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會計目標理論

鎖定
會計目標理論是會計行為主體理論的基礎,又是會計方法理論的指南。會計目標應主要轉為:關心企業人力資本擁有量及其能力的增長,反映企業人力資源價值量的大小,體現人力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之基石。長期以來會計目標理論存在着決策有用觀與受託責任觀之爭,但是理論界和各國會計準則制訂機構日益形成一種融合思潮。
中文名
會計目標理論
所屬學科
會計學

目錄

會計目標理論框架

1.決策有用觀的缺陷。
(1)基於決策有用觀.FASB認為財務會計要素的重要特性是“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但是在會計確認與計量時卻強調權責發生制比收付實現制好.以歷史成本為主導的計量方法“將繼續被應用”。有關資產的定義和計量是這方面的最顯著例子。決策有用學派將資產定義為“未來的經濟利益”,但是資產計價卻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這顯然是一個邏輯矛盾,即如何從立足於未來的決策有用性推導出基於過去的歷史成本計量。矛盾的起因在於“未來現金流量”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歷史成本相對客觀且容易獲得,因此理論屈從於現實的結果導致了決策有用觀的第一大缺陷。
(2)上述不足直接導致了決策有用觀在信息質量特徵選擇上的矛盾。決策有用學派強調相關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首要特徵,因此其認為財務會計應提供未來經濟利益等信息,但是出於會計計量困難的考慮,卻又不得不用可靠的歷史成本來計量未來的經濟利益。那麼,在理論上優先的相關性在實際操作中只能讓位於可靠性。
(3)決策有用學派將“對決策有用”具體化為“提供有助於評估主體未來現金淨流量的數額、時機和不確定性的信息”,這個命題是否為真尚待進一步證實。這一命題是在美國Trueblood委員會報告中提出的。儘管Trueblood委員會確實進行了大量的調查,但是其結論的嚴密性仍不能肯定。這是因為:其一,Trueblood委員會報告主要調查的是非常重視現金流動的房地產公司.雖然現金流對任何一個公司都很重要。但是作為財務會計概念結構論鋪墊的Trueblood委員會報告所做的調查是不全面的,所以説這一命題是否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令人質疑;其二,Trueblood委員會報告產生於2O世紀7O年代,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環境在這一時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以此為背景形成的決策有用的財務會計目標的有效性也是值得懷疑的。 [1] 

會計目標理論完善

2.財務會計目標的現實選擇。如何彌補決策有用觀的缺陷以及如何完善以此為基礎的財務會計概念結構已成為決策有用學派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筆者認為,財務會計目標的現實選擇應該是將兩大學派的觀點融合,即將受託責任和決策有用均作為財務會計目標納入財務會計理論體系之中。其實.早在1966年美國會計學會(AAA)發表的<基本會計理論説明書>中就提出了會計應當為達到如下目的而提供信息:
①對有限資源的利用做出決策;
②有限地管理和控制一個組織的人力資源與物資資源;
③記錄與報告資源的受託責任;
④促進會計主體履行社會職能並控制此種資源。該文件首次將會計定義為一個信息系統,並且將該系統的目標定位於決策有用和受託責任。
通過前文對兩大學派觀點的比較不難發現,受託責任與決策有用兩者之間並非完全對立而不可調和,這兩者同為兩權分離的產物。受託責任觀下財務會計為委託人提供管理資源和受託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隨着市場經濟、資本市場的發展.委託人的範圍拓展為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等。這時受託責任仍然存在,同時財務會計還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説,受託責任為第一目標,決策有用為第二目標。我國《公司法》規定,普通股股東的權利之一是對公司賬目和股東大會決議的審查權,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享有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權利。股東作為資源的委託人當然需要了解受託資源經營和財務狀況,因而受託責任自然也就成為財務會計的基本目標之一。
將受託責任納入財務會計概念結構可以部分地解決其邏輯矛盾問題。由受託責任可以合乎邏輯地推導出權責發生制會計確認原則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以受託責任和決策有用為目標順理成章地解決了可靠性與相關性的順序問題,即可靠性先於相關性。這是因為不可靠的信息不可能與決策相關,不可靠的信息很難增強決策的正確性。當然,對於眾多的信息使用者和多樣化的信息用途而言,以可靠性為代價獲取相關性也是無可厚非的。
參考資料
  • 1.    李孝林,會計基本理論比較,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年,第1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