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會計工作科學化

鎖定
會計工作科學化是指會計部門為完成會計任務而按照具有客觀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先進性要求進行的會計工作。它不僅是會計工作現代化在規範化的同時,或在規範化的基礎上的需要,也是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會計工作科學化的要求,是客觀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先進性。會計工作的科學化,是求在會計工作規範化的同時,或在其基礎上逐步來實現,使會計核算、會計管理和會計事務的各種工作在整體上都具有客觀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先進性,以便發揮會計工作的積極作用,更好地完成會計工作任務。 [1] 
中文名
會計工作科學化
原    則
堅持以人為本
重    點
建立科學合理
核    心
注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在會計規範制定與會計理論研究中注重人的因素,以會計人為本,實現會計發展中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會計工作改革,主要體現在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逐步建立綠色會計體系;全面建立審計質量控制體系,這是會計工作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要求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更加自覺地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實現社會全面發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藴含着深遠的理性思考,彰顯出鮮明的時代特徵。
面對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投資者、管理者和社會公眾對會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會計信息不但要真實、準確、全面地反映國民經濟運行勢態,而且要成為經濟管理部門重要的決策參考信息。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國民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可以説,會計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會計事業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機遇和挑戰並存。科學發展觀之於會計,就是要求我們在會計規範制定與會計理論研究中注重人的因素,以會計人為本,實現會計發展中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性。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行會計工作改革,是會計工作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在會計工作中,要全面吸收科學發展觀的精髓,並貫徹到實際的操作過程中。
1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會計隊伍建設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同時也意味着我們的社會經濟主體要發揮更大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既要真正體現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又要正確處理好人的自由權與自然、知識和資本的關係,處理好人文精神和制度建設的關係。落實到會計管理工作上,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與專業技能的提高,注重會計管理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要轉變人才觀,建立以人才資源為中心的人事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各層次會計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人才的入口上要嚴把入口關,在隊伍的培養上要實行以職業道德、政治思想和專業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強制培訓和終身教育制度,實現知識結構、道德觀念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為推進會計改革與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一整套科學的人才儲備機制、激勵機制和進退機制,使優秀人才脱穎而出。
在當前形勢下,會計人員新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會計誠信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誠信是會計人員的安身之本、立業之基,是會計人員公正執業的首要資格條件。我們一定要善於在市場經濟發展大局中找準位置,加強培育會計執業人員的品質。要積極探索出一條科技含量高、信息質量好、會計人員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的會計改革新路子。
2堅持可持續發展,逐步建立綠色會計體系
隨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人們逐漸認識到,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資源等作為代價,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數字的積累,更重要的是社會進步的綜合評價。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目標的影響下,經濟理論發生了深刻變化,新的經濟理論迅速發展,一改過去單一追求經濟利益的方式,而轉變為追求三個目標的平衡發展:①經濟利益,GNP增長和區域社會發展不因世代更替而衰減;②社會利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③環境利益,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動態關係。也就是説,企業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無償和無節制地開發自然資源;同樣,企業亦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因為,資源和環境不僅是當代人,也是子孫後代共同賴以生存的條件和財富。為順應這種形勢,在國外會計行業誕生了“環境會計(綠色會計)”和“社會責任會計”的新會計理念。
在20多年來趕超動力驅動下,我國經濟基本上是走一條靠高投入實現數量和規模擴張之路,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複建設,產業結構趨同,生產能力過剩,造成了稀缺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導致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重產值、輕發展、重速度、輕質量,以犧牲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以當代人生存和發展來損害後代的利益為代價的老路目前已難以為繼,轉變增長方式已刻不容緩,必須強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和諧、持續發展。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我國發展綠色會計是當務之急。
綠色會計是會計學、環境科學、現代經濟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相互結合,運用一定的方法,以貨幣單位、實物單位計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反映、報告和考核企業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等成本價值,平衡人工資本和自然資本,全面反映自然資本和企業社會效益的一門新興會計科學。綠色會計是在修正傳統會計基礎上產生的,由於傳統會計核算辦法未將環境資源列入資產核算,對於企業成本只計算人造成本,造成企業對社會資源的無償佔用和污染。客觀上,鼓勵企業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獲取本企業利益而忽視企業的社會環境效益。而綠色會計突出核算企業自然環境成本,在提高企業自身直接效益的同時,更注重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全面監督反映經濟利益、社會利益、環境利益是綠色會計的重要內容。綠色會計的基本內容大體可分為三部分:自然資源消耗成本、環境污染成本和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及產生的社會環境代價評估。同時,也包括對國家經濟發展宏觀決策的評估。
我們一要促使企業形成環境責任的道德理念,充分認識綠色會計在建立健全中國綠色信息公開化制度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二要建立科學合理、系統完整並符合國情的企業綠色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三要建立完整的綠色會計信息系統和企業綠色報告信息披露制度;四要設計與制定可操作性的綠色會計準則。3堅持與時俱進,全面建立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審計工作是保證各級政府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和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把國家和人民的錢管好、用好的一個重要關口,是保證資金使用效益、搞好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保證各級政府和部門真正做到廉潔高效的一個重要手段。審計實踐表明,經濟越發展,審計監督職能越要加強,尤其是在當前經濟轉軌時期,違反財經法規、做假賬、會計資料失真以及許多消極腐敗、損失浪費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情況下,審計監督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負有神聖而光榮的職責。審計工作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打造誠信社會,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審計工作要科學合理安排審計項目,進一步深化預算執行審計、專項資金審計、企業審計,積極探索經濟責任審計,圍繞當地黨政中心工作開展審計監督。要在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的基礎上着力向效益性審計延伸,注重從機制、體制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從而在更高水平上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有效促進被審計單位科學規範管理資金,確保政府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落到實處。
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和強化審計監督。對每一個審計事項,都要看其是不是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市場經濟秩序的規範,是不是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是不是有利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堅持全面、辯證地看問題,善於運用監督檢查、綜合評價、調查研究等手段,及時發現機制、體制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真實可靠數據,全面提升審計工作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水平。審計機關應遵循科學發展觀,建設綠色審計制度,依法獨立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監督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真實、合法的行為,保障綠色會計制度的科學性和順利實施。
綜上所述,科學發展觀為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它要求經濟發展以生態良性循環為基礎,而不再以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浪費為代價;要求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一背景下,對環境會計報告、環境審計報告、人力資源會計報告,特別是將一國經濟視同一個企業一樣,通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錶等來反映其活力情況和發展前景等都成為必然和必需。
參考資料
  • 1.    於玉林主編.會計大百科辭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04:第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