏的“巢車”,是在八輪車上樹立一根高竿,竿上安轆轤,然後將一個方四尺、高五尺的板屋拉上高竿,用於窺探敵軍動向,如同鳥巢一樣。顯然,這種“巢車”與楚地盛行的巢居文化不無聯繫,古人先在樹上巢居,爾後才有了創造巢車的靈感。
漢代揚雄《荊州箴》曾有“南巢茫茫,多楚與荊”之句,這裏的“南巢”即是荊楚之地,夏代末年,這裏生活着一個叫南巢氏的部落,是夏的同盟部族,夏桀還曾來此避難。後來,南巢逐漸成為荊楚之地巢居民族的通稱。有學者認為,有巢氏可能正是來自於荊楚之地眾多的巢居民族。 [12] 
再或者,有巢氏是來自於巴蜀之地的一個古老部落。宋人羅泌的《路史》有過這樣一條記載:“有巢氏居於 ”。
清人張澍在《蜀典》一書中認為,這個“ 巢”,不是西南夷昆明族,便是一個叫彌牟鎮的地方,而彌牟鎮在新都縣。透過甲骨文,似乎能找到另一條線索。歷史上,周人對一個叫“巢”的小國並不友好,不遠千里派兵征討,似乎有什麼深仇大恨,蜀人與周人也有過節,怪不得在周王朝的青銅器上,巢、連在了一起。
學者譚繼和認為,巢、蜀兩國可能相距不遠,巢國與蜀國相連,它的得名,或許源於部落巢居的傳統。昆明族,彌牟鎮,靠近蜀地的巢國,無不彰顯著有巢氏與巴蜀之地的神秘聯繫。 [1]  [12] 

有巢氏後世考證

有巢氏傳説考證

巢居文明考證
巢居文明考證(9張)
傳説有巢氏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蒼梧。因受鳥類在樹上築巢的啓發,最先發明瞭“巢居”。有巢氏指導人們用樹枝藤條在高大的樹幹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頂都用樹枝遮擋得嚴嚴實實,既擋風避雨,又可防禽獸的攻擊,人們從此不再過那種擔驚受怕的日子。
過去,有學者認為有巢氏出生地是蒼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立都石樓山(今山西呂梁東北)。 [10] 
也有認為有巢氏的生籍在山東,或在山西、內蒙古等地。
漢代緯書《遁甲開山圖》説:“石樓山在琅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藝文類聚》卷十一引)。
通典·卷一八一<廬江郡>》説:廬州之“巢,漢居巢縣也。古巢伯之國。湯放桀於南巢,即此也。”至於有巢氏治都於此,並無實據為憑。以致人們曾存疑問:有巢氏時期連一座像樣的房子都沒有,哪裏會有都城呢。 [60] 
田繼周《先秦民族史》:“有巢氏的傳説,主要反映的是遠古人類居住問題。當時人們與禽獸為伍,以採集為主,巢居穴處。當然,也應指出,傳説中的巢居,已不是從猿變人過程中的巢居了,而是為了避免禽獸蟲蛇,才架木為巢的。” [94] 

有巢氏文獻考證

文物遺蹟考證
文物遺蹟考證(7張)
百家姓詳解》載:“禹帝時曾封有巢氏之後建立巢國(今安徽境內)。在夏、商、週三代,巢國世代為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滅掉巢國,巢國後代公族便以原國名作為姓氏。”
《安徽大辭典》載:“周原出土甲骨有‘徵巢’記載,《西清古鑑》中也有兩件青銅器記載周對巢的用兵。”
呂氏春秋》《儀禮》《史記正義》等書中都提到有巢氏。
張良皋《匠學七説》將歷史上早期建築分為“中國建築三原色”:“巢居”、“穴居”、“廬居”。
國學大師錢穆對《春秋》“楚人圍巢”、“吳滅巢”之“巢”和《史記》之“居巢”之所在特加按語:“安徽巢縣東北五里。” [45]  [79] 
翦伯贊在《先秦史》中將有巢氏歸人類初始時代。他説:“人類最初從獸類中分離出來,就是因為人類知道製造工具、使用工具,開始了勞動創造。所以傳説中之有巢氏時代的原始人羣,他們雖然剛剛帶着自己起源的痕跡,走進中國歷史之矇昧時代的下期,但因為他們已經挺身直軀,站立在大地之上,所以他們也就開始了人類社會之最初的勞動創造。有巢氏時代的原始人羣雖然已經知道製造工具、使用工具,但所謂工具也不過是石塊和木棍而已。這時代的人類之勞動創造,考古學家稱之日早期舊石器時代的文化。”他又在註釋中進一步論曰:“考古學家把舊石器時代的文化,依其製作技術之發達程度,劃分為早、中、晚三期,這與歷史上矇昧時代之下、中、上三時期的社會經濟內容是相適應的。所以特徵為矇昧時代下期之有巢氏時代的文化,是早期舊石器時代的文化。”
中國古代青銅器中有一件蜚聲中外的國寶級器物《班簋》。西周穆王時期毛伯所作。《班簋》銘文中,有“秉、繁、、巢”四個國名,其中的“巢”就是有巢氏後裔所建方國——巢伯國。《班簋》內底銘文198字,這一史料與秀麗的文字在中外考古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論有巢氏功德暨古巢國演延》: “有巢氏”是“聖人”而不是“神祗”,他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第一聖祖。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把“有巢氏”作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來研究,讓整個人類世界進一步領略與讚賞中華文化的深邃性、科學性與創造性。”

有巢氏遺址考證

1973年,在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中,木構建築露頭於第四層中部,出土的木構件總數達一千件以上。正與韓非子所説“有聖人做構木為巢,以避羣害”相吻合。所以有史學家認為“河姆渡人”就是“有巢氏之民”,河姆渡地區就是“有巢氏國”的中心區域。 [69]  [94] 
1994年4月至7月中旬,在河姆渡眷架山進行考古發掘時,從出土文物跡象分析:先民死後屍體用火燒烤後將遺骨放入罐內, 再入土安葬, 帶有“古代火葬” 的形式與《路史》“有巢氏條:民之葬者,於厚衣之薪。焚而瘞之, 不封不植也,掩孤而已。” 的記載相一致。 [38]  [60] 
20世紀80年代,隨着和縣猿人遺址、銀山智人遺址和凌家灘遺址相繼發現,巢湖流域被公認為是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打破了長期以來長江和巢湖流域被認為不可能是人類發源地的歷史論斷。 [44]  [82] 
自1985年凌家灘遺址被發現後,通過發掘過程及出土文物分析,足以佐證凌家灘遺址是已存在政、軍、神三權的有巢氏部落的中心。 [79]  [8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