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月桂子

(植物)

鎖定
月桂子是神話中的奇樹,另外有一種中藥材名稱為月桂子,為樟科植物月桂的果實。
別    名
月桂實
中文學名
月桂子
拉丁學名
fruit of Grecian Laurel
植物界

月桂子植物簡介

神話中的奇樹。
月桂峯,在(杭州)武林山,(僧)遵式《月桂峯詩序》去:“想月中桂子,嘗墜此峯,生成大木,其花白,其實丹。”一説雲,天聖中天降靈實於此山,將如珠璣,識者曰:“此月中桂子也”
輿地紀勝》卷二
垂拱四年三月,桂子降於台州臨海縣界。
唐封演《封氏見聞記》卷七
白居易《東城桂》詩自注説: “舊説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

月桂子月桂子.1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Yuè Guì Zǐ
【別名】月桂實(《國藥的藥理學》)。
【來源】為樟科植物月桂的果實。
【原形態】
月桂(《本草拾遺》),又名:老利兒。
常綠喬木,高可達9~12米,樹皮黑褐色。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約6~11釐米,寬2~4釐米,先端鋭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稍波狀,反捲,深綠色,破碎後有清香;葉脈羽狀,兩面隆起;葉柄長約1釐米,紫色。傘形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直徑3~4毫米,黃色,總花梗長約1釐米,梗基有總苞;雄花花被片4,倒卵形,先端鈍圓;雄蕊12,每輪3數排列,花葯內向瓣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頭短,稍成頭狀。漿果橢圓形,暗紫色。花期4月。
【生境分佈】分佈浙江、江蘇、福建、台灣等地.常栽培於庭園。
【性狀】乾燥果實呈卵圓形,幾為黑色,長至15毫米,頂端略尖,有柱頭的殘基;表面平滑而帶光澤,具粗皺紋。果皮薄而脆,內有種子1粒,其種皮緊貼於果皮的內壁,胚通常呈類棕黃色,內有子葉2枚。子葉氣味芳香,味苦,果皮香氣略遜,但味較苦。
【性味】《綱目》:辛,温,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治小兒耳後月蝕瘡,研碎敷之。
②《國藥的藥理學》:煎汁,可為誤食河豚魚的解毒藥。
③《中國藥植圖鑑》:治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外用:研末摻。

月桂子月桂子.2

月桂子基本信息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Yuè Guì Zǐ
【英文名】fruit of Grecian Laurel
【別名】月桂實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月桂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urus nobilis L.
採收和儲藏:9月果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月桂子原形態

常綠喬木,高可達9-12m,樹皮黑褐色。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約6-11cm,寬2-4cm,先端鋭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稍波狀,反捲,深綠色,破碎後有清香;葉脈羽狀,兩面隆起;葉柄長約1cm,紫色。傘形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直徑3-4mm,黃色,總花梗長約1cm,梗基有總苞;雄花花被片4,倒卵形,先端鈍圓;雄蕊12,每輪3數排列,花葯內向瓣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頭短,稍成頭狀。漿果橢圓形,暗紫色。花期4月。

月桂子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原產於地中海一帶。
資源分佈:分佈浙江、江蘇、福建、台灣、四川、雲南等地。

月桂子栽培

⒈生物學特性 喜光,稍耐陰,在温暖濕潤氣候中生良好,萌芽力強,亦耐乾旱,經受短期-8℃低温未見凍害,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微鹼性均能適應,而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最好。
⒉栽培技術 用扦插繁殖為主,亦可種子繁殖。扦插繁殖:硬枝扦插在3月中下旬進行,選取去年秋梢作插條,長約7-8cm,插後遮蔭,成活率約60%左右。軟枝帶葉扦插,遷當年新枝,留2片葉子,在6-7月進行,插前先搭好蔭棚,深插4-6cm,充分澆水,遮蔭保濕,只需早晚稍見陽光,40d可生根,成活率90%以上,冬季用塑料薄膜拱棚防寒。第2年分栽。播種育苗,9月要種,帶果皮陰乾後沙藏,播前用50℃温水浸種2min,再用冷水浸種24h,取出晾乾,可促使種子提早發芽。春季播種,條播行距15cm,覆土厚度2cm,上蓋草,5月發芽出土,及時搭棚遮蔭,春季3-4月帶土球移栽。
⒊田間管理 移栽經幾日遮蔭緩苗後,轉入正常田間管理,每年追肥2-3次,結合澆水,鬆土除草,促苗生長。
⒋病蟲害防治 紅蠟介殼蟲,噴灑馬拉松800倍液。

月桂子性狀

性狀鑑別 果實卵圓形或橢圓狀球形,長達1.5cm,頂端略尖,有花柱殘基。表面棕色或黑棕色,平滑而帶光澤,具粗皺紋。果皮薄而脆,內有種子1粒。種皮緊貼於果皮的內壁,胚通常類棕黃色,有淡棕色子葉2枚。子葉氣芳香,味苦;果皮香氣略遜,但味較苦。

月桂子化學成份

果實含芳香油1%。乾果含脂肪44.1%,其中含有月桂酸(Lauric acid)1%、棕櫚酸19%、油酸56.6%、亞油酸21%、亞麻酸2.5%。果仁含脂肪26.3%,內含月桂酸45.1%、棕櫚酸3.8%、油酸28%、亞油酸23.1%。種子含蛋白屬谷朊類和球朊類。葉含芳香油0.3-0.5%(可以高達1-3%)。主要成分是芳樟醇(Linalool)、丁香油酚(Eugenol)、牻牛兒醇(Geraniol)、1,8-桉葉素(Cineole)、松油醇(Terpineol)、乙酰丁香油酚(Acetyleugeno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α-蒎烯(α-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等。尚含倍半萜內酯大牻牛兒內酯(Germacranolide)和芸香甙。樹皮和樹幹含生物鹼黃肉楠鹼(Actinodaphnine)和無根藤鹼(Launobine)。

月桂子其他信息

【藥理作用】揮發油有抗真菌作用。國外月桂膏外用,治風濕、麻痹、感冒等,還可用以促進流產。
【性味】辛;温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解毒;殺蟲。主風濕痹痛;河豚中毒;疥癬;耳後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各家論述】
⒈《本草拾遣》:治小兒耳後月蝕瘡,研碎敷之。
⒉《國藥的藥理學》:煎汁,可為誤食河豚魚的解毒藥。
⒊《中國藥植圖鑑》:治疥癬。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