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玉良

(八路軍129師騎兵團團長)

鎖定
曾玉良(1914—1943),河南固始人。193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班長、排長、隊指導員和隊長、營長。1943年,他在山東曹縣後張樓村北組織實施時,被多枚手榴彈碎片擊中犧牲。時年29歲。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曾玉良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出生地
河南固始

曾玉良人物生平

曾玉良(1914—1943),河南固始人。
1927年8月跟隨哥哥曾維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班長、排長、隊指導員和隊長、營長。
1937年4月西路軍失敗後,曾玉良隨西路軍左支隊突圍到新疆,任西路軍(對外稱新兵營)三大隊副隊長。
1938年1月奉中國共產黨駐新疆代表鄧髮指示,到新疆邊防督辦盛世才駐喀什騎兵四十八團二連任少校連長,跟蘇聯哥薩克騎兵馬術專家薩哈諾夫學習騎兵戰略戰術。1938年9月,受盛世才軍閥內部派系傾軋的牽連,被捕人獄。 1939年9月出獄後,任西路軍總支隊幹部隊隊長。
1940年1月1日,在新疆的西路軍餘部中營職以下人員360餘人,編成一個營轄四個中隊返回延安,曾玉良任營長。到達延安後,曾玉良人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0年8月18日,曾玉良在山西和順縣石枴鎮,列席參加劉伯承、鄧小平召開的第一二九師參與百團大戰三路突擊部隊指揮員會議後,接任第一二九師騎兵團副團長。曾玉良當日即赴冀南地區的堂邑、宋家、鄭家一帶,開始了施展才華的戰鬥。百團大戰使華北日軍受到嚴重打擊,日軍遂加緊調整部署,回師“掃蕩”華北,使駐華北的日軍人數,達全部侵華日軍的70%以上。在這嚴峻形勢轉折的關頭,1940年10月5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命令曾玉良接任騎兵團團長。
1942年4月29日凌晨,騎兵團正在故城縣鄭家口西南元蘭屯進行緊張訓練,曾玉良和政委況玉純站在一座土磚窯上指揮騎兵操練,突然發現日軍的鐵壁合圍,馬上意識到這是日軍有組織、有預謀的、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三分鐘的短暫時間,全團在曾玉良的指揮下集合完畢,放棄突圍,為解救冀南黨政軍機關,直奔武城縣以西的十二里莊。司令員陳再道、政委宋任窮到師部開會了,主持工作的軍區參謀長範朝利和政治部主任劉志堅,見騎兵團主動到達,非常感動,立即決定,由軍區新七旅、特務團斷後,曾玉良、況玉純率騎兵團,引導、掩護機關羣眾突圍。
1943年2月,騎兵團調歸冀魯豫軍區直屬。8月22日,李仙洲部在軍區部隊的打擊下,向隴海鐵路南撤去。擔負追擊任務的騎兵團,在曹縣後張樓遇到頑軍傅同善部的阻擊。對於這股匪頑,曾玉良想,自己指揮攻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取勝。然而,他想的是如何進一步提高指揮員的能力。他召開會議引導大家各抒己見,即在步、騎結合不同情況下,採用哪種方式進攻代價最小,以利不斷提高部隊指揮水平和實戰水平。不幸,他在山東曹縣後張樓村北組織實施時,被多枚手榴彈碎片擊中犧牲。時年29歲。 [1] 

曾玉良人物事蹟

一二九師騎兵團、“紅色哥薩克”、朱德騎兵師、內蒙古騎兵部隊,這些在我軍軍史上赫赫有名的騎兵部隊,曾有過許多不為人知的經典戰例。
1942年4月下旬,冀南軍區黨、政、軍等二十多個機關部隊進行移防休整訓練。日軍華北駐屯軍司令岡村寧次得知這一情報後,於4月29日向我軍駐地發起大“掃蕩”。凌晨,三萬多日偽軍在飛機、大炮、坦克、裝甲車和騎兵掩護下,從六十里以外分三層橫隊前進,瘋狂向我冀南軍區黨、政、軍機關和直屬部隊駐地進行“合圍掃蕩”。上午10時,敵人“合圍”圈越來越小,危急時刻我軍決定組織部隊分路突圍。一二九師騎兵團帶一部分機關人員向西突圍,七旅二十一團帶一部分幹部向南突圍。由於遇敵頑固阻擊,沒有衝出去。我軍通過偵察發現,西南面敵人力量比較薄弱,鬼子少偽軍多。軍區領導研究決定組織部隊幹部向西南面突圍。一二九師騎兵團在前面開路,七旅二十一團、冀南軍區警衞團在左、右兩翼掩護,黨、政、軍機關夾在中間,跟在一二九師騎兵團後邊前進,各團再抽出一個連的兵力,斷後阻擊敵人。騎兵團在團長曾玉良、政委況玉強率領下向敵人猛烈衝擊,打開了一條一公里左右的缺口,大隊人馬緊跟着衝過去,突破了敵人的第一層包圍圈。
曾玉良曾打過馬家軍騎兵,專門研究過三年騎兵戰術,在抗戰中指揮一二九師騎兵團縱橫冀魯豫,是八路軍有名的騎兵專家。一二九師騎兵團是一支輕騎兵,主要是拼馬刀。1940年10月始,一二九師騎兵團經過曾玉良正規化訓練後,戰鬥素養得到較大提升。在敵後奔襲征戰過程中,作為唯一一支團級建制的騎兵部隊,對日軍威脅很大。儘管敵後鬥爭環境艱苦,但一二九師騎兵團始終堅持與敵作戰,行蹤飄忽,神出鬼沒,牽制了敵軍大量兵力。由於這個“共產軍騎兵集團”(日軍對一二九師騎兵團的稱呼)機動性好,戰鬥力強,日軍不得不將自己的騎兵第四旅團放置在河南,以求抓住戰機,消滅或至少達到限制其活動範圍的目的。事實上,從1942年開始,除了豫湘桂作戰期間該旅團曾被抽調參戰外,這支日軍騎兵部隊大部分時間都駐在河南,主要就是因為有一二九師騎兵團的存在。
衝出第一道包圍圈以後,敵人騎兵部隊又組成了第二層攔截包圍圈。這支日本騎兵部隊隸屬於第四旅團二十六聯隊。該旅團是日軍騎兵中唯一一個始終保持全乘馬建制的旅團,組建於1901年,編制950人,曾參加過日俄戰爭。從1931年起,該部一直在中國作戰,戰鬥經驗豐富,且馬匹均為經過改良的高頭大馬,即所謂“東洋馬”,旅團長為小原一明少將。而剛剛經過突圍血戰的一二九師騎兵團兵力損失很大,人困馬乏,加之騎兵團後勤補給遠不如日軍,使用的馬匹又較為駁雜。這一次,中日兩支騎兵部隊相遇,在大辛莊廝殺。
團長曾玉良命令騎兵團在開闊地前端擺出準備列隊衝殺的戰鬥隊形,軍刀出鞘,戰旗飄揚。同時,在兩側的道溝裏,部署埋伏了集中起來的十二挺機槍和二十一團的步兵。曾玉良給埋伏部隊下令:敵人進入射程後,機槍不許停,用最猛烈的速度把子彈全部打光。不一會兒,三四百號騎着高頭大馬的鬼子騎兵部隊,在騎兵團正面平行列隊,戴着白手套舉着大馬刀的幾個鬼子軍官騎馬站在隊伍最前面,用馬刀上下左右比畫一番後,率領身後的三列橫隊開始進攻。日軍的馬隊從慢步行進轉成快步行進,速度越來越快,衝擊力也越來越強。可是,八路軍這邊卻還站在原地不動,就像不懂指揮和騎射一樣。據參戰的老八路回憶,騎兵作為比拼衝擊力的兵種,日軍的隊列排得正規,率先發起了衝鋒,衝到一半時八路軍的騎兵還沒動窩兒,雙方進入對殺時,八路軍肯定會吃大虧。
“殺!”一聲叫喊後,鬼子騎兵開始提速衝鋒。鬼子速度衝起來以後,曾玉良大手一揮,道溝裏的機槍和步槍立刻開始射擊,最前面的鬼子騎兵全部被撂倒。在運動提速時,戰馬很難實施有效規避,前撲後疊,後面的馬匹立刻被絆倒不少,剎那間日軍的隊形沒了,速度也沒了,亂作一團。我軍騎兵團乘勢開始衝鋒。日軍重新佈置戰線已來不及,馬上拼殺又沒了速度,特別是部隊已經混亂,失去控制,只能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第二道封鎖線就這樣被八路軍突破了。衝出約二里多地,又遇到了由少數鬼子與偽軍組成的第三道防線,八路軍邊打邊衝,將岡村寧次精心策劃的第三道防線衝了個七零八落,取得了突圍戰的勝利。 [2] 

曾玉良影視印象

寧海強導演的電視劇《中國騎兵》宗團長原型即為曾玉良團長,由演員馮國慶飾演。 [3] 
參考資料