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月經頻發

鎖定
正常的月經週期頻率為21-35日,如果月經週期<21日,即為月經頻發 [1]  。月經週期頻率為評價月經的臨牀指標之一,月經頻發説明月經週期頻率異常,臨牀上成為異常子宮出血。月經頻發好發於青春期和圍絕經期,頻繁子宮出血可導致貧血、生殖道感染、不孕等問題。
中文名
月經頻發
釋    義
月經週期縮短
對    象
生育年齡的婦女
領    域
醫學

目錄

月經頻發病因

月經頻發的病因複雜多樣,有時可能合併多種因素,難以辨別。月經頻發是異常子宮出血的一種,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將異常子宮出血的病因為為9種 [2]  ,可以根據該分類來探究月經頻發的原因。
①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局部內膜過度生長所致,其病因和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另外和炎症因素也有關,如子宮內膜炎、宮腔異物、宮腔手術等。70%-90%子宮內膜息肉會出現經間期出血、不規則出血等,會被誤以為月經頻發。
②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多發生於30-50歲經產婦,其主要症狀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和痛經。部分患者有經間期出血,如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常出現月經頻發。
③子宮平滑肌瘤
子宮肌瘤為最常見的女性生殖器腫瘤,根據肌瘤生長的位置可分為肌壁間肌瘤、粘膜下肌瘤和漿膜下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常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患者常因經量增多、月經頻發就診。
④子宮內膜惡變和不典型增生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為子宮內膜癌前病變,當子宮內膜發生病變時,常出現不規則子宮流血,患者常誤認為月經頻發就診。
⑤全身凝血相關疾病
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疾病等可引起全身凝血機制異常,導致月經量增多、月經頻發等症狀。
⑥排卵障礙
正常的月經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節,當其發生異常時可引起異常子宮出血,其中也包括月經頻發。青春期女性該軸發育不完善;生育期女性常因多囊卵巢綜合徵、高泌乳素血癥、甲狀腺疾病等影響該軸的正常功能。令愛過度節食、劇烈運動、環境及情緒的突然變化,也可引起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異常,導致月經頻發。
⑦子宮內膜局部異常
主要包括子宮內膜局部炎症、感染等導致的分子機制異常。
⑧醫源性
如放置節育器、不正確的口服避孕藥、盆腔手術等。
⑨其他罕見因素。

月經頻發診斷

根據規律性月經週期頻率<21天即可診斷月經頻發,月經頻發的病因則需結合患者的病史及輔助檢查才能明確。病史主要包括月經史、婚育史及有無相關疾病,常規檢查包括體格檢查及血常規、凝血功能、妊娠試驗、婦科彩超、甲狀腺彩超等,特殊檢查包括內分泌檢查,如基礎體温測定、性激素檢測,必要時行子宮內膜診刮術、宮腔鏡檢查。

月經頻發治療

如合併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病變等,且藥物控制不佳時,需及時手術治療,可選擇子宮內膜診刮術、宮腔鏡手術、腹腔鏡及開腹手術解決器質性疾病。藥物治療常用於排卵障礙性疾病導致的月經頻發,主要目的是調整月經週期、促進排卵、預防子宮內膜癌變。常用的方式為性激素療法,如週期性孕激素(地屈孕酮、醋酸甲羥孕酮等)撤退法、口服避孕藥(優思明、優思悦、達英等)、雌孕激素聯合療法(克齡蒙等)。有避孕需求的女性還可選擇具有藥物緩釋功能的宮內節育器,如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
參考資料
  • 1.    謝幸,孔北華,段濤,等.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333
  • 2.    Fraser IS,Critchley HO, Broder M, et al. The FIGO recommendations onterminologies and definitions for normal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J].Semin Reprod Med,2011,29: 383-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