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會寧縣

鎖定
會寧縣,甘肅省白銀市轄縣,位於甘肅省中部,白銀市南端,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5°24′-36°26′、東經104°29′-105°31′之間,總面積6439平方千米; [1]  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屬中温帶半乾旱氣候 [67]  。截至2018年,會寧縣下轄24個鎮、4個鄉。 [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會寧縣常住人口401581人 [65] 
會寧縣素有“秦隴鎖鑰”之稱,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設置祖厲縣,已有2100多年的建縣歷史。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勝利會師,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 [3] 
2020年,會寧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2.47億元,同比增長4.3% [66] 
中文名
會寧縣
外文名
Huining County
別    名
粟州
會州
鳳城
行政區劃代碼
620422
行政區類別
縣級行政區
所屬地區
甘肅省白銀市
地理位置
甘肅省中部
面    積
6439 km²
下轄地區
24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會寧縣會師鎮延安街7號
電話區號
0943
郵政編碼
730700
氣候條件
中温帶半乾旱氣候
著名景點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
桃花山
鐵木山
郭蝦蟆城遺址
車牌代碼
甘D
地區生產總值
72.47 億元(2020年)
方    言
中原官話—隴中片 [7] 
縣委書記
魏列海
縣    長
郝 明
特    產
會寧羊羔肉、會寧砂田西瓜、會寧良穀米、會寧穀子
人    口
401581(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會寧縣歷史沿革

會寧縣地名來歷

會寧縣城
會寧縣城(26張)
祖厲縣是會寧縣之古稱,有西漢安定郡東漢武威郡屬祖厲縣之別。最早見諸史冊記載的是《漢書·地理志》,在安定郡之條目下有:“武帝元鼎三年置,户四萬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萬三千二百九十四,縣二十一,”內有“祖厲,莽曰鄉禮”的記載。
後漢書·郡國志》武威郡條目下有:“祖厲故屬安定”的記載。可見祖厲建縣悠久。而西漢、東漢之祖厲縣城具體建在什麼地方,方誌界尚有爭論。1994年版《會寧縣誌》依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守忠之説,認為西漢祖厲縣城在靖遠河靖坪,東漢祖厲縣城為縣南十里鋪窩鋪漢古城;2007年版《會寧縣誌》載《漢祖厲縣城考》(李志中、萬全琳)認為西漢祖厲縣城在頭寨子鎮馬家堡村河坪;東漢祖厲縣城在郭城驛鎮大羊營。
會州、西會州、新會州3州名均為會寧縣歷史沿革中的名稱,其中會州之名使用年代最長,1000年左右;西會州、新會州二州名分別使用14年和10年。公元1214年前後則3州治所在今靖遠縣轄境,此後便遷至-今會寧轄境。 [8] 

會寧縣建置沿革

  • 遠古時期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禹貢》中屬雍州。殷、周為西羌所居。戰國至秦屬北地郡
  • 兩漢三國
兩漢時,地居“絲綢之路”北線,用兵河西孔道。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祖厲縣(祖厲音嗟賴,以祖厲河而定名),屬安定郡,治所在今縣北郭城驛鎮,有祖厲縣故城遺址。公元前一一二年,漢武帝西巡到此。《漢書·武帝記》載;“(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疇,遂逾隴,登崆峒,西臨祖厲河而還”。
王莽篡漢,改祖厲縣為鄉禮縣,東漢初,廢鄉禮,復為祖厲縣。安帝永初五年(前111年),遷縣治於今會寧縣會師鎮南十里鋪村窩鋪村民小組厲河之濱,屬涼州刺史部武威郡。
三國時屬魏地,隸武威郡。
魏晉以來,會寧之地陷於荒蕪。西晉初廢祖厲縣。惠帝永寧元年(301年),涼州刺史張軌在涼州(今武威)近側另設祖厲縣,後遷縣於郭城驛故地。
東晉十六國時,祖厲縣前後隸屬前涼前秦後涼後秦西秦5個政權。
南北朝時,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改祖厲縣為祖居,遷址平涼境內,後在今靖遠縣境內置會寧縣,為“會寧”縣名之始。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周太祖為西魏相時,置會州會寧縣,治所在今靖遠縣東北。《元和志》載:“後周太祖為西魏相,來巡,會師於此,土人張信謦資犒軍,太祖大悦,因置州以會寧為名”。“周太祖置會寧縣,屬會州。”會寧縣自西魏得名,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北周屬高平郡烏蘭縣。隋屬平涼郡會寧縣。
  • 隋唐時期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設會寧鎮,開皇十六年(596年)又復為會寧縣,屬平涼郡,後改涼川縣
屬會州會寧郡,所轄會寧、烏蘭二縣。貞觀八年(634年)改會州為粟州,同年又複名會州,屬關內道。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會州為會寧郡。代宗廣德元年(763年)陷於吐蕃,更名“汝遮”。
  • 宋代
屬會州敷川縣。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党項人克會州,地屬西夏。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收復會州,屬熙河蘭會路。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築起會州新城(即今郭蝦蟆城)。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縣。宣和中(1120年)嘗置刺羌城於今翟家所鄉張城堡村,時稱“甘泉堡”。
  • 金元明清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於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寧縣(今張城堡西寧古城)。至此,今會寧縣境內同時有兩縣(敷州、西寧)、一州(會州)。
屬會州保川縣。又置西寧縣,屬秦州,治所在今翟家所鄉張城堡村,有西寧故城遺址。金宣宗貞祐四年(1216年)十月,升西寧縣為西寧州,仍屬會州,後又降州為縣。宣宗興定四年(1220年),西夏佔會州。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復會州。
元順帝至正七年(1347年),並縣入州,屬鞏昌路,隸陝西行省;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會寧地震嚴重,“詔改會州為會寧州”。
蒙古太宗(孛兒只斤·窩闊台)八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會州。元初,遷會州治所於西寧縣。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並西寧縣入會州。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詔令改會州為會寧州。
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會寧縣,隸陝西布政司鞏昌路。會寧縣名從此沿用,歷經明、清兩代,已有600多年曆史。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隸鞏昌路。
清初隸鞏昌府
  • 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截府留縣,改屬蘭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甘肅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長征會寧會師期間,曾建縣蘇維埃政權;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改屬甘肅省第九行政檢察專員公署(治所臨洮)。
  • 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8月22日,成立會寧縣人民政府,設會寧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22日,會寧分區易名定西分區,會寧為其屬縣;1985年8月1日,會寧縣改隸白銀市至今。 [9] 

會寧縣行政區劃

會寧縣區劃沿革

會寧縣政區地圖
會寧縣政區地圖(1張)
1950年代初,全縣有5個區,81個鄉。1957年,陸續撤併為3區、1鎮、29鄉。1958年,建立10個人民公社。
1961年,人民公社曾增加到40個。1965年,合併成20個人民公社、1個城關鎮。1969年,城關鎮撤銷併入城關人民公社。
1973年,增設王廟、侯川、太平、青江、馬路、草灘、掌裏、土木、新莊、塬邊10個人民公社。1976年,增設白塬人民公社。1979年,增設柴門人民公社。
1980年恢復城關鎮。1983年7月,撤社建鄉,城關鎮更名會師鎮(因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而得名),全縣共建鄉32個、鎮1個。
2000年8月,撤銷郭城驛鄉,設立郭城驛鎮。2001年9月,撤銷河畔鄉、頭寨子鄉,設立河畔鎮、頭寨子鎮。
2005年1月,撤銷桃花山、王家廟、塬邊、掌裏、青江驛5個鄉,2005年9月,全縣轄6個鎮、2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284個村、6個社區、2039個村民小組、29個居民小組。 [10] 
2014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4〕154號)批覆同意:撤銷柴家門鄉、侯家川鄉,設立柴家門鎮、侯家川鎮。 [88] 
2015年,省民政廳(甘民復〔2015〕2號)批覆同意:撤銷中川鄉、漢家岔鄉、劉家寨子鄉、白草塬鄉、大溝鄉、四房吳鄉、老君坡鄉、平頭川鄉,設立中川鎮、漢家岔鎮、劉家寨子鎮、白草塬鎮、大溝鎮、四房吳鎮、老君坡鎮、平頭川鎮。調整後,全縣轄16個鎮、1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88] 

會寧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會寧縣下轄24個鎮、4個鄉,會寧縣人民政府駐會師鎮。 [11]  [60] 
會寧縣行政區劃一覽表
行政區劃代碼
名稱
下轄區域
620422100
8個居委會:東山根社區、桃花山社區、會師門社區、廣場社區、校場社區、枝陽社區、月牙堡社區、鐘鼓樓社區。
8個村委會:高家莊村、南十里鋪村、西巖山村、南家咀頭村、范家灣村、東河村村、稍岔村、蒲杏村。
620422101
5個居委會:新城社區、清涼社區、古城社區、祥和社區、園藝場社區。
11個村委會:紅堡子村八百户村、郭城驛村、扎子塬村腰井村、新堡子村、黑虎岔村、大羊營村、小羊營村、葉家灘村、馱營村
620422102
1個居委會:古鎮社區。
9個村委會:河畔村、中灘村、馮家堡村、兩迎水村、車家川村、李家塬村、任王家村、半岔村。
620422103
1個居委會:祥麟苑社區。
15個村委會:三百户村、共豐村、小寨子村、成牟家村、頭寨子村、牛家河村、馬家堡村、中灣村、香林山村、牛門洞村、塬邊村、八岔村、坪岔村、雙坪村、老鴉村。
620422104
13個村委會:興平社區村、聯坪村、萬溝坪村、金堂鎮村、牛家坪村、太平店村、何家川村、大山頂村、青江村、賈鋪村、大山川村、蘇家峴村、代家灣村。
620422105
1個居委會:甘潤苑社區。
12個村委會:鍾家岔村、五十里鋪村、東岔村、河西坡村、甘溝驛村、大窯村、六十里鋪村、修家岔村、田家坪村、袁岸岔村、吉酉岔村、田家岔村。
620422106
1個居委會:齊靳社區。
7個村委會:侯家川村、白顧村、葛家灘村、古道岔村、邢郡村、下川村、蘆河村。
620422107
4個居委會:西雁社區、寨子社區、金灣社區、二十鋪社區
11個村委會:雞兒咀村、小西岔村、北二十里鋪村、何家門村、陽坡家村、柴家門村、樊郭去村、寶川岔村、寺南岔村、孫家去村、馮嚴村。
620422108
1個居委會:甘泉社區。
12個村委會:花兒岔村、楊家山村、趙家岔村、漢家岔村、大莊村、細岔村、南灣村、陰山村、雙廟村、王馬山村、荊家坪村、塔寺岔村。
620422109
1個居委會:匯鑫源社區。
12個村委會:劉家寨子村、李家寨子村、二塬村、寨柯村、甜水井村、後溝村、斜溝村、袁家塘村、後灣村、李塬村、張家灣村、陳家莊子村。
620422110
1個居委會:興塬社區。
8個村委會:九百户村、二百户村、窟坨村、西坡村、上樹兒王村、景家莊村、北劉家村、總堡村。
620422111
1個居委會:寶川社區。
14個村委會:新坪村、劉溝裏村、宋家坪村、大溝村、厙家去村、郭家莊村、王家集村、通安城村、張家窪村、莊灣村、掌裏村、韓家岔村、北山村、孟家窯村。
620422112
1個居委會:南張社區。
10個村委會:劉家灣口村、范家溝村、四房吳村、大南岔村、坡裏張家村、三房吳村、大房吳村、小南岔村、藺家灣村、朱槽溝村。
620422113
1個居委會:南峪川社區。
10個村委會:梁家堡村、高廟村、高陵村、中川村、大墩村、老鴉岔村、三條峴村、化合村、王家磨村、糜岔村。
620422114
1個居委會:文星社區。
13個村委會:老君坡村、雷保岔村、高石崖村、文家岔村、謝家岔村、陽趙村、窵岔村、謝家埂子村、方家坡村、河口村、沙家寨子村、柳家岔村、張家川村。
620422115
9個村委會:馬蘆刺咀村、平頭川村、青龍山村、李家灣村、任家灣村、雙頭岔村、張家咀村、柳樹溝村、萬家去村。
620422116
10個村委會:南門川村、郝家川村、梁莊村、窯溝村、金灘村、荔家峽村、慢灣村、沈家窪村、馬家岔村、線家川村。
620422117
1個居委會:佳旭社區。
12個村委會:楊崖集村、東陽村、罐子峽村、劉家咀村、魏家岔村、厙家河村、紅土坡村、隴西川村、王家灣村、姚家坡村、邢坪村、北坪村。
620422118
1個居委會:平政社區。
12個村委會:翟家所村、觀音廟村、張城堡村、六房岔村、高咀村、新智村、焦家河村、陳家崖灣村、夏陽村、張家岔村、塬坪村、杜家大灣村。
620422119
1個居委會:昌富社區。
8個村委會:雲台山村、苟家峴村、谷地場村、東西坡村、袁家咀村、袁家坪村、周家灣村、韓家集村。
620422120
6個村委會:蘇家堡村、安家坡村、土門峴村、楊家峴村、張家門村、張家溝村。
620422121
1個居委會:劉家灣社區。
9個村委會:新塬村、上塬村、楊家河壩村、老莊河村、常家坪村、楊家坪村、孟家塬村、東塬村、甘岔村。
620422122
7個村委會:油房溝村、麥李家村、孔家寨子村、斷峴村、殿坪村、楊家川村、姚家岔村。
620422123
8個村委會:鞏昌衞村、杜家峴子村、新莊村、寺寨村、中窵村、楊趙家村、楊家岔村、泉坪村。
620422202
13個村委會:新添堡村、道口村、彭家灣村、澇池溝村、炭山溝村、河窪村、回河村、蘆岔村、沙家灣村、大寺村、三合村、三岔村、苦水岔村。
620422204
10個村委會:黨家峴村、新民村、梁家河村、毛家坪村、呂堡村、上秀村、廟兒岔村、楊家灣村、磚井村、大寨子村。
620422213
11個村委會:苟家川村、蘆子坪村、八里灣村、大水岔村、復興村、團結村、旮旯村、富家岔村、百户村、陳家去村、李家灣村。
620422225
6個村委會:紅灣村、程家塬村、馬家塬村、十百户村、中莊村、上溝村。

會寧縣地理環境

會寧縣位置境域

會寧縣位於甘肅省中部,白銀市南端,地處北緯35°24′至36°26′、東經104°29′至105°31′之間。東依靜寧縣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海原縣,南與通渭縣毗鄰,西靠安定區榆中縣,北與靖遠縣平川區相鄰。總面積為6439平方千米。 [12] 

會寧縣地質地貌

會寧縣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帶,土地構造複雜,多以變質岩和花崗岩為基底,其上廣泛沉積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系黃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羅系和白堊系地層。
會寧縣整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全縣以祖厲河為基幹,分佈樹枝狀溝壑,遍佈“V”形深谷。平均每平方千米土地便有1.07千米的溝壑。總體南高北低,東北角、中西部有海撥2200米的山塬和峯巒。南部、中部為山地,多屬黃土堆積侵蝕長梁、梁峁地貌;北部多為川、塬地,為梁峁頂面殘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溝谷地階地貌。其地貌大體可分:
黃土堆積侵蝕長梁、梁峁地貌:此地貌在縣內廣泛分佈。梁呈長條形,頂不寬,坡梁長,坡面大,坡度15—25度,多數被現代槽狀沖溝切割 ,溝頭為“掌地”,在中部有少數呈山間盆地地貌。侵蝕嚴重地區,梁峁並存,峁頂面積不大,四周斜坡在10度左右。峁梁相接者梁身不長,為溝谷深切,黃土堆積較厚。
黃土堆積侵蝕梁峁頂面殘塬地貌:此地貌分佈在縣境北部祖厲河、關川河兩側,海拔1700—2200米。有白草塬、扎子塬、李家塬等八塬典型峁頂殘塬,塬面坡度平緩,一般在5—10度之間。塬緣到谷底切割較深,坡面高且陡,塬面為塬地,溝谷為溝壩地。
河谷平塬地貌:此地貌分佈於祖厲河及其支流祖河、厲河、關川河、土門峴河兩側,為寬窄、長短、高低各異的三級河谷階地,呈樹枝狀嵌入梁峁丘陵之間。海拔1400—1800米。郭城川、城川、甘溝川等七川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牀1—3米的一級階地為河灘,寬數米至數百米,為排洪區;高出河灘10—30米的二級階地為川地,地勢平坦,寬數百米至3千米;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級階地為坪台地,斷續分佈於川道兩邊。階地多由第四級沖積、洪積物組成,黃土層厚,土質較好。 [13] 

會寧縣氣候

會寧地處西北內陸,屬温帶季風氣候帶的西北邊緣部,地介亞熱帶、暖温帶、中温帶、青藏高原四個氣候區和半濕潤、半乾旱、乾旱三個乾濕區的交匯區。加之地形東南高而閉塞,西北低而開闊,夏季暖濕氣流北上困難,冬季乾冷空氣長驅無阻,故氣候温涼乾燥、南北差異大,降水少且分佈不均勻,年際變率較大,年內四季分明,日照時數較長,蒸發強烈,無霜期較短,乾旱、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繁,成為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 [14] 
年降水量267.1毫米,年平均氣温9.2℃,年極端最高氣温34℃,極端最低氣温-23.3℃,地面平均温度12.4℃,年無霜期154天。 [13] 

會寧縣水文

會寧縣主要河流有祖厲河葫蘆河清水河等三條。
祖厲河,黃河上游支流。位於中國甘肅省中部,蘭州市東側。源出會寧縣南華家嶺,北流經會寧縣、靖遠縣入黃河。因流域地層含鹽鹼較多,水味苦鹹,故又稱苦水河。河水含沙量較高。
葫蘆河,是渭河一條較大的支流,古稱瓦亭水、隴水。因河牀狹窄多曲折,形似“葫蘆”得名。發源於寧夏西吉縣與海原縣交界處的月亮山南麓,向南流經西吉靜寧秦安, 在天水三陽川與渭河交匯,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 [13] 

會寧縣自然災害

  • 乾旱
乾旱是會寧的主要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威脅最大。有氣象資料記載的1956--1989年34年中,發生乾旱17年,平均每兩年發生一次。從出現季節和時段來劃分,可分為春旱(3—5月),春末夏初旱(5月下旬至6月下旬),伏旱(7—8月),秋旱(9至10月上旬)4種影響最大的是春末夏初和伏、秋旱。“春旱不算旱,夏旱減一半,秋旱連根爛。”據34年資料統計,發生春旱16年,春末夏初旱17年,均為兩年發生一次。春末夏初旱有3—5年的週期變化,並以3年週期變化為顯著,故有“三年兩頭旱,五年一大旱"的説法。34年中發生伏旱12年,不足3年一遇;秋旱出現機率較小,共出現11年,平均3年發生1次。 [111] 
  • 冰雹、暴雨
冰雹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僅次於旱災。多發生在4—10月間。1956—1989年34年時間內,出現冰雹80次,平均每年2.4次。最多的1977年5次。最早出現在4月23日,最晚出現在10月27日。5、6月冷暖氣流交錯頻繁,是冰雹最多的時段。7—9月,冰雹一般強度大,危害農作物最嚴重。冰雹重災區系漢家岔、黨家蜆、翟家所、桃花山等鄉,平均每年遭受1—3次;中部大溝、甘溝驛、新塬鄉次之,平均每年1次;北部郭城驛、河畔川區很少降雹。
暴雨在會寧有兩重性,既能造成山洪暴發,沖毀農田,人畜傷亡;又能積蓄雨水,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還可引洪漫地;暴雨局地性出現機率大,多在6—9月,其中7月、8月出現最多,6、9月出現較少,平均每年暴雨0.1~o.3次,3—5年出現1次。 [111] 
  • 霜凍
會寧縣霜凍多為白霜。有時空氣中水氣缺乏,看不見白霜,但農作物同樣遭受凍害,稱為黑霜或幹凍。 受災最重的秋霜是1972年9月3日,全縣秋田受災面積47.89萬畝,佔秋田播種面積66%,其中有18萬多畝糜、谷、蕎麥基本無收;受災最重的春霜是1982年5月13日,地面最低温度一2.o~一2.3℃,全縣凍死夏秋田。5.05萬畝,其中改種4.15萬畝。 [111] 

會寧縣自然資源

會寧縣水資源

會寧乾旱少雨,水資源極為匱乏。地表水主要來源於降水,且汛期洪水集中,難以利用。大部分河流平時流量很小且水質苦鹹,水質較好,可以利用的僅有厲河、侯川河、響河等。地下水主要有大豹子川、厲河、關川河、祖厲河干流(縣城至甘溝段),大部分都礦化度較高,可飲用的淡水僅侷限於東南部老君坡、太平店、楊崖集、侯家川、新添堡、中川、丁家溝一帶。近年來最新勘探發現的鐵木山礦泉水和龍王峽地下水,經有關部門鑑定,符合可飲用水標準。
2003年,全縣水資源評價及開發利用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地表水資源年總量為15100萬立方米,約有6700萬立方米可利用,近年水庫容量鋭減,實際利用率直線下降;地下潛流量為106萬立方米,約有80萬立方米可利用;收集降雨資源600萬立方米;靖會電力提灌工程調入黃河水資源5300萬立方米。全年人均佔有可利用水資源量為227立方米。全縣年水資源需求總量為8915.5萬立方米,根據水量平衡計算,農村缺水率為17.7%,城鎮缺水率為59.6%。 [15] 
會寧縣多年平均降水量373.8mm,且時空分佈不均勻,南多北少,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700mm 以上,境內主要河流為黃河一級支流祖厲河,流域面積5940 km2,佔全縣總面積的 92.3%。全縣自產水資源總量7356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250萬立方米,地下水1058.2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與地下水重複量為952.2萬立方米),入境地表水資源量7850萬立方米。全縣總水資源量15206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15100萬立方米,地下潛流量106萬立方米。全縣可利用水資源量為2538.72萬立方米,佔自產水資源總量的34.5%,佔地表徑流量的38.9%,佔地下水資源的77.8%。全縣現有取水許可總量1.3億立方米,人均183立方米。 [108] 

會寧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底,全縣土地總面積為532390.32公頃。耕地面積為260319.58公頃。種植園用地面積為1909.91公頃。其中,果園1843.23公頃,佔96.51%;其他園地66.68公頃,佔3.49%。林地68065.20公頃。草地168822.3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0315.9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8819.7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412.42公頃。 [106] 

會寧縣生物資源

會寧盛產豆類、馬鈴薯、糜谷等糧食作物和亞麻籽、瓜類、蔬菜等經濟作物,肉羊、肉牛等草畜產品比較豐富,是甘肅馬鈴薯、玉米、小雜糧等農作物的主產區和“肉羊產業大縣”“生豬調出大縣”,其中蕎麥米和良穀米被農業部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50個“畜牧綠色發展示範縣”之一,被中國特產之鄉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肉羊之鄉”“中國小雜糧之鄉”和“中國亞麻籽之鄉”。“香泰樂”被確定為國家馳名商標,“會寧胡麻油”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07] 
  • 植物
會寧縣野生樹種有20科,32屬,85個品種:有刺槐、龍爪柳、雲杉、馬尾松、側柏、鑽天楊、楸樹、甘蒙怪柳等。其中,鑽天楊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109] 
  • 動物
會寧縣內主要的野生動物有狼、蒼鷹、雀鷹、赭紅尾鴝、北紅尾鴝、白背磯鶇、柳鶯、金翅雀等。 [110] 

會寧縣礦石資源

會寧縣境內的坡縷石(又稱凹凸棒石)是甘肅省新發現的世界稀有的非金屬礦產資源,該礦石含有以碘(I)硒(Se)為代表的人體所需生命微量元素14種中的12種,以及植物所需微量營養元素6種。經詳細勘察推斷其資源量為700多萬噸,凹凸棒石平均含量約24%。 [13] 

會寧縣人口

經出土文物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會寧地區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而會寧縣已存的人口歷史記載的是唐代天寶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會寧人口有24961户、177857人。

會寧縣人口數量

會寧各歷史時期人口數量
朝代年份
户口數
人數
唐天寶元年(742年)
4594户
26660人
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
1500户
3萬餘人
嘉靖年間(1522—1566年)
2500多户
約5萬人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18332户
296787人
咸豐年間(1851—1861年)
3.6萬户
21.8萬人
光緒三十年(1904年)
7732户
48246人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7726户
48854人
民國12年(1923年)
10773户
77675人
民國19年(1930年)
8122户
64780人
民國28年(1939年)
11932户
81859人
參考資料來源 [90] 
會寧縣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止2021年)
年份
人口普查數
常住人口
1953年
第一次
203631人
1964年
第二次
27.04萬人
1982年
第三次
42.25萬人
1990年
第四次
489301人
2000年
第五次
568634人
2009年
第六次
541273人
2019年
第七次
401581人
參考資料來源 [61]  [85-89] 

會寧縣宗教信仰

會寧的宗教活動始於宋代。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112] 
  • 佛教
會寧縣在宋代就有佛教活動,但剃髮為僧者不多。民國時期,桃花山常有佛事活動。1950年,成立佛教居士林菩提協會。1958年,中川、丁溝等地有信徒127人,大小佛堂9處,受四川佛教會領導,常和上海、定西、通渭、秦安、靜寧等地聯繫。 [112] 
  • 道教
會寧縣道教活動始於元代。鐵木山為主要活動場所,常住道士三四人。經元、明、清三代,共修廟宇25座。殿宇輝煌,香火不斷。為甘肅中部道教活動場所之一。 [112] 
  • 基督教
1926年,基督教傳入會寧,當時有信徒六七人,借用民房舉行宗教儀式。會寧沒有牧師,只有長老和執事。1989年,全縣有教徒71人(男38人,女33人),分佈在桃花山鄉北關社、黨家峴鄉馬川社、翟家所鄉張城堡村。 [112] 
  • 伊斯蘭教
在元代,隨着回族的遷入伊斯蘭教傳進會寧。有老格底目教派、哲赫忍耶、虎夫耶 兩個門宦。清乾隆時,哲赫忍耶門宦創始人馬明心到馬家堡定居傳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全縣城鄉有清真寺45座。1989年底, 全縣有清真寺38座,有阿訇46人。 [112] 

會寧縣經濟

會寧縣綜述

2017年,會寧縣實現生產總值62.76億元,比上年增長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48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4.96億元,下降1.5%;第三產業增加值29.32億元,增長1.7%,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68億元、增長5.7%,金融業增加值2.90億元、下降0.9%,房地產業增加值2.35億元、增長6.7%。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9.5∶23.8∶46.7。按平均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11618元。 [16] 
2017年,會寧縣大口徑財政收入為4.63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2.65億元,增長1.7%。其中,税收收入1.52億元,下降16.5%;非税收入1.14億元,增長43.8%。上級補助收入36.81億元,增長8.8%。全縣財政收入總計達到45.28億元,增長15.26%。全縣財政總支出4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公共財政支出39.51億元,增長4.99%。 [16] 
2017年,會寧縣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01億元,比上年下降46.64%,其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47.31億元,下降53.54,房地產開發項目完成7.70億元,增長5.07倍。按產業分,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7.81億元,下降55.1%,其中工業投資17.82億元,下降48.2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7.19億元,下降41.36%。
2020年,會寧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2.47億元,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55億元,增長6.25%,第二產業增加值6.9億元,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35.01億元,增長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29億元,增長1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818.91元,增長4.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858.43元,增長8.03% [66] 

會寧縣第一產業

2017年,會寧縣糧食總產量39560萬公斤,比上年增長3.85%。其中,夏糧產量6246萬公斤,增長6.5%;秋糧產量33314萬公斤,增長3.37%。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10.62萬畝,比上年減少0.27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1.69萬畝,增加0.0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5.78萬畝,增加0.34萬畝;瓜類種植面積2.87萬畝,增加0.01萬畝;黑瓜籽種植面積2.5萬畝,減少0.55萬畝。
2017年,會寧縣共有林地面積147.82萬畝,其中當年造林面積4.8萬畝,當年零星植樹200萬株,當年育苗面積0.2萬畝,未成林撫育作業面積24.31萬畝,成林撫育作業面積37.3萬畝,果園面積累計達到9.03萬畝。
2017年,會寧縣全年肉類總產量4310.4萬公斤,比上年增長5.15%,牛奶產量941.5萬公斤,比上年下降18.58%;羊毛產量111.6萬公斤,增長3.35%。禽蛋產量239.7萬公斤,比上年增長5.6%。
2017年,會寧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52.1萬千瓦,比上年下降26.8%;農村共擁有拖拉機2265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713台,小型拖拉機19942台。化肥施用量47506.45噸,增長0.41%。有耕地面積226.06萬畝,其中水地有效灌溉面積31.56萬畝,比上年增加0.32萬畝;梯田年末累計達到194.01萬畝,其中當年新修梯田4.25萬畝。 [16] 

會寧縣第二產業

2017年,會寧縣全年工業企業及個體户完成工業總產值38.27億元,比上年下降8.8%,完成工業增加值6.80億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0.12億元,比上年下降7.96%,實現增加值3.95億元,比上年下降6.3%。
2017年,會寧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16億元,比上年下降0.1%。全縣共有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3户。資質建築業實現總產值6.1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05萬平方米,下降1.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4.24萬平方米,增長1.01%,竣工房屋價值24713.5萬元,增長4.24%。 [16] 

會寧縣第三產業

2017年,會寧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88億元,比上年增長7.87%。按地域分,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9億元,增長7.29%,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億元,增長8.21%;按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2.70億元,增長8.65%,限額以下實現零售額25.19億元,增長7.79%;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6.54億元,增長7.6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4億元,增長12.06%。 [16] 
2017年,會寧縣郵政業全年完成業務收入2069萬元,比上年增長14.3%。本地固定電話用户年末達到35164户,比上年下降11.6%,年末移動電話用户達到395520户,比上年末增長4.2%;互聯網ADSL、FTTH寬帶用户年末達到37169户,比上年末增長1.9%。全縣電話普及率達到74.8部/百人,每百人增加2.5部。通電話的村284個,通有限電視的村65個,通寬帶的村148個。
2017年,會寧縣接待遊客374.6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2.09億元,增長22.7%。
2017年,會寧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0.51億元,比上年末下降2.2%。其中,住户存款餘額76.21億元,增長4.7%;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1.18億元,下降7.6%。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77.8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9%。
2017年,會寧縣保費收入1.46億元,比上年增長9.0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866.2萬元,增長1.76%;壽險保費收入7744.7萬元,增長16.4%。全年保險賠付額3656.9萬元,比上年增長13.02%。其中,財產險賠付2556.5萬元,增長11.43%;壽險賠付1100.4萬元,增長16.9%。 [16] 

會寧縣社會事業

會寧縣科學技術

2017年,會寧縣財政投入科技經費達340萬元,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5187萬元。爭取到國家、省、市科技項目5項,專利申請受理222件,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4000萬元,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轉化2項。成立了甘肅會寧建偉食用油有限責任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新建市級亞麻油工程技術中心1家,累計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家,完成申報認定1家;培育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3家,完成申報認定1家;培育市級科技型企業3家;成功申報認定市級眾創空間1家;新培育申報星創天地1家;培育引進創新團隊2個。 [16] 

會寧縣教育事業

會寧縣學校
會寧縣學校(3張)
會寧教育源遠流長,有據可考者始於明代。明代會寧縣於城西建孔廟、立學官,後設教諭(訓導),萬曆年間,知縣高拱辰在文廟增建儒學署、明倫堂。清代設學宮。除此之外,明清時期民間自行籌辦義學與私塾,建有枝陽學舍(枝陽書院)。明、清兩代,考中文武進士20名,文武舉人115名,貢生396名。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甘肅考中進士3名,會寧曹銘就是其中之一。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甘肅考中進士8名,其中有會寧蘇源泉、萬寶成。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甘肅選送第一批赴日本留學生5名,其中有會寧楊思、萬寶成。 [7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會寧教育事業發展較快。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躋入全省先進行列。
截止2018年,全縣各級各類學校240所,其中幼兒園60所,小學129所(另有教學點126個),初中39所,九年制學校1所(會寧縣馬堡曉華民族學校),特教學校1所(會寧縣特殊教育學校 [17]  ),高級中學5所,中職學校2所。在校學生77354人,其中幼兒園 16128 人(包括附設班 2536 人),小學30281 人,初中 14936 人,特殊教育學校 71 人,普通高中11924人,中職學校4014人。教職工8063人,其中專任教師7858人,專任教師中幼兒園629人,小學 3331 人,初級中學 2078 人,特殊教育學校22人,普通高中1369人,中職學校429人。 [14] 
會寧縣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學校屬性
會寧縣第一中學
會寧縣教育局
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會寧縣教育局
甘肅省重點普通高中
會寧縣教育局
白銀市普通高中示範學校
會寧縣教育局
白銀市普通高中示範學校
會寧縣教育局
白銀市普通高中示範學校
會寧縣職業教育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學校屬性
備註
會寧縣教育局
甘肅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含郭城校區、新城校區
會寧現代科技職業學校
會寧縣教育局
白銀市重點民辦中等職業學校
民辦中專
參考資料來源 [18] 

會寧縣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會寧縣有會寧縣文化館會寧縣圖書館會寧縣博物館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會寧教育展館 [19]  各1個,縣級直屬廣播電視台1個,縣級廣播電台轉播台2座,廣播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到99%,有線數字電視用户9780户,户户通地面衞星接收電視用户7.8萬户,村村通地面衞星接收電視用户6.4萬户。全年圖書發行量350萬冊,雜誌累計發行26萬份,報刊累計發行310萬份,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0.9萬冊。 [16] 
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珍貴文物12件。圖書館館藏古籍圖書337部5112冊,《天文祥異賦佔》、《天元玉曆祥異》和《元版通志》等3部26冊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20] 

會寧縣衞生事業

2017年,會寧縣共有衞生機構37個(不含個體診所),牀位2060張,衞生技術人員2461人。年內門診就診156萬人次,入院人數7.04萬人,出院病人7.08萬人,治癒率89.5%,好轉率96.4%,住院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98%。卡介苗接種率、麻苗接種率、糖丸接種率、百白破接種率均達到100%;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95.22%、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率為10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7.51‰,嬰兒死亡率為6.41‰,孕產婦住院分娩比例達99.8%。健康教育覆蓋率以村為單位達到100%。 [16] 
有會寧縣人民醫院、會寧縣中醫院和會寧縣第二人民醫院等3家縣級醫院。

會寧縣環境保護

2017年末,會寧縣有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74.9公頃;森林面積71228.15公頃,森林覆蓋率12.59%;有污水處理廠1個,垃圾處理站2個。 [16] 

會寧縣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會寧縣社會投入營運的汽車8279輛,比上年增長0.8%,其中客車196輛,下降31.9%,出租車270輛,與上年持平,貨車7813輛,增長2.1%。通公路的村284個,通汽車的村284個。 [21] 

會寧縣歷史文化

會寧縣文保單位

截止2021年,會寧縣共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處。 [99] 
會寧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
名稱
所在地
批次
類別
時代
1
第四批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1936年
2
第六批
古遺址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
注:參考資料來源 [101] 
會寧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
名稱
地域
批次
類別
時代
1
第八批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1936年
2
第七批
古建築
清代
3
第五批
古遺址
宋代
4
第六批
古遺址
北宋
5
第七批
古遺址
明代
6
第七批
古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
7
第七批
古遺址
新石器時代
8
第八批
古遺址
新石器時代
注:參考資料來源 [100] 
會寧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序號
名稱
時代
類別
批次
所在鎮
1
明代
古遺址
第一批
會師鎮
2
宋代
古遺址
第一批
土門峴鄉
3
明代
古遺址
第一批
郭城驛鎮
4
早期猛獁象化石點(會寧泉坪猛獁象化石點
晚更新世
古遺址
第一批
新莊鎮
5
明代
古墓葬
第一批
會師鎮
6
鐵木山古建築羣
元、明、清
古建築
第一批
頭寨子鎮
7
清代
古建築
第一批
河畔鎮
8
清代
古建築
第一批
土高鄉
9
1936年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第一批
中川鎮
10
慢牛坡紅軍戰鬥遺址(慢牛坡戰鬥遺址
1936年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第一批
河畔鎮
注:參考資料來源 [102] 
會寧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會寧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會寧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1項,省級5項,市級25項(截止2021年已公佈四批),其中代表性傳承人,截止2021年,各項代表性傳承人共有325人(其中第一批208人,第二批117人 [84]  )。
會寧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項目編號
名錄項目
批次
類別
Ⅶ-16
剪紙(會寧剪紙 [22] 
第三批擴展
民間美術
會寧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項目編號
名錄項目
批次
類別
Ⅳ—2
第二批
傳統戲劇
Ⅶ—3
第二批
民間美術
Ⅱ-8
隴中民歌(會寧民歌
第三批
民間音樂
Ⅸ-3
曹氏中醫正骨法
第三批
傳統醫藥
79
會寧石磨炒麪製作技藝
第四批
傳統技藝 [23] 
參考資料來源 [80-83] 
會寧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
名錄項目 [24] 
類別
批次
公佈時間
Ⅲ-5
會寧舞獅
民間舞蹈
第一批
2007年
Ⅶ-1
民間美術
第一批
2007年
Ⅳ-1
傳統戲劇
第一批
2007年
Ⅰ-1
會寧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
第二批
2009年
Ⅱ—10
會寧刺繡
民間美術
第二批
2009年
Ⅲ—7
民間音樂
第二批
2009年
Ⅲ—6
會寧嗩吶曲
民間音樂
第二批
2009年
Ⅻ -4
葬禮—領羊
人生禮俗
第二批
2009年
Ⅳ—5
會寧太平鼓
民間舞蹈
第二批
2009年
Ⅳ—6
會寧高蹺
民間舞蹈
第二批
2009年
Ⅸ-9
會寧擀氈製作工藝
傳統手工技藝
第二批
2009年
Ⅸ-8
會寧地毯的製作工藝
傳統手工技藝
第二批
2009年
Ⅶ-6
會寧漿水製作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
第二批
2009年
Ⅴ-3
會寧石磨炒麪
傳統手工技藝
第三批
2014年
Ⅶ-1
會寧罐罐茶製作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
第二批
2009年
Ⅶ-7
會寧醋、醬油製作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
第二批
2009年
ⅰ-4
會寧送灶神
歲時節令
第二批
2009年
ⅰ-9
會寧寒衣節
歲時節令
第二批
2009年
ⅰ-14
會寧臘八節
歲時節令
第二批
2009年
Ⅹ-2
民俗
第一批
2007年
Ⅹ-3
民俗
第一批
2007年
Ⅺ-2
會寧曹氏中醫正骨法
民間知識
第二批
2009年
Ⅷ-1
和氏中醫正骨法
傳統醫藥
第三批
2014年
Ⅷ—39
會寧皮影製作技藝
傳統技藝
第四批 [84] 
2020年
Ⅹ—1
春節(會寧蹺火堆習俗)
民俗
第四批
2020年

會寧縣方言

會寧縣內絕大多數人使用當地方言。會寧方言屬北方方言中的西北方言系統。方言區內,因地域範圍大,人口稀疏,交通不便,南、中、北鄉方音差別明顯。
會寧方言屬於中原官話隴中片。隴中片的特徵是平聲不分陰陽,只有三個單字調。 [7]  會寧方言聲調主要的有三個聲調,以輕聲、平聲為多,上聲少,去聲字基本讀為陽平。可以歸納為低平、緩升、少曲、不降。調值大多在三度以下,在高聲叫喊時,調值也只有44、41,51調值很少見。比如“光明磊落”普通話讀出來,陰、陽、上、去四聲俱全,而會寧話基本上都讀成平聲。所以會寧話聽起來口氣緩慢,聲音輕柔,語調平展,抑揚頓挫不夠,感情色彩不足,俗話所謂“腔口不硬”。 [25] 

會寧縣宗教

會寧的宗教活動始於宋代,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佛教在會寧有禪宗淨土宗兩派,主要分佈在四房吳、白草塬、河畔、會師鎮、郭城驛、柴家門等6個鄉鎮。
道教在會寧的派別只有正一派,主要分佈在劉家寨子、甘溝驛、丁家溝、楊崖集、四房吳、郭城驛、白草塬、土高山等8個鄉鎮。
基督教分佈在會師鎮、黨家峴、郭城驛、中川、楊崖集、頭寨子、四房吳、土門峴等8個鄉鎮。
伊斯蘭教主要分佈在新添堡、會師鎮、頭寨子、黨家峴、太平店、甘溝驛等6個鄉鎮,以新添堡鄉居住最為集中,有格底目1個教派和哲赫忍耶、虎夫耶、尕德忍耶3個門宦。 [14] 

會寧縣飲食

會寧特色美食
會寧特色美食(22張)
會寧縣主食以麪食為主,菜品具有地方特色,而雜糧食品種類多樣,以小雜糧小吃廣為出名。菜品主要以會寧羊羔肉、豬肉丸、捲簾子、農家醬大骨頭、豬皮凍、涼拌豆芽等為主。小吃以漿水面、苦苦菜、釀皮子等為主。
2013年,會寧評選出了四大美食:會師第一排、爆炒烏雞塊、野蘑菇燉羊肉、開鍋羊肉。以及十大名小吃:烤洋芋、麥芽甜餅、德盛昌燒雞、釀皮、蕎麪油圈、米黃饃饃、炒蕎餅、家產土豆泥、漿水蕎麪節節、手撕葱花餅等 [26] 
雜糧小吃
小吃名稱 [27] 
做法及特色
最地道的吃法是將漿水用胡麻油熗鍋,盛到盆裏,用開水調好酸度,等煮好面(可以是蕎麪節節、小麥麪條、手擀碎面等)後盛入碗中,配以胡麻油熗的韭菜、小葱、洋蒜等佐料,再放上鹹菜、香菜等,一碗清香四溢、熱氣騰騰、消暑解渴的漿水面就呈現於食客面前了。漿水面也可以先煮好面(先將土豆切成粗條用胡麻油清炒後煮到微熟,再放入由小麥面、蕎麪、豌豆麪混合擀成雜糧面),完了加入漿水,以微酸為宜,配以鹹菜同樣味道可口。
扁豆麪
將扁豆事先用砂鍋文火煮好,後加水煮爛,煮的時候要稍稍加點食用鹼,下入菱形旗花面,加鹽,加葱花,即成美味扁豆麪。
懶疙瘩
也稱為跌跳崖,以莜麥面或豆麪為主,拌成粘稠狀,用鏟鍋刀盛上,拿筷子一道一道的往鍋裏面撥,成疙瘩狀,鍋裏還有洋芋塊,調上酸菜,因做法方便簡單就叫懶疙瘩。 [28] 
攪團
攪團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的特色小吃,根據主要用料不同,分為蕎麪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適量水燒開,倒入適量麪粉,邊下面粉邊攪拌,成品為攪團。
製作方法類似攪團,將小米下入鍋中,足量水,煮爛。邊攪動邊下面粉,攪至糊狀,即為成品。
洋芋懶飯
將切好的洋芋菜炒半熟加入各種調料,再加入適量水,把擀好的面切好了蓋在洋芋菜上,等燜熟後翻攪勻即可食用。
攤血饃
將新鮮的豬血倒進蕎麪盆裏迅速混合攪拌稀釋備用。土灶頭麥稈柴火熱鍋,倒進少量的麪糊煎成薄餅,“攤餅“色澤棕色,輕輕一揭就可以出鍋,圓圓的一張張像紙一樣疊加起來,放涼切菱形小方片待用。
在陝西叫做“涼皮”。但它和陝西等地的稍有些不同,主要區別在於食材。具體做法是:和好白麪,用水洗並且搓出面筋,用蒸籠蒸熟,冷卻後切條,伴以相關的調料便可食用。味道是酸、辣、麻混為一體,具有清涼、柔滑、水嫩的特點。
麻腐菜角
北京叫菜盒子,即把炒好的菜餡放入擀好的麪皮中,粘好後放入鍋中,再放上油烙熟了即可。它與北方普遍的“菜合子”做法基本相同,但餡兒不多見,也只有會寧和周邊的幾個縣才有。
區別於湖北鍋盔,將發酵和好的白麪,放在爐子上的烤鍋裏,小火慢烤而成很厚的餅,表面形成焦黃的盔甲狀紋路,故稱鍋盔。
油圈圈
將玉米麪,蕎麥麪,白麪,發酵粉,加入盆中加水攪拌均勻。揉成麪糰發酵2倍大,用勺子舀出一小塊揉圓,然後放層籠布,壓扁,摳出中間部分。放入油鍋中火炸,炸至金黃。撈出即可。
糜麪碗缽子
用小米麪、玉米麪、谷(粟)子面等做的類似窩頭的食品,由於將和好並經發酵的面放在碗裏顛成扁圓狀蒸熟,故稱碗拔子。
就是用剁的豬肉加葱(也有加洋芋的)拌成餡,然後灌入豬大腸,蒸熟即可食用。蒸的時候需要用針來回軋眼放氣,否則就會脹破,難以體現當地特色口味。蒸熟切成片拌上蒜泥,便可享用。
苦苦菜
將採摘好的苦苦菜摘葉洗乾淨,焯水,涼水浸泡,擰乾水分備用,根據口味,調自己喜歡的味道,加入五穀醋,以及亞麻籽油,少量醬油,辣椒絲,蒜片,即可使用。

會寧縣戲劇

在會寧,秦腔、眉户、皮影戲較為普及。 [29]  在紅色旅遊與紅色文化的融合方面,會寧創排了紅色三部曲現代戲《重逢會寧》《會師前夜》《紅色熱土》。 [68]  其中本土編排大型秦腔劇代表有《郭蝦蟆》、《一扇門》,並均在蘭州人民劇院和蘭州音樂廳參加演出活動。 [62-63] 
本土編排大型秦腔劇代表
大型紅色現代戲
眉户劇《重逢會寧》、眉户劇《會師前夜》、秦腔劇《紅色熱土》、秦腔劇《一扇門
大型歷史劇
秦腔劇《郭蝦蟆》
參考資料來源 [62-63]  [68-69] 

會寧縣社火

會寧社火
會寧社火(7張)
會寧以前有春社秋社的祭祀活動,後來演變成春節期間的社火。民國及其以前除大災年外,一般年年都有。1949年後,增添了秧歌隊等新內容。1954年元宵節,調集城鄉社火100多家,在四千會廣場演出,燈火輝煌,絃歌悠揚,萬人空巷,熱鬧異常。1960年社火絕跡,1963年後又漸恢復。“文革”十年,基本停止。1976年後,人民安居樂業,社火逐年興盛。傳統項目有:腰鼓 、旱船、推車、龍燈、高蹺、高抬、紙馬、舞獅、太平鼓等 。 [30] 

會寧縣建築

隴中北部山區的景泰、會寧、靖遠、通渭等地的民居建築風格一致,建築材料為土、石、磚、木等。合院式民居是最普遍的居住形式。
靖遠縣、會寧縣與蘭州市榆中縣為鄰,受蘭州地區環樓四合院建築形制的影響,這裏的四合院稱為“四合房”。由於本區域建築材料相對匱乏,它不像經濟發達地區的四合院那樣規整,圍牆均夯築而成,在院落內三面或四面修建房屋,房屋的牆體有四種結構:一種是下半部黃土夯築,上半部川土坯(當地稱為“基子”)和草泥砌築;第二種是土坯砌築,土坯砌牆技水比較發達,房屋的後檐牆用“大拉”(牆厚37釐米),側牆用“立卧”(牆厚30釐米),前牆用“單封”(牆厚20釐米),而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在牆體下鹼部分(勒腳)砌三至五層磚;第三種是黃土夯築,全部用土夯築而成,結構分橡打牆與版打牆兩種;第四種是草泥垛牆,系草把與泥巴砌築而成,一般砌成空鬥式,承重能力較差,多用於體量較小的房屋。在這一區域內,房屋形制多為單面坡瓦曲,屋檐、門窗均朝向院內,便於收集屋頂的響水。在早期經濟閒難時期,這種房子是隴中北部廣大地區羣眾的主要住宅形式,現多用於圈養牲畜、磨廡、廚房,或用於看守田園的臨時歇息之所。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隴中各地農村地區修建新式居民點,打破了傳統四合院格局,採用一致坐北向南、高低一致的磚瓦房,房屋之內設套間。今城鎮、近郊居民除修建磚木結構房屋外,還修建二層樓房。 [31] 

會寧縣風景名勝

會寧是中國十大文化休閒旅遊縣 [32]  ,歷來有會寧八景的説法。截止2019年,全縣有173項文物保護單位保護。 [14]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郭蛤蟆城遺址張嗣功舊居鐵木山米家峽水庫關川道堂等各級著名旅遊景區。會寧縣有國家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2個。
會寧舊八景
萬壽晨鐘、雪山積玉、硝岸堆銀、連城夕照、屈吳晴嵐、黑池靈湫、桃花豔嶺、九泉春水等
會寧新八景
會師名園、桃嶺流丹、香林翠峯、東山疊翠、古驛平疇、米峽鎖波、明心故居、侯川秀野等
會寧縣國家A級旅遊景區(截至截至2023年11月15日)
名稱
所在地
批准時間
國家等級
2008年
AAAA級
2020年
AAAA級
2022年4月
AAA級
2023年
AAA級
參考資料來源 [113-116] 
會寧境內主要景點
景點類別
景點名稱
革命歷史
歷史遺蹟
人文景觀
會寧縣狀元紅新農莊旅遊景區(3A),會寧南川·紅軍村旅遊景區(3A),會寧縣長征農場,會寧縣牡丹園,杏花村·厙弆(厙弆村)、紫香•童家灣、穀倉•田家坪。
自然風光
鐵木山桃花山清涼山齊靳濕地米家峽水庫王家磨濕地 [120] 黑虎岔廟灣濕地。 [119] 
宗教古蹟
主題場館
會寧縣博物館,會州博物館,會寧教育展館。
參考資料來源 [117-118] 

會寧縣地方特產

會寧的蕎麥米、良穀米、胡麻油、苦蕎茶、杏仁露、馬鈴薯澱粉等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其中蕎麥米和良穀米被農業部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 [20]  2022年7月8日,會寧胡麻油上榜2022“甘味”旅遊產品名錄。 [95]  同時會寧胡麻油也被原國家質檢總局通過2017年第117號公告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並對其地理標誌產品實施保護。 [98]  2023年9月,“會寧小扁豆”和“會寧苦蕎麥”入選2023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105] 
會寧已註冊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物種
會寧穀子
會寧紅葱
會寧莜麥
會寧藜麥
會寧高原夏菜
會寧牡丹
會寧亞麻子油
會寧扁豆
會寧糜子
會寧馬鈴薯
會寧蕎麥
會寧黨蔘
會寧黃芪
會寧土蜂蜜
會寧板藍根
會寧甘草
會寧牛蒡子
會寧核桃
會寧蘋果
會寧紫花苜蓿
會寧牛肉
會寧粉條
會寧羊羔肉
會寧山羊肉
會寧良穀米
會寧文冠果
會寧地達菜
參考資料來源 [33-35]  [96-97] 

會寧縣著名人物

郭蝦蟆(1192年—1236年),又名郭斌。會州(今會寧)人。他家世代為保護家園的射手。金宣宗時,他與兄祿大都以善射而應募從軍。興定初年,祿大因軍功卓著,被遙授同知平涼府會州刺史,進官一階,賜姓顏盞,鎮守會州,蝦蟆隨兄在軍中。後屢立戰功,得到金哀宗的重用。金亡後三年,郭蝦蟆仍舊困守孤城,戰到了最後一刻,自焚而死。
曹銘,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進士,官至督察院都御史。論諫剛直,年三十四歲以直諫死。
張勳,字鼎彝,明正統四年(1439年)乙未科進士。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
慄在庭,字應鳳,縣城東關人。明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進士。官至提按察使。在職時,廉潔自律,體察民情,修黃河石堤,複查積案,減刑疏弊,清匪安民,有清明之頌。
焦騰漢,字凌宵,翟家所鄉人。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進士。官至貴州安龍鎮總兵。
參考資料來源: [36] 

會寧縣榮譽稱號

1997年,被甘肅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78] 
2000年5月13日,會寧被省、市確定為創建“無毒縣”縣(市)之一。 [73] 
2002年8月,會寧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中國小雜糧(蕎麥、豌豆、良谷、莜麥)之鄉”。 [73] 
2003年8月,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中國小雜糧之鄉” [104] 
2004年1月,會寧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中國肉羊之鄉”。 [73] 
2008年,會寧被列入 2008年全國紅色旅遊十大亮點之一 。 [74] 
2009年12月24日,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37] 
2010年,被甘肅省評為全省牛羊產業大縣建設先進縣。 [38] 
2010年4月,被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旅遊文化研究中心及國際休閒產業協會評為“中國十大文化休閒旅遊縣”。 [104] 
2010年8月,被中國旅遊業聯合會、中國城市建設發展促進會評為“中國優秀紅色文化旅遊名縣”。
2012年5月,被甘肅省人民政府評為2009-2011年度“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先進示範縣”。 [40]  [104] 
2012年9月5日,會寧縣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之列。 [39] 
2012年10月,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104] 
2012年12月,被評為“全省中醫藥工作先進縣”。 [104] 
2013年8月,會寧也被中國特產之鄉委員會評為“中國亞麻籽之鄉” [104] 
2013年8月,在第十一屆中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高峯論壇上榮獲“中國十佳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紅色旅遊示範城市”。 [104] 
2014年,會寧縣被評為“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縣”之列。 [41] 
2016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 [42] 
2016年,被國家教育部列為國家試點縣。 [43] 
2017年4月,被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評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104] 
2017年6月12日,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50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之一。 [44-45] 
2018年8月5日,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確定為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46] 
2018年9月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44] 
2018年,成功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78] 
2019年,會寧縣摘帽退出全國貧困縣之列。 [47] 
2019年,會寧縣被確定為甘肅省第三批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創建縣。 [58] 
2019年12月25日,會寧縣侯家川鎮葛家灘村榮獲首批“國家森林鄉村”稱號 [48] 
2020年6月30日,會寧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4]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5] 
2020年,會寧縣黨家峴鄉黨家峴村榮獲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稱號 [48-49] 
2020年,會寧榮獲甘肅省第二批全域旅遊示範區。 [64] 
2020年9月,會寧縣被《小康》雜誌社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百佳縣市”。 [71]  [104] 
2020年10月,會寧縣入選“2020中國城市品牌形象百優縣市”榜單。 [6] 
2020年12月,被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評為“省級文明縣區”。
2020年12月,會寧縣被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評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104] 
2020年,被確定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核心區。 [78] 
2021年4月26日,會寧縣在第四屆國際旅遊年會“艾裏緹斯”獎頒盛典上榮獲“中國美麗鄉村特色旅遊縣”獎項。 [59] 
2021年6月,會寧縣入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 [70]  [72]  [104] 
2021年9月8日,會寧縣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75-76] 
2021年9月,會寧縣在西安舉行的“美麗中國文旅經濟發展論壇”中成功入選全國優秀文旅城市榜單,被授予“美麗中國·最佳宜居宜業宜遊名縣”和“美麗中國·紅色文化旅遊名城”稱號。 [77-78] 
2022 年1月21日,會寧縣被甘肅省重新認定為省級衞生縣城 [91] 
2022年8月,會寧縣被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評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縣”。 [104] 
2022年10月,會寧縣上榜“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名單。 [92-93] 
2022年11月11日,會寧縣上榜“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名單。 [94] 
2022年12月,被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評為第八批“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2022年12月,會寧縣被水利部列為全國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3年7月被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甘肅省軍區評為全省“雙擁模範縣”。 [104] 
2023年9月,會寧縣被命名為“甘肅省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103] 
2023年12月28日,會寧縣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 [122] 
2024年3月,會寧縣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121] 

會寧縣城市名片

中國肉羊之鄉 [50] 
中國小雜糧之鄉 [51] 
中國亞麻籽之鄉 [52] 
中國優秀紅色文化旅遊名縣 [53] 
中國十大文化休閒旅遊縣 [32]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54] 
西北教育名縣 [55] 
中國優秀紅色旅遊目的地 [32]  [56]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57] 
高考狀元縣 [20] 
博士之鄉 [20] 
-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